大堂內無人,毛文龍不再拿著架子,臉上也露出掩飾不住的疲憊,很明顯,他已是心力憔悴。
自從進京歸來,皇帝就派來了新任監視太監劉應成與巡視的禦史王銘,隨即就要求檢點軍隊。
這沒法拒絕,糧餉握在人家手裏,隻得安排軍隊接受檢點。
百般刁難!
過程隻用這四個字形容就可以了。
年紀大的不算,年紀小的不算,體弱的不算,外島駐兵不算,種地的不算。
毛文龍估計,最後能點出3萬人馬就算是佛祖保佑了。
可是在他看來,這些人都是他的兵,是追隨他數年的兵,都是他得力的手下。
何況,東江鎮軍餉本來就隻有7錢每月,每年20萬銀子20萬石糧食外加幾萬匹布。
有這些糧餉,手下士卒都食不果腹,如果算3萬人,那可就得餓死人了。
這些部下追隨他,除了與後金有血海深仇之外,何嚐不是為了求一個溫飽,甚或是求一個富貴。
如果沒有糧餉,他們還會忠心於他毛文龍嗎?
惱怒之下,他數次與二人爭論,激烈時甚至威脅要動手。
二人卻隻是不鬆口。
除了爭論之外,他也無計可施,總不能真的殺官造反吧!
這些時日,竟有些坐困愁城的感覺。
如何才能度過難關?
能想的辦法都想了。
利用皮島的位置優勢大搞大明與朝鮮的走私貿易,抽稅之餘甚至直接插手生意。
至於有沒有與後金做生意?
你猜!
他甚至天才般的發行了軍票,就是收購商人運來的貨物不給錢,給張票自己去登州府領取。
明知其中弊病甚多,可也顧不得了。
隻是相對於十幾萬人,這點收入隻能算杯水車薪。
思來想去,如果朝廷真的裁減糧餉,他還真的熬不過去。
如果不想被裁減糧餉,似乎隻有一個辦法。
“來人,擊鼓,聚將議事。”
咚咚咚!
隨著鼓聲,諸將陸續趕來。
此時,在皮島的主要將領有:毛文龍的副手陳繼盛副將;統領由義子義孫女真人組成的家丁親衛的養子內丁參將毛承祿;負責軍中財務的義孫毛有傑參將,原名耿仲明;驍勇善戰臨陣先登的毛有詩參將,原名孔有德。
這些人就是他的心腹與左右手,陳繼盛一路追隨他,資曆威望更是僅次於他。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就到,毛文龍直起斜靠在虎皮椅上的身體:“今日叫你們來,皆因內官檢點兵馬一事。
大夥對此怎麽看,都說一說。”
片刻後,陳繼盛首先開口:“末將以為,當再向朝廷上疏陳情,請求朝廷體恤。”
猶豫一下又道:“如果還是這樣,隻能鬧餉了。”
“末將以為上疏時沒有用的,不如徑自陳兵登州。”毛有傑道。
毛承祿舔了下嘴唇,咧嘴道:“上什麽疏?讓他們檢點,如果不合爺爺的心意,爺爺徑直提軍去登州自取糧餉。”
“放肆。”毛文龍麵有怒色:“咱們是大明的官兵,不是後金的賊寇,這種話以後休提。”
考慮一會,也著實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上疏肯定是白搭的。
京師之事,雖然皇帝與他都沒有對外宣揚,可他明白的很,上疏沒用。
鬧餉也夠嗆,京師的消息陸續傳來,這位皇帝的脾氣也都知道了。
可是,除了鬧餉還能怎麽辦?
“毛有傑,你率船隊去登州水寨外列陣兩日,記住不許登岸。”
“末將遵命。”
眾人散去,毛文龍又提筆寫了個題本,派人急送京師——死馬當活馬醫了。
歎了口氣,咱實在是無路可走了,隻求陛下您體諒一點,別逼得咱做出什麽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
此時,王在晉也在寧遠閉門思索。
雖然鬧餉之事已經平息,可這事無論是對皇帝的威望,還是對他王在晉的威望,都是一次打擊,這一點無可置疑。
必須要反擊!
作為官場老油條,他深知曆來官場上沒有各退一步的說法,即使有,也是為了積蓄力量一舉打倒對手。
即使是為了在關內各鎮順利裁減糧餉,免得眾人討價還價,他也必須做出一種姿態表明決不退縮的態度。
這姿態,必須能讓遼兵感覺到寒意,卻又不能逼得他們投奔後金。
其實這也是黨爭的根本原因所在,曆代皇朝的官員們始終沒有發展出一個妥協機製,遇事寧願玉石俱焚也不願作一點退讓。
考慮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召來親兵。
“傳令,調中前營……駐防錦州。”
“傳令,調左營……駐防寧遠以北各堡。”湖廣四川等不穩的客兵調去與遼兵接觸的第一線。
調動後,二十五個營中,遼兵全部匯集錦州,王在晉掌握半數不到的兵力鎮守寧遠以南,少數幾個不穩的客兵營在寧遠以北。
——
錦州衙門裏,祖大壽與何可綱相對無語,麵前的桌子上,放著王在晉調兵的文書與塘報。
下首兩邊分左右坐著四五人,也是鴉雀無聲。
明亮寬敞的大廳,卻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良久,何可綱方道:“早先就聽聞當今陛下年輕氣盛,受不得半點委屈,果然名副其實。
將遼兵全部調到錦州,將湖廣四川客兵調到寧遠以北直接麵對咱們,以滿桂趙率教兩萬人守寧遠關城,關內還有五萬人...”
“這是在逼著咱們服軟,否則,陛下一旦覺得有把握了,隨時可能掐斷咱們的糧餉,放棄錦州。”祖大壽點了點文書。
“他就不怕逼反了咱們?”下首一遊擊將軍開口道。
何可綱勃然變色:“住口!
拿些朝廷的糧餉也就罷了,大逆不道之事卻是不能做,會遺臭萬年的。”
祖大壽也擺手:“這些話以後不必再說了。
何況,即使你敢,士卒會追隨嗎?
還有湖廣四川萬餘人,他們答應嗎?
小心話剛出口就人頭落地。”
幾人對視一眼,都有些明白。
“如果士卒也是這個想法呢?”一人小聲的問道。
何可綱一滯,片刻後方道:“有死而已!”
祖大壽冷眼旁觀,此時才開口道:“這些話以後不要再說了,徒亂軍心。
再者,也沒到那個地步。
現在,重要的是咱們應該怎麽做?”
何可綱歎氣,很明顯,清軍之事已經使得皇帝視遼兵為威脅了。
問題是,現在沒有辦法挽回了。
自請裁撤軍餉?
他倒是勉強能同意,問題是手下同意嗎?
大夥哪個不是千畝萬畝的田地,清裁掉老弱,哪來的免費勞力種田。
又有哪個不是華宅美婢妻妾成群,沒有糧餉過手,拿什麽養活。
在座的哪個沒有家丁,不撈些軍餉,拿什麽養家丁。
朝廷為什麽拿他們沒轍,還不是因為大夥都有家丁,怕他們鬧事。
一句話,不撈些軍餉,就沒有大夥的富貴。
確實是沒有辦法了,再歎氣:“也隻能隨機應變了。”
當然,你可以上疏表表忠心。
問題是,皇帝會信嗎?
祖大壽聽了沒言語。
從老奴在李成梁麾下默默地當孫子偷師,到老奴奪取遼東,其間無不閃動著遼人的影子。
暗中泄露軍情提供軍需,這都是小事,直接開門投降者也是一批批的。
祖大壽這些人,作為李成梁體係的最後繼承者,與後金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對後金內情知之甚深。
因此,如果有一絲可能,他也不會去投奔後金的。
不是不敢,而是不值得。
後金那窮逼國家,他們看不上眼,後金拿得出一年六百萬的軍餉供他們貪腐嗎?
更不要說他們去了人家肯定會收走軍權,老奴仿照衛軍建立的八旗才是後金的根本。
沒了軍權,他們連貪的機會都沒有。
祖大壽左思右想,如果不打算投奔後金,終究是無法破局。
再鬧?
皇帝的脾氣很明顯,就是愣頭青,鬧的急了隻怕他真敢斷了糧餉放棄錦州。
大夥聽他祖大壽的,即是權力,也有義務帶著大夥發財,斷了糧餉,他可沒法向手下交代。
現在的局麵,就是麻杆打狼兩頭怕,雙方各有顧忌,大家互相試探直到尋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局麵。
也歎了口氣:“暫且觀望。”
自從進京歸來,皇帝就派來了新任監視太監劉應成與巡視的禦史王銘,隨即就要求檢點軍隊。
這沒法拒絕,糧餉握在人家手裏,隻得安排軍隊接受檢點。
百般刁難!
過程隻用這四個字形容就可以了。
年紀大的不算,年紀小的不算,體弱的不算,外島駐兵不算,種地的不算。
毛文龍估計,最後能點出3萬人馬就算是佛祖保佑了。
可是在他看來,這些人都是他的兵,是追隨他數年的兵,都是他得力的手下。
何況,東江鎮軍餉本來就隻有7錢每月,每年20萬銀子20萬石糧食外加幾萬匹布。
有這些糧餉,手下士卒都食不果腹,如果算3萬人,那可就得餓死人了。
這些部下追隨他,除了與後金有血海深仇之外,何嚐不是為了求一個溫飽,甚或是求一個富貴。
如果沒有糧餉,他們還會忠心於他毛文龍嗎?
惱怒之下,他數次與二人爭論,激烈時甚至威脅要動手。
二人卻隻是不鬆口。
除了爭論之外,他也無計可施,總不能真的殺官造反吧!
這些時日,竟有些坐困愁城的感覺。
如何才能度過難關?
能想的辦法都想了。
利用皮島的位置優勢大搞大明與朝鮮的走私貿易,抽稅之餘甚至直接插手生意。
至於有沒有與後金做生意?
你猜!
他甚至天才般的發行了軍票,就是收購商人運來的貨物不給錢,給張票自己去登州府領取。
明知其中弊病甚多,可也顧不得了。
隻是相對於十幾萬人,這點收入隻能算杯水車薪。
思來想去,如果朝廷真的裁減糧餉,他還真的熬不過去。
如果不想被裁減糧餉,似乎隻有一個辦法。
“來人,擊鼓,聚將議事。”
咚咚咚!
隨著鼓聲,諸將陸續趕來。
此時,在皮島的主要將領有:毛文龍的副手陳繼盛副將;統領由義子義孫女真人組成的家丁親衛的養子內丁參將毛承祿;負責軍中財務的義孫毛有傑參將,原名耿仲明;驍勇善戰臨陣先登的毛有詩參將,原名孔有德。
這些人就是他的心腹與左右手,陳繼盛一路追隨他,資曆威望更是僅次於他。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就到,毛文龍直起斜靠在虎皮椅上的身體:“今日叫你們來,皆因內官檢點兵馬一事。
大夥對此怎麽看,都說一說。”
片刻後,陳繼盛首先開口:“末將以為,當再向朝廷上疏陳情,請求朝廷體恤。”
猶豫一下又道:“如果還是這樣,隻能鬧餉了。”
“末將以為上疏時沒有用的,不如徑自陳兵登州。”毛有傑道。
毛承祿舔了下嘴唇,咧嘴道:“上什麽疏?讓他們檢點,如果不合爺爺的心意,爺爺徑直提軍去登州自取糧餉。”
“放肆。”毛文龍麵有怒色:“咱們是大明的官兵,不是後金的賊寇,這種話以後休提。”
考慮一會,也著實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上疏肯定是白搭的。
京師之事,雖然皇帝與他都沒有對外宣揚,可他明白的很,上疏沒用。
鬧餉也夠嗆,京師的消息陸續傳來,這位皇帝的脾氣也都知道了。
可是,除了鬧餉還能怎麽辦?
“毛有傑,你率船隊去登州水寨外列陣兩日,記住不許登岸。”
“末將遵命。”
眾人散去,毛文龍又提筆寫了個題本,派人急送京師——死馬當活馬醫了。
歎了口氣,咱實在是無路可走了,隻求陛下您體諒一點,別逼得咱做出什麽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
此時,王在晉也在寧遠閉門思索。
雖然鬧餉之事已經平息,可這事無論是對皇帝的威望,還是對他王在晉的威望,都是一次打擊,這一點無可置疑。
必須要反擊!
作為官場老油條,他深知曆來官場上沒有各退一步的說法,即使有,也是為了積蓄力量一舉打倒對手。
即使是為了在關內各鎮順利裁減糧餉,免得眾人討價還價,他也必須做出一種姿態表明決不退縮的態度。
這姿態,必須能讓遼兵感覺到寒意,卻又不能逼得他們投奔後金。
其實這也是黨爭的根本原因所在,曆代皇朝的官員們始終沒有發展出一個妥協機製,遇事寧願玉石俱焚也不願作一點退讓。
考慮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召來親兵。
“傳令,調中前營……駐防錦州。”
“傳令,調左營……駐防寧遠以北各堡。”湖廣四川等不穩的客兵調去與遼兵接觸的第一線。
調動後,二十五個營中,遼兵全部匯集錦州,王在晉掌握半數不到的兵力鎮守寧遠以南,少數幾個不穩的客兵營在寧遠以北。
——
錦州衙門裏,祖大壽與何可綱相對無語,麵前的桌子上,放著王在晉調兵的文書與塘報。
下首兩邊分左右坐著四五人,也是鴉雀無聲。
明亮寬敞的大廳,卻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
良久,何可綱方道:“早先就聽聞當今陛下年輕氣盛,受不得半點委屈,果然名副其實。
將遼兵全部調到錦州,將湖廣四川客兵調到寧遠以北直接麵對咱們,以滿桂趙率教兩萬人守寧遠關城,關內還有五萬人...”
“這是在逼著咱們服軟,否則,陛下一旦覺得有把握了,隨時可能掐斷咱們的糧餉,放棄錦州。”祖大壽點了點文書。
“他就不怕逼反了咱們?”下首一遊擊將軍開口道。
何可綱勃然變色:“住口!
拿些朝廷的糧餉也就罷了,大逆不道之事卻是不能做,會遺臭萬年的。”
祖大壽也擺手:“這些話以後不必再說了。
何況,即使你敢,士卒會追隨嗎?
還有湖廣四川萬餘人,他們答應嗎?
小心話剛出口就人頭落地。”
幾人對視一眼,都有些明白。
“如果士卒也是這個想法呢?”一人小聲的問道。
何可綱一滯,片刻後方道:“有死而已!”
祖大壽冷眼旁觀,此時才開口道:“這些話以後不要再說了,徒亂軍心。
再者,也沒到那個地步。
現在,重要的是咱們應該怎麽做?”
何可綱歎氣,很明顯,清軍之事已經使得皇帝視遼兵為威脅了。
問題是,現在沒有辦法挽回了。
自請裁撤軍餉?
他倒是勉強能同意,問題是手下同意嗎?
大夥哪個不是千畝萬畝的田地,清裁掉老弱,哪來的免費勞力種田。
又有哪個不是華宅美婢妻妾成群,沒有糧餉過手,拿什麽養活。
在座的哪個沒有家丁,不撈些軍餉,拿什麽養家丁。
朝廷為什麽拿他們沒轍,還不是因為大夥都有家丁,怕他們鬧事。
一句話,不撈些軍餉,就沒有大夥的富貴。
確實是沒有辦法了,再歎氣:“也隻能隨機應變了。”
當然,你可以上疏表表忠心。
問題是,皇帝會信嗎?
祖大壽聽了沒言語。
從老奴在李成梁麾下默默地當孫子偷師,到老奴奪取遼東,其間無不閃動著遼人的影子。
暗中泄露軍情提供軍需,這都是小事,直接開門投降者也是一批批的。
祖大壽這些人,作為李成梁體係的最後繼承者,與後金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對後金內情知之甚深。
因此,如果有一絲可能,他也不會去投奔後金的。
不是不敢,而是不值得。
後金那窮逼國家,他們看不上眼,後金拿得出一年六百萬的軍餉供他們貪腐嗎?
更不要說他們去了人家肯定會收走軍權,老奴仿照衛軍建立的八旗才是後金的根本。
沒了軍權,他們連貪的機會都沒有。
祖大壽左思右想,如果不打算投奔後金,終究是無法破局。
再鬧?
皇帝的脾氣很明顯,就是愣頭青,鬧的急了隻怕他真敢斷了糧餉放棄錦州。
大夥聽他祖大壽的,即是權力,也有義務帶著大夥發財,斷了糧餉,他可沒法向手下交代。
現在的局麵,就是麻杆打狼兩頭怕,雙方各有顧忌,大家互相試探直到尋找到一個都能接受的局麵。
也歎了口氣:“暫且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