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這不,李正泉就遇上了。
6月18日,數個鄉紳求見。
“李通判,鄉民久居僻處,實在受不起官差驚擾,我等情願將京西鄉四圖的賦稅加耗湊齊,再與官差一起將魚鱗冊繪製好。
隻求李通判體諒一下,莫要驚擾鄉民。”
幾人跪下見禮報過姓名後,開口就將李正泉震暈了。
還有這等好事?
李正泉摸摸頭,沒有發燒啊,這麽會覺得聽錯了呢?
“等等,諸位是什麽意思?”
“李通判,官差下鄉,諸多不便,我等實在不忍看到鄉裏鄉親為此操勞。”
“諸位有心了,不過國家自有法度,豈能隨意更改。”李正泉冷笑,既然能靠揣摩上意混了個狀元,自然不是愚笨之人,片刻間就將其中隱情想了個明白。
很顯然,這些人希望將京西鄉四個裏的稅賦包下來——圖,即是裏。
這些人應該就是以往得利的士紳了,如果清丈的話,他們所有的不法都將暴露出來,什麽詭寄、飛灑、改則、裁糧,統統會被清查出來。
如果能包稅,再買通相關衙役、典吏,那麽這一切都無從查起。
總之,他們的意思就是,您也別管我們怎麽收怎麽攤派了,你要稅賦,我們給您交齊,您要清丈,我們也給您搞定。
您能省些心,我們也能從中漁點利。
“此乃鄉民願望,況且於朝廷也稱得上便利,李通判何不再考慮考慮。”
不知死活!
李正泉用手慢慢的敲著官帽椅扶手,冷笑不語。
心念轉動之間,就欲給他們下個套子。
先同意再複核,保證能牽連一大串。
細細琢磨時,卻又覺得不妥。
值此風頭浪尖,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他,他可擔不起一點風險,稍有疏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再者有著皇帝的支持,又有大義名分,何必用這些下作手段。
徒然給自己增加汙點。
琢磨半響方道:“諸位所說,本官知道了,隻是此事卻非一時半會就能決定的,你們且在城內暫住幾日等待。”
“我等遵命,我等就靜待李通判的好消息了。”幾人聽了大喜。
有戲!
等他們很識趣的告退之後,李正泉隨即將三個幕友請來。
李正泉自知不是何廷樞。
何府尊可以作出決策後指派別人去做,他卻是需要親力親為的。
很顯然,他一人是什麽事也做不成的,這時候幕友就派上用場了。
“有些事需要三位去做。”將鄉紳請願的事說了一遍後道:“此間弊端必定不少,明日一早,你們就帶著些衙役與農學、工學的人去盤查稅賦、清丈田地。”
孫成敏與另兩人對視一笑,均知道機會來了:“李兄要我們做到什麽地步?”
“查個清楚,務必將此間隱情給本官弄個水落石出。”
李正泉又補充道:“必須清清楚楚,所有事都經得起推敲。”
趙梨亭笑著保證道:“李兄放心,我們保證讓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麽。”
正說著,李正泉的家仆進來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就說。”李正泉道。
“剛才幾人送來紋銀千兩,小的不知道怎麽做。”仆役吞吞吐吐的道。
按照李正泉的規矩,任何禮物都是不收的。
可按照官場慣例揣摩一番後,他又有些拿不準了。
說白了就是長官沒有拒絕,卻也沒立即同意時,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功夫在棋外的時候了。
李正泉氣樂了:“滾出去,將銀子扔到街上。”
“慢著。”趙梨亭忙攔住仆人,轉頭對李正泉道:“何不收下銀子?
送入縣庫記入賬簿,再將此事稟告府尊即可。”
“值得費這些手腳嗎?”李正泉有些猶豫。
“雖然幾個鄉紳不值一提,可拖幾天還是能少些麻煩的。
何況縣裏錢糧也不寬裕,送上門的銀子為何不收?”孫成敏也笑道。
“不妥。”李正泉再三考慮後搖頭。
吩咐家仆道:“將銀子扔出去,將人亂棍打出去。”
等家仆出門後,李正泉板起臉來正色道:“咱們相交莫逆,有些話我就直說了,以後切莫用這等容易引人誤解的手段。
陛下銳意進取,正是我輩大展身手的時機,若是一個不慎因此失了晉身之機,卻是不值的很。
陛下體諒,順天府俸祿折鈔已經取消,我等也不必再為銀錢發愁。
我又聽聞陛下的親近之人也無人敢再伸手,大多在商業之中尋利。
若是想賺些銀錢,我等也大可效仿。”
三人忙點頭稱是,連讚還是李正泉看的明白。
李正泉又溫言道:“這些時日,三位不辭辛勞不求酬勞的相助,客套的話本官也不說了。
此事若是做得好,本官自然會向府尊舉薦,若是做的不好則一切休提。
再者,若是事成,諸位切記,你們所作所為本官也是擔著幹係的。”
三人既然與李正泉交好,自然也是鑽營之輩,對這麽好的晉身機會是絕不會故作清高的。
當即齊齊站起一個深揖:“多謝李兄成全,我等以後必然不會令李兄難做。”
————
民告官,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敢告的寥寥無幾,這不是簡單的一紙詔書就能改變的。
忙碌幾天後,看著冷清的衙門,李正泉也不急。
他已也派了些新招的衙役去各鄉裏去宣讀聖喻,熱鬧還在後邊。
再等這些上告鄉民回去一傳播,估計縣衙就會擠破門。
事情總是要有個過程的。
剛閑下來沒一會,軍匠縣丞孫正明求見。
有些詫異,這麽快?
鄉紳前腳走,他後腳來,很明顯是來給鄉紳說情的。
請進來後,孫正明一開口他才知道想錯了。
“李通判,有鄉民圍了武定侯郭府。”
李正泉一驚:“怎麽回事?”
“聽說是討要煤窯。”
哈哈,李正泉隻想大笑,剛說完熱鬧在後邊,這就來了。
武定侯是開國功臣,曆代出了好幾個皇帝妃子,其中嘉靖時曾進爵國公,旋即因貪婪過分被文官整死在獄中。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不如往昔,卻依然是老牌勳貴裏的翹首。
這下郭家肯定是焦頭爛額了。
不管怎麽想,李正泉都覺得郭家不會輕易放棄這些利益,礦主討要不得,自然就會來縣衙求個公道。
到時候,可就是他李正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李通判,皇城根下鬧的如此可不好看,咱們是不是派人去驅散這些人?”
李正泉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的問道:“有人來縣衙上告嗎?”
“那倒沒有。”
“那我們管他作甚?”
這不,李正泉就遇上了。
6月18日,數個鄉紳求見。
“李通判,鄉民久居僻處,實在受不起官差驚擾,我等情願將京西鄉四圖的賦稅加耗湊齊,再與官差一起將魚鱗冊繪製好。
隻求李通判體諒一下,莫要驚擾鄉民。”
幾人跪下見禮報過姓名後,開口就將李正泉震暈了。
還有這等好事?
李正泉摸摸頭,沒有發燒啊,這麽會覺得聽錯了呢?
“等等,諸位是什麽意思?”
“李通判,官差下鄉,諸多不便,我等實在不忍看到鄉裏鄉親為此操勞。”
“諸位有心了,不過國家自有法度,豈能隨意更改。”李正泉冷笑,既然能靠揣摩上意混了個狀元,自然不是愚笨之人,片刻間就將其中隱情想了個明白。
很顯然,這些人希望將京西鄉四個裏的稅賦包下來——圖,即是裏。
這些人應該就是以往得利的士紳了,如果清丈的話,他們所有的不法都將暴露出來,什麽詭寄、飛灑、改則、裁糧,統統會被清查出來。
如果能包稅,再買通相關衙役、典吏,那麽這一切都無從查起。
總之,他們的意思就是,您也別管我們怎麽收怎麽攤派了,你要稅賦,我們給您交齊,您要清丈,我們也給您搞定。
您能省些心,我們也能從中漁點利。
“此乃鄉民願望,況且於朝廷也稱得上便利,李通判何不再考慮考慮。”
不知死活!
李正泉用手慢慢的敲著官帽椅扶手,冷笑不語。
心念轉動之間,就欲給他們下個套子。
先同意再複核,保證能牽連一大串。
細細琢磨時,卻又覺得不妥。
值此風頭浪尖,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他,他可擔不起一點風險,稍有疏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再者有著皇帝的支持,又有大義名分,何必用這些下作手段。
徒然給自己增加汙點。
琢磨半響方道:“諸位所說,本官知道了,隻是此事卻非一時半會就能決定的,你們且在城內暫住幾日等待。”
“我等遵命,我等就靜待李通判的好消息了。”幾人聽了大喜。
有戲!
等他們很識趣的告退之後,李正泉隨即將三個幕友請來。
李正泉自知不是何廷樞。
何府尊可以作出決策後指派別人去做,他卻是需要親力親為的。
很顯然,他一人是什麽事也做不成的,這時候幕友就派上用場了。
“有些事需要三位去做。”將鄉紳請願的事說了一遍後道:“此間弊端必定不少,明日一早,你們就帶著些衙役與農學、工學的人去盤查稅賦、清丈田地。”
孫成敏與另兩人對視一笑,均知道機會來了:“李兄要我們做到什麽地步?”
“查個清楚,務必將此間隱情給本官弄個水落石出。”
李正泉又補充道:“必須清清楚楚,所有事都經得起推敲。”
趙梨亭笑著保證道:“李兄放心,我們保證讓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麽。”
正說著,李正泉的家仆進來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就說。”李正泉道。
“剛才幾人送來紋銀千兩,小的不知道怎麽做。”仆役吞吞吐吐的道。
按照李正泉的規矩,任何禮物都是不收的。
可按照官場慣例揣摩一番後,他又有些拿不準了。
說白了就是長官沒有拒絕,卻也沒立即同意時,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功夫在棋外的時候了。
李正泉氣樂了:“滾出去,將銀子扔到街上。”
“慢著。”趙梨亭忙攔住仆人,轉頭對李正泉道:“何不收下銀子?
送入縣庫記入賬簿,再將此事稟告府尊即可。”
“值得費這些手腳嗎?”李正泉有些猶豫。
“雖然幾個鄉紳不值一提,可拖幾天還是能少些麻煩的。
何況縣裏錢糧也不寬裕,送上門的銀子為何不收?”孫成敏也笑道。
“不妥。”李正泉再三考慮後搖頭。
吩咐家仆道:“將銀子扔出去,將人亂棍打出去。”
等家仆出門後,李正泉板起臉來正色道:“咱們相交莫逆,有些話我就直說了,以後切莫用這等容易引人誤解的手段。
陛下銳意進取,正是我輩大展身手的時機,若是一個不慎因此失了晉身之機,卻是不值的很。
陛下體諒,順天府俸祿折鈔已經取消,我等也不必再為銀錢發愁。
我又聽聞陛下的親近之人也無人敢再伸手,大多在商業之中尋利。
若是想賺些銀錢,我等也大可效仿。”
三人忙點頭稱是,連讚還是李正泉看的明白。
李正泉又溫言道:“這些時日,三位不辭辛勞不求酬勞的相助,客套的話本官也不說了。
此事若是做得好,本官自然會向府尊舉薦,若是做的不好則一切休提。
再者,若是事成,諸位切記,你們所作所為本官也是擔著幹係的。”
三人既然與李正泉交好,自然也是鑽營之輩,對這麽好的晉身機會是絕不會故作清高的。
當即齊齊站起一個深揖:“多謝李兄成全,我等以後必然不會令李兄難做。”
————
民告官,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敢告的寥寥無幾,這不是簡單的一紙詔書就能改變的。
忙碌幾天後,看著冷清的衙門,李正泉也不急。
他已也派了些新招的衙役去各鄉裏去宣讀聖喻,熱鬧還在後邊。
再等這些上告鄉民回去一傳播,估計縣衙就會擠破門。
事情總是要有個過程的。
剛閑下來沒一會,軍匠縣丞孫正明求見。
有些詫異,這麽快?
鄉紳前腳走,他後腳來,很明顯是來給鄉紳說情的。
請進來後,孫正明一開口他才知道想錯了。
“李通判,有鄉民圍了武定侯郭府。”
李正泉一驚:“怎麽回事?”
“聽說是討要煤窯。”
哈哈,李正泉隻想大笑,剛說完熱鬧在後邊,這就來了。
武定侯是開國功臣,曆代出了好幾個皇帝妃子,其中嘉靖時曾進爵國公,旋即因貪婪過分被文官整死在獄中。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不如往昔,卻依然是老牌勳貴裏的翹首。
這下郭家肯定是焦頭爛額了。
不管怎麽想,李正泉都覺得郭家不會輕易放棄這些利益,礦主討要不得,自然就會來縣衙求個公道。
到時候,可就是他李正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李通判,皇城根下鬧的如此可不好看,咱們是不是派人去驅散這些人?”
李正泉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的問道:“有人來縣衙上告嗎?”
“那倒沒有。”
“那我們管他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