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這不,李正泉就遇上了。


    6月18日,數個鄉紳求見。


    “李通判,鄉民久居僻處,實在受不起官差驚擾,我等情願將京西鄉四圖的賦稅加耗湊齊,再與官差一起將魚鱗冊繪製好。


    隻求李通判體諒一下,莫要驚擾鄉民。”


    幾人跪下見禮報過姓名後,開口就將李正泉震暈了。


    還有這等好事?


    李正泉摸摸頭,沒有發燒啊,這麽會覺得聽錯了呢?


    “等等,諸位是什麽意思?”


    “李通判,官差下鄉,諸多不便,我等實在不忍看到鄉裏鄉親為此操勞。”


    “諸位有心了,不過國家自有法度,豈能隨意更改。”李正泉冷笑,既然能靠揣摩上意混了個狀元,自然不是愚笨之人,片刻間就將其中隱情想了個明白。


    很顯然,這些人希望將京西鄉四個裏的稅賦包下來——圖,即是裏。


    這些人應該就是以往得利的士紳了,如果清丈的話,他們所有的不法都將暴露出來,什麽詭寄、飛灑、改則、裁糧,統統會被清查出來。


    如果能包稅,再買通相關衙役、典吏,那麽這一切都無從查起。


    總之,他們的意思就是,您也別管我們怎麽收怎麽攤派了,你要稅賦,我們給您交齊,您要清丈,我們也給您搞定。


    您能省些心,我們也能從中漁點利。


    “此乃鄉民願望,況且於朝廷也稱得上便利,李通判何不再考慮考慮。”


    不知死活!


    李正泉用手慢慢的敲著官帽椅扶手,冷笑不語。


    心念轉動之間,就欲給他們下個套子。


    先同意再複核,保證能牽連一大串。


    細細琢磨時,卻又覺得不妥。


    值此風頭浪尖,無數雙眼睛都在盯著他,他可擔不起一點風險,稍有疏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


    再者有著皇帝的支持,又有大義名分,何必用這些下作手段。


    徒然給自己增加汙點。


    琢磨半響方道:“諸位所說,本官知道了,隻是此事卻非一時半會就能決定的,你們且在城內暫住幾日等待。”


    “我等遵命,我等就靜待李通判的好消息了。”幾人聽了大喜。


    有戲!


    等他們很識趣的告退之後,李正泉隨即將三個幕友請來。


    李正泉自知不是何廷樞。


    何府尊可以作出決策後指派別人去做,他卻是需要親力親為的。


    很顯然,他一人是什麽事也做不成的,這時候幕友就派上用場了。


    “有些事需要三位去做。”將鄉紳請願的事說了一遍後道:“此間弊端必定不少,明日一早,你們就帶著些衙役與農學、工學的人去盤查稅賦、清丈田地。”


    孫成敏與另兩人對視一笑,均知道機會來了:“李兄要我們做到什麽地步?”


    “查個清楚,務必將此間隱情給本官弄個水落石出。”


    李正泉又補充道:“必須清清楚楚,所有事都經得起推敲。”


    趙梨亭笑著保證道:“李兄放心,我們保證讓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麽。”


    正說著,李正泉的家仆進來欲言又止。


    “有什麽話就說。”李正泉道。


    “剛才幾人送來紋銀千兩,小的不知道怎麽做。”仆役吞吞吐吐的道。


    按照李正泉的規矩,任何禮物都是不收的。


    可按照官場慣例揣摩一番後,他又有些拿不準了。


    說白了就是長官沒有拒絕,卻也沒立即同意時,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功夫在棋外的時候了。


    李正泉氣樂了:“滾出去,將銀子扔到街上。”


    “慢著。”趙梨亭忙攔住仆人,轉頭對李正泉道:“何不收下銀子?


    送入縣庫記入賬簿,再將此事稟告府尊即可。”


    “值得費這些手腳嗎?”李正泉有些猶豫。


    “雖然幾個鄉紳不值一提,可拖幾天還是能少些麻煩的。


    何況縣裏錢糧也不寬裕,送上門的銀子為何不收?”孫成敏也笑道。


    “不妥。”李正泉再三考慮後搖頭。


    吩咐家仆道:“將銀子扔出去,將人亂棍打出去。”


    等家仆出門後,李正泉板起臉來正色道:“咱們相交莫逆,有些話我就直說了,以後切莫用這等容易引人誤解的手段。


    陛下銳意進取,正是我輩大展身手的時機,若是一個不慎因此失了晉身之機,卻是不值的很。


    陛下體諒,順天府俸祿折鈔已經取消,我等也不必再為銀錢發愁。


    我又聽聞陛下的親近之人也無人敢再伸手,大多在商業之中尋利。


    若是想賺些銀錢,我等也大可效仿。”


    三人忙點頭稱是,連讚還是李正泉看的明白。


    李正泉又溫言道:“這些時日,三位不辭辛勞不求酬勞的相助,客套的話本官也不說了。


    此事若是做得好,本官自然會向府尊舉薦,若是做的不好則一切休提。


    再者,若是事成,諸位切記,你們所作所為本官也是擔著幹係的。”


    三人既然與李正泉交好,自然也是鑽營之輩,對這麽好的晉身機會是絕不會故作清高的。


    當即齊齊站起一個深揖:“多謝李兄成全,我等以後必然不會令李兄難做。”


    ————


    民告官,說起來簡單,實際上敢告的寥寥無幾,這不是簡單的一紙詔書就能改變的。


    忙碌幾天後,看著冷清的衙門,李正泉也不急。


    他已也派了些新招的衙役去各鄉裏去宣讀聖喻,熱鬧還在後邊。


    再等這些上告鄉民回去一傳播,估計縣衙就會擠破門。


    事情總是要有個過程的。


    剛閑下來沒一會,軍匠縣丞孫正明求見。


    有些詫異,這麽快?


    鄉紳前腳走,他後腳來,很明顯是來給鄉紳說情的。


    請進來後,孫正明一開口他才知道想錯了。


    “李通判,有鄉民圍了武定侯郭府。”


    李正泉一驚:“怎麽回事?”


    “聽說是討要煤窯。”


    哈哈,李正泉隻想大笑,剛說完熱鬧在後邊,這就來了。


    武定侯是開國功臣,曆代出了好幾個皇帝妃子,其中嘉靖時曾進爵國公,旋即因貪婪過分被文官整死在獄中。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不如往昔,卻依然是老牌勳貴裏的翹首。


    這下郭家肯定是焦頭爛額了。


    不管怎麽想,李正泉都覺得郭家不會輕易放棄這些利益,礦主討要不得,自然就會來縣衙求個公道。


    到時候,可就是他李正泉大展身手的機會了。


    “李通判,皇城根下鬧的如此可不好看,咱們是不是派人去驅散這些人?”


    李正泉冷冷的看了他一眼,麵無表情的問道:“有人來縣衙上告嗎?”


    “那倒沒有。”


    “那我們管他作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