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問,趙俊成卻不說了:“小的隻能告訴您其餘三圖清單的下落,其餘的等小的見到縣尊再說。
不是小的信不過先生,隻不過您沒有官身,終究做不得主。”
孫成敏也不以為意,不管給誰說,這功勞總歸要記在他們三人身上的,何況能弄到京西的清單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既然如此,稍後就派人送你回縣衙。”
因為賬簿的事,趙俊成突然變得重要起來,當即請王大力分派人將其看押,等他們下午回城時順便幫忙押回去。
“王將軍,在下還有一事要您幫忙。”
王大力忙道:“咱隻是個隊正,可當不起將軍這話。”
“王隊正,還有三處需要去搜查一番順帶著捉拿幾個人,我怕有什麽意外,還是要請您派些人一起壯壯聲勢。”
“這不大合適吧?”王大力不太樂意,沒有命令就私自拿人,怕是落不下什麽好果子吃。
孫成敏笑了笑:“在下聽聞京西還有數處有疑似京營之人。”
上前耳語道:“等回城後東四胡同裏,在下再請王隊正喝酒。”
王大力笑的嘴都合不攏了:“先生的好意心領了,可惜什麽胡同咱是不敢去的,若是被陛下知道了咱可吃罪不起。
您若是有心,多弄幾隻野味就行。”
“好說。”
當即喊過王虎,取出些銀子令人去附近村落大肆購買。
王大力也派出士卒陪同去各處搜拿清單。
有侍衛營出麵順利的很,黃昏時候就已經將人拿回、清單取回。
三人連夜查看後均是大喜,清單上四圖耕地情況、加耗情況記載的一清二楚,清丈時隻需在隱田上費些功夫了。
再審理一番卻沒什麽結果,也不以為意,到了大牢自然有辦法讓他們開口。
看看事情已完,王大力不敢再耽擱,次日一早押著人犯回城。
-----
也並不是各處都這麽順利的。
三河縣在順天府東一百二十裏處,屬於通州管轄。
縣的規模不大,戶不過一千四,丁不過一萬四。
原縣令已因辦事不利被何廷樞參劾,正在錦衣衛待審,現任縣令孫敏芝舉人出身,何廷樞任知縣時的主簿。
自從四月底到任後,孫敏芝的舉動頗為別出心裁,先是令人在縣城四門、縣衙八字牆上各貼了一張告示,上麵隻有四個大字‘清田均役’。
隨後又將衙役胥吏整治一遍,凡是有些不明不白的均趕回家等待,缺額重新招募並以幕友、心腹充任各頭目,整治完畢隨即派人到下麵鄉裏宣讀皇帝的旨意。
再花費十餘日將縣裏情況梳理一遍,孫敏芝隻想撓頭。
夏稅秋糧總計不過一千六百兩,馬草折銀卻超過兩千五百兩,另有送進宮裏籽粒銀近千兩、馬房籽粒兩千五百兩,給爵五千二百兩,驛站銀則高達七千一百餘兩,此外還有用做祭祀等事項的經費銀四千二百餘兩。
此外,還有役銀五千八百餘兩。
田地賦稅各項合計約一萬兩千八百兩,經費、役銀卻有一萬掛零,這要是攤進去,可不就是田賦翻倍了嗎,何況還有驛站銀沒算。
再難也要做,先簽派人選奔赴鄉裏清查地畝,他也則親自率領一隊直奔縣東十五裏處的陳家莊。
剛到莊頭就吃了一驚,隻見道路兩旁不少院牆都用白灰刷著‘清田均役’,村裏鄉老則率領二三百人立於道路當中。
正打量間,鄉老來到近前跪下:“縣尊親自前來,我等未能遠迎,還請恕罪。”
“老人家這是作何?趕緊起來說話。”孫敏芝趕緊下馬攙扶。
“縣尊的訓令已經傳遍四鄉,小老兒這一拜是感謝您為百姓做主之舉。”鄉老說完鄭重的磕了個頭。
“趕緊起來。”孫敏芝心裏高興,硬是將老頭扶了起來,並拉著他並肩前行。
鄉老叫王自成,兩人寒暄幾句互相認識之後,老頭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鄉裏也沒什麽好東西,小老兒收拾了些野味,還請縣尊務必賞光。”
孫敏芝笑道:“老人家太客氣了,本官卻是受不起啊。”
“受得起,受得起。”老頭連聲道。
“既然如此,本官就叨擾了。”
本來清丈的事是無需縣令親自出馬的,孫敏芝此來一是混個名聲,也是想借機了解下鄉裏情況,當即應允了。
自然,做戲要做全套,吃完給銀子是必須的。
——
菜式沒什麽好菜的,野兔山雞蘑菇等野味吃起來倒也別有滋味。
可酒卻不是什麽好酒,隻能說不是很難喝,孫敏芝勉強喝了幾杯就放下了:“老丈,村人賦稅重嗎?”
老頭歎了口氣:“怎麽會不重?官府賦稅之外,官差還有加派,又有無良地主瞞報田地、有力人家巧避賦役,結果就是豐年還能混個溫飽,似今年很多村人就連溫飽都成問題了。”
“瞞報田地的很多嗎?”
“本村就有兩戶,等縣尊清丈時,小老兒就指給您看。”
“力役呢?”
老頭冷笑:“小老兒這輩子就沒見他們家誰去應過役。”
“好,本官就是為此而來。”
孫敏芝不再繼續問,草草吃過之後就命人開始清丈。
有村人配合,清丈順利的很。
士紳的各種手段,除了飛灑需要在稅票上查清之外,其餘花招都在籍沒入官的威脅下無所遁形。
看看已是黃昏,孫敏芝滿意的告辭:“各位鄉親回去歇息,明日本官再來。”
——
接連兩日,陳家莊清丈已經完成大半。
第三日一早,孫成敏還沒出後宅就有衙役前來稟告:“縣尊,外麵有數十士子、生員求見。”
明知道沒有好事,也隻得硬著頭皮來到大堂。
“任人唯親,直將朝廷公器當做自家後院,孫縣令做得好官。”
剛坐下就被人來了這麽一句,孫成敏被氣的麵皮發紫。
“孫縣令可還曾記得你也是縉紳出身?
如此魚肉縉紳,就不怕落個千秋罵名嗎?”
“靠佞幸升官,怎麽還有臉皮端坐於此?”
“巧言令色,沽名邀譽。”
“詭行以邀名之徒。”
這些人都是讀書人,罵人都是不帶髒字文縐縐的,直將孫成敏罵的臉皮紫了又白,白了又紫。
“數典忘祖的東西。”人群中有人小聲的道。
“是誰?”孫成敏氣的渾身發抖:“來人,將目無上官辱罵尊長的人拿下。”
大明律對此有規定,辱罵主官杖一百。
半響卻無人來。
“我等皆是士子,倒要看看哪個敢拿。”有人嗤笑道。
孫成敏傻眼了,這是什麽情況?
不是小的信不過先生,隻不過您沒有官身,終究做不得主。”
孫成敏也不以為意,不管給誰說,這功勞總歸要記在他們三人身上的,何況能弄到京西的清單他就已經很滿足了。
“既然如此,稍後就派人送你回縣衙。”
因為賬簿的事,趙俊成突然變得重要起來,當即請王大力分派人將其看押,等他們下午回城時順便幫忙押回去。
“王將軍,在下還有一事要您幫忙。”
王大力忙道:“咱隻是個隊正,可當不起將軍這話。”
“王隊正,還有三處需要去搜查一番順帶著捉拿幾個人,我怕有什麽意外,還是要請您派些人一起壯壯聲勢。”
“這不大合適吧?”王大力不太樂意,沒有命令就私自拿人,怕是落不下什麽好果子吃。
孫成敏笑了笑:“在下聽聞京西還有數處有疑似京營之人。”
上前耳語道:“等回城後東四胡同裏,在下再請王隊正喝酒。”
王大力笑的嘴都合不攏了:“先生的好意心領了,可惜什麽胡同咱是不敢去的,若是被陛下知道了咱可吃罪不起。
您若是有心,多弄幾隻野味就行。”
“好說。”
當即喊過王虎,取出些銀子令人去附近村落大肆購買。
王大力也派出士卒陪同去各處搜拿清單。
有侍衛營出麵順利的很,黃昏時候就已經將人拿回、清單取回。
三人連夜查看後均是大喜,清單上四圖耕地情況、加耗情況記載的一清二楚,清丈時隻需在隱田上費些功夫了。
再審理一番卻沒什麽結果,也不以為意,到了大牢自然有辦法讓他們開口。
看看事情已完,王大力不敢再耽擱,次日一早押著人犯回城。
-----
也並不是各處都這麽順利的。
三河縣在順天府東一百二十裏處,屬於通州管轄。
縣的規模不大,戶不過一千四,丁不過一萬四。
原縣令已因辦事不利被何廷樞參劾,正在錦衣衛待審,現任縣令孫敏芝舉人出身,何廷樞任知縣時的主簿。
自從四月底到任後,孫敏芝的舉動頗為別出心裁,先是令人在縣城四門、縣衙八字牆上各貼了一張告示,上麵隻有四個大字‘清田均役’。
隨後又將衙役胥吏整治一遍,凡是有些不明不白的均趕回家等待,缺額重新招募並以幕友、心腹充任各頭目,整治完畢隨即派人到下麵鄉裏宣讀皇帝的旨意。
再花費十餘日將縣裏情況梳理一遍,孫敏芝隻想撓頭。
夏稅秋糧總計不過一千六百兩,馬草折銀卻超過兩千五百兩,另有送進宮裏籽粒銀近千兩、馬房籽粒兩千五百兩,給爵五千二百兩,驛站銀則高達七千一百餘兩,此外還有用做祭祀等事項的經費銀四千二百餘兩。
此外,還有役銀五千八百餘兩。
田地賦稅各項合計約一萬兩千八百兩,經費、役銀卻有一萬掛零,這要是攤進去,可不就是田賦翻倍了嗎,何況還有驛站銀沒算。
再難也要做,先簽派人選奔赴鄉裏清查地畝,他也則親自率領一隊直奔縣東十五裏處的陳家莊。
剛到莊頭就吃了一驚,隻見道路兩旁不少院牆都用白灰刷著‘清田均役’,村裏鄉老則率領二三百人立於道路當中。
正打量間,鄉老來到近前跪下:“縣尊親自前來,我等未能遠迎,還請恕罪。”
“老人家這是作何?趕緊起來說話。”孫敏芝趕緊下馬攙扶。
“縣尊的訓令已經傳遍四鄉,小老兒這一拜是感謝您為百姓做主之舉。”鄉老說完鄭重的磕了個頭。
“趕緊起來。”孫敏芝心裏高興,硬是將老頭扶了起來,並拉著他並肩前行。
鄉老叫王自成,兩人寒暄幾句互相認識之後,老頭有些不好意思的道:“鄉裏也沒什麽好東西,小老兒收拾了些野味,還請縣尊務必賞光。”
孫敏芝笑道:“老人家太客氣了,本官卻是受不起啊。”
“受得起,受得起。”老頭連聲道。
“既然如此,本官就叨擾了。”
本來清丈的事是無需縣令親自出馬的,孫敏芝此來一是混個名聲,也是想借機了解下鄉裏情況,當即應允了。
自然,做戲要做全套,吃完給銀子是必須的。
——
菜式沒什麽好菜的,野兔山雞蘑菇等野味吃起來倒也別有滋味。
可酒卻不是什麽好酒,隻能說不是很難喝,孫敏芝勉強喝了幾杯就放下了:“老丈,村人賦稅重嗎?”
老頭歎了口氣:“怎麽會不重?官府賦稅之外,官差還有加派,又有無良地主瞞報田地、有力人家巧避賦役,結果就是豐年還能混個溫飽,似今年很多村人就連溫飽都成問題了。”
“瞞報田地的很多嗎?”
“本村就有兩戶,等縣尊清丈時,小老兒就指給您看。”
“力役呢?”
老頭冷笑:“小老兒這輩子就沒見他們家誰去應過役。”
“好,本官就是為此而來。”
孫敏芝不再繼續問,草草吃過之後就命人開始清丈。
有村人配合,清丈順利的很。
士紳的各種手段,除了飛灑需要在稅票上查清之外,其餘花招都在籍沒入官的威脅下無所遁形。
看看已是黃昏,孫敏芝滿意的告辭:“各位鄉親回去歇息,明日本官再來。”
——
接連兩日,陳家莊清丈已經完成大半。
第三日一早,孫成敏還沒出後宅就有衙役前來稟告:“縣尊,外麵有數十士子、生員求見。”
明知道沒有好事,也隻得硬著頭皮來到大堂。
“任人唯親,直將朝廷公器當做自家後院,孫縣令做得好官。”
剛坐下就被人來了這麽一句,孫成敏被氣的麵皮發紫。
“孫縣令可還曾記得你也是縉紳出身?
如此魚肉縉紳,就不怕落個千秋罵名嗎?”
“靠佞幸升官,怎麽還有臉皮端坐於此?”
“巧言令色,沽名邀譽。”
“詭行以邀名之徒。”
這些人都是讀書人,罵人都是不帶髒字文縐縐的,直將孫成敏罵的臉皮紫了又白,白了又紫。
“數典忘祖的東西。”人群中有人小聲的道。
“是誰?”孫成敏氣的渾身發抖:“來人,將目無上官辱罵尊長的人拿下。”
大明律對此有規定,辱罵主官杖一百。
半響卻無人來。
“我等皆是士子,倒要看看哪個敢拿。”有人嗤笑道。
孫成敏傻眼了,這是什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