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冊之事交與錦衣衛,結果沒什麽懸念,抓人之後沒多久就陸續追繳出一些私冊。


    對以前被抓的胥吏,通過卷宗查詢下落後再次抓回,對於已經處死的則追查其家人及手下貼寫,私冊這東西不可能飛走,無非是看在誰手裏了。


    嚴刑處理配合著老實交代罪減一等,私冊暗語也沒費什麽功夫就搞明白了。


    這些胥吏也不是什麽密碼專家,所用暗語都是大同小異,搞明白幾本後,剩餘的甚至都不用原主解釋就破解了。


    何廷樞表示很滿意,也不管什麽州縣之別了,收到一本就派工學學子帶領各地衙役清查一處,在私冊的幫助下事情異常的順利。


    唯有隱田與詭寄要費些手腳,不過也不是什麽大事,無主之田籍沒入官就是為此準備的。


    ——


    俗話說百裏不販樵,煤炭這東西也是一樣。


    由於距離與交通的原因,頭門村以西盧溝河兩側迅速成為煤炭的主產地,已經開采的、準備開采的煤窯大都集中於此地,經過衙役調查,這一帶的煤窯已經有三百餘口之多。


    出京師西行四十餘裏,過了頭門村進入山區,再前行十數裏就到了潘闌廟村。


    附近沒有多少耕地,靠著煤窯眾多,村子裏卻著實聚居了不少人,道路兩側直到山腳下,鱗次櫛比的民宅總少不了四五百戶之多,這在北方已經是少見的大村子了。


    何廷樞漫步於山間,身後跟著數人隨行。


    此來卻非是遊玩,這個時刻也沒心思遊玩。


    “府尊,前麵就是將衙役趕出來的煤窯,據說是陛下的產業。”推官孫扶風介紹到:“從這裏再往前直到齋堂村,據說還有四五十口煤窯是陛下的產業。”


    何廷樞點頭,此中內情他自然知道。


    不隻是陛下,他也沾了消息靈通的光,趕在陛下的旨意擴散之前就買下了一口煤窯,其中利潤很是讓他滿意。


    貪墨收禮是萬萬不能了,可做點小生意皇帝總不能說什麽。


    不止是他,朝廷裏不少官員也動了心思,琢磨著是不是弄口煤窯補貼補貼家用,隻是消息傳開後卻無處購買了。


    朱由檢得知後也隻是一笑了之,雖然說任何生意沾上官字就沒好事,可他既不想管也管不了。


    “何府尹大駕光臨,咱家沒能遠迎,恕罪恕罪。


    何府尹事務繁忙,怎麽有空到這荒山野嶺來了?”早已有人報到煤窯,得知消息的管事太監王毅力笑嗬嗬的應了上來。


    “嗬嗬,本官奉旨梳理西山煤窯,卻聽聞有煤窯將本官的人趕了出來,因此特地來看看是誰這麽大的威風。”何廷樞皮笑肉不笑的道。


    “誤會,誤會。”王毅力拱手表示歉意:“小的們不曉事,咱家已經責罰過了。”


    這位是皇帝麵前的紅人,他們這些小太監自然是不敢得罪的。


    何廷樞也犯不著與他置氣,也笑著道:“既然是誤會,說開了就好。”


    互相介紹、寒暄了幾句,何廷樞道:“本官事務繁忙時間不多,請王太監將賬簿取出,本官要查驗定稅。”


    按照大明規定,這稅是三十取一,實際上誰都知道這根本無法執行,技術上達不到要求,也隻能估測下產量確定一個固定的數額了。


    王毅力遲疑道:“這是宮裏的產業,不知道何府尊……。”


    何廷樞道:“陛下那裏自然有本官去分說。”


    王毅力等的就是這句話,隻要有人擔責,想怎麽查就怎麽查:“既然如此,咱家不敢阻攔,還不去取出賬簿請何府尊查驗。”


    “本官聽聞,這一帶還有許多煤窯是宮裏的人在管,還請王太監知會各處一聲,免得衙役們再被趕出來,卻是失了朝廷的體麵。”何廷樞揶揄道。


    王毅力麵不改色的笑道:“這是自然。”


    兩人說了老半天沒營養的話,孫扶風過來稟告:“已經查清了,這口煤窯雇傭了一百七十多人,每日出煤三萬五千餘斤,按律每月契稅四十八兩五錢一分。”


    何廷樞聽了有些咋舌,略微一算就知道這裏每日能賺二三十兩銀子:“王太監覺得如何?”


    “咱家沒意見。”


    “好,本官還有事,先行一步了。”


    “您慢走。”


    ——


    事情辦完,何廷樞吩咐孫扶風留在這裏監督煤稅之事,自己轉身啟程回城。


    一路上運煤的大馬車與騾馬駝隊絡繹不絕,隻是兩側的大山盡是牛山濯濯,看的他是索然無味。


    他也知道,不光是這裏,從居庸關到紫荊關數百裏的山區都是如此。


    也不隻是皇宮消耗木炭的功勞,京師百多萬人每日消耗的柴薪更為驚人,二百年來這些山區的林木已經被砍伐一空。


    煤炭運至京師,無非是水運與陸運兩種,都是沿盧溝河向東南到盧溝橋再折向東北。


    盧溝橋是向京師運送煤炭的必經之路,橋對麵就有一個抽分局。


    大明雖然沒有流通稅的概念,卻有與流通稅一樣的榷稅,從嘉靖年間起,順天府就在城門處對運煤車輛十抽一收稅。


    雖然按照慣例是十抽一,實際上還是根據車輛與馱馬的不同,實行定額收取。


    比如皇帝搞得八馬大馬車按照每車載重五千斤抽稅,騾馬每駝則是三百斤。


    不隻是這裏,京師四個方向都設有抽分局,每個城門處還有查驗票據的人,城內還有人不時的抽查。


    煤販子交稅後領取兩張稅票,在城門處交上一張,剩餘一張留用。


    ——


    何廷樞一路觀察著,自覺得沒有太大漏洞,心裏琢磨著是不是該去給皇帝匯報一番了。


    這是個大財源,他經過簡單的計算就知道,即使每口煤窯每月收三十兩也有萬兩之多。


    榷稅收入更為驚人,估計每月最少也有兩三萬兩的收入。


    兩項相加已經超過了田賦與役銀之和了。


    何廷樞合計著,如果沒有意外,或許幾個月後就可以不用宮裏出銀子補貼了,也免得皇帝老是一副他何某人欠了多少銀子的樣子。


    想到皇帝的臉色,他又笑了起來,不知道皇帝聽到他的新計劃時會是一副什麽樣的表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