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的太重了!


    群臣登時就跪倒一片:“臣等無能。”


    黃立極跪在地上,略一思考就覺得這是個機會,或許可以借此乞骸骨。


    再偷抬眼一瞅魏忠賢,正在皇帝身側似笑非笑的掃視群臣,終究沒有敢。


    心裏卻打定主意要找機會試探下魏忠賢,即使破些財也要全身而退,這朝堂越來越不好混了。


    朱由檢壓下怒火,沉聲道:“郭允厚、何廷樞、王犇留下,諸位大臣各去視事。”


    ------


    天下之財止有此數!


    看著已經坐下的郭允厚,朱由檢頭疼了。


    這沒法分說了,屬於對世界對經濟的認知範疇了。


    天下之財是沒有定額的,這在後世已經是一個不言自喻的道理。


    可是,卻也不是隨便拉一個人就可以再理論上解釋清楚的,起碼朱由檢自認沒有這本事。


    可是,加耗歸公又是勢在必行的事。


    這事並不單純關係到百姓負擔,同樣關係到帝國的方方麵麵,這個以後再細說。


    郭允厚倒沒有什麽驚懼。


    雖然皇帝對他有些意見,可一者他自認是個稱職的戶部尚書,二者也還算清廉。


    何況,皇帝口袋裏有誰能代替他?


    繼續侃侃而談:“陋規,其存在雖屬非法,有些部分卻也是無可奈何之事。


    例如熔鑄銀兩損耗、起解糧餉所費。


    一旦將陋規收歸公中,官吏必然不肯賠付這些花費,必然會再次想方設法加之百姓身上。


    雖然何府尹欲推行自投銀櫃之策,臣卻以為也是徒增滋擾罷了。


    臣敢說,初時或許懼於法令森嚴而無人敢於犯禁,久之必然會流於形式。


    臣亦敢保證,數年後陋規必然會卷土重來,到那時陛下將如何處置?”


    如何處置?


    朱由檢冷笑,數年後?


    數年後即使殺個人頭滾滾,又有誰敢多說一句?


    隻不過這卻不能現在就說。


    也不能不解釋,強行推進固然沒有問題,卻會使得很多有意投靠他的人退縮,也不利於他占據大義名分聚攏人才。


    想了想,還是從朝廷度支需要入手解釋。


    “方今天下局勢動蕩不安,東虜日益猖獗,收服多羅特等部後必然會窺伺我大明。


    可我大明軍兵俱不堪用,望風而逃者多,奮勇殺敵者少。


    朕無奈,隻得花費巨額錢糧重新編練禁軍。


    陝西天災更加嚴重,稍有不慎民變就會愈演愈烈,到時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直隸春旱,若是今夏還是無雨,救災也需要大筆的銀子。


    郭先生是戶部堂官,這些也不用朕細細解說


    朕就問郭尚書,如果不將陋規歸公的話,有有何妙策。”


    郭允厚張了張嘴,卻沒有說出來加賦二字,猶豫一下道:“臣以為可以加遼餉。”


    朱由檢譏笑道:“這與陋規歸公有何區別?”


    “遼餉乃是不入正賦之特設,待遼事完畢後自然會取消。”


    “嗬嗬,若是朝廷不缺銀子了,取消陋規又有何難?


    何況,朕亦會將一些必要的開支銀兩留在地方。


    若是數額足夠,朕亦會考慮取消折俸。”


    廉潔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產物,而道德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說微乎其微。


    嚴刑峻法之外,合理的待遇也是必須的。


    如果連生計都有問題,要人家保持廉潔就未免太強人所難了。


    郭允厚沉默一會:“既然陛下如此說,臣沒有意見了。”


    他隻是盡自己的本分,與皇帝作對的念頭是半點也無的,當即很有眼色的告退。


    -----


    “王犇,你有什麽想法?”


    王犇這半響沒幹別的,腦子裏一直在分析民告官之事,多少也有所得:“臣以為,此事不宜遽然間在天下實行。


    既然何府尊在順天府試行一些革新,何不將此一起試行?”


    “不妥,此事限於條件很難實際執行。”


    “可太祖時已經證實,此策是確實可行的。”


    朱由檢搖頭,雖然他沒有明確的、可執行的方案,卻也比王犇想的多。


    將其中缺點略略一說,王犇有些懵。


    合著皇帝早就考慮了,隻是缺個合適的由頭,這樣看來自己選擇的時機很合適。


    隻是卻有些抓瞎了,這一時半會的他可真想不出什麽高見。


    朱由檢沉吟片刻,覺得還是他的不成熟方案要好一些。


    “朕會下旨,小民有舉告害民官吏者,一經查實獎勵查抄害民官吏贓財的兩成。


    如果能執害民官吏進京上告,查實後獎勵查抄害民官吏贓財的四成。


    此令暫時隻在順天府實行。”


    重賞之下方有勇夫,若是將贓官財產的一半作為懸賞,估計cia也會動心。


    至於什麽懸賞幾個,看看就好,別當真。


    也有問題。


    財帛動人心,難保沒人誣告。


    轉念一想,大明律對誣告處罰是很重的,也不必太擔心。


    何廷樞插話:“陛下,大明律可沒有這一條。”


    “何府尊,大明律已幾次修改,隻需將聖喻以則例的形式附後即可。”王犇反駁道。


    朱由檢製止了兩人爭論:“朕暫時不會修改大明律,這些事都以順天府的名義做。


    王犇,朕會任命你為右副僉都禦史,負責巡視順天府整頓吏治。”


    還沒等王犇謝恩,朱由檢接著道:“除了吏治之外,你要協助何府尹在順天府設立按察署,各縣設立按察局。


    ......。”


    按察局、按察署、都察院垂直管理,不受地方知府、知縣管轄。


    按察司的職責是負責順天府案件的審判、監察地方官員。


    這是其實是大明省級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使司三者製衡的改版。


    這之後,刑房隻有維持治安與偵查案件的職責,審判權卻被拿走了。


    這也是對州縣官無所不管、權力過大的補救。


    縣令、監察相互製衡,免得縣太爺為所欲為。


    人手之事,自然有法學學子。


    雖說三條腿的凳子最穩固,朱由檢暫時卻沒找到第三條腿在哪。


    至於法司內部貪腐,隻能邊做邊完善了。


    這肯定會降低審案效率,不過效率與製衡似乎不可兼得。


    ------


    何廷樞很滿意,順天府還是以他為主。


    雖然地方官沒了審判勸,可這與他無關,幾年內他進入朝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王犇更滿意,一舉升到正四品右副僉都禦史,還有什麽可說的?


    重建律法體係,意義自然不必說,一旦做成了,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再議論一會細節。


    “兩位還有什麽意見?”


    “臣等告退。”


    -----


    就連小孩子也知道事情的輕重,因此報童的喊聲頗有些聲嘶力竭的感覺:“皇帝最新旨意,五文錢就能知道詳情。”


    茶館內的誦讀聲也有些沉重:“民拿害民官,獎勵家產的兩成……。”


    念完之後歎了口氣:“想拿這銀子,得先能保命啊!”


    一句話,頓時熄了無數憧憬著發一筆橫財的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崇禎紀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邋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邋遢並收藏新崇禎紀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