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就遇到困難,劉珩不禁在心中暗歎一口氣,頗受打擊。
如果對班上十來位同學的煉丹實操水平做個排序的話,有係統加成的劉珩穩居第一,而沒有係統加成的劉珩則穩居倒數第一。
這才是自己真實的水平啊,就像前世某些去了濾鏡卸了妝容的網紅一般。
一句話:判若兩人。
不過也隻有在不依靠係統加成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煉丹實操水平,這點劉珩心中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他繼續幹勁十足地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王超大師注意劉珩很久了。
第一次大家一起嚐試的時候,劉珩與湯怡妤兩人表現出了遠超其餘人的嫻熟程度,而劉珩還隱隱勝過湯怡妤一籌。
雖然二人第一次都失敗了,但在王超看來,劉珩的這次失敗隻不過是因為他沒有完整地操作過一個煉丹流程,缺乏整體把控力導致的,每一個細分的步驟其實他都做得十分到位。
隻需要再練習一兩次,掌握了不同步驟之間銜接的節奏後,劉珩就基本上可以成丹了。
而湯怡妤則要慢一點,估計得要再嚐試個四五次才能夠初步成丹。
不過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看得出來這兩人在煉丹方麵都具有非凡的天賦,是顆好苗子。
在王超大師的眼裏,來年的世界高中生奧賽煉丹小組賽中,海藍星估計得靠這兩個人才能有望衝刺更高的名次。
對於為海藍星煉丹事業貢獻了半輩子的王超大師而言,讓海藍星煉丹奧賽取得更高的名次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
隻不過,為什麽這名男學生第二次的操作會如此生疏呢?
如果說劉珩第一次的操作讓王超眼前一亮的話,第二次的操作就讓王超覺得簡直不堪入目。
是的,王超在心裏用不堪入目這四個字來形容劉珩第二次的操作。
看他笨拙地運用著研磨杵,經常在研磨臼中搗了半天都沒找到合適的發力點,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又因為手不穩定而導致效果大打折扣。
這簡直就像是三歲的孩童在揮舞著一米五長的大劍在表演劍法一般,怎一個爛字了得。
是因為心態的原因嗎?王超心中嘀咕著。
若是這名學生因為失敗了一次就緊張成這樣子,導致這麽誇張的發揮失常的話,王超覺得,即便是他再有天賦,自己也不能對其抱以厚望,畢竟心裏素質差的人是不可能在世界級奧賽場上獲得好名次的。
王超不禁有些失望。
而一旁的劉珩則並沒有考慮那麽多,此時他已經完全沉浸於練習當中。
原來在初級煉丹師培訓班上的時候,劉珩其實沒有多少練手的機會,畢竟那種地方的資源有限,隻能嚐試最基本最簡單的操作。
而此時在聯邦訓練營的煉丹實驗室裏卻有大把的原材料給劉珩嚐試,最關鍵的是旁邊還有一名大師級人物在指導著,這種機會即便是對於劉珩這種富家子弟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
雖然劉珩家有錢有勢,對普通人而言價格高高在上的煉丹原材料對劉珩來說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大師級人物就不是那麽簡單能請的動的了。
每一名大師級人物都是海藍星的寶貝,其權勢比起劉珩父母來說也是不遑多讓的。
雖然憑借劉珩父母親的人脈,還是能為劉珩找到幾個大師級人物的教導,但這些巨擘又豈會一直耐心地教導一名入門級學生呢?
也隻有世界高中生奧賽這種舉全球之力參加的盛大賽事才能請的動這些巨頭們。
因此劉珩格外地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
王超此時對劉珩已經是興趣大減,不再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出言指點劉珩的次數也少了很多。
但劉珩依然按部就班地進行每一個步驟,絲毫沒有因為王超態度的變化而影響心情。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一開始時,劉珩嚐試了五六次煉丹的步驟,每次都卡在提純這個步驟。
不過劉珩自己心中也明白,之所以提純會失敗,主要的原因是他萃取出的落晶砂原液中雜質太多,而雜質之所以多,是因為研磨的步驟沒做好,導致落晶砂的顆粒過大,顆粒中包裹的雜質無法充分溶解在萃取液當中,被帶到了提純設備裏,導致提純失敗。
因此到後來劉珩就不再想著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步驟,而是開始專心研究研磨落晶砂的手法,務必要使得研磨出來的落晶砂粉足夠細膩,完全符合要求才行。
在這個過程中,劉珩的眼力、手力、腦力都在不斷進步,彼此之間的協調程度也在持續提高。
到了第十次的時候,劉珩已經可以將第一步研磨做得跟使用了係統獎勵加成的時候一樣了。
而此時的湯怡妤已經完成了三次完整的煉丹流程,離成功也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王超大師到後來幹脆就放棄了劉珩,直接站在湯怡妤身邊,不時對她的操作進行指點,使其進步速度突飛猛進。
兩個小時過後,劉珩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研磨、萃取這兩個步驟,並能成功地完成提純這個步驟了。
這種速度,即便是以一個新手的角度來衡量,也是十分可觀的。
班上已經有三名學生也完整地完成了整套煉丹流程,與劉珩及湯怡妤第一次一樣,他們之間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成丹。
而湯怡妤已經正在王超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第五次嚐試。
在第四次嚐試時,嚴格來說她其實已經成丹了,隻不過最後一刻由於心情激蕩,手上掐訣失誤,導致靈力灌注失控,令本來已經成型的丹藥重新散開,令站在一旁的王超大師歎息不已。
時間接近中午下課,劉珩看著手邊的最後一份落晶砂,決定從頭開始完整地煉製一次丹藥。
當然,是在沒有係統獎勵加成的情況下。
輕輕地將落晶砂倒入研磨臼中,劉珩拿起研磨杵,運起元力,一邊搗一邊用精神力滲透入小堆落晶砂中,感受著其受力點,然後在精神力的配合下,將灌注了元力的研磨杵搗到這個受力點上,一聲聲清脆如玻璃碎裂的聲音在研磨臼裏響起。
十分鍾後,劉珩完成了第一步,研磨出來細膩雪白如麵粉的落晶砂粉倒在一邊的碟子裏。
如果對班上十來位同學的煉丹實操水平做個排序的話,有係統加成的劉珩穩居第一,而沒有係統加成的劉珩則穩居倒數第一。
這才是自己真實的水平啊,就像前世某些去了濾鏡卸了妝容的網紅一般。
一句話:判若兩人。
不過也隻有在不依靠係統加成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煉丹實操水平,這點劉珩心中是十分清楚的。
所以他繼續幹勁十足地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王超大師注意劉珩很久了。
第一次大家一起嚐試的時候,劉珩與湯怡妤兩人表現出了遠超其餘人的嫻熟程度,而劉珩還隱隱勝過湯怡妤一籌。
雖然二人第一次都失敗了,但在王超看來,劉珩的這次失敗隻不過是因為他沒有完整地操作過一個煉丹流程,缺乏整體把控力導致的,每一個細分的步驟其實他都做得十分到位。
隻需要再練習一兩次,掌握了不同步驟之間銜接的節奏後,劉珩就基本上可以成丹了。
而湯怡妤則要慢一點,估計得要再嚐試個四五次才能夠初步成丹。
不過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看得出來這兩人在煉丹方麵都具有非凡的天賦,是顆好苗子。
在王超大師的眼裏,來年的世界高中生奧賽煉丹小組賽中,海藍星估計得靠這兩個人才能有望衝刺更高的名次。
對於為海藍星煉丹事業貢獻了半輩子的王超大師而言,讓海藍星煉丹奧賽取得更高的名次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夙願。
隻不過,為什麽這名男學生第二次的操作會如此生疏呢?
如果說劉珩第一次的操作讓王超眼前一亮的話,第二次的操作就讓王超覺得簡直不堪入目。
是的,王超在心裏用不堪入目這四個字來形容劉珩第二次的操作。
看他笨拙地運用著研磨杵,經常在研磨臼中搗了半天都沒找到合適的發力點,有時候好不容易找到了,卻又因為手不穩定而導致效果大打折扣。
這簡直就像是三歲的孩童在揮舞著一米五長的大劍在表演劍法一般,怎一個爛字了得。
是因為心態的原因嗎?王超心中嘀咕著。
若是這名學生因為失敗了一次就緊張成這樣子,導致這麽誇張的發揮失常的話,王超覺得,即便是他再有天賦,自己也不能對其抱以厚望,畢竟心裏素質差的人是不可能在世界級奧賽場上獲得好名次的。
王超不禁有些失望。
而一旁的劉珩則並沒有考慮那麽多,此時他已經完全沉浸於練習當中。
原來在初級煉丹師培訓班上的時候,劉珩其實沒有多少練手的機會,畢竟那種地方的資源有限,隻能嚐試最基本最簡單的操作。
而此時在聯邦訓練營的煉丹實驗室裏卻有大把的原材料給劉珩嚐試,最關鍵的是旁邊還有一名大師級人物在指導著,這種機會即便是對於劉珩這種富家子弟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
雖然劉珩家有錢有勢,對普通人而言價格高高在上的煉丹原材料對劉珩來說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但大師級人物就不是那麽簡單能請的動的了。
每一名大師級人物都是海藍星的寶貝,其權勢比起劉珩父母來說也是不遑多讓的。
雖然憑借劉珩父母親的人脈,還是能為劉珩找到幾個大師級人物的教導,但這些巨擘又豈會一直耐心地教導一名入門級學生呢?
也隻有世界高中生奧賽這種舉全球之力參加的盛大賽事才能請的動這些巨頭們。
因此劉珩格外地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
王超此時對劉珩已經是興趣大減,不再將其列為重點關注對象,出言指點劉珩的次數也少了很多。
但劉珩依然按部就班地進行每一個步驟,絲毫沒有因為王超態度的變化而影響心情。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
一開始時,劉珩嚐試了五六次煉丹的步驟,每次都卡在提純這個步驟。
不過劉珩自己心中也明白,之所以提純會失敗,主要的原因是他萃取出的落晶砂原液中雜質太多,而雜質之所以多,是因為研磨的步驟沒做好,導致落晶砂的顆粒過大,顆粒中包裹的雜質無法充分溶解在萃取液當中,被帶到了提純設備裏,導致提純失敗。
因此到後來劉珩就不再想著一次性完成所有的步驟,而是開始專心研究研磨落晶砂的手法,務必要使得研磨出來的落晶砂粉足夠細膩,完全符合要求才行。
在這個過程中,劉珩的眼力、手力、腦力都在不斷進步,彼此之間的協調程度也在持續提高。
到了第十次的時候,劉珩已經可以將第一步研磨做得跟使用了係統獎勵加成的時候一樣了。
而此時的湯怡妤已經完成了三次完整的煉丹流程,離成功也就隻有一步之遙了。
王超大師到後來幹脆就放棄了劉珩,直接站在湯怡妤身邊,不時對她的操作進行指點,使其進步速度突飛猛進。
兩個小時過後,劉珩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研磨、萃取這兩個步驟,並能成功地完成提純這個步驟了。
這種速度,即便是以一個新手的角度來衡量,也是十分可觀的。
班上已經有三名學生也完整地完成了整套煉丹流程,與劉珩及湯怡妤第一次一樣,他們之間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成丹。
而湯怡妤已經正在王超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第五次嚐試。
在第四次嚐試時,嚴格來說她其實已經成丹了,隻不過最後一刻由於心情激蕩,手上掐訣失誤,導致靈力灌注失控,令本來已經成型的丹藥重新散開,令站在一旁的王超大師歎息不已。
時間接近中午下課,劉珩看著手邊的最後一份落晶砂,決定從頭開始完整地煉製一次丹藥。
當然,是在沒有係統獎勵加成的情況下。
輕輕地將落晶砂倒入研磨臼中,劉珩拿起研磨杵,運起元力,一邊搗一邊用精神力滲透入小堆落晶砂中,感受著其受力點,然後在精神力的配合下,將灌注了元力的研磨杵搗到這個受力點上,一聲聲清脆如玻璃碎裂的聲音在研磨臼裏響起。
十分鍾後,劉珩完成了第一步,研磨出來細膩雪白如麵粉的落晶砂粉倒在一邊的碟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