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潛莫名被人一頓臭罵,一時愣住。待看清張、藍兩個太監吐血,以及蘇軾手裏還抱著一截木樁,這才大致明白了過來。
“子瞻,你這脾氣啊,打人就有點過了吧……”
“打狗而已。”蘇軾扔掉木樁,略帶遺憾,“可惜啊,沒打上。”
“咳,咳咳……,薑大人誤會了……”張子頌則有些尷尬,“人是晚生打的。”
眼見兩人竟然還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薑潛隻能搖了搖頭,無奈說道:“子頌,你也太衝動了。眼下正是反對變法的關鍵時刻,你們卻把聖上委派的使者打了,要是兩人回去胡言亂語說新法很好,豈不是又讓王安石得逞了麽……”
“呃……,薑大人所言極是,晚生……”
張子頌趕緊揖手,一副低頭認錯的樣子,可洛洛卻突然插嘴道:
“薑大人,你錯怪少爺了。我們早就查明,這藍元震和張若水二人,早在聖上下令巡查之前,就與王安石有深交,今日不過就是走個過場,他們肯定會回稟聖上說新法便利的。索性咱們還不如打他們一頓,出出氣也是好的嘛……”
“哦?早就與王安石交好?”薑潛扭頭看了一眼蘇軾。
先生恰好也看來過來,兩人眼中皆是一震,繼而眼神變得落寞。
這大宋朝的太監,可比不上前朝,弱成菜雞了。既然張子頌能查到藍元震二人與王安石私交甚深,那麽神宗自然也是早就知道的。
如此情況下,神宗還派兩人查探新法是否便利,這是巧合麽?
顯然不是。
那麽很可能就是,神宗在演戲!
想要封住悠悠眾口而已。
果然,次日早朝,一場好戲便開場了。表麵上,主角是藍元震二人,但實際上,導演卻是變法黨最大的幕後頭子,當今聖上,神宗。為了見證這場好戲,就連告病多日並請求‘分司’的王安石,都一反常態的上了早朝。
文武入朝,左右分列。
老太監拖著嗓音喊出:“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眾大臣頓時屏住了呼吸,因為他們都在大門外看見了等待召見的藍元震二人。顯然,調查有結果了。尤其是多日閉門的王安石,竟又大搖大擺的上了朝堂,眾人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
隻怕,反對變法之事,黃了。
果然,老太監話落之後,呂惠卿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
“聖上,臣有奏。”
“準!”神宗頗為慵懶的點了點頭。
呂惠卿邁步出列,並且撫了撫掌中的笏板,舉過頭頂、俯首說道:“微臣聽聞,張、藍二位公公,已經查明了新法執行情況。恕臣鬥膽,還請陛下宣見二人,當庭說出民間對於‘新法’的執行情況,以正視聽!”
“呃,當庭宣講……”神宗假意猶豫,“不合適吧?”
“皇上聖明!”參知政事趙抃當即站了出來,“我朝祖製,內侍不予幹政。張、藍二位公公之言不可信,聖上私下聽聽無妨,卻不宜拿上朝堂。”
“臣附議。”右正言孫覺等齊聲附和。
“荒唐!”呂惠卿見眾人反對,當即嗬斥道:“這滿朝文武,不是支持變法的,就是反對變法的。趙大人你說二位公公之言不可信,那誰的話可信?你的麽?還是我的,王大人的?你讓聖上又該聽誰的?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依我之見,二位公公深居內宮,對於變法並無偏見,其言最是可信。”
“荒謬!”末相陳升之也站了出來,“我朝政通人和、律例嚴明,上有執宰,下有台鑒,還有陛下聖明,何時要靠兩個太監才能查明是非了?”
“嗬,陳相爺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呂惠卿卻一臉譏諷,反問道:“那下官請問相爺,這執宰與台鑒中,您認為誰的話可信?”
“呃……”陳升之頓時語塞,三位首相、兩位參政、以及‘三省尚書’皆有派係,台鑒二院就更不必說了,此時此刻貌似還真找不出一位中立服眾之人。一時間,陳升之有些吱吱嗚嗚,“那也不能聽兩個太監的……”
“陳相的意思,找不到合適的人,就聽你的麽?嗬,笑話!”
“誰說沒有合適的人?”眼見陳升之吃癟,樞密使文彥博站了出來,“聖上,我朝豈無國士。韓琦三朝宰相,直言變法不當,皇上不信他,難道相信兩個太監?”
“韓大人麽,朕自然是信的。”說到韓琦神宗倒是沒有猶豫。隻是,冠冕垂珠之後,一對眼神閃爍,隨後回道:“上月初韓大人來了劄子,直言變法之害,朕不是讓曾公亮、陳升之、趙抃與司馬光等四人廢除新法麽?奈何幾人似有分歧,詔書一直沒有下發。朕以為有隱情,這不才派內侍出宮查看麽……”
“呃……”趙抃頓時滿頭大汗。當初神宗的確有讓幾人下詔廢除新法,奈何趙抃得意之下,堅持要讓王安石自己廢除新法,以示羞辱,以至詔書拖延。隻沒想到,聖上竟以此為借口甩鍋,趙抃此刻,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啊,“聖上,臣,臣……”
曾公亮及陳升之三人,眼神恨不得殺死趙抃。
“看來,是趙大人拖延了此事啊。趙大人若有不便,不說也罷。”神宗趁著趙抃吱嗚,繼續說道:“朕知趙大人素有‘鐵麵禦史’之美名,一生直言不諱。這一次倒是讓你為難了,兩位宰相加一個翰林學士都要反對新法,任誰夾在中間都很難直接表示反對啊。逼得愛卿用起了‘拖’字訣,委屈你了……”
“我,我……”趙抃頓時欲哭無淚:我是反對變法的呀!
隻是,趙抃卻沒辦法開口解釋。難不成說為了讓王安石吃癟,自己故意延誤了聖旨下發?這可是欺君之罪啊。
無奈之下,趙抃這一口大鍋,背得啞口無言。
而神宗卻已趁機,朗聲宣道:“既然‘鐵麵禦史’趙大人都有意見,那就讓藍元震與張若水二人,進來吧。聽聽也無妨嘛。”
神宗這演技,杠杠滴。趙抃這鍋也背的,杠杠滴!
“宣藍元震、張若水,覲見!”老太監當即尖著嗓子,拖著尾音:“新法事大,事關國運,二人若有半字虛言,殺無赦……!”
“遵旨!”
朝堂大門外,隻見藍元震與張若水二人,踉踉蹌蹌的走了進來。隻是兩人身上,都纏滿了綁帶。若道士在此,定會瞪大了眼睛感歎:
“阿彌陀佛,丫受的是內傷吧?纏繃帶……”
..
…
-------------------
ps,王安石與藍元震二人勾結之事,參見《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七》:文彥博亦言青苗之害,帝曰:“吾遣二中使親問民間,皆雲甚便。”彥博曰:“韓琦三朝宰相,不信,而信二宦者乎!”先是安石嚐與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藍元震交結,帝遣使潛察府界俵錢事,適命二人。二人使還,極言民情深願,無抑配者,故帝信之不疑。
神宗又不是傻子,是以毛驢有理由相信,這貨是在演戲。
“子瞻,你這脾氣啊,打人就有點過了吧……”
“打狗而已。”蘇軾扔掉木樁,略帶遺憾,“可惜啊,沒打上。”
“咳,咳咳……,薑大人誤會了……”張子頌則有些尷尬,“人是晚生打的。”
眼見兩人竟然還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薑潛隻能搖了搖頭,無奈說道:“子頌,你也太衝動了。眼下正是反對變法的關鍵時刻,你們卻把聖上委派的使者打了,要是兩人回去胡言亂語說新法很好,豈不是又讓王安石得逞了麽……”
“呃……,薑大人所言極是,晚生……”
張子頌趕緊揖手,一副低頭認錯的樣子,可洛洛卻突然插嘴道:
“薑大人,你錯怪少爺了。我們早就查明,這藍元震和張若水二人,早在聖上下令巡查之前,就與王安石有深交,今日不過就是走個過場,他們肯定會回稟聖上說新法便利的。索性咱們還不如打他們一頓,出出氣也是好的嘛……”
“哦?早就與王安石交好?”薑潛扭頭看了一眼蘇軾。
先生恰好也看來過來,兩人眼中皆是一震,繼而眼神變得落寞。
這大宋朝的太監,可比不上前朝,弱成菜雞了。既然張子頌能查到藍元震二人與王安石私交甚深,那麽神宗自然也是早就知道的。
如此情況下,神宗還派兩人查探新法是否便利,這是巧合麽?
顯然不是。
那麽很可能就是,神宗在演戲!
想要封住悠悠眾口而已。
果然,次日早朝,一場好戲便開場了。表麵上,主角是藍元震二人,但實際上,導演卻是變法黨最大的幕後頭子,當今聖上,神宗。為了見證這場好戲,就連告病多日並請求‘分司’的王安石,都一反常態的上了早朝。
文武入朝,左右分列。
老太監拖著嗓音喊出:“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一眾大臣頓時屏住了呼吸,因為他們都在大門外看見了等待召見的藍元震二人。顯然,調查有結果了。尤其是多日閉門的王安石,竟又大搖大擺的上了朝堂,眾人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
隻怕,反對變法之事,黃了。
果然,老太監話落之後,呂惠卿就迫不及待的站了出來。
“聖上,臣有奏。”
“準!”神宗頗為慵懶的點了點頭。
呂惠卿邁步出列,並且撫了撫掌中的笏板,舉過頭頂、俯首說道:“微臣聽聞,張、藍二位公公,已經查明了新法執行情況。恕臣鬥膽,還請陛下宣見二人,當庭說出民間對於‘新法’的執行情況,以正視聽!”
“呃,當庭宣講……”神宗假意猶豫,“不合適吧?”
“皇上聖明!”參知政事趙抃當即站了出來,“我朝祖製,內侍不予幹政。張、藍二位公公之言不可信,聖上私下聽聽無妨,卻不宜拿上朝堂。”
“臣附議。”右正言孫覺等齊聲附和。
“荒唐!”呂惠卿見眾人反對,當即嗬斥道:“這滿朝文武,不是支持變法的,就是反對變法的。趙大人你說二位公公之言不可信,那誰的話可信?你的麽?還是我的,王大人的?你讓聖上又該聽誰的?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依我之見,二位公公深居內宮,對於變法並無偏見,其言最是可信。”
“荒謬!”末相陳升之也站了出來,“我朝政通人和、律例嚴明,上有執宰,下有台鑒,還有陛下聖明,何時要靠兩個太監才能查明是非了?”
“嗬,陳相爺好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呂惠卿卻一臉譏諷,反問道:“那下官請問相爺,這執宰與台鑒中,您認為誰的話可信?”
“呃……”陳升之頓時語塞,三位首相、兩位參政、以及‘三省尚書’皆有派係,台鑒二院就更不必說了,此時此刻貌似還真找不出一位中立服眾之人。一時間,陳升之有些吱吱嗚嗚,“那也不能聽兩個太監的……”
“陳相的意思,找不到合適的人,就聽你的麽?嗬,笑話!”
“誰說沒有合適的人?”眼見陳升之吃癟,樞密使文彥博站了出來,“聖上,我朝豈無國士。韓琦三朝宰相,直言變法不當,皇上不信他,難道相信兩個太監?”
“韓大人麽,朕自然是信的。”說到韓琦神宗倒是沒有猶豫。隻是,冠冕垂珠之後,一對眼神閃爍,隨後回道:“上月初韓大人來了劄子,直言變法之害,朕不是讓曾公亮、陳升之、趙抃與司馬光等四人廢除新法麽?奈何幾人似有分歧,詔書一直沒有下發。朕以為有隱情,這不才派內侍出宮查看麽……”
“呃……”趙抃頓時滿頭大汗。當初神宗的確有讓幾人下詔廢除新法,奈何趙抃得意之下,堅持要讓王安石自己廢除新法,以示羞辱,以至詔書拖延。隻沒想到,聖上竟以此為借口甩鍋,趙抃此刻,跳進黃河也說不清了啊,“聖上,臣,臣……”
曾公亮及陳升之三人,眼神恨不得殺死趙抃。
“看來,是趙大人拖延了此事啊。趙大人若有不便,不說也罷。”神宗趁著趙抃吱嗚,繼續說道:“朕知趙大人素有‘鐵麵禦史’之美名,一生直言不諱。這一次倒是讓你為難了,兩位宰相加一個翰林學士都要反對新法,任誰夾在中間都很難直接表示反對啊。逼得愛卿用起了‘拖’字訣,委屈你了……”
“我,我……”趙抃頓時欲哭無淚:我是反對變法的呀!
隻是,趙抃卻沒辦法開口解釋。難不成說為了讓王安石吃癟,自己故意延誤了聖旨下發?這可是欺君之罪啊。
無奈之下,趙抃這一口大鍋,背得啞口無言。
而神宗卻已趁機,朗聲宣道:“既然‘鐵麵禦史’趙大人都有意見,那就讓藍元震與張若水二人,進來吧。聽聽也無妨嘛。”
神宗這演技,杠杠滴。趙抃這鍋也背的,杠杠滴!
“宣藍元震、張若水,覲見!”老太監當即尖著嗓子,拖著尾音:“新法事大,事關國運,二人若有半字虛言,殺無赦……!”
“遵旨!”
朝堂大門外,隻見藍元震與張若水二人,踉踉蹌蹌的走了進來。隻是兩人身上,都纏滿了綁帶。若道士在此,定會瞪大了眼睛感歎:
“阿彌陀佛,丫受的是內傷吧?纏繃帶……”
..
…
-------------------
ps,王安石與藍元震二人勾結之事,參見《續資治通鑒.卷六十七》:文彥博亦言青苗之害,帝曰:“吾遣二中使親問民間,皆雲甚便。”彥博曰:“韓琦三朝宰相,不信,而信二宦者乎!”先是安石嚐與入內副都知張若水、藍元震交結,帝遣使潛察府界俵錢事,適命二人。二人使還,極言民情深願,無抑配者,故帝信之不疑。
神宗又不是傻子,是以毛驢有理由相信,這貨是在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