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天城外,齊國大軍正在緩慢行駛者,為了這次打下梁國,陳玄足足派出十五萬大軍,以手下的秦飛羽為先鋒,郭城為後援,爭取一舉拿下梁國。
“將軍前麵就是飛雁城了。”秦飛羽馬前,斥候來報道。
“嗯,接著打探,我向大王保證過,一個半月內一定拿下飛雁城,讓梁國在我們的鐵蹄下顫抖。”秦飛羽傲然道。
“將軍,郭城將軍問我們今晚在哪裏安營紮寨。”副將在一旁問道。
提起郭城,秦飛羽就一陣不爽,他秦飛羽打仗,哪裏需要什麽後援了,隻要有這十萬齊國精銳,區區飛雁城不過是他的囊腫之物。
不過陳玄已經下了命令,他也不能違背,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一切都以戰爭為首要,所以他和郭城必須配合好。
“告訴郭將軍,今晚在十裏坡紮營,明天正式包圍飛雁城。”秦飛羽道。
郭城接到秦飛羽的消息,也是鬆了一口氣,他知道秦飛羽這個人非常傲氣,他怕這人會因為性格誤了大事,現在看來,秦飛羽還是有大局觀的。
僅僅用了十天,秦飛羽便拿下了飛雁城,梁國的屏障就此告破,梁國大驚,立馬放出了皇甫寒,讓他帶兵禦敵。
皇甫寒也沒多說什麽,立馬披掛上陣,準備抵禦來自於齊國大軍的進攻。
而此時齊軍大帳之中趙山已經到了這裏,隨著他來的還有一萬騎兵,失去了飛雁城這道天險,騎兵就是最好的利器。
“稟趙將軍,秦將軍正在率領大軍向前推進,我們已經得到情報,皇甫寒正在趕往前線,此人不容小覷,所以我們想在他來之前,多破幾座城池。”郭城解釋道。
“很好,不過推進這麽多,補給怎麽供應?”趙山問道,來之前陳玄一再囑咐他不要冒進,就是擔心騎兵補給跟不上。
“前方各城內也有一些敵軍遺留的糧食,加上我已經借用了軍中淘汰下來的老馬向前運糧,暫時還是夠用的。”
“那就好,明天我會帶領騎兵開拔,你們跟上就是了,還有大王叫我們小心陳國,他怕陳國忍不住在旁邊出手。”趙山道。
“我明白,我已經準備了五千士卒駐紮在陳國和梁國接壤的邊上,一旦有突發情況,我們也不會腹背受敵,有退回來的時間。”
見郭城他們已經安排的這麽周到了,趙山也非常滿意,也難怪陳玄這麽看重他們,此二人一攻一守,確實非比尋常。
在秦飛羽的步兵和趙山騎兵的幹擾下,梁國連連失利,要不是為了防止戰線被拉的太長補給跟不上,恐怕大半個梁國都沒了。
與此同時,皇甫寒也收縮戰線,在戰場中後段建立防禦戰線,趙山等人推進到這裏也停駐不前,安營紮寨和梁國軍隊對峙起來。
“皇甫寒當真不簡單,不過梁國已是我們砧板上的鴨子,早晚會被我們吃下的。”秦飛羽看著前方梁國的營寨道。
郭城道:“皇甫寒就算再厲害也改不了絕對實力的碾壓,梁國不足為懼,但旁邊的陳國,南蠻部落,還有後麵的元國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南蠻也就罷了,陳國和元恐怕會不甘寂寞,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小心,對峙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可怕,我們有充足的糧草,隻要穩定好軍心,那我們就能拖死梁國。”
“大王怎麽說?”秦飛羽問道。
“減少傷亡,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梁國,隨後再和陳國決一死戰。”
“我明白!”秦飛羽點點頭:“趙將軍坐鎮後方,陳國那邊如果前來援助梁國,到時候我會去的,那個時候這裏就要靠你了。”
“我會的。”郭城點點頭。
三個月後,死陳國援助梁國的援軍被秦飛羽在長嶺大敗,陳國先鋒損兵折將,梁國和齊國還在對峙,而這一對峙就是一年半,雙方除了每天叫陣,根本就是一副耗下去的感覺。
齊國還沒什麽,陳玄勵精圖治,齊國日漸富裕,但相比之下,梁國早已建國良久,不得不說一個國家建國之初人的素質和建國良久後的素質是天差地別的,或許這就是創業和繼業的區別。
梁國岌岌可危,你以為梁國的大臣很擔心麽?是的,他們很擔心,可花天酒地,不思進取依舊如此。
他們隻覺得打退了齊軍就可以,至於其他的根本不管他們的事,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齊軍打下梁國究竟是為了什麽,或許意識到了,可讓他們捐錢糧,他們願意麽?
而對軍隊有最直觀認識的就是皇甫寒這個大軍統領和梁國的君主了,皇甫寒每天上書給梁王,讓梁王送物資過來,梁王苦不堪言,國庫實在是拿不出什麽錢糧了。
到了最後,梁王是在被逼的沒辦法,他竟然到大臣家中去借錢糧,可出者寥寥無幾,梁王最後決定破釜沉舟,他換下了皇甫寒,啟用前大將軍的兒子陳子儀。
陳玄收到這個情報也是有些搞不懂這梁王在幹嘛,但他對此還是非常高興的,皇甫寒此人行軍布陣,確實非比尋常,他根本找不到機會下手。
陳子儀到了前線之後,直接收縮戰線,竟然一副要進攻的架勢,趙山郭城秦飛羽三人點點頭,他們知道,梁國軍隊斷糧的消息應該是證據確鑿了,梁國這是準備破釜沉舟了。
陳子儀下定決心一戰,可雙方實力相差太大了,齊國十五萬大軍裝備精良,軍心高昂,而梁國已經被這持久戰中被拖得非常疲憊了。
這一戰,齊國大破梁軍於陣前,梁國前線被破,這表示,梁國氣數到此為止了,趙山帶領萬餘鐵騎衝入梁國腹地。
同年十月,齊軍包圍梁國都城,最後在破城之際,梁王自盡,其餘大臣盡皆被俘虜,梁國宣告破滅。
“好好好,梁國被攻下來了。”齊國王宮,陳玄哈哈大笑:“梁國一滅,陳國和南蠻不過就是我的囊中之物。”
“恭賀大王!”眾大臣行禮祝賀道。
“好,讓趙山在陳國邊境設置防線,待梁國穩定,我們便拿下陳國。”
“將軍前麵就是飛雁城了。”秦飛羽馬前,斥候來報道。
“嗯,接著打探,我向大王保證過,一個半月內一定拿下飛雁城,讓梁國在我們的鐵蹄下顫抖。”秦飛羽傲然道。
“將軍,郭城將軍問我們今晚在哪裏安營紮寨。”副將在一旁問道。
提起郭城,秦飛羽就一陣不爽,他秦飛羽打仗,哪裏需要什麽後援了,隻要有這十萬齊國精銳,區區飛雁城不過是他的囊腫之物。
不過陳玄已經下了命令,他也不能違背,他也知道,這個時候一切都以戰爭為首要,所以他和郭城必須配合好。
“告訴郭將軍,今晚在十裏坡紮營,明天正式包圍飛雁城。”秦飛羽道。
郭城接到秦飛羽的消息,也是鬆了一口氣,他知道秦飛羽這個人非常傲氣,他怕這人會因為性格誤了大事,現在看來,秦飛羽還是有大局觀的。
僅僅用了十天,秦飛羽便拿下了飛雁城,梁國的屏障就此告破,梁國大驚,立馬放出了皇甫寒,讓他帶兵禦敵。
皇甫寒也沒多說什麽,立馬披掛上陣,準備抵禦來自於齊國大軍的進攻。
而此時齊軍大帳之中趙山已經到了這裏,隨著他來的還有一萬騎兵,失去了飛雁城這道天險,騎兵就是最好的利器。
“稟趙將軍,秦將軍正在率領大軍向前推進,我們已經得到情報,皇甫寒正在趕往前線,此人不容小覷,所以我們想在他來之前,多破幾座城池。”郭城解釋道。
“很好,不過推進這麽多,補給怎麽供應?”趙山問道,來之前陳玄一再囑咐他不要冒進,就是擔心騎兵補給跟不上。
“前方各城內也有一些敵軍遺留的糧食,加上我已經借用了軍中淘汰下來的老馬向前運糧,暫時還是夠用的。”
“那就好,明天我會帶領騎兵開拔,你們跟上就是了,還有大王叫我們小心陳國,他怕陳國忍不住在旁邊出手。”趙山道。
“我明白,我已經準備了五千士卒駐紮在陳國和梁國接壤的邊上,一旦有突發情況,我們也不會腹背受敵,有退回來的時間。”
見郭城他們已經安排的這麽周到了,趙山也非常滿意,也難怪陳玄這麽看重他們,此二人一攻一守,確實非比尋常。
在秦飛羽的步兵和趙山騎兵的幹擾下,梁國連連失利,要不是為了防止戰線被拉的太長補給跟不上,恐怕大半個梁國都沒了。
與此同時,皇甫寒也收縮戰線,在戰場中後段建立防禦戰線,趙山等人推進到這裏也停駐不前,安營紮寨和梁國軍隊對峙起來。
“皇甫寒當真不簡單,不過梁國已是我們砧板上的鴨子,早晚會被我們吃下的。”秦飛羽看著前方梁國的營寨道。
郭城道:“皇甫寒就算再厲害也改不了絕對實力的碾壓,梁國不足為懼,但旁邊的陳國,南蠻部落,還有後麵的元國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南蠻也就罷了,陳國和元恐怕會不甘寂寞,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小心,對峙對於我們來說並不可怕,我們有充足的糧草,隻要穩定好軍心,那我們就能拖死梁國。”
“大王怎麽說?”秦飛羽問道。
“減少傷亡,以最小的代價奪取梁國,隨後再和陳國決一死戰。”
“我明白!”秦飛羽點點頭:“趙將軍坐鎮後方,陳國那邊如果前來援助梁國,到時候我會去的,那個時候這裏就要靠你了。”
“我會的。”郭城點點頭。
三個月後,死陳國援助梁國的援軍被秦飛羽在長嶺大敗,陳國先鋒損兵折將,梁國和齊國還在對峙,而這一對峙就是一年半,雙方除了每天叫陣,根本就是一副耗下去的感覺。
齊國還沒什麽,陳玄勵精圖治,齊國日漸富裕,但相比之下,梁國早已建國良久,不得不說一個國家建國之初人的素質和建國良久後的素質是天差地別的,或許這就是創業和繼業的區別。
梁國岌岌可危,你以為梁國的大臣很擔心麽?是的,他們很擔心,可花天酒地,不思進取依舊如此。
他們隻覺得打退了齊軍就可以,至於其他的根本不管他們的事,或者說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齊軍打下梁國究竟是為了什麽,或許意識到了,可讓他們捐錢糧,他們願意麽?
而對軍隊有最直觀認識的就是皇甫寒這個大軍統領和梁國的君主了,皇甫寒每天上書給梁王,讓梁王送物資過來,梁王苦不堪言,國庫實在是拿不出什麽錢糧了。
到了最後,梁王是在被逼的沒辦法,他竟然到大臣家中去借錢糧,可出者寥寥無幾,梁王最後決定破釜沉舟,他換下了皇甫寒,啟用前大將軍的兒子陳子儀。
陳玄收到這個情報也是有些搞不懂這梁王在幹嘛,但他對此還是非常高興的,皇甫寒此人行軍布陣,確實非比尋常,他根本找不到機會下手。
陳子儀到了前線之後,直接收縮戰線,竟然一副要進攻的架勢,趙山郭城秦飛羽三人點點頭,他們知道,梁國軍隊斷糧的消息應該是證據確鑿了,梁國這是準備破釜沉舟了。
陳子儀下定決心一戰,可雙方實力相差太大了,齊國十五萬大軍裝備精良,軍心高昂,而梁國已經被這持久戰中被拖得非常疲憊了。
這一戰,齊國大破梁軍於陣前,梁國前線被破,這表示,梁國氣數到此為止了,趙山帶領萬餘鐵騎衝入梁國腹地。
同年十月,齊軍包圍梁國都城,最後在破城之際,梁王自盡,其餘大臣盡皆被俘虜,梁國宣告破滅。
“好好好,梁國被攻下來了。”齊國王宮,陳玄哈哈大笑:“梁國一滅,陳國和南蠻不過就是我的囊中之物。”
“恭賀大王!”眾大臣行禮祝賀道。
“好,讓趙山在陳國邊境設置防線,待梁國穩定,我們便拿下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