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上午學經史子集,下午習四六君藝。
經史子集,不僅是學子的必修之學,亦是學子的聖道之基,不可不學;而四六君藝,則是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和琴、棋、書、畫四君藝等,學子可以修全藝,可以選修其中一二藝,亦可不修……
但是,所有學子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六藝,特別是禮。
在上午書院的第一堂“禮課”過後,眾學子來到書院西側的禮院,準備學習六藝之禮藝。
書院除了講經堂、史院等,還設有六藝院。
禮院,位於書院大門西側,排在六藝院的首位……
當學子走進禮院,可見一個由青石鋪砌的小廣場,四周或是花草樹木,或是荷塘小橋,或是樓台亭閣,散發著一股清幽之氣。
這時,還未到上課時間,學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咚——
一個幽遠的鍾聲傳來。
學子不再交談,紛紛起身向禮堂走去。
封青岩與周昌等學子,亦一起走進禮堂,跪坐在幹淨的草席上。
片刻間,老教諭走進禮堂,學子紛紛起身行禮,老教諭回禮後就跪坐下來,示意學子安靜後,便道:“吾今日,便與諸位共學禮藝。”
“禮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學子靜聽。
“吾與諸位今日所學,乃五禮也。”
老教諭微笑一說,“諸位學子,何知哪五禮?”
“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老教諭的話剛落下,便有學子搶先回答,是看能不能拿個乙評。
甲評,是不可能的。
“不錯,正是這五禮。”
老教諭點點頭,便道:“祭祀之事是為吉禮,喪葬之事是為凶禮,軍旅之事是為軍禮,賓客之事是為賓禮,冠婚之事是為嘉禮,乃是天下重大的禮儀和製度。”
“哪諸位學子,可知吉禮該如何祭祀?”老教諭又問。
這時,大部分學子都有些遲疑了,並不太了解吉禮的具體流程,又需要準備些什麽。
因為太多太繁雜了。
現在的年輕學子,哪有心思來學習這些?
老教諭見眾學子沒有說話,便道:“吉禮,是五禮之冠,乃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諸學子可知該如何祭祀?”
眾學子搖搖頭。
雖然知道吉禮,但是並不知道如何祭祀。
老教諭一笑,又問:“祭祀天神,該何禮?祭祀日月星辰,該何禮?祭祀司中、司命、雨師,又該何禮?”
“學生不知,還請先生教導。”
眾學子恭敬說。
“善!”
老教諭點點頭,說:“雖然祭祀天神、地祗,乃大宗伯之職,但諸位身為儒家門徒,亦需要知一二。說不定,在諸位學子中,他日乃掌大宗伯之職呢?”
“在吉禮中,以祭天為至高祭祀。”
老教諭一邊說,一邊看著諸學子,接著又問:“那麽諸位學子可知,祭天的第一步需要準備什麽?”
學子相互看了看,便有學子道:“設祭壇。”
老教諭滿意點點頭,又道:“那祭壇,是圓,還是方?”
“天圓地方,祭天的祭壇,自然是圓。”有學子回答。
“天圓地方,祭壇亦是天圓地方。”老教諭點點頭,看著學子又問,“倘若是社稷壇,又需如何置壇?”
“倘若是社稷壇,需要布置五色土。”
這時,赫連山說,“這五色土,是青、赤、白、黑、黃五色,並於祭祀前五日徑行解送祭所,亦以對應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
“可乙評。”
老教諭微笑點頭,說:“若是春秋二季,人王祭祀,五色土又是幾何?”
“黃土十袋,青、赤、白、黑土各九袋。”
周昌回答。
“若是諸侯祭祀,又是幾何?”
老教諭看著周昌又問。
“黃土五袋,青、赤、白、黑土各五袋。”周昌又道。
“可得乙評。”
老教諭點頭說。
封青岩對五禮不了解,隻能一邊細心聽,一邊認真記。
不過,他目前最需要,怕是開文宮。
咚——
鍾聲傳來,一個時辰過去了。
“今日與諸位學禮到此。”老教諭講完一段後,便起來說。
學子起身行禮。
封青岩出了禮院,便去了書院的藏書樓。
當他來到藏書院樓時,微微有些詫異,發現書院的藏書樓並沒有自己想象中大。
似乎藏書不多。
藏書院隻有一二兩層,擺著一個個書架。
封青岩大概瀏覽一下,便來到二樓,隻見二樓之央掛著一幅畫。
畫中,畫著清幽小徑,似乎通向未知之地。
正在他詫異,為何在二樓的中間,掛一幅奇怪的畫時,就見畫中光芒一閃,一個安靜的白衣女子,從畫中的清幽小徑中走出來。
封青岩有些意外,想不到平平無奇的一幅,竟然另有洞天。
白衣女子對他微微一禮就下樓。
封青岩回禮後,就好奇看著畫前,伸手一摸,手,竟然伸出去了。他詫異之時,心中更為好奇,就走了進去……
畫中,竟然是另一個世界。
封青岩心中大為震撼。
畫中,有山,有水,有樹,有花,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四周排列著一個個書架,書架上列滿了書籍,似乎有濃鬱的文氣在彌漫。
甚至還有不少是竹簡。
而在四周,則有一些教習在看書,似乎並沒有發現封青岩的進來。封青岩打量四周,就來到一個書架前,抽出一卷書……
很普通的經史子集,已經被翻閱過多次。
封青岩看了一陣便離開,下樓時見到樓梯前,多了一名儒服老者。老者見他下樓,便對他微微點頭,詫異問:“你入了畫中?”
“入了。”
封青岩一禮說。
“真入了?”
老者微微有些詫異,見封青岩點點頭後,便沒有說什麽,隻是顯得有些奇怪而已,“第一次便入了?”
封青岩回到木屋,靜下心來讀書。
第二天天色未亮,他就早早起床,接著讓九歌送他到一處山頂,準備麵朝東方誦讀……
……
經史子集,不僅是學子的必修之學,亦是學子的聖道之基,不可不學;而四六君藝,則是禮、樂、射、禦、書、數六藝和琴、棋、書、畫四君藝等,學子可以修全藝,可以選修其中一二藝,亦可不修……
但是,所有學子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六藝,特別是禮。
在上午書院的第一堂“禮課”過後,眾學子來到書院西側的禮院,準備學習六藝之禮藝。
書院除了講經堂、史院等,還設有六藝院。
禮院,位於書院大門西側,排在六藝院的首位……
當學子走進禮院,可見一個由青石鋪砌的小廣場,四周或是花草樹木,或是荷塘小橋,或是樓台亭閣,散發著一股清幽之氣。
這時,還未到上課時間,學子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咚——
一個幽遠的鍾聲傳來。
學子不再交談,紛紛起身向禮堂走去。
封青岩與周昌等學子,亦一起走進禮堂,跪坐在幹淨的草席上。
片刻間,老教諭走進禮堂,學子紛紛起身行禮,老教諭回禮後就跪坐下來,示意學子安靜後,便道:“吾今日,便與諸位共學禮藝。”
“禮曰: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禦,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學子靜聽。
“吾與諸位今日所學,乃五禮也。”
老教諭微笑一說,“諸位學子,何知哪五禮?”
“吉禮,凶禮,軍禮,賓禮,嘉禮。”老教諭的話剛落下,便有學子搶先回答,是看能不能拿個乙評。
甲評,是不可能的。
“不錯,正是這五禮。”
老教諭點點頭,便道:“祭祀之事是為吉禮,喪葬之事是為凶禮,軍旅之事是為軍禮,賓客之事是為賓禮,冠婚之事是為嘉禮,乃是天下重大的禮儀和製度。”
“哪諸位學子,可知吉禮該如何祭祀?”老教諭又問。
這時,大部分學子都有些遲疑了,並不太了解吉禮的具體流程,又需要準備些什麽。
因為太多太繁雜了。
現在的年輕學子,哪有心思來學習這些?
老教諭見眾學子沒有說話,便道:“吉禮,是五禮之冠,乃是對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禮,諸學子可知該如何祭祀?”
眾學子搖搖頭。
雖然知道吉禮,但是並不知道如何祭祀。
老教諭一笑,又問:“祭祀天神,該何禮?祭祀日月星辰,該何禮?祭祀司中、司命、雨師,又該何禮?”
“學生不知,還請先生教導。”
眾學子恭敬說。
“善!”
老教諭點點頭,說:“雖然祭祀天神、地祗,乃大宗伯之職,但諸位身為儒家門徒,亦需要知一二。說不定,在諸位學子中,他日乃掌大宗伯之職呢?”
“在吉禮中,以祭天為至高祭祀。”
老教諭一邊說,一邊看著諸學子,接著又問:“那麽諸位學子可知,祭天的第一步需要準備什麽?”
學子相互看了看,便有學子道:“設祭壇。”
老教諭滿意點點頭,又道:“那祭壇,是圓,還是方?”
“天圓地方,祭天的祭壇,自然是圓。”有學子回答。
“天圓地方,祭壇亦是天圓地方。”老教諭點點頭,看著學子又問,“倘若是社稷壇,又需如何置壇?”
“倘若是社稷壇,需要布置五色土。”
這時,赫連山說,“這五色土,是青、赤、白、黑、黃五色,並於祭祀前五日徑行解送祭所,亦以對應東、西、南、北、中五方土地……”
“可乙評。”
老教諭微笑點頭,說:“若是春秋二季,人王祭祀,五色土又是幾何?”
“黃土十袋,青、赤、白、黑土各九袋。”
周昌回答。
“若是諸侯祭祀,又是幾何?”
老教諭看著周昌又問。
“黃土五袋,青、赤、白、黑土各五袋。”周昌又道。
“可得乙評。”
老教諭點頭說。
封青岩對五禮不了解,隻能一邊細心聽,一邊認真記。
不過,他目前最需要,怕是開文宮。
咚——
鍾聲傳來,一個時辰過去了。
“今日與諸位學禮到此。”老教諭講完一段後,便起來說。
學子起身行禮。
封青岩出了禮院,便去了書院的藏書樓。
當他來到藏書院樓時,微微有些詫異,發現書院的藏書樓並沒有自己想象中大。
似乎藏書不多。
藏書院隻有一二兩層,擺著一個個書架。
封青岩大概瀏覽一下,便來到二樓,隻見二樓之央掛著一幅畫。
畫中,畫著清幽小徑,似乎通向未知之地。
正在他詫異,為何在二樓的中間,掛一幅奇怪的畫時,就見畫中光芒一閃,一個安靜的白衣女子,從畫中的清幽小徑中走出來。
封青岩有些意外,想不到平平無奇的一幅,竟然另有洞天。
白衣女子對他微微一禮就下樓。
封青岩回禮後,就好奇看著畫前,伸手一摸,手,竟然伸出去了。他詫異之時,心中更為好奇,就走了進去……
畫中,竟然是另一個世界。
封青岩心中大為震撼。
畫中,有山,有水,有樹,有花,鳥語花香,四季如春,四周排列著一個個書架,書架上列滿了書籍,似乎有濃鬱的文氣在彌漫。
甚至還有不少是竹簡。
而在四周,則有一些教習在看書,似乎並沒有發現封青岩的進來。封青岩打量四周,就來到一個書架前,抽出一卷書……
很普通的經史子集,已經被翻閱過多次。
封青岩看了一陣便離開,下樓時見到樓梯前,多了一名儒服老者。老者見他下樓,便對他微微點頭,詫異問:“你入了畫中?”
“入了。”
封青岩一禮說。
“真入了?”
老者微微有些詫異,見封青岩點點頭後,便沒有說什麽,隻是顯得有些奇怪而已,“第一次便入了?”
封青岩回到木屋,靜下心來讀書。
第二天天色未亮,他就早早起床,接著讓九歌送他到一處山頂,準備麵朝東方誦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