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道第九重天,黑霧滾滾翻騰,不斷地往下滲透,已經染黑了第八重天,亦滲透到了第七重天。
不久後將會滲透到第六重天。
一層層而下。
這時封青岩隱隱“看”到,原本聖潔的法則鎖鏈,竟然被黑霧嚴重腐蝕,看起來鏽跡斑斑,眼看就要斷裂般。
這讓封青岩心中驚駭不已。
這些黑霧到底是什麽,竟然能夠腐蝕聖道九重天?而且,還是從腐蝕第九重天開始。
傳言,聖道九重天,對應聖位九品。
一二三重為下三品,四五六為中三品,七八九則為上三品。
第九重則是至聖先師的聖碑,所在的聖天,按理來說,第九重天最為厲害……
但是,依然被腐蝕了。
這是說連至聖先師,亦抵擋不住黑霧的腐蝕?
據封青岩所知,上上品的聖人至少有三位,分別是儒教的至聖先師,道教的大聖太上,以及佛教的大雄佛陀……
這三位乃是聖人中,最為頂尖,最為恐怖的存在。
但是他們所在的第九重聖天,依然被黑霧嚴重腐蝕,這是不是說明黑霧比上上品聖位更為恐怖?
要不然如何腐蝕第九重天?
倘若法則鎖鏈斷裂,第九重天豈不是會崩塌?
第九重天崩塌。
聖道天下將會發生什麽?
這讓封青岩有些不敢想象,心中掀起驚濤駭浪,甚至連臉色都變得有些驚駭起來。
“先、先生?”
這時九歌有些被封青岩的臉色嚇到,他四處張望一下,並沒有發現什麽啊。
為何先生臉色大變?
九歌頓時有些緊張起來,警惕注視四周以防不測。
此時封青岩的心神,全部落在聖地之外,周天下之上的聖道第九重天上,根本就沒有聽到九歌的話。
這些黑霧從何而來?
他的目光,隻能夠爬升到聖道第九重天,便無法再穿出去。但是,在聖道第九重天中,他並沒有尋到了黑霧的源頭……
而且他的目光,移動變得十分困難了。
“這些黑霧……會不會是詭異黑霧?”
封青岩思索著,但詭異黑霧不該如此恐怖,不可能腐蝕法則鎖鏈。若不是詭異黑霧,又會是什麽?
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來。
這種情況,儒教到底有沒有發現?
傳言大賢可進入聖天,按理來說應該發現了才對。既然發現了,為何不采取措施?
是沒有辦法?
隻能如此解釋了。
但是,他還覺得有必須提醒一下,以免儒教根本就沒有發現。
這時他並沒有收回目光,繼續在觀察第九重天,看能不能發現端倪。倘若第九重天不是黑霧的源頭,那黑霧有可能來自聖天之外,即聖道九重天之上……
按理來說,聖道九重天之上,為神夏所建的神國。
難道源頭是天上神國?
而在封青岩觀察聖道九重天時,聖地內早便有人注視到他的存在,不過眨眼間便有數道身影出現在五常山上。
這數道身影,皆是文相級別的存在。
他們蹙著眉頭看著封青岩。
“諸位剛剛可是感受到石像的異動?”
一名中年人問道。
另外四人點了點頭,皆盯著佇立不動的封青岩。
“不論是石獸,還是文臣武將,似乎皆活過來般,迸發出可怕的殺氣……”一個老儒生蹙著眉頭道,這種情況十分罕見,“但是,似乎在瞬間便平靜下來了。”
“這倒是有些古怪。”
一個青年道疑惑道,看著封青岩不像是邪惡之人。
“傳言,凡是走不過石像路者,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所以才會觸發蘊藏在石象中的浩然之氣……”第一個說話的中年人,麵容威嚴,身上彌漫著一股淩厲的氣息,目光如刀劍般落在封青岩身上,“這士子走不過,怕是心術不正,或是身有邪氣。”
“除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外,還有一個可能……”
那老儒生沉吟一下道。
“什麽可能?”
這時幾位文相皆有些詫異起來,並沒有聽說過其他可能。
“我聖道之敵。”
老儒生道。
幾位文相皆是有些詫異起來。
“那眼前算什麽情況?”
那青年文相問。
“應該是這士子身上,染上了幾分邪氣,所以才會觸發石像之威,瞬間滅掉邪氣,便平靜下來了。”
老儒生想了想道,覺得最為合理。
畢竟石像並沒有擊殺士子,且瞬間便平靜下來,說明問題應該不大。
“那暫且不理會,先暗中觀察,倘若發現有不對,再擒拿。”
麵容威嚴的中年人想了想道。
眾人皆是點頭。
不過此時,封青岩依然站著不動,繼續在觀察聖道第九重天,嚐試要看穿聖道九重天之上。
可惜他失敗了。
他總是感覺聖道九重天之上,才是關鍵。
或許自已能夠“看”穿聖道九重天,便與九重天之上有關。
聖道九重天之上,到底是什麽?
為何讓他有種息息相關的感覺?
或許正是息息相關,才能夠讓他“看”到了聖道九重天。
不久後,他的目光終於收回來,接著便睜開眼睛。
“先生?”
九歌緊張問道。
“嗯?”
封青岩有些疑惑看著九歌,接著便笑道:“無事,走吧。”
說完,便朝山上走去,很快便走上山頂,還特意打量一下八座文臣武將石像。而站在五常山上,則是看到一個浩瀚般的天地,天地間皆彌漫著濃鬱的文氣……
在龐大的天地間,他看到一座座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大山。
這些大山皆神聖無比,似乎蘊藏著無盡的力量。
它們,似乎並不是真實的大山……
這便是書山?
封青岩好奇打量。
儒教二十七書山,又可分為三大類。
十二經山:仁山、義山、禮三山、詩山、尚山、易山、樂山、春秋四山、經山、子山、史山、集山。
九藝山:禮藝山、樂藝山、射藝山、禦藝山、書藝山、數藝山、琴藝山、棋藝山、畫藝山。
六古山:天墳山、地墳山、人墳山、五典山、八索山、九丘山。
三大類中,自然以經山最為重要。
之前所說東樓晦讀盡二十七書山,其實主要是讀盡十二經山。當然,九藝山和六古山,亦有瀏覽過……
還有十二經山中的禮三山、春秋四山等,皆算一山。
……
不久後將會滲透到第六重天。
一層層而下。
這時封青岩隱隱“看”到,原本聖潔的法則鎖鏈,竟然被黑霧嚴重腐蝕,看起來鏽跡斑斑,眼看就要斷裂般。
這讓封青岩心中驚駭不已。
這些黑霧到底是什麽,竟然能夠腐蝕聖道九重天?而且,還是從腐蝕第九重天開始。
傳言,聖道九重天,對應聖位九品。
一二三重為下三品,四五六為中三品,七八九則為上三品。
第九重則是至聖先師的聖碑,所在的聖天,按理來說,第九重天最為厲害……
但是,依然被腐蝕了。
這是說連至聖先師,亦抵擋不住黑霧的腐蝕?
據封青岩所知,上上品的聖人至少有三位,分別是儒教的至聖先師,道教的大聖太上,以及佛教的大雄佛陀……
這三位乃是聖人中,最為頂尖,最為恐怖的存在。
但是他們所在的第九重聖天,依然被黑霧嚴重腐蝕,這是不是說明黑霧比上上品聖位更為恐怖?
要不然如何腐蝕第九重天?
倘若法則鎖鏈斷裂,第九重天豈不是會崩塌?
第九重天崩塌。
聖道天下將會發生什麽?
這讓封青岩有些不敢想象,心中掀起驚濤駭浪,甚至連臉色都變得有些驚駭起來。
“先、先生?”
這時九歌有些被封青岩的臉色嚇到,他四處張望一下,並沒有發現什麽啊。
為何先生臉色大變?
九歌頓時有些緊張起來,警惕注視四周以防不測。
此時封青岩的心神,全部落在聖地之外,周天下之上的聖道第九重天上,根本就沒有聽到九歌的話。
這些黑霧從何而來?
他的目光,隻能夠爬升到聖道第九重天,便無法再穿出去。但是,在聖道第九重天中,他並沒有尋到了黑霧的源頭……
而且他的目光,移動變得十分困難了。
“這些黑霧……會不會是詭異黑霧?”
封青岩思索著,但詭異黑霧不該如此恐怖,不可能腐蝕法則鎖鏈。若不是詭異黑霧,又會是什麽?
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來。
這種情況,儒教到底有沒有發現?
傳言大賢可進入聖天,按理來說應該發現了才對。既然發現了,為何不采取措施?
是沒有辦法?
隻能如此解釋了。
但是,他還覺得有必須提醒一下,以免儒教根本就沒有發現。
這時他並沒有收回目光,繼續在觀察第九重天,看能不能發現端倪。倘若第九重天不是黑霧的源頭,那黑霧有可能來自聖天之外,即聖道九重天之上……
按理來說,聖道九重天之上,為神夏所建的神國。
難道源頭是天上神國?
而在封青岩觀察聖道九重天時,聖地內早便有人注視到他的存在,不過眨眼間便有數道身影出現在五常山上。
這數道身影,皆是文相級別的存在。
他們蹙著眉頭看著封青岩。
“諸位剛剛可是感受到石像的異動?”
一名中年人問道。
另外四人點了點頭,皆盯著佇立不動的封青岩。
“不論是石獸,還是文臣武將,似乎皆活過來般,迸發出可怕的殺氣……”一個老儒生蹙著眉頭道,這種情況十分罕見,“但是,似乎在瞬間便平靜下來了。”
“這倒是有些古怪。”
一個青年道疑惑道,看著封青岩不像是邪惡之人。
“傳言,凡是走不過石像路者,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所以才會觸發蘊藏在石象中的浩然之氣……”第一個說話的中年人,麵容威嚴,身上彌漫著一股淩厲的氣息,目光如刀劍般落在封青岩身上,“這士子走不過,怕是心術不正,或是身有邪氣。”
“除了心術不正,身有邪氣外,還有一個可能……”
那老儒生沉吟一下道。
“什麽可能?”
這時幾位文相皆有些詫異起來,並沒有聽說過其他可能。
“我聖道之敵。”
老儒生道。
幾位文相皆是有些詫異起來。
“那眼前算什麽情況?”
那青年文相問。
“應該是這士子身上,染上了幾分邪氣,所以才會觸發石像之威,瞬間滅掉邪氣,便平靜下來了。”
老儒生想了想道,覺得最為合理。
畢竟石像並沒有擊殺士子,且瞬間便平靜下來,說明問題應該不大。
“那暫且不理會,先暗中觀察,倘若發現有不對,再擒拿。”
麵容威嚴的中年人想了想道。
眾人皆是點頭。
不過此時,封青岩依然站著不動,繼續在觀察聖道第九重天,嚐試要看穿聖道九重天之上。
可惜他失敗了。
他總是感覺聖道九重天之上,才是關鍵。
或許自已能夠“看”穿聖道九重天,便與九重天之上有關。
聖道九重天之上,到底是什麽?
為何讓他有種息息相關的感覺?
或許正是息息相關,才能夠讓他“看”到了聖道九重天。
不久後,他的目光終於收回來,接著便睜開眼睛。
“先生?”
九歌緊張問道。
“嗯?”
封青岩有些疑惑看著九歌,接著便笑道:“無事,走吧。”
說完,便朝山上走去,很快便走上山頂,還特意打量一下八座文臣武將石像。而站在五常山上,則是看到一個浩瀚般的天地,天地間皆彌漫著濃鬱的文氣……
在龐大的天地間,他看到一座座隱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大山。
這些大山皆神聖無比,似乎蘊藏著無盡的力量。
它們,似乎並不是真實的大山……
這便是書山?
封青岩好奇打量。
儒教二十七書山,又可分為三大類。
十二經山:仁山、義山、禮三山、詩山、尚山、易山、樂山、春秋四山、經山、子山、史山、集山。
九藝山:禮藝山、樂藝山、射藝山、禦藝山、書藝山、數藝山、琴藝山、棋藝山、畫藝山。
六古山:天墳山、地墳山、人墳山、五典山、八索山、九丘山。
三大類中,自然以經山最為重要。
之前所說東樓晦讀盡二十七書山,其實主要是讀盡十二經山。當然,九藝山和六古山,亦有瀏覽過……
還有十二經山中的禮三山、春秋四山等,皆算一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