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河之上,峭壁嶙峋,水波微蕩,一個小舟從南朝北徐徐而行。
“兄長,過了河就是尚河鎮了?”隻見河中央的小舟上,一個睡眼惺忪,麵容不失童真的男孩從船蓬的布簾縫裏探出腦袋,他望著船頭站著的青年朗聲問道。
“是啊,快到了。看這樣子怕是要下雪了,去添件裏衣,別凍著你。”那青年有著一雙似水的雙目,直挺的鼻梁,身著青色錦衣,披著白色毛披風,端正嚴肅。他年紀不大,行事動作,就連語氣都透露著幾分從容穩重。
船蓬裏的小男孩望了望前方,卻隻能瞧見碧水清波,微微輕歎轉而對船尾的船家道:“大叔,你可要快點啊,下雪路就不好走了。”
“小公子放心,不出一刻時船就靠岸了,不會耽擱公子們的。”船家應著他。
到了尚河鎮,寒風四起,街上行人寥寥無幾,潼玉肩背一個大包袱,手裏提著一個小包袱,走的甚是輕盈。而旁邊比潼玉矮了半截的淩才帶著個棉帽手中拽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布兜,搖搖晃晃走著,可愛極了。
“兄長,這白老爺怎麽沒有派人來接咱們啊,好重啊。”淩才嘴裏低估抱怨著。
潼玉就知道這小子要喊累,笑道:“天也不早了,白家鏢局就在前頭,你可要走快點趕上白家的飯時啊。”
潼玉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向前趕路。
淩才兄長的背影歎了口氣,但很快也跟了上去。
潼玉和淩才走到白家大院的時候已經傍晚。白家先祖當年為了出貨方便將白家大院修在了尚河鎮的最西頭,這樣離開了噪雜的街市也為出貨提供了方便。可這卻好像不是很讓淩才滿意,因為他已經漫步蹣跚了近一個時辰,全身酸痛,手腳無力。
潼玉終於停下了腳步,轉身看了看氣喘籲籲地淩才,朗聲道:“抬起頭看看,我們有飯吃了。”
淩才滿頭大汗,長長籲了口氣:“我的乖乖,可算到了。”
莊管家在門口等候已久,不遠處的二人看著像是張家兩位公子便向前詢問:“兩位可是東溪鎮而來?”
潼玉連忙放下包袱,上前一步,端端正正作揖鞠躬,“正是,想必您就是莊管家了。”
莊管家笑嗬嗬點頭,對著身後的兩個雜役吩咐道:“快去,把兩位公子的包袱拿進去。”
說完,轉身又向潼玉回禮:“兩位公子辛苦了,我家老爺等候已久,快請。”
還未等潼玉回禮,淩才早已大步向前走去,“大叔,還等什麽,帶路啊。”
白家大院分裏外三層,最外層是貨院,為了方便雜役和鏢師卸貨裝貨,白家先祖修了一個外圍的貨庫,外牆和東南西北每個貨庫都有相應出入的門,而張家兄弟走的是一個直達內堂的正門。
一路走去,備貨的鏢師,在長廊裏的雜役無不將目光投向這兩位英貌才俊的公子,即使莊管家嗬斥了好幾次,大家還是身不由己的偷看過去。院內二層是鏢師們住的,一圍房屋一圍花園,倒很是別致。而最裏層便是白家老爺白興昌和夫人的內苑,還有四處別苑。房屋都不算大,卻環環相扣,張家兄弟二人自一進門就在四處觀望,心歎道張府雖然家大卻是修不出這樣的宅邸的。
進了內花園,院中有顆甚粗但已經凋謝的玉蘭樹。此時是冬日,玉蘭是春日盛開,潼玉每年都會見到家裏的玉蘭開花,於是對玉蘭花甚是喜愛。
正當這時,一陣洪亮的笑聲打破了潼玉的心境,“哈哈哈,看看潼玉都這麽大了,我還敢認嘛?哈哈哈……”白興昌立在門前笑道。
潼玉和淩才見到白興昌和白夫人從堂內走出連忙上前行禮,“叔父,叔母。”
白夫人走上前扶起二人,慈祥地笑道:“餓壞了吧,趕快進屋吃飯。”
四人熱熱鬧鬧地進了內堂。
淩才一進內堂,眼睛就沒離開過那剛出鍋的人參雞,潼玉見狀用胳膊不知頂了他多少次,可這小子早就將禮儀拋之九霄雲外,心裏隻有那鍋雞。
“哈哈,餓了就趕緊吃,涼了就不香了。”白興昌親自給淩才夾了塊雞腿,笑盈盈地看著淩才說道。
“潼玉啊,多日不見,我那兄弟可還康健,你母親的病可有好轉啊?”
白興昌又邊給潼玉夾菜邊問候道。
潼玉禮貌性笑說道:“父親近日處理府上事務甚是繁忙,再加上母親的病,他也總是睡不好。但臨行前母親的身體已經稍稍好轉,父親心事也輕了許多,此次前來,父親專門帶話,說讓您不必擔心,也不必探望,年後他會親自前來與您暢飲。”
白興昌搖了搖頭,“我這兄弟還是這麽倔啊。”
潼玉不解但也沒說什麽,低著頭往嘴裏塞了幾口飯,不得不承認他也餓急了。
白興昌乃大齊暗士之幫清羽幫的分支門主,年少時為人豪爽和善,又獨自創了“禦風劍法”,因而一時名震天下,被江湖人稱“劍聖”;他的妹妹白子清師出於他,此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白子清又靠自己悟出來了“穿雲見日劍法”。兄妹二人橫霸江湖多年,如今世事萬千,當年的大勢已去,兩人隻好在這鄉間尋求一份寧靜。隱世沒有過多久,與白興昌成婚不久的白夫人相繼產下一子一女,大兒子取名白詹,字恭;小女兒取名白婉兒,但白興昌對這圓圓的小女兒甚是喜愛,還是破例為愛女取了一個閨字,執。
阿執自八歲便同白子清一同住在尚河鎮往西不遠處的冥山,因年節將至,不久前剛剛回到白家。在山上聽白子清說了太多次關於清羽四大世家的故事,張潼玉這三個字更是被提起了無數次。
對於這個總是出現在自己幻想之中的男子,阿執自然比誰都好奇。
正當白興昌四人聊的火熱,一個小小身影趁機從側房的窗戶翻身而入,在旁伺候的丫鬟見狀正在向前問候,卻被阿執一雙大眼止住,她躲在側房進入大堂的門口露出半個腦袋靜靜盯著。
白夫人和淩才是背對著這扇門的,潼玉和白興昌也隻顧著說話,除了丫鬟並無人發現她。
阿執仔細瞧著那即使坐著也比白興昌高出半個頭的青年,他溫婉的笑容,彬彬有禮的舉止,從濃鬱的眉毛到靜如清水般的眼睛再到高挺的鼻梁,最後又看向那潔白的皓齒,兩人不過十幾步的距離,阿執卻將他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句話都仔細觀望著。
“兄長,過了河就是尚河鎮了?”隻見河中央的小舟上,一個睡眼惺忪,麵容不失童真的男孩從船蓬的布簾縫裏探出腦袋,他望著船頭站著的青年朗聲問道。
“是啊,快到了。看這樣子怕是要下雪了,去添件裏衣,別凍著你。”那青年有著一雙似水的雙目,直挺的鼻梁,身著青色錦衣,披著白色毛披風,端正嚴肅。他年紀不大,行事動作,就連語氣都透露著幾分從容穩重。
船蓬裏的小男孩望了望前方,卻隻能瞧見碧水清波,微微輕歎轉而對船尾的船家道:“大叔,你可要快點啊,下雪路就不好走了。”
“小公子放心,不出一刻時船就靠岸了,不會耽擱公子們的。”船家應著他。
到了尚河鎮,寒風四起,街上行人寥寥無幾,潼玉肩背一個大包袱,手裏提著一個小包袱,走的甚是輕盈。而旁邊比潼玉矮了半截的淩才帶著個棉帽手中拽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布兜,搖搖晃晃走著,可愛極了。
“兄長,這白老爺怎麽沒有派人來接咱們啊,好重啊。”淩才嘴裏低估抱怨著。
潼玉就知道這小子要喊累,笑道:“天也不早了,白家鏢局就在前頭,你可要走快點趕上白家的飯時啊。”
潼玉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向前趕路。
淩才兄長的背影歎了口氣,但很快也跟了上去。
潼玉和淩才走到白家大院的時候已經傍晚。白家先祖當年為了出貨方便將白家大院修在了尚河鎮的最西頭,這樣離開了噪雜的街市也為出貨提供了方便。可這卻好像不是很讓淩才滿意,因為他已經漫步蹣跚了近一個時辰,全身酸痛,手腳無力。
潼玉終於停下了腳步,轉身看了看氣喘籲籲地淩才,朗聲道:“抬起頭看看,我們有飯吃了。”
淩才滿頭大汗,長長籲了口氣:“我的乖乖,可算到了。”
莊管家在門口等候已久,不遠處的二人看著像是張家兩位公子便向前詢問:“兩位可是東溪鎮而來?”
潼玉連忙放下包袱,上前一步,端端正正作揖鞠躬,“正是,想必您就是莊管家了。”
莊管家笑嗬嗬點頭,對著身後的兩個雜役吩咐道:“快去,把兩位公子的包袱拿進去。”
說完,轉身又向潼玉回禮:“兩位公子辛苦了,我家老爺等候已久,快請。”
還未等潼玉回禮,淩才早已大步向前走去,“大叔,還等什麽,帶路啊。”
白家大院分裏外三層,最外層是貨院,為了方便雜役和鏢師卸貨裝貨,白家先祖修了一個外圍的貨庫,外牆和東南西北每個貨庫都有相應出入的門,而張家兄弟走的是一個直達內堂的正門。
一路走去,備貨的鏢師,在長廊裏的雜役無不將目光投向這兩位英貌才俊的公子,即使莊管家嗬斥了好幾次,大家還是身不由己的偷看過去。院內二層是鏢師們住的,一圍房屋一圍花園,倒很是別致。而最裏層便是白家老爺白興昌和夫人的內苑,還有四處別苑。房屋都不算大,卻環環相扣,張家兄弟二人自一進門就在四處觀望,心歎道張府雖然家大卻是修不出這樣的宅邸的。
進了內花園,院中有顆甚粗但已經凋謝的玉蘭樹。此時是冬日,玉蘭是春日盛開,潼玉每年都會見到家裏的玉蘭開花,於是對玉蘭花甚是喜愛。
正當這時,一陣洪亮的笑聲打破了潼玉的心境,“哈哈哈,看看潼玉都這麽大了,我還敢認嘛?哈哈哈……”白興昌立在門前笑道。
潼玉和淩才見到白興昌和白夫人從堂內走出連忙上前行禮,“叔父,叔母。”
白夫人走上前扶起二人,慈祥地笑道:“餓壞了吧,趕快進屋吃飯。”
四人熱熱鬧鬧地進了內堂。
淩才一進內堂,眼睛就沒離開過那剛出鍋的人參雞,潼玉見狀用胳膊不知頂了他多少次,可這小子早就將禮儀拋之九霄雲外,心裏隻有那鍋雞。
“哈哈,餓了就趕緊吃,涼了就不香了。”白興昌親自給淩才夾了塊雞腿,笑盈盈地看著淩才說道。
“潼玉啊,多日不見,我那兄弟可還康健,你母親的病可有好轉啊?”
白興昌又邊給潼玉夾菜邊問候道。
潼玉禮貌性笑說道:“父親近日處理府上事務甚是繁忙,再加上母親的病,他也總是睡不好。但臨行前母親的身體已經稍稍好轉,父親心事也輕了許多,此次前來,父親專門帶話,說讓您不必擔心,也不必探望,年後他會親自前來與您暢飲。”
白興昌搖了搖頭,“我這兄弟還是這麽倔啊。”
潼玉不解但也沒說什麽,低著頭往嘴裏塞了幾口飯,不得不承認他也餓急了。
白興昌乃大齊暗士之幫清羽幫的分支門主,年少時為人豪爽和善,又獨自創了“禦風劍法”,因而一時名震天下,被江湖人稱“劍聖”;他的妹妹白子清師出於他,此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白子清又靠自己悟出來了“穿雲見日劍法”。兄妹二人橫霸江湖多年,如今世事萬千,當年的大勢已去,兩人隻好在這鄉間尋求一份寧靜。隱世沒有過多久,與白興昌成婚不久的白夫人相繼產下一子一女,大兒子取名白詹,字恭;小女兒取名白婉兒,但白興昌對這圓圓的小女兒甚是喜愛,還是破例為愛女取了一個閨字,執。
阿執自八歲便同白子清一同住在尚河鎮往西不遠處的冥山,因年節將至,不久前剛剛回到白家。在山上聽白子清說了太多次關於清羽四大世家的故事,張潼玉這三個字更是被提起了無數次。
對於這個總是出現在自己幻想之中的男子,阿執自然比誰都好奇。
正當白興昌四人聊的火熱,一個小小身影趁機從側房的窗戶翻身而入,在旁伺候的丫鬟見狀正在向前問候,卻被阿執一雙大眼止住,她躲在側房進入大堂的門口露出半個腦袋靜靜盯著。
白夫人和淩才是背對著這扇門的,潼玉和白興昌也隻顧著說話,除了丫鬟並無人發現她。
阿執仔細瞧著那即使坐著也比白興昌高出半個頭的青年,他溫婉的笑容,彬彬有禮的舉止,從濃鬱的眉毛到靜如清水般的眼睛再到高挺的鼻梁,最後又看向那潔白的皓齒,兩人不過十幾步的距離,阿執卻將他的每一個動作,甚至每一句話都仔細觀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