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執雖然不知道潼玉在想些什麽,可是看他如此麵紅耳赤定是有了什麽不好的心思,故而故意問道。
潼玉真是恨不得封了阿執的嘴,在這個女子麵前再正經也會不正經,緩了緩神,旋即正色,直言問道:“你可願同我去雲巔峰?”
若在之前,她一定毫不猶豫說“願意”,可現下白詹神智未清,巧兒無處安放,還有留在曲府的小橘是不是願意跟隨自己到處闖蕩,許多事情累積在心裏,阿執猶豫了許久依舊沒有開口。
“阿執,心裏有事?是因為白詹兄長?”
阿執的心思並不難猜,潼玉是如何細心,他能看出她的心思也沒有什麽,思襯良久,阿執細細講道。
“潼玉,其實去不去雲巔峰,願不願意成為清羽幫的人,我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我在乎的人是否安康,是否高興,不負他們就是我此生的夙願,兄長如今的身子就算是我師傅在,也未必能讓他康健如初,再者,巧兒還有小橘亦是我的牽絆,更是我不可辜負的人。”
“這些我都能猜到,我現在問的是你是否願意同我去雲巔峰,若你願意,這些你都可以交給我,我定不會讓你難做。”
“我其實早在昨夜就已經回答過你了,你這麽快就忘了?”
是啊,昨夜她明明還答應了他要做他的跟班,潼玉目光如炬,那神情就像是要將阿執裝進袖兜不管她願不願意都要將她帶走。
“既然願意,那你......”
“哎,我可沒有食言啊,但你總要讓我將兄長他們安頓好啊,對了,還有五殿下,他該如何安頓,你可有思量?”
經曆了北狄這一遭,阿執依舊孩子心性想一出是一出,思起馮落揚兩人都不由自主皺起了眉頭。
“五殿下是朝廷裏難得的清正雅士,不善權謀,一心為國,可就是......這件事還要聽師父的,我做不了主,但我想皇帝應該已經得知他回到大齊的消息了。”
“那五殿下是不是就可以回到京城了?他還是大齊的皇子,對吧?”
阿執是真心為馮落揚高興,可她哪裏知道那“龍潭虎穴”中的利害,馮落揚若想重新歸於朝廷堪比登天,潼玉心緒錯雜,但想到師父會從中權衡就放心了許多。
“你還是好好想想自己吧,要想成為清羽幫的暗士,第一關就是拜師。”
“拜師?這簡單啊,我就想成為仙老的弟子,你說他老人家會不會喜歡我啊?”
提起拜師,阿執手捂著肚子奮力撐起身子靠在軟枕上,那閃爍的大眼睛頓時大放光芒,可潼玉似乎很是嫌棄,如此鬧騰的女子,師父那把老骨頭受得了?!
“怎麽啦!你這是什麽眼神?”
阿執使勁拍潼玉的肩頭,恨不得將他眼睛捂住,她不就是話多了點,做事不穩妥了點,至於這麽嫌棄嗎?
“你以為清羽幫是隨便誰都能進的嗎?你可知這普天之下除了清羽幫暗士、暗衛還有門下弟子,就連皇帝想要登上雲巔峰都要事先與仙老商榷,幾百年中,多少人費勁了心思,最後的下場都是非死及殘,你當那些暗士都是靠什麽進去的?”
先前阿執以為清羽幫的人都是靠著家中關係才留守在仙老身旁,現下潼玉一番厲聲嗬斥講清了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她心裏竟泛起了莫名的緊張,即便自己掌握了“禦風劍法”和“穿雲見日”,麵對那些高手中的高手,她未必是能嶄露頭角的那一個,若是因技不如人被仙老遣回,別說丟了白興昌和白子清的臉,估計連尚河鎮都未必能回,想到這裏阿執心裏頓時悚然。
“我......行嗎?”
阿執看著潼玉冷若冰霜的臉龐,喃喃問道。
“這些時日,我會讓宜陽陪你練手。”
“他?行嗎?”
阿執是見過宜陽的身手的,在她記憶裏那一招半式別說能被稱得上高手,離她都差半截,別之後她一個不小心就傷到了人,可很快這個想法就被她自己駁回了,原來那一招半式不過是宜陽很小很小的冰山一角。
潼玉不再多說,眸中期望甚濃,嘴角的笑意也漸漸勾起,很是令人不解。
永安城中熱鬧非凡,今日是這城中一等一人物的五十大壽,韋王府外鑼鼓聲漫天,達官顯貴都身著華服錦衣,麵應喜色前來恭賀。大齊先帝四子馮易玄於二十五年前繼位後封先帝六子馮易朗為韋王,並將京城中最大的七舍院親自下旨改為九舍院賜給了韋王。
時至今日,民間都在頌唱韋王與當今皇帝的情同手足,在他們眼中這對皇家兄弟之間誠摯的情誼可是百年來的難得,可終究人非草木,爭權奪利豈是尋常百姓能看的明白的。
“呦,大理寺少卿衛大人,難得啊,今兒您能來真是讓父王麵上又增了榮光啊,快請快請。”
立在韋王府門口紅柱下的人正是韋王嫡子馮落宇,此人油嘴滑舌心思極其不端,在朝廷重臣口中是個張狂到了極點的“貨色”,穿著紅綠相間的牡丹花紋底大袍,鮮豔到了極點,站在街上人來人往中更是紮眼,任誰走過都忍不住多撇幾眼。
韋王府建在永安城最富饒的街上,一整條街除了金銀當鋪便是稀世珍寶的藏寶閣,若身上沒有個上千兩銀票都不好意思在這條街上駐足,而韋王府的斜對麵鋪子正是一個茗鋪,樓上除了無所事事的朝廷散官便是哪家的員外和江湖上的名人雅士,總之這個茗鋪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一位相貌甚佳,身著湖藍色魚紋底錦衣的年輕公子正坐在茗鋪二樓窗前端詳著這熱鬧至極的王府。
“少爺,裏麵那位來話了,您在北狄的那位至親回來了。”
說話的人正是阿三,扶在阿棄耳邊輕輕說道。
“哦,到哪了?”
阿棄似乎意料到了這事,幽深的眼裏不僅沒有一絲波瀾甚至從容觀察著王府門口的人來人往,素細的手指端著一個茶碗,攤坐在窗邊的木塌上。
“成州。”
“不,我是問張念山。”
“他亦在。”
潼玉真是恨不得封了阿執的嘴,在這個女子麵前再正經也會不正經,緩了緩神,旋即正色,直言問道:“你可願同我去雲巔峰?”
若在之前,她一定毫不猶豫說“願意”,可現下白詹神智未清,巧兒無處安放,還有留在曲府的小橘是不是願意跟隨自己到處闖蕩,許多事情累積在心裏,阿執猶豫了許久依舊沒有開口。
“阿執,心裏有事?是因為白詹兄長?”
阿執的心思並不難猜,潼玉是如何細心,他能看出她的心思也沒有什麽,思襯良久,阿執細細講道。
“潼玉,其實去不去雲巔峰,願不願意成為清羽幫的人,我都不在意,我在意的是我在乎的人是否安康,是否高興,不負他們就是我此生的夙願,兄長如今的身子就算是我師傅在,也未必能讓他康健如初,再者,巧兒還有小橘亦是我的牽絆,更是我不可辜負的人。”
“這些我都能猜到,我現在問的是你是否願意同我去雲巔峰,若你願意,這些你都可以交給我,我定不會讓你難做。”
“我其實早在昨夜就已經回答過你了,你這麽快就忘了?”
是啊,昨夜她明明還答應了他要做他的跟班,潼玉目光如炬,那神情就像是要將阿執裝進袖兜不管她願不願意都要將她帶走。
“既然願意,那你......”
“哎,我可沒有食言啊,但你總要讓我將兄長他們安頓好啊,對了,還有五殿下,他該如何安頓,你可有思量?”
經曆了北狄這一遭,阿執依舊孩子心性想一出是一出,思起馮落揚兩人都不由自主皺起了眉頭。
“五殿下是朝廷裏難得的清正雅士,不善權謀,一心為國,可就是......這件事還要聽師父的,我做不了主,但我想皇帝應該已經得知他回到大齊的消息了。”
“那五殿下是不是就可以回到京城了?他還是大齊的皇子,對吧?”
阿執是真心為馮落揚高興,可她哪裏知道那“龍潭虎穴”中的利害,馮落揚若想重新歸於朝廷堪比登天,潼玉心緒錯雜,但想到師父會從中權衡就放心了許多。
“你還是好好想想自己吧,要想成為清羽幫的暗士,第一關就是拜師。”
“拜師?這簡單啊,我就想成為仙老的弟子,你說他老人家會不會喜歡我啊?”
提起拜師,阿執手捂著肚子奮力撐起身子靠在軟枕上,那閃爍的大眼睛頓時大放光芒,可潼玉似乎很是嫌棄,如此鬧騰的女子,師父那把老骨頭受得了?!
“怎麽啦!你這是什麽眼神?”
阿執使勁拍潼玉的肩頭,恨不得將他眼睛捂住,她不就是話多了點,做事不穩妥了點,至於這麽嫌棄嗎?
“你以為清羽幫是隨便誰都能進的嗎?你可知這普天之下除了清羽幫暗士、暗衛還有門下弟子,就連皇帝想要登上雲巔峰都要事先與仙老商榷,幾百年中,多少人費勁了心思,最後的下場都是非死及殘,你當那些暗士都是靠什麽進去的?”
先前阿執以為清羽幫的人都是靠著家中關係才留守在仙老身旁,現下潼玉一番厲聲嗬斥講清了那些不為人知的事情,她心裏竟泛起了莫名的緊張,即便自己掌握了“禦風劍法”和“穿雲見日”,麵對那些高手中的高手,她未必是能嶄露頭角的那一個,若是因技不如人被仙老遣回,別說丟了白興昌和白子清的臉,估計連尚河鎮都未必能回,想到這裏阿執心裏頓時悚然。
“我......行嗎?”
阿執看著潼玉冷若冰霜的臉龐,喃喃問道。
“這些時日,我會讓宜陽陪你練手。”
“他?行嗎?”
阿執是見過宜陽的身手的,在她記憶裏那一招半式別說能被稱得上高手,離她都差半截,別之後她一個不小心就傷到了人,可很快這個想法就被她自己駁回了,原來那一招半式不過是宜陽很小很小的冰山一角。
潼玉不再多說,眸中期望甚濃,嘴角的笑意也漸漸勾起,很是令人不解。
永安城中熱鬧非凡,今日是這城中一等一人物的五十大壽,韋王府外鑼鼓聲漫天,達官顯貴都身著華服錦衣,麵應喜色前來恭賀。大齊先帝四子馮易玄於二十五年前繼位後封先帝六子馮易朗為韋王,並將京城中最大的七舍院親自下旨改為九舍院賜給了韋王。
時至今日,民間都在頌唱韋王與當今皇帝的情同手足,在他們眼中這對皇家兄弟之間誠摯的情誼可是百年來的難得,可終究人非草木,爭權奪利豈是尋常百姓能看的明白的。
“呦,大理寺少卿衛大人,難得啊,今兒您能來真是讓父王麵上又增了榮光啊,快請快請。”
立在韋王府門口紅柱下的人正是韋王嫡子馮落宇,此人油嘴滑舌心思極其不端,在朝廷重臣口中是個張狂到了極點的“貨色”,穿著紅綠相間的牡丹花紋底大袍,鮮豔到了極點,站在街上人來人往中更是紮眼,任誰走過都忍不住多撇幾眼。
韋王府建在永安城最富饒的街上,一整條街除了金銀當鋪便是稀世珍寶的藏寶閣,若身上沒有個上千兩銀票都不好意思在這條街上駐足,而韋王府的斜對麵鋪子正是一個茗鋪,樓上除了無所事事的朝廷散官便是哪家的員外和江湖上的名人雅士,總之這個茗鋪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一位相貌甚佳,身著湖藍色魚紋底錦衣的年輕公子正坐在茗鋪二樓窗前端詳著這熱鬧至極的王府。
“少爺,裏麵那位來話了,您在北狄的那位至親回來了。”
說話的人正是阿三,扶在阿棄耳邊輕輕說道。
“哦,到哪了?”
阿棄似乎意料到了這事,幽深的眼裏不僅沒有一絲波瀾甚至從容觀察著王府門口的人來人往,素細的手指端著一個茶碗,攤坐在窗邊的木塌上。
“成州。”
“不,我是問張念山。”
“他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