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能扔出四十五米的距離,即使是人民軍隊中佼佼者扔高爆裝藥手雷,能達標的也不多。


    何況,現在扔得可是黑火藥裝藥的加重版本火藥彈。


    幾個人摩拳擦掌的站在投擲線上,邊上全是圍觀的軍卒。


    平日裏都是幾個魔鬼折騰自己,現在總算是他們互相折騰。


    “咱們掛個彩頭?”李盡忠手搭涼棚,看著遠處在清場的軍卒說到。


    “算逑,每次都被書安拿到,免了免了。”李應祖拿手在地上沾些土,防止因為手滑甩出去。


    每人手中一個黑不溜秋的東西,外邊用麻繩做成的網兜兜住。


    “擲彈兵準備!”一個隊正喊著口號。


    “你他娘的沒吃飯,給老子大點聲!”劉二康吼他一句,後者頓時把聲音提高八度,比平日裏訓練兵卒還要強硬。


    “這才像話!”劉二康吐口唾沫搓搓手心,做好準備。


    “上彈!”


    幾人一聽,齊齊拎起火藥彈。


    “起!”


    隻見眾人腰腹發力,將雙手舉過頭頂,開始繞身旋轉。


    “投!”


    根據蓄力程度,口令發出,自行決定投擲時間。出手後,火藥彈便向出膛炮彈一般,帶著麻繩尾巴飛出。


    幾個黑點由大變小,漸漸遠去。


    遠處的觀察哨先後舉旗,意味著落地的先後順序。


    別人都落定之後,人們還在抻著脖子看最後一個。


    “我的方大爺,你他娘的究竟還有多少力度沒使?”


    李盡忠問完,測量的軍卒們一窩蜂的跑過去插旗,總算能進場了。


    李應祖看都不再看,“輸了輸了,老子服氣,好在沒有掛彩頭,不然褲頭都輸給你。”


    他是個悍將,但比賽對手個個不簡單。


    劉二康本來就是廝殺出來的漢子,李盡忠繼承李如梅膂力過人,盧象升最年輕,但是也是一雙大臂怪力無窮,孫傳庭看上去文縐縐的,但力道也是強悍。


    唯有李應祖,年近四十,體力走下坡路,反倒是墊底。


    輸贏也就是打個樣子,即便是最短的李應祖,在擲彈兵裏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冷兵器時代的將領,大多數都有一身真本事,不是靠著吹破牛皮就能上位。


    即便是從家裏蔭下來的,也要活好才行。


    幾人到後邊稍作休憩,李盡忠看著揮汗如雨的士卒們說道,“書安,還要多久真家夥才能拿出來,整日裏弄個鐵疙瘩,兒郎們也不曉得威力幾何。”


    身邊沒有朱由校,孫傳庭現在是方書安搞研發的首席助手,他便接話道,“原本按照書安的意思,我們想直接做出來他說的‘預製破片’,隻是鑄造起來成功率並不高,不是炸不開,就算是碎成三兩塊,根本達不到鐵片和鐵釘的效果,但鐵釘打造起來頗為費時間,不過快了。”


    要是能搞出來預製破片,重量上就能減輕一些。


    但是看起來簡單的鑄鐵片,現在卻成大問題,沒有檢測成分的儀器和方法,沒有合適的鑄鐵比例,臨時抱佛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預製鋼珠的問題不是沒有列入考慮,但是能造出來合適的鋼珠,方書安早就琢磨軸承去了……


    鋼珠造不出,預製破片不理想,最後隻好才用土辦法。


    首先利用紙殼造球,紙殼選用原木漿,無需過濾雜質等步驟,隻需要將其導入磨具當中,經過幹燥,錘擊,再幹燥之後,形成內殼,在外包裹一層油紙,用作防潮隔水。


    隨後再鑄造出兩個半片的球體,合成一個整球便得到能夠裝藥的彈殼。


    鐵殼之外,便是鐵水倒出來奇怪的破片,有圓不溜秋的鐵疙瘩,也有三角錐或者小蝌蚪的一般的小鐵塊,他們通過一層層熬製的皮膠粘到鐵皮之外。


    中間還會填些鋸末,以便於奇怪的破片能夠更好的附著在表麵。


    最後又是一層紙殼和油紙,火藥彈外科才算完畢,再裹上一層麻紙,套進麻繩袋子之後,才算完事。


    大明的顆粒化火藥工藝基本達到黑火藥的巔峰,方書安並沒有做太多改進,畢竟現有的工藝,想要做成藥柱,難度還是比較大。裝藥之後陰幹,便是能上戰場的佳品。


    可惜沒有碰炸引信,不然方書安覺得已經是目前工藝條件下的巔峰之作。


    棉甲能防禦百步之外火繩槍的命中,卻擋不住近在咫尺破片。


    鑄造的鐵殼已經盡可能薄,但是依舊有不小的重量。


    沒辦法,事急從權,方書安準備下一步用鍛打的鐵皮衝壓製作。


    衝壓機沒有,隻好用原始的錘擊,相比之下效率低上許多。但是重量減少,可以加大裝藥量。


    錘擊也不是人工敲錘,通過水車帶動滑輪組,設計成自動起落的大錘,往複敲擊之下,達到反複捶打的效果。


    此刻顆粒化火藥的裝藥量約有八兩,按照7:1的威力比,也不過相當於80克tnt,比較後世的主流手榴彈,大約是中流裝藥水平。


    黑火藥的爆速不及tnt,相比之下,威力恐怕也就限於六米到十米之間殺傷力。


    但是,足夠!


    此前不是沒有火藥彈,一個個大疙瘩,充其量就是大炮仗,能炸死人都要靠運氣。


    等效80gtnt的火藥彈就不一樣,結合破片的威力,一彈下去炸死四五個人不成問題,即便是身著重甲,四散的破片也能從任何保護不到的地方鑽進去,比如眼睛,比如交界部位。


    還有就是戰馬腹部等柔軟部位,被破片擊中之後,造成的疼痛會讓其瞬間倒地。莫說戰鬥力,不把馬背上的騎手殺死都算運氣好。


    這便是方書安之目的,盡管總重量達到六斤的火藥彈不能像鏈球那樣扔到百米之外,隻要他們集中爆發,即便是重裝騎兵也要全部趴在地上。


    更不要說,借助投石機等武器之後,投出幾百米的距離。


    變相等於把大威力開花彈引入戰場,那場麵,想想就能讓敵軍陣地變成修羅場。


    唯一的缺點便是發射方式比較複雜,需要用旋轉的力量投擲出去。


    當然,這裏邊有兩層含義在內。


    選拔擲彈兵是方書安留下的後手,算是他以後組建精銳部隊的試點,畢竟在歐洲,擲彈兵最開始也就是整個軍隊裏最為精銳的存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