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黃太吉是真情流露,暫時的委曲求全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隻有這般,才能度過眼前的難關。


    至於安全問題,隻要黃太吉還在外逍遙,奴兒哈赤以及建州部的安全就不是問題。


    也就意味著他還有機會,除非,黃太吉被熊廷弼徹底消滅,那麽,建州部便永遠的熄滅在曆史長河之中……


    暫且不說建州部之情,沈陽城目前的情況也很微妙。尤其是巡撫周永春,近日以來,一直在琢磨著整個過程。


    周永春細細推演過這場戰爭,發現有什麽不對,他懷疑當中有蹊蹺,但是找不到證據。


    為什麽明軍自北來,卻故意讓出北麵?


    明知道馬林會阻擊失敗,卻依舊讓其防禦?


    並且,還是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就連後邊追擊的隊伍出發的也是極慢。


    不合理,太不合理了。


    若是說整個赫圖阿拉戰役打的幹淨漂亮的話,偏生黃台吉逃走這一部分,無論怎麽看都不正常。


    眼看著熊廷弼處理完最為要緊的公務,周永春覺得是時候去找他攤牌了。


    現在將事情說開,那是幫他,隻是一些誤會還好,先行解釋清楚,免得被朝中有些宵小之輩抓住把柄。


    但是,如果真不幸被猜中,若裏邊真有什麽陰謀,也要早些向朝廷坦白,爭取早日料理,等到被人揭發後,那時想幫也就幫不上。


    別人不清楚遼東情況,周永春清楚的很,他常年在遼東為官,知道背後各方勢力犬牙交錯。


    雖然女真被熊庭弼重創,但在此之前可是如入無人之境。


    正因為熊大人有這份能力,周永春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替他查漏補缺。


    跟著一個能做事的人,必然能喝湯,甚至吃上肉。若是與窩囊廢為伍,那麽隻有背鍋的份。


    斟酌好如何開展話題,醞釀好開場詞,當他進得熊廷弼軍帳時,裏邊人不少,方書安、孫傳庭幾個,還有駱養性等人,似乎是在商議著什麽事情。


    周永春畢竟是僅次於熊廷弼的官員,派頭還是要有幾分,拉著一張臉,開口道,“你們幾個先退下,我有重要事情與經略商議。”


    熊廷弼向四周看看,眼見沒有閑雜人等後,便笑嗬嗬的說,“就知道你要來,若是為黃台吉之事,便由他們在吧。”


    由著他們在?難道是他們都知情?


    那定然不是什麽陰謀了……沒有人會把自己的陰謀與幾個毛孩子謀劃吧。


    熊庭弼無論如何看,都不是那麽隨意的人。


    但是,那又是隱藏著什麽不能早早說出來的秘密?


    並且,還是能和幾個小家夥謀劃的東西。


    越是思考,周永春越是有種奇怪的感覺。


    不過,隨即就釋然了,這幾個雖然不是他的屬下,但比心腹也不差,就說遼事當中,不少都是方書安出的主意。


    “周大人,你先別急著說,先聽聽駱大人說話。”熊廷弼將目光轉向駱養性,“駱大人,說說情報吧。”


    也就是不久之前,駱養性派往北邊的錦衣衛探子終於偵查完畢回來。


    帶的消息不可謂不全麵,在周永春來之前,他們正在討論北大荒的問題。


    那裏,才是接下來熊庭弼真正的戰略所在,至於打黃台吉,雖然相對也重要,但是無法和北大荒屯田來的更加重要。


    駱養性組織下語言,開始說獲得的情報。


    “正如方兄弟所言,極北之地千裏沃野,土地極黑,挖一把都能攥出油來似的。那裏水源豐富,遍地都是碗口大的魚和各種大小野味,即便是不種糧食,光是靠野果和打獵,在那裏謀生的人群,都能生存的極好。”


    北大荒之前沒有被人開發,一是因為中原無人知曉,再就是人口還沒有增長到那麽誇張的程度。


    如今,大明人口億萬,在沒有機械耕作和化肥農藥提高產量的前提下,他們唯有開辟新的產糧地。


    工業化之前,土地的潛力有限,想要爆發產值,隻有依靠攤大餅似的獲取可耕種的土地。


    所以在沒有認識到世界上還有北美那種糧倉地之前,中華民族已經將他們視野裏水熱條件最好的產量區占據了。


    至於中南半島等地方,在當時人們的眼裏,哪裏是瘴氣密布之地。


    在沒有高效藥物和空調之類現代化降溫手段之前,熱帶的各種病菌以及悶熱的氣候環境,會輕飄的幹掉人類。


    轉回來再說眼前,明末氣候轉冷,冬日漫長且溫度偏低。


    好在地廣人稀,隻要麵積夠,一年收獲一季也就足夠吃。


    或許再往北,到東西伯利亞地區,後世的產量區,此時的環境徹底無法種植糧食。


    當然,以現有條件,產量低下的前提下,隻有依靠更多的種植麵積。


    “周大人,咱們在極北之地,可是有努爾幹都司呢,雖然幾十年沒有人去過,但好歹是咱大明地盤。這不是,黃台吉恰好帶兵去了。你說,咱們派兵去追他們,然後運送糧食困難,在原地屯田再追擊他們,不為過吧。”


    熊廷弼這一番話,周永春如醍醐灌頂,瞬間明白了。


    當年王韶開熙河,也算是名留青史。


    熊大人有如此誌向,倒也是人之常情。


    “如此說來,黃台吉逃走,根本就是你們有意安排?”


    因為知道前因後果,所以他並沒有很吃驚,隻是確認下事實。


    熊廷弼答道,“是,也不是。”


    “此語何解?”


    “我們是想讓黃台吉遊走出去,卻並不想讓他去騷擾葉赫部。再者,即便黃台吉不去海西部,也不可能完全消滅他們。”


    “但是我大明軍卒既然能滅代善,再勝其他貝勒,難道就打不過黃台吉?”


    “倒不是打不過,隻是所需要耗費的糧草物資,絕非現在的局麵可比。”


    熊廷弼頓頓,繼續道,“黃台吉帶走的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這三隻隊伍是八旗當中戰力最強的三個旗。並且,他們當中除了正白旗,都有和迅雷彈以及空心方陣交戰的技巧。再想像打代善那樣隨心所欲,是不可能之事。再有,天開始降雪,對於我大明軍隊來說,那是無法破解之難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