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既然要打壓價格,那就由著他們,咱們的備貨量不用刻意增加,到時候來個釜底抽薪,讓他們哭都沒地方哭去!”
釜底抽薪?
幾個人都沒有明白,方書安到底要用怎樣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
“你看看,都不知道了吧。這可是咱方家的獨門技藝,不過過一段時間就會公開,不如我先告訴你們……”
方書安吩咐青兒,讓下人找些他們的磚和別家的磚,然後再弄了幾種工具。
不一會兒,青兒將東西送來,好奇的看著他們,自家少爺又要出什麽餿主意。
……
要說方書安不打無把握的仗,在他一番操弄之下,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書安,如此明顯的東西,他們竟然不知?”
“怎會知道,這裏邊的技藝,我們當時可是一次開幾十個樣品,最後才拿到合適的結果。他們頂多從咱們手裏挖點人,弄點簡單的步驟過去。便以為能造出來合格的瓷磚。”
確定好手段,鄭三發終於有心情來嚐試其他路子了。
他們家最好的武器自然就是鄭貴妃,由他姑姑在萬曆耳邊吹風,到時候方書安他們的瓷磚想不死都難。
鄭三發自己入宮廷當然不便,鄭貴妃想要出宮門當然也是極為困難。
不過麽,事情總還是有個章法,宮裏的太監們,除了司禮監那幾個說的上話之人,剩下的都要仰仗鄭貴妃鼻息辦事。
尤其是尚膳監和尚衣監那些,幾乎每日都有人出入。
鄭三發將消息傳遞給他們當中之人,便輕而易舉的到了鄭貴妃耳邊。
要說事情流傳起來確實可怕,鄭三發自己稍微添油加醋說給辦事太監,他們回去轉告上級就說的更加嚴重。
尚善監的管事太監喚作李槐中,本身就不是好鳥,愣是靠著攀附鄭貴妃,暗中對王貴妃等其他對手下手,最後在混到尚膳間管事,將原來老實巴交的人踢了出去。
午膳十分,李槐中親自將菜品送過來,美其名曰,看看貴妃是否用的慣。
然而,一直到收拾碗筷,李槐中都未曾離開。
而是站在邊上說著,“娘娘可還有吩咐?”
就是這麽一問,鄭貴妃意識到他有話說。
“你們幾個,先下去吧!”鄭貴妃揮揮手,將幾個小宮女趕出去,隻留下心腹。
“說罷,何事。”
哪知道,李槐中剛才還若無其事,突然就跪在地上。
“奴婢有罪啊,還請娘娘您責罰!”
看他這誇張的樣子,鄭貴妃更加好奇,“怎得,起來說話,何事先說來聽聽。”
“您不原諒奴婢,奴婢不敢起來啊!”
“事情都不知,如何原諒,起來說話,之後再議!”
鄭貴妃言語變得強硬,李槐中知道自己的戲份差不多了,便緩緩爬起來,畏畏縮縮的道。
“都是老奴照顧不周,三少爺他……他……”
“他怎麽了?說話吞吞吐吐!”
“他被方閣老家的那個孫子打了!哎呦喂,那叫一個慘啊!”
在李槐中的口中,鄭三發在酒樓,被方書安看見之後,借故打了一頓,說看著鄭家人不順眼。
“您瞧瞧,他這名麵上是給三公子做對,實際上怕是對您有意見啊,方書安最近風頭正盛,正需要立威,三公子可不巧,就成了他的絆腳石,您……”
“住嘴!誰讓你胡說八道!老三什麽性子,你心裏沒有數?隻怕,是他教你這般說的吧!”
“奴婢不敢!”說著,李槐中再往下跪去。
“起來,消息是你傳遞進來的,話也是他們帶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記住,莫要亂咬舌根子,要是在宮裏聽見關於這件事的消息,唯你是問!”
雖然表麵上這樣說,但是她心裏可不是這麽想。
鄭貴妃囂張跋扈慣了,哪裏會受的這般委屈?
不管他方書安或者方閣老是真的要拿她立威,或者就是一件平常事,她都要好好回應一番。
幾年沒有大動作,難道這些人忘記自己的手段?
乾清宮,萬曆看見鄭貴妃對著窗戶發呆,便問道,“何事讓貴妃如此?”
鄭貴妃當然知道萬曆的性子,便說道,“都是奴家不好,家裏人管教不嚴,又給皇家惹麻煩。”
“哦?”萬曆來了興趣,“是家裏哪個皮猴子有搗蛋了?老大老二還是老三?”
“還是聖上聰明,這次是老三那個不爭氣的,和閣老家孫子起了爭執。”
“閣老家孫子?”萬曆心裏一動,不動聲色道。“閣老家孫子可熱鬧著呢,哪個如此不開眼,敢和國舅家公子衝突?”
“此時也是三發不好,他閑著無事去那酒樓作甚,方家公子剛剛中了進士,勢頭正盛,也不知怎得,便起衝突。最後還說,就是看三發不順眼。還是怪兄長沒能管教好,若是幾個外甥個個安守本分,方家公子也不會看他不順眼。”
這便是鄭貴妃能獨寵幾十年的本事所在,雖然下邊人能把話怎麽編排難聽怎麽說給她聽,但是她不能和那些人一樣,繼續添油加醋。
有時候,事情過猶不及,反過來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將方書安找事說成是因為鄭三發不順眼,招來對手看不慣,才帶來的衝突,最後還象征性的將罪責攬到自家頭上。
看上去是給對方說好話,貶低自家人。
其實是在說方書安不懂事,故意挑釁。
一句話,說出來的方式不同,但表達的是同一個效果。
對於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來說,當然不喜歡生搬硬套的告狀,像是這樣需要稍微思考一番的說辭,才是萬曆喜歡的事情。
剛才這番話,隻要故事當中另一個人,保證他要倒大黴,可惜啊,主角是方書安,那就是兩碼事。
“可是方書安?”
鄭貴妃眼睛一亮,“便是那新獲進士之人,好像是這名字。”
“若是他的話,你告誡那幾個外甥,最好離他遠些……”
什麽?
鄭貴妃懷疑自己聽錯了,這麽多年來,哪怕是給王貴妃下套,都手到擒來。
這次整一個小小的方書安,怎麽就被幹脆利落的拒絕?
釜底抽薪?
幾個人都沒有明白,方書安到底要用怎樣一個釜底抽薪的辦法。
“你看看,都不知道了吧。這可是咱方家的獨門技藝,不過過一段時間就會公開,不如我先告訴你們……”
方書安吩咐青兒,讓下人找些他們的磚和別家的磚,然後再弄了幾種工具。
不一會兒,青兒將東西送來,好奇的看著他們,自家少爺又要出什麽餿主意。
……
要說方書安不打無把握的仗,在他一番操弄之下,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書安,如此明顯的東西,他們竟然不知?”
“怎會知道,這裏邊的技藝,我們當時可是一次開幾十個樣品,最後才拿到合適的結果。他們頂多從咱們手裏挖點人,弄點簡單的步驟過去。便以為能造出來合格的瓷磚。”
確定好手段,鄭三發終於有心情來嚐試其他路子了。
他們家最好的武器自然就是鄭貴妃,由他姑姑在萬曆耳邊吹風,到時候方書安他們的瓷磚想不死都難。
鄭三發自己入宮廷當然不便,鄭貴妃想要出宮門當然也是極為困難。
不過麽,事情總還是有個章法,宮裏的太監們,除了司禮監那幾個說的上話之人,剩下的都要仰仗鄭貴妃鼻息辦事。
尤其是尚膳監和尚衣監那些,幾乎每日都有人出入。
鄭三發將消息傳遞給他們當中之人,便輕而易舉的到了鄭貴妃耳邊。
要說事情流傳起來確實可怕,鄭三發自己稍微添油加醋說給辦事太監,他們回去轉告上級就說的更加嚴重。
尚善監的管事太監喚作李槐中,本身就不是好鳥,愣是靠著攀附鄭貴妃,暗中對王貴妃等其他對手下手,最後在混到尚膳間管事,將原來老實巴交的人踢了出去。
午膳十分,李槐中親自將菜品送過來,美其名曰,看看貴妃是否用的慣。
然而,一直到收拾碗筷,李槐中都未曾離開。
而是站在邊上說著,“娘娘可還有吩咐?”
就是這麽一問,鄭貴妃意識到他有話說。
“你們幾個,先下去吧!”鄭貴妃揮揮手,將幾個小宮女趕出去,隻留下心腹。
“說罷,何事。”
哪知道,李槐中剛才還若無其事,突然就跪在地上。
“奴婢有罪啊,還請娘娘您責罰!”
看他這誇張的樣子,鄭貴妃更加好奇,“怎得,起來說話,何事先說來聽聽。”
“您不原諒奴婢,奴婢不敢起來啊!”
“事情都不知,如何原諒,起來說話,之後再議!”
鄭貴妃言語變得強硬,李槐中知道自己的戲份差不多了,便緩緩爬起來,畏畏縮縮的道。
“都是老奴照顧不周,三少爺他……他……”
“他怎麽了?說話吞吞吐吐!”
“他被方閣老家的那個孫子打了!哎呦喂,那叫一個慘啊!”
在李槐中的口中,鄭三發在酒樓,被方書安看見之後,借故打了一頓,說看著鄭家人不順眼。
“您瞧瞧,他這名麵上是給三公子做對,實際上怕是對您有意見啊,方書安最近風頭正盛,正需要立威,三公子可不巧,就成了他的絆腳石,您……”
“住嘴!誰讓你胡說八道!老三什麽性子,你心裏沒有數?隻怕,是他教你這般說的吧!”
“奴婢不敢!”說著,李槐中再往下跪去。
“起來,消息是你傳遞進來的,話也是他們帶的,事情我知道了,你下去吧。記住,莫要亂咬舌根子,要是在宮裏聽見關於這件事的消息,唯你是問!”
雖然表麵上這樣說,但是她心裏可不是這麽想。
鄭貴妃囂張跋扈慣了,哪裏會受的這般委屈?
不管他方書安或者方閣老是真的要拿她立威,或者就是一件平常事,她都要好好回應一番。
幾年沒有大動作,難道這些人忘記自己的手段?
乾清宮,萬曆看見鄭貴妃對著窗戶發呆,便問道,“何事讓貴妃如此?”
鄭貴妃當然知道萬曆的性子,便說道,“都是奴家不好,家裏人管教不嚴,又給皇家惹麻煩。”
“哦?”萬曆來了興趣,“是家裏哪個皮猴子有搗蛋了?老大老二還是老三?”
“還是聖上聰明,這次是老三那個不爭氣的,和閣老家孫子起了爭執。”
“閣老家孫子?”萬曆心裏一動,不動聲色道。“閣老家孫子可熱鬧著呢,哪個如此不開眼,敢和國舅家公子衝突?”
“此時也是三發不好,他閑著無事去那酒樓作甚,方家公子剛剛中了進士,勢頭正盛,也不知怎得,便起衝突。最後還說,就是看三發不順眼。還是怪兄長沒能管教好,若是幾個外甥個個安守本分,方家公子也不會看他不順眼。”
這便是鄭貴妃能獨寵幾十年的本事所在,雖然下邊人能把話怎麽編排難聽怎麽說給她聽,但是她不能和那些人一樣,繼續添油加醋。
有時候,事情過猶不及,反過來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將方書安找事說成是因為鄭三發不順眼,招來對手看不慣,才帶來的衝突,最後還象征性的將罪責攬到自家頭上。
看上去是給對方說好話,貶低自家人。
其實是在說方書安不懂事,故意挑釁。
一句話,說出來的方式不同,但表達的是同一個效果。
對於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來說,當然不喜歡生搬硬套的告狀,像是這樣需要稍微思考一番的說辭,才是萬曆喜歡的事情。
剛才這番話,隻要故事當中另一個人,保證他要倒大黴,可惜啊,主角是方書安,那就是兩碼事。
“可是方書安?”
鄭貴妃眼睛一亮,“便是那新獲進士之人,好像是這名字。”
“若是他的話,你告誡那幾個外甥,最好離他遠些……”
什麽?
鄭貴妃懷疑自己聽錯了,這麽多年來,哪怕是給王貴妃下套,都手到擒來。
這次整一個小小的方書安,怎麽就被幹脆利落的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