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放心,皇孫喜歡機械,喜歡構造。


    如此看來,西學更加適合,孫承宗的學問更老派,恐難引起興趣。


    所以,殿下無需太過憂心。”


    還是個老狐狸,滴水不漏,一點也不表露自己的心跡。


    不過,朱常洛心裏有數。


    徐光啟無論如何也不會成為東林的黨羽,畢竟方書安推薦給朱由校的人,就是為了削弱將來東林那些人對他的影響。


    不過麽,朱常洛當然也不希望任何一家獨大,有徐光啟等人來分散孫承宗可能造成的影響,也沒什麽不好。


    ……


    見完太子,徐光啟有種奇怪的感覺。


    似乎還沒有開始,他就已經進入一個泥潭之中。


    京城一灘水,果然還是極深,還沒怎麽著,已經作出了選擇。


    晚上,方書安如約而來,手上還帶著一堆卷軸。


    徐光啟眉頭輕皺,心道,這廝怎麽和那些官員一樣,還喜歡送古董字畫了。


    到時候隻能推脫了,剛見麵就收人東西,還是閣老家孫子,目前的紅人,不合適。


    麵對大明難得能和他聊得來之人,徐光啟並沒有輕視方書安的年齡和職位。


    “書安見過徐大人。”


    徐光啟看著方書安,感慨萬千,許多事情都是他想做的事情,但是沒有任何頭緒之前,方書安已經實現。


    “莫要客氣,坐下說話,你的陣形我看過邸報,我大明尚未用過,不過,佛郎機的典籍上多有記載,說說,你是如何知道的?”


    “徐大人,我知道您與利瑪竇交好,不過來我大明傳教之人不止有利瑪竇先生,還有其他不少人。此前晚輩不才,添為讀書人,時常流連勾欄瓦舍,在裏邊聽過不少稀奇古怪的故事。不過麽,晚輩有一點好處,凡事喜歡查清楚真假,這一來二去,很多泰西之地的傳聞都被我弄清楚。”


    “哦?是這樣?”


    徐光啟有些半信半疑,或許利瑪竇是來的比較早的傳教士,但是隨著航運的發展,來大明的傳教士和商人越來越多。


    不說佛郎機,就是天方商人都數不勝數。


    “還有,小子喜歡亂琢磨,最近弄出來不少有意思的東西,我覺得,或許能夠實現,大人您是否有興趣一觀?”


    “哦?”說到有意思的東西,徐光啟眼睛閃過一絲亮光,隨即消失不可見。


    原來帶過來的都是圖紙,不是字畫,那還好,方才是多心了。


    方書安的東西,要說他不感興趣,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又不能太過顯眼,好歹也是有身份之人。


    將圖紙攤在案上,方書安笑眯眯的站在一旁,靜候佳音。


    圖紙畫的很細膩,有些地方甚至可以用精細來形容。


    徐光啟掏出來一個檀木盒子,小心翼翼的打開後,裏邊是一塊麂皮包裹的放大鏡。


    拿出放大鏡,看了幾眼,他猛一抬頭。


    “小子,你拿什麽畫的,比佛郎機的線描圖還精製。”


    果然是行家,一眼看到的不是圖紙,而是作圖工具。


    “不瞞您說,這是我自創的鴨嘴筆。”


    “鴨嘴筆?能有這般效果?”徐光啟確實對他說的鴨嘴筆有興趣。


    他平日裏也不是沒有畫圖,一般都是用炭筆或者羽毛筆。


    炭筆適合初稿,描稿還是要用鵝毛筆,但是鵝毛筆難以畫出如此流暢並且飽滿的線條。


    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書安能做到幾種成功的發明,不是沒有原因的,就看看人家這基礎工具,都比自己要強。


    與方書安探討了鴨嘴筆的形式以後,徐光啟更加堅信自己的判斷,搞發明這種東西,是需要天分的。


    恰好,方書安就是一個衝滿天分的發明人。


    當然,如果徐光啟知道他是穿越來的,不知道會不會收回自己的感歎。


    當他將目光再次放回到圖紙上時,更加驚了,屏息靜氣之下,一邊看一邊閉目思考。


    方書安見他思考的認真,遂沒有打擾。


    好一會兒,徐光啟放下放大鏡,開口道。


    “這是某種輪軸的形式?”


    方書安笑嗬嗬的回答,“正是,這是小子設計的滾子軸承。”


    “以圓柱做滾,內外兩層鐵環承重,中間施以油脂潤滑。是個好東西,比現在的軸環要高明許多。不過,難題也不少,我且問你,如何保證圓柱是圓的?”


    徐光啟一眼就能看中加工難題在何處,以現有的工藝,想要打造圓柱體不容易。


    尤其是它這個圓柱形的滾子,還要求有高強度,鑄造出來的那種軟鐵定然不行。


    “可以先製成胚,最後用磨機磨出來。”


    比較起來,滾子軸承相較滾珠軸承反倒更容易加工。


    以現有的工藝,想要加工圓鋼珠,難度很大,精度也無法保證,因為是要切削整個球麵,剛才的硬度還高。


    連合適的刀具機床都沒有。


    相反,滾子軸承要加工一個圓柱,利用已有的水磨等工具進行改進即可,加工起來比滾珠要容易。


    而且,現有的加工工藝和熱處理技術,不可能達到後世那麽好的硬度和耐磨性。


    滾子軸承的承重原本就好過滾珠,畢竟接觸麵積更大。


    在材料不過關的情況下,更適用於眼下局麵。


    現在的用途上,也不需要承載特別巨大或者高速的需求,隻要能加工出來質量相對過硬的滾子,能滿足目前的使用。


    “這內外套環,應當如何裝配?”通過紙麵數據以及示意圖,徐光啟當然發現,內外套環和滾子加在一起,不是完全一致的,要比相加值要小。


    “熱裝配!”


    “何謂熱裝配?”徐光啟心裏大致有些念頭,但是沒聽過這個名詞。


    “鋼鐵遇熱膨脹,遇冷收縮,這個您知道的。”方書安說到。


    “嗯,是有這麽個情況。”熱脹冷縮的事情,徐光啟自然有所發現,隻不過沒有係統研究過。


    “正是借助受熱膨脹之時,將其裝配在一起,隨後等它冷卻下來,便會成為嚴絲合縫的整體,再難分開。”


    “如此神奇的麽?”


    “就是這麽神奇!”


    徐光啟十分感概,如此神來之筆都能想得出來,不是天才還能是什麽?


    懷著更多的期待,他將目光轉向下一張圖紙,隻一眼,就再也挪不開目光了。


    他手上甚至有些顫抖,“我早該想到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