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承才以及鄭繼恩,被中樞找個由頭換了。


    雖然他們是萬曆同意的人選,但是畢竟此事惹得事情夠大,雖然萬曆還在昏迷,但是該拿下就拿下,還不手軟。


    當然了,表麵上還是要從李恩那裏出口,畢竟,什麽司禮監掌印太監,下邊人還是要聽命於他。


    楊興昌當然也跑不了,他是鄭貴妃好不容易塞進去織造局的,現在也正是因為陰謀失敗,安排好的職位就這麽丟了。


    這也怪不得誰,如果楊興昌贏了,對於方書安的抑製會很有效。


    至少也讓一直跟著他的小商戶們心裏有想法,方書安不是萬能的。


    這是現在敗了,結果是相反的,旁人們對方書安的神話更加加深。


    熊廷弼的信到了,裏邊除了對呢絨的要求,字裏行間還有對方書安的批評。


    大意就是,他熊廷弼向來不在意名聲,方書安又不是不知道。


    有好東西不拿給他,還向俗人一樣避嫌,真是惹人生氣。


    方書安看看信,無奈的遞給李盡忠。


    “看看,裏邊把咱倆都給罵了。”


    李盡忠看完,撇撇嘴,“你好好看看,都是再說你,哪裏有說我的地方?至於為啥說你,心裏沒數?”


    “這個,誰知道熊大人回來讓我去找他家大姐?我這一堆事情還糾纏不清,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盡忠嗬嗬笑著,“就算是這樣,你好歹跟人家姑娘個準信啊,這倒好,成不成不知道,人影也看不到,弄得二小姐都不想見我。”


    “你是不是傻,不理會就是不同意啊!還讓我怎麽樣,難道要直接去和人家說,看不上人家?信不信她倆姐妹轉頭就提刀上我家!”


    對於熊大小姐,方書安真不知道怎麽處理,他自己感情現在確實一地雞毛……


    熊廷弼當然也不能明著提,但是他也硬逼不來,畢竟,方書安的身份,是閣老之孫,還是大明最有潛力的年輕人。


    兩人說了一會兒,也就不提這檔子煩人事,關於呢絨,還需要計劃一番。


    遼東十萬人衣服的用量,不能說特別大的訂單,當然了,也不算小!


    他們還沒有做過集中單。


    涉及到前一陣的價格戰,以及最後和遼東結算。


    戶部派來了人,一邊算是問話,一邊算是考查成本,製定合理成交價格。


    計算過呢絨的成本後,戶部的書記官傻眼了,連續計算三次,直接將冊子摔了!


    “沒有你們這樣欺負人的,這些織機和紗機麵前,別人怎麽織布?莫說你們賣兩錢銀子,就是賣半錢,你們都有的賺!”


    書記官很想將他們的價格定為半錢一匹,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織造局不幹,上官也不幹!


    呢絨如此便宜,外國商人會將訂單大量轉向呢絨,對於棉布以及絲綢的打擊實在是大!


    陪同的張田餘說到,“我們倒是敢這麽賣,就怕上官們不幹。”


    看著他那欠揍的樣子,書記官狠狠地在本冊上畫了幾筆,“事情我會詳細和上官稟報,結果如何,不是我說了算。”


    說完,把冊子給張田餘,後者樂嗬嗬的簽了字。


    直到最後張田餘送他走,書記官都沒有好臉色。


    好在,工坊安排的馬車是新式馬車,走起來十分舒適。


    “嗯,什麽東西硌得慌,這些人也太不像話了,故意放石頭!”


    他一邊想著,一邊伸手去摸,果然是幾個硬物。


    不過,也就是瞬間,表情由憤怒變得耐人尋味,他好忙一看。


    吆喝,可不是麽,一袋子銀子!


    還是貼心的散碎銀子。


    本來想叫住車夫往回走,但是轉念一想,對方沒有先拿出來,也沒有提什麽要求。而且,他們也不在乎如實稟報。


    看來,意思是不讓自己亂說……


    這般想著,他就將銀子往懷裏又推了推,這可不算是貪墨……


    一場大雨讓方書安與江南綢緞商人的大戰完全熄了火,雙方雖未明言罷兵言和,但也差不多少。


    你來我往也鬥得有些精疲力竭,當頭的都換了,下邊自然知道什麽意思。


    不過麽,有人確實舍不得雙方就這樣結束。


    得了便宜的百姓表麵大呼失望,雙方大戰,最為高興的當然是百姓,明麵上,他們各站一方,罵著對方陣營。


    但是,私底下就是真香了。


    雙方沒少偷偷摸摸買對家布料,新添置的衣服,一個個卻又竊笑不已,恨不得雙方鬥得更加激烈一些,最好頭破血流才好。


    綢緞商人們看見呢絨沒到黃河以南,以為自己贏了。


    一定是官家限製了銷售範圍,雖然他們管事公公換了,但是畢竟得罪了閣老家孫子,換了正常。實際上,呢絨才是最大贏家!


    從不聞一名到成為能分庭抗禮的布料,這就是成功。


    不過,百姓們高興沒有幾天,他們再也沒法高興了。


    然而雨下個不停,待到第三日的時候,來自河南府和南直隸的快馬就沒斷過,水情告急!


    自太祖建國以來,黃河水患幾乎不斷,決口處處。


    中間有過幾個好的河工,暫時解決一陣問題,但是並沒能控製多久。


    想要解決黃河問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現在大明剛剛有些收入,還不能說完全做到收支平衡。


    黃河水利在即,但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問題。


    方書安自然知道什麽樣的方法好,潘季馴的“束水攻沙”法,就能證明他的效果。可惜自從老潘死以後,其他河工都沒有他那麽上心,再加上貪墨橫行,當年老潘好好整治的河道,又開始淤塞,不過二十年,潘季馴第四次在河工任上加築的三十餘萬丈,又破敗的不成樣子!


    還是缺錢,等,隻能等,等到監稅司開始運作,財務情況好轉之後,再將其好生整修一番吧!


    朝廷內外在大雨中煎熬著,京城雨勢漸歇,然而一封封請求朝廷賑災的文書幾乎將內閣淹了。


    雨季,大半個大明都在嘩嘩落雨,受災的地方,可不是一處兩處。


    經過日以繼夜的治療,隨著體內毒素的排除,沒有新毒素攝入的情況下,萬曆的病情終於有了變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