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京營的氛圍變得很奇怪,此前,伴隨著互相熟悉以及訓練,劉綎帶來的那些人,已經漸漸與土著們融合在一起。
但是麽,事情總是發展的不進入人意,在剿匪取得勝利之後,土著們的態度,反而不如剿匪之前。
難道是因為外來人搶了他們的功勞?不能夠啊,為了和諧,劉老將軍甚至還有意識的壓縮軍功,將更多的留給土著們。
就是如此,似乎仍舊沒有改善……
並且,似乎隔膜越來越明顯。
秦小南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說起來,他是遼陽人,此前一直是在建州衛當書記官一類的角色。
後來撫順等地接連失陷,秦小南也失去飯碗,城破人亡,失去隊伍的他,隻好成為流民。
若是怎樣下去,指不定哪天會被建奴手下人擄走,成為耕種的農奴。
不過麽,天意究竟是站在大明一方,並沒有絕掉他的求生之路。隨著熊廷弼就位,劉綎等人開始進軍,幾路大軍一邊準備,一邊收集流民和潰兵。
經過一番機緣巧合,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秦小南成為劉綎帳下的把總。
按例說他一個書記官,無論怎麽都不會成為武官。
奈何一是當時收攏的潰兵需要人統領,再一個就是需要一些人有和建奴的作戰經驗。
加上他常年在遼東,雖然是文吏,但是也有一身功夫和作戰技能。
趕鴨子上架之下,效果還不不錯,從最初的隊正成長為草根把總。
劉綎帳下人很多,尤其是靠著自己本事一點點爬上去之人比例極高。
即便如此,大部分沒有跟著他回來,留在遼東成為作戰主力。
還不到馬放南山之時,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官們保持對遼東的壓力。
接到充重組京營的命令之後,劉綎便選調一批老部下來幫忙。
而秦小南能成為幸運兒之一,也是因為他讀書識字,並且經驗豐富。
若是來參與到改造京營的事情當中,會是最佳人選。
劉綎選的人不多,但都是以一當十的人物。
是以,他剛來京營的時候,在一大堆沒什麽文化的把總中間,絕對是鶴立雞群。
那些人剛開始還有些排斥,畢竟一堆糙老爺們中間突然進來個識文斷字的,多少還有些不習慣。
但是隨著訓練的進行,人們才意識到,有文化在大明現有的體係下是多麽重要。
開始時候,訓練過程中,他的隊伍總是被人孤立在外,等到後來匯報成績,發現秦小南隊伍甩別人一大截,那些老油子們才反應過來。
感情這不是個普通人,是哪來當作樣子的一位爺。
兵油子們會集體排斥外來人不假,但那也要看具體情況,如果他隻是個純粹的新人,沒什麽特別的地方,那麽排斥也就排斥了。
但麵對有真本事之人,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排外是排外,總有打仗之時,那樣就必須要依靠有本事的同袍了,毫無疑問,秦小南這樣的角色,絕對是他們最值得托付之人。
為此,也就漸漸破冰,從一人兩個人與他打招呼,到後來,隻要是關係不遠的把總們,都與他十分熟絡。
有本事之人到哪裏都會得到尊重,這句話從來不假。
但是,事情從剿匪之後,開始慢慢再度出現變化。
秦小南已經察覺到了,那些把總們,對待他的態度,似乎漸漸的恢複到此前他剛來的時候。
每當他走近幾個紮堆的把總時候,湊在一起的土著們都會閃開。
秦小南剛開始還打算問什麽,來過幾次之後,他心裏邊已經有數。
看來啊,不定是背後有什麽變化……
秦小南發現的事情,不是唯一,而是在各處都有。
此類狀況在京營裏不斷變化上演,饒是劉綎帶回來的武官們再鋼鐵直男,也能意識到哪裏出了問題。
按理說,受了委屈而已,自己咽下去也就是,但偏偏他們當中有人十分敏感,將事情告知上去……
劉綎聞言,對著幾個心腹說到,“你們看看,他們比咱們要想的更加堅持不住,這才哪跟哪,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
“大帥,您說怎麽辦吧,俺們聽您的。”
“就是,不能讓這幫孫子的陰謀得逞啊。”
“大人,咱們是不是給上頭說?”
幾個人的觀點不同,但是都表現出要針鋒相對的架勢。
劉綎眯縫著眼睛,笑眯眯的說著,“這才哪跟哪,就有人要急著上來摘桃子,你們跟著老夫輾轉南北,摘桃子的人從來不曾少過,你們可曾見過有誰從老夫頭上摘走麽?”
看見劉綎胸有成竹的樣子,幾個心腹終於露出欣慰的笑容。
別看平日裏,他們都跟笑麵彌勒似的,但是能跟隨劉綎南征北戰活下來,怎麽可能是簡單的角色?
一直是沒有動作,還不是要偽裝在人堆裏,讓別人發現不得他們。
可是啊,既然有人要明麵開鬥,他們也絕對不是縮頭烏龜,隻要有人敢動,他們也會拿出來當年的勁頭,迎麵而上!
“既然大人您早有準備,屬下就不擔心了,由您做主,咱們放心。”
“是啊,大帥出馬,自然是無能能及。”
幾個人雖然都是能幹的將軍,但是彩虹屁的功夫也是有的。
畢竟想要在京營進行好改革,肯定要用那些能做到八麵玲瓏的人物。
如果各個都是原則性極強,絲毫不退讓的角色,那麽工作還真不好開展。
等到人們都走以後,老劉的表情瞬間凝滯。
摘桃子?那不過是表麵說辭而已,現在他們開始有動作,主要針對的是誰,他們高層自然心中有數。
“備車,我去城裏見方書安。”
見自家老大人去找方書安,官家有些遲疑,“去方府麽?”
“方府當然不能去,去方小子別院。”
劉綎現在節製京營,方從哲又是百官之首。
兩個人要是過往叢密,第二天就能將他們彈劾成篩子。
方書安就不一樣了,他們一個是學院的精神領袖,一個是實際控製人,去討論一番學院的規劃與建設,誰還能說什麽。
再者說,現在方書安別院,可是京城的一道風景,好端端的一個院子,弄成花草盛開的暖房不好?
但是麽,事情總是發展的不進入人意,在剿匪取得勝利之後,土著們的態度,反而不如剿匪之前。
難道是因為外來人搶了他們的功勞?不能夠啊,為了和諧,劉老將軍甚至還有意識的壓縮軍功,將更多的留給土著們。
就是如此,似乎仍舊沒有改善……
並且,似乎隔膜越來越明顯。
秦小南已經不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說起來,他是遼陽人,此前一直是在建州衛當書記官一類的角色。
後來撫順等地接連失陷,秦小南也失去飯碗,城破人亡,失去隊伍的他,隻好成為流民。
若是怎樣下去,指不定哪天會被建奴手下人擄走,成為耕種的農奴。
不過麽,天意究竟是站在大明一方,並沒有絕掉他的求生之路。隨著熊廷弼就位,劉綎等人開始進軍,幾路大軍一邊準備,一邊收集流民和潰兵。
經過一番機緣巧合,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秦小南成為劉綎帳下的把總。
按例說他一個書記官,無論怎麽都不會成為武官。
奈何一是當時收攏的潰兵需要人統領,再一個就是需要一些人有和建奴的作戰經驗。
加上他常年在遼東,雖然是文吏,但是也有一身功夫和作戰技能。
趕鴨子上架之下,效果還不不錯,從最初的隊正成長為草根把總。
劉綎帳下人很多,尤其是靠著自己本事一點點爬上去之人比例極高。
即便如此,大部分沒有跟著他回來,留在遼東成為作戰主力。
還不到馬放南山之時,需要經驗豐富的軍官們保持對遼東的壓力。
接到充重組京營的命令之後,劉綎便選調一批老部下來幫忙。
而秦小南能成為幸運兒之一,也是因為他讀書識字,並且經驗豐富。
若是來參與到改造京營的事情當中,會是最佳人選。
劉綎選的人不多,但都是以一當十的人物。
是以,他剛來京營的時候,在一大堆沒什麽文化的把總中間,絕對是鶴立雞群。
那些人剛開始還有些排斥,畢竟一堆糙老爺們中間突然進來個識文斷字的,多少還有些不習慣。
但是隨著訓練的進行,人們才意識到,有文化在大明現有的體係下是多麽重要。
開始時候,訓練過程中,他的隊伍總是被人孤立在外,等到後來匯報成績,發現秦小南隊伍甩別人一大截,那些老油子們才反應過來。
感情這不是個普通人,是哪來當作樣子的一位爺。
兵油子們會集體排斥外來人不假,但那也要看具體情況,如果他隻是個純粹的新人,沒什麽特別的地方,那麽排斥也就排斥了。
但麵對有真本事之人,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排外是排外,總有打仗之時,那樣就必須要依靠有本事的同袍了,毫無疑問,秦小南這樣的角色,絕對是他們最值得托付之人。
為此,也就漸漸破冰,從一人兩個人與他打招呼,到後來,隻要是關係不遠的把總們,都與他十分熟絡。
有本事之人到哪裏都會得到尊重,這句話從來不假。
但是,事情從剿匪之後,開始慢慢再度出現變化。
秦小南已經察覺到了,那些把總們,對待他的態度,似乎漸漸的恢複到此前他剛來的時候。
每當他走近幾個紮堆的把總時候,湊在一起的土著們都會閃開。
秦小南剛開始還打算問什麽,來過幾次之後,他心裏邊已經有數。
看來啊,不定是背後有什麽變化……
秦小南發現的事情,不是唯一,而是在各處都有。
此類狀況在京營裏不斷變化上演,饒是劉綎帶回來的武官們再鋼鐵直男,也能意識到哪裏出了問題。
按理說,受了委屈而已,自己咽下去也就是,但偏偏他們當中有人十分敏感,將事情告知上去……
劉綎聞言,對著幾個心腹說到,“你們看看,他們比咱們要想的更加堅持不住,這才哪跟哪,就迫不及待的跳出來。”
“大帥,您說怎麽辦吧,俺們聽您的。”
“就是,不能讓這幫孫子的陰謀得逞啊。”
“大人,咱們是不是給上頭說?”
幾個人的觀點不同,但是都表現出要針鋒相對的架勢。
劉綎眯縫著眼睛,笑眯眯的說著,“這才哪跟哪,就有人要急著上來摘桃子,你們跟著老夫輾轉南北,摘桃子的人從來不曾少過,你們可曾見過有誰從老夫頭上摘走麽?”
看見劉綎胸有成竹的樣子,幾個心腹終於露出欣慰的笑容。
別看平日裏,他們都跟笑麵彌勒似的,但是能跟隨劉綎南征北戰活下來,怎麽可能是簡單的角色?
一直是沒有動作,還不是要偽裝在人堆裏,讓別人發現不得他們。
可是啊,既然有人要明麵開鬥,他們也絕對不是縮頭烏龜,隻要有人敢動,他們也會拿出來當年的勁頭,迎麵而上!
“既然大人您早有準備,屬下就不擔心了,由您做主,咱們放心。”
“是啊,大帥出馬,自然是無能能及。”
幾個人雖然都是能幹的將軍,但是彩虹屁的功夫也是有的。
畢竟想要在京營進行好改革,肯定要用那些能做到八麵玲瓏的人物。
如果各個都是原則性極強,絲毫不退讓的角色,那麽工作還真不好開展。
等到人們都走以後,老劉的表情瞬間凝滯。
摘桃子?那不過是表麵說辭而已,現在他們開始有動作,主要針對的是誰,他們高層自然心中有數。
“備車,我去城裏見方書安。”
見自家老大人去找方書安,官家有些遲疑,“去方府麽?”
“方府當然不能去,去方小子別院。”
劉綎現在節製京營,方從哲又是百官之首。
兩個人要是過往叢密,第二天就能將他們彈劾成篩子。
方書安就不一樣了,他們一個是學院的精神領袖,一個是實際控製人,去討論一番學院的規劃與建設,誰還能說什麽。
再者說,現在方書安別院,可是京城的一道風景,好端端的一個院子,弄成花草盛開的暖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