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大使隻管自己負責的事情,至於鄭太妃說的她被冤枉的事情,聽個樂嗬就行。
一年到頭,說自己冤枉的人可曾少了?
反正這樣的事情,鄭太妃自己是不可能承認的,真的敢說,任誰也兜不住,那樣絕對就是送死。
但是不承認又怎樣,不過是無謂的抗爭罷了。
萬曆能將她送到此處再行詢問,已經是表明心意。
如果還有心思,在西山問好,再送到南直隸就是。
“鄭太妃,事情到了這步田地,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您不如直接說出來。”
庫大使嚐試著用破罐子破摔的心思,來忽悠她。
鄭太妃雖然經常腦子不靈光,但是在關係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她自然知道如何應對。
這番話問出來,她並沒有答話,隻是與庫大使對視著,直視著他的眼睛,好像要從裏邊看出來,眼前這人的底限究竟在何處。
“本宮知道你心裏隻有萬曆皇帝爺一人,但是那也不是你能欺辱到本宮頭上的倚仗。今日我到了南直隸又能怎樣,隻要青山在,他日總能翻身,倒是你,還能有多久好活?總該為自己留條後路。”
鄭太妃畢竟也是攻心的老手,大半輩子在宮裏勾心鬥角,也不是吃素的。
一番話想要反過來套路庫大使。
對於鄭太妃這樣的態度,他心裏有數。
“殘缺之人,從未想過善終,能為陛下分憂,便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既然您不願說,那我便原封匯報。還請您放心,雖然您不說,但是我也不會胡編亂造,告辭!”
庫大使說完,拱拱手離去。
作為宮裏的傳奇人物,哪怕是在南直隸皇宮,他所到之處,都沒有什麽人敢露麵。
能硬剛馮保和張居正的人物,可就這麽一位。
出來南京留守皇宮,他抬頭看看天,一個時代總算是結束。
晚霞雖然輝煌,注定要陷入黑暗。
下一個黎明到來的時候,定然會有更加絢麗的雲彩,隻是那時候,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
……
……
發配完鄭太妃、處理完福王之後,萬曆明顯更加蒼老。
好容易能行走後,因為謀反的事情,再度難以行走,雖然說學院打製了一副上好的輪椅,但是終究不如自己來的方便。
在西山的日子不用處理朝政,並且也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對於萬曆來說,本應是極好的生活。
但是成為太上皇之後,紛紛擾擾的人群也消失不在,難免有些落寞。
泰昌今日專門來探望他。
雖然在諸子當中,他是最不受喜歡的那些個之一,但是最終,皇位還是落在自己頭上。
一見麵,泰昌便張嘴說到。
“父皇,兒……”
萬曆伸手及時的打斷了他的話,“如今你也是皇帝,莫要再稱兒臣。事情發展到如今的樣子,非吾所願,天不假年,沒有多少時間。
原本還想看看你和書院能出現何種精彩,現在看來,終究是敵不過老去。方小子怎麽用,你要想好了,將來大明能到想象不到的高度,還要靠他,不過麽,也不能一直由著他,要記著,適當敲打,用的是勢,而不是其人……咳咳……”
萬曆難得一次說很多話,相比剛來西山,他又憔悴不少。
“您回宮吧,那裏有暖房,也舒適些。”
“暖房,此處也有,病在心不在身,你隻需做你想做之事。潯兒……”
說了一點,萬曆覺得稱呼有些不妥,便頓一頓繼續說,“福王不從中作梗,諸事也會順利許多。”
聽著萬曆像是安排身後事的言語,泰昌有些難過,事情到今日,即是他想看到的,又不是他最終期盼的。
為此,他刻意避開萬曆的目光,走到身後,推著其到溫暖的暖房當中。
暖房的麵積不大,泰昌推著萬曆進去之後,朝李恩使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將要跟進去的太監和宮女們攔在外邊。
“一個個沒眼力價,看不出來陛下有話要說,門口伺候著!”
說完,他揮揮拂塵,帶頭站在門口。
眼見李恩如此,別人誰還敢造次?便也乖乖的等在門口。
泰昌過來,好容易找到無人的場合,自然是要說一些緊密的事情。
眼見李恩將人們攔在身後,泰昌斟酌下用語,便小聲的說道。
“父皇,兒臣想推動稅製改革,就是方小子說的那般。”
“此事……你自己把握,隻是要做的話,再提拔兩個學士,然後讓京郊的駐軍再呆上一年!”
“兒遵命……”
提拔兩個內閣學士,一方麵是有人可用,另一方麵,也是鬆散火力。省的人們都講火力集中在方從哲身上。
“對了,等到夏收之後吧,那時候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也能上手了。”萬曆能看透稅改的意義。
他當初何曾不想延續張居正的法案,可惜當時牆倒眾人推,就是他想留住幾條,都沒能付諸實施。
如今方書安提出的稅改,比張居正那時還要激進,如果沒有之前的東廠事件,現在的福王事件,萬曆也不相信他能做好。
這兩件事情處理的妥當,萬曆也明白了泰昌的能力,隻要能像這般一樣穩住,或許,是個不錯的機會!
曾經,萬曆並沒有覺得泰昌是個優秀的太子,但是一件件事情看來,或許隻有他能給大明以新的跡象……
從西山回來,泰昌整個人並沒有顯得很高興,反而是眉頭緊皺。
“讓其他人下去。”他朝王安揮揮手,小太監和宮女們便走了開去。
等到隻剩下兩個人的時候,泰昌問道。
“兩個人的家裏安排的怎樣?”
“按您的吩咐,都已經安排好,足夠他們的父母活到離世。”
“那就好,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千萬不敢讓人知道。”泰昌叮囑著。
當然了,主要說的是誰,王安心裏明白。
天底下任何人知道都不要緊,隻要西山的太上皇不知道就行。
王安也是沒辦法,這事還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法子。
實際上,尚膳監那些人,行事雖然緊密,但是方書安早就囑咐過王安,要密切關注尚膳監和禦藥監。
一年到頭,說自己冤枉的人可曾少了?
反正這樣的事情,鄭太妃自己是不可能承認的,真的敢說,任誰也兜不住,那樣絕對就是送死。
但是不承認又怎樣,不過是無謂的抗爭罷了。
萬曆能將她送到此處再行詢問,已經是表明心意。
如果還有心思,在西山問好,再送到南直隸就是。
“鄭太妃,事情到了這步田地,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您不如直接說出來。”
庫大使嚐試著用破罐子破摔的心思,來忽悠她。
鄭太妃雖然經常腦子不靈光,但是在關係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她自然知道如何應對。
這番話問出來,她並沒有答話,隻是與庫大使對視著,直視著他的眼睛,好像要從裏邊看出來,眼前這人的底限究竟在何處。
“本宮知道你心裏隻有萬曆皇帝爺一人,但是那也不是你能欺辱到本宮頭上的倚仗。今日我到了南直隸又能怎樣,隻要青山在,他日總能翻身,倒是你,還能有多久好活?總該為自己留條後路。”
鄭太妃畢竟也是攻心的老手,大半輩子在宮裏勾心鬥角,也不是吃素的。
一番話想要反過來套路庫大使。
對於鄭太妃這樣的態度,他心裏有數。
“殘缺之人,從未想過善終,能為陛下分憂,便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既然您不願說,那我便原封匯報。還請您放心,雖然您不說,但是我也不會胡編亂造,告辭!”
庫大使說完,拱拱手離去。
作為宮裏的傳奇人物,哪怕是在南直隸皇宮,他所到之處,都沒有什麽人敢露麵。
能硬剛馮保和張居正的人物,可就這麽一位。
出來南京留守皇宮,他抬頭看看天,一個時代總算是結束。
晚霞雖然輝煌,注定要陷入黑暗。
下一個黎明到來的時候,定然會有更加絢麗的雲彩,隻是那時候,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事情。
……
……
發配完鄭太妃、處理完福王之後,萬曆明顯更加蒼老。
好容易能行走後,因為謀反的事情,再度難以行走,雖然說學院打製了一副上好的輪椅,但是終究不如自己來的方便。
在西山的日子不用處理朝政,並且也沒有亂七八糟的事情,對於萬曆來說,本應是極好的生活。
但是成為太上皇之後,紛紛擾擾的人群也消失不在,難免有些落寞。
泰昌今日專門來探望他。
雖然在諸子當中,他是最不受喜歡的那些個之一,但是最終,皇位還是落在自己頭上。
一見麵,泰昌便張嘴說到。
“父皇,兒……”
萬曆伸手及時的打斷了他的話,“如今你也是皇帝,莫要再稱兒臣。事情發展到如今的樣子,非吾所願,天不假年,沒有多少時間。
原本還想看看你和書院能出現何種精彩,現在看來,終究是敵不過老去。方小子怎麽用,你要想好了,將來大明能到想象不到的高度,還要靠他,不過麽,也不能一直由著他,要記著,適當敲打,用的是勢,而不是其人……咳咳……”
萬曆難得一次說很多話,相比剛來西山,他又憔悴不少。
“您回宮吧,那裏有暖房,也舒適些。”
“暖房,此處也有,病在心不在身,你隻需做你想做之事。潯兒……”
說了一點,萬曆覺得稱呼有些不妥,便頓一頓繼續說,“福王不從中作梗,諸事也會順利許多。”
聽著萬曆像是安排身後事的言語,泰昌有些難過,事情到今日,即是他想看到的,又不是他最終期盼的。
為此,他刻意避開萬曆的目光,走到身後,推著其到溫暖的暖房當中。
暖房的麵積不大,泰昌推著萬曆進去之後,朝李恩使個眼色,後者心領神會,將要跟進去的太監和宮女們攔在外邊。
“一個個沒眼力價,看不出來陛下有話要說,門口伺候著!”
說完,他揮揮拂塵,帶頭站在門口。
眼見李恩如此,別人誰還敢造次?便也乖乖的等在門口。
泰昌過來,好容易找到無人的場合,自然是要說一些緊密的事情。
眼見李恩將人們攔在身後,泰昌斟酌下用語,便小聲的說道。
“父皇,兒臣想推動稅製改革,就是方小子說的那般。”
“此事……你自己把握,隻是要做的話,再提拔兩個學士,然後讓京郊的駐軍再呆上一年!”
“兒遵命……”
提拔兩個內閣學士,一方麵是有人可用,另一方麵,也是鬆散火力。省的人們都講火力集中在方從哲身上。
“對了,等到夏收之後吧,那時候學院的第一批學生,也能上手了。”萬曆能看透稅改的意義。
他當初何曾不想延續張居正的法案,可惜當時牆倒眾人推,就是他想留住幾條,都沒能付諸實施。
如今方書安提出的稅改,比張居正那時還要激進,如果沒有之前的東廠事件,現在的福王事件,萬曆也不相信他能做好。
這兩件事情處理的妥當,萬曆也明白了泰昌的能力,隻要能像這般一樣穩住,或許,是個不錯的機會!
曾經,萬曆並沒有覺得泰昌是個優秀的太子,但是一件件事情看來,或許隻有他能給大明以新的跡象……
從西山回來,泰昌整個人並沒有顯得很高興,反而是眉頭緊皺。
“讓其他人下去。”他朝王安揮揮手,小太監和宮女們便走了開去。
等到隻剩下兩個人的時候,泰昌問道。
“兩個人的家裏安排的怎樣?”
“按您的吩咐,都已經安排好,足夠他們的父母活到離世。”
“那就好,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千萬不敢讓人知道。”泰昌叮囑著。
當然了,主要說的是誰,王安心裏明白。
天底下任何人知道都不要緊,隻要西山的太上皇不知道就行。
王安也是沒辦法,這事還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法子。
實際上,尚膳監那些人,行事雖然緊密,但是方書安早就囑咐過王安,要密切關注尚膳監和禦藥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