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方書安套路的朱由校,並沒有在問,而是笑嗬嗬看著他。


    “殿下,您這樣看著我是什麽意思……”


    “你定然是知道的,快點,將你的主意說出來,別像是撿豆子一樣,一個個蹦。”朱由校說到。


    眼見兩人說的有趣,泰昌和老方都在撚著胡須微笑。


    兩人這樣的態度,正是他們希望看到的現象。


    皇帝是孤家寡人,但是孤家寡人也需要一個知己。


    毫無疑問,現在朱由校和方書安的交流方式,就是極佳的狀態。


    泰昌看起來,甚至是有些羨慕,因為他的成長曆程上,就不曾有過這樣的朋友。


    “好吧,那我就一次說清楚。關於郵政係統,他們的經費並不從財政裏出。”


    “不從財政裏出?”泰昌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不成,不能再給百姓們增加負擔!”


    錢既然是不從財政裏拿,那肯定就是攤派到百姓身上,這樣的事情,泰昌是不允許發生的。


    “郵政係統,自負盈虧!”


    自負盈虧?


    簡直是癡人說夢啊,發發邸報而已,怎麽可能做到自負盈虧?


    “隻是靠著發行邸報,自然是不行,還是要靠其他的事情,比如說,包裹和信件。”


    信件是什麽東西,他們自然是知道的,那麽包裹是什麽鬼,難道是說讓郵遞員送包袱麽?


    “信件我們知道是何意,那麽包裹呢?”


    “包裹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意思就是,各種寄過去的東西,都是裝在一個個東西裏麵,看上去就像是包裹一樣,所以叫做包裹。信件和包裹,都不是免費的,會根據對應的重量和距離進行收費,如此一來,他們靠著寄送信件和包裹的費用,就能養活自己。”


    “人們以往帶去信件,大多是通過鄉黨或者商隊,這兩者大部分時候,都不收費,現在搞一個收費的東西,有幾個人會同意?”


    孫傳庭在基層呆過,自然知曉目前存在的情況。


    從他的觀點來說,一件事情從免費到收費,很難實現,尤其是基層老百姓並沒有多少錢的情況下。


    “那要看如何理解了。”


    方書安解釋道,“此前的郵件,丟失率極高,尤其是通過別人捎帶的方式,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否幫你帶到,或者人是否丟失。反正是一去如泥牛入海,再無回音。咱們這個郵政係統,至少是雙向,起碼還會給你一個回執。此外,郵件隻是小頭,包裹才是大頭。現在商隊很多小東西,也是靠自己派專人送去。等到將來郵政係統成熟,小件包裹,比如票據、文書、小件貨,他們都會找到郵政係統來發送,那樣的東西,才是大頭。”


    方書安不指望現在的物流行業像後世那樣發達,畢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電商的情況下,怎麽可能會實現大規模的快遞單子。


    但是麽,郵政又是剛需的存在,除了日常交流的信件,不管是官府還是民間商業,依然會產生大量的票據和業務量,那些才是郵政係統活下去的根本。


    畢竟在電商還沒興起的時候,不管是國外的全球速遞還是國內的順豐等快遞,已經能夠活的比較滋潤。


    至於電商大爆炸的年代,那隻不過是讓快遞物流行業更加繁榮。


    “要送東西,那些所謂的快遞員,至少都要識字吧,你從何處去找合適的人員?在向下,識字的可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們可不會幹送信件這樣的事情。”朱由校對大明讀書人還是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以現在的識字率,想要找到合適的郵遞員,真的很難辦到。


    不過麽,既然方書安要上郵政係統,對於這樣的細節也是有準備的。


    隻見他掏出一本書,很薄,看著也比較低檔,看上去就是書坊裏引出來的低檔貨。


    “掃盲教材?”


    朱由校當然認識這個四個字,但是他們組合在一起,可就有些陌生,掃盲是何意,教材呢?


    他疑惑地翻了翻,大致明白,感情就是給不識字的人準備的一本書,用來讓他們認識一些常見字。


    似乎是因為單純的認識筆畫難度大,還準備了專門的圖畫來代表某個字,比如說門,就專門畫了門的線描圖,這樣形象,並且容易記住。


    最為關鍵的是,他看到了此前方書安提到過的東西,拚音!


    “這個拚音,不是你的撒手鐧麽?難道也要將其在民間推廣?”


    按照朱由校的理解,拚音作為一項重大的革新,肯定是要在學院使用,因為他方便使用的特點,會極大的提高學院的教學效率。


    如此好的東西,按照以往各大流派的傳承,自然是要留在自己名下,不能夠輕易的拿出去示人。敝帚自珍、閉門造車,才是讀書人的主流。


    但是啊,方書安就不一樣,好東西就是要拿出來大家分享。


    “其實,有兩個原因在其中。”方書安舉起兩個指頭,說到,“其一,學院招收的學生,大部分已經進行過基礎教育,他們的識字率不成問題,傳授給他們拚音,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其二,對於大明來說,更多的讀書人,才能從中選出更多的人才,您也看到了,隨著製造技術的發展,以往的文盲工人,已經不能適合現在技藝的進步了,所以說,讓人們都學習基本的文字和知識,是躲不開的事情。”


    想要進入工業時代,依靠一堆文盲自然是不行。


    畢竟,不管是操作機器,還是實際生產當中的檢查與測量等等,都需要相關的知識結構。


    後世共和國,占便宜就是因為培養了數量巨大的工程師。


    雖然一直被人詬病,創新力不足,但是在工業製造、全流程工業體係上,必須要有數量巨大的工程師,來確保每一個環節的進行。


    如果按照過去的觀點,百姓書讀的越少,越有利於統治的進行。但是,時代不同了,大明現在的製造業,哪怕就是在識字率很高的京城,也找不到合適的產業工人,所以,這樣從基層開始倒逼上層改革的事情,無時不刻不在發生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橫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臨波倚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臨波倚浪並收藏橫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