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溪鎮,顧名思義,由瀾溪得名。小鎮坐落在由瀾溪圍繞的一座小半島上。
從小鎮出發,沿著瀾溪順流而上六十裏就是瀾溪的發源地—葳蕤山。從葳蕤山至瀾溪鎮六十裏,溪水午時呈斑斕五彩,故名瀾溪。
這段瀾溪沿岸遍植修竹,溪水午時又有美麗異象,加上江湖上還流傳著葳蕤山上有仙人的傳說,引得渝州的年輕人常常三五結伴來探幽尋仙。可惜這葳蕤山看著不過百丈,卻終年雲霧繚繞,隻有靠近山腳的一圈能看清模樣,是片鬱鬱蔥蔥的翠竹林。無論嚐試何種方法,始終沒有人能走進竹林,真正踏上葳蕤山。於是江湖上關於葳蕤山上有仙人的傳說就更盛行了。
實際上,渝州有些根基的家族都知道,葳蕤山上並沒有仙人。葳蕤山是渝州張家的修行靈山,這山上有的是修真者。當然,在凡俗眼裏修為略微高深一點的修真者和傳說中的仙人並沒有多少差別了。葳蕤山是渝州境內有數的修真靈山,它顯然不隻百丈高,不過是因為布下了護山大陣,才看起來隻有百丈高,且終年被雲霧籠罩。就連最靠近山腳的一圈竹林也不是凡物,是比碧水鬆還要高一個等級的靈木—“琴音竹”,是護山大陣的一部分。
這些了解內情的家族,祖上基本都是瀾溪鎮張家人。每年冬天,這些家族就會帶上族內五六歲的孩子來到江陵城的驚蟄客棧,期待在來年驚蟄的測靈大會上自家小孩能測出有修行資質,順利上山。
又是一年驚蟄後,離煦兒上山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前的小粉團子長成了一個大一些的粉團子,但是小姑娘卻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如果別人讓她自報家門時,她不再會奶聲奶氣地答一句,“我是煦兒。”,而是會正色道,“渝州張曦煦。”
在啟靈堂修習三年,張曦煦也確實不再是一個懵懂的奶娃娃了。在測靈大會上,測出有修行資質就是天之驕子;在啟靈堂裏,人人都是有資質的,關鍵要看你修行資質的好壞。張曦煦的資質並不好,是四靈根,僅比五靈好上一線。資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在修行最初階段的進程,比張曦煦早兩年上山的一個男孩是水木雙靈根,修行三年就突破了凝氣三層進入了凝氣中階,從啟靈堂結業去了承靈院。而張曦煦的祖母,苦於五靈根的資質,至今還困在凝氣三層。
不過張曦煦的修為進益並不慢,一個月前已經成功進階凝氣二層,把啟靈堂裏好幾個四靈根的同伴甩在了身後。這一方麵得益於張曦煦的用功,另一方麵也得益於她表姨張知遠的關照。張知遠已是一名一品丹師,在山腰的丹心閣供職,每月除了掙得固定報酬的靈石,還能得到數枚低階靈果。每次張知遠休假的時候就會讓自己的小外甥女去自己小院裏坐坐,分她兩枚靈果,一方麵讓這個小饞貓解解饞,一方麵這些靈果雖然品階不高,但對於尚處於凝氣初階的張曦煦而言卻是大有裨益。
這天恰逢張知遠休假。
結束一天的課業後,張曦煦依照表姨傳訊符所吩咐的,走在了去張知遠小樓的路上。進階凝氣二層後,雖仍不能施展法術,卻能使用一門叫“風行術”的步法。張曦煦從啟靈堂走出來,運起“風行術”,飛快地穿過“琴音竹”竹林,繞過在各色靈梅樹掩映下的承靈院,來到了丹心閣門口。來到丹心閣門口後,因為禁製的關係,張曦煦不再能繼續使用“風行術”,而是步履輕巧地沿著青岡石鋪就的小徑,輕車熟路地走進了張知遠的小樓—丹心閣二十五號。
走進張知遠習慣用來待客的茶室,卻見裏麵有兩位佳人,一樣的明眸善睞,卻一個猶如鬆柏,一個恰似嬌花。見到張曦煦,最先開口的不是她一貫沉靜的表姨,而是她表姨的摯友張青荷,一個新晉的一品丹師。張青荷像張曦煦招了招手,逗趣道:“小煦兒來了呀,今兒個可算是來著了。我和你表姨去致和師叔的築基小慶,你表姨贏了弈棋,得了件好東西。你快讓你表姨給你瞧瞧。”
張曦煦向來是個好奇的,一聽眼睛一亮,忙道,“小姨,好小姨,快讓我見見世麵吧。”
張知遠雖一貫沉靜,拿自己的小外甥女卻毫無辦法。她寵溺地摸了摸張曦煦的頭,隨後玉手迅速地掐了幾個法訣,一道寒光從她的儲物袋中劃出,定睛一看,一麵鏡子懸浮在茶室的半空中,鏡子放出似水光芒,如同一輪皓月。
(《格物宗??齊物集??法器卷??皎皎如意鏡》皎皎如意鏡,由百年玄冰融月華石煉成,集飛行防禦於一體,能放寒光破除離凡級迷障法術。)
從小鎮出發,沿著瀾溪順流而上六十裏就是瀾溪的發源地—葳蕤山。從葳蕤山至瀾溪鎮六十裏,溪水午時呈斑斕五彩,故名瀾溪。
這段瀾溪沿岸遍植修竹,溪水午時又有美麗異象,加上江湖上還流傳著葳蕤山上有仙人的傳說,引得渝州的年輕人常常三五結伴來探幽尋仙。可惜這葳蕤山看著不過百丈,卻終年雲霧繚繞,隻有靠近山腳的一圈能看清模樣,是片鬱鬱蔥蔥的翠竹林。無論嚐試何種方法,始終沒有人能走進竹林,真正踏上葳蕤山。於是江湖上關於葳蕤山上有仙人的傳說就更盛行了。
實際上,渝州有些根基的家族都知道,葳蕤山上並沒有仙人。葳蕤山是渝州張家的修行靈山,這山上有的是修真者。當然,在凡俗眼裏修為略微高深一點的修真者和傳說中的仙人並沒有多少差別了。葳蕤山是渝州境內有數的修真靈山,它顯然不隻百丈高,不過是因為布下了護山大陣,才看起來隻有百丈高,且終年被雲霧籠罩。就連最靠近山腳的一圈竹林也不是凡物,是比碧水鬆還要高一個等級的靈木—“琴音竹”,是護山大陣的一部分。
這些了解內情的家族,祖上基本都是瀾溪鎮張家人。每年冬天,這些家族就會帶上族內五六歲的孩子來到江陵城的驚蟄客棧,期待在來年驚蟄的測靈大會上自家小孩能測出有修行資質,順利上山。
又是一年驚蟄後,離煦兒上山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
三年前的小粉團子長成了一個大一些的粉團子,但是小姑娘卻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如果別人讓她自報家門時,她不再會奶聲奶氣地答一句,“我是煦兒。”,而是會正色道,“渝州張曦煦。”
在啟靈堂修習三年,張曦煦也確實不再是一個懵懂的奶娃娃了。在測靈大會上,測出有修行資質就是天之驕子;在啟靈堂裏,人人都是有資質的,關鍵要看你修行資質的好壞。張曦煦的資質並不好,是四靈根,僅比五靈好上一線。資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在修行最初階段的進程,比張曦煦早兩年上山的一個男孩是水木雙靈根,修行三年就突破了凝氣三層進入了凝氣中階,從啟靈堂結業去了承靈院。而張曦煦的祖母,苦於五靈根的資質,至今還困在凝氣三層。
不過張曦煦的修為進益並不慢,一個月前已經成功進階凝氣二層,把啟靈堂裏好幾個四靈根的同伴甩在了身後。這一方麵得益於張曦煦的用功,另一方麵也得益於她表姨張知遠的關照。張知遠已是一名一品丹師,在山腰的丹心閣供職,每月除了掙得固定報酬的靈石,還能得到數枚低階靈果。每次張知遠休假的時候就會讓自己的小外甥女去自己小院裏坐坐,分她兩枚靈果,一方麵讓這個小饞貓解解饞,一方麵這些靈果雖然品階不高,但對於尚處於凝氣初階的張曦煦而言卻是大有裨益。
這天恰逢張知遠休假。
結束一天的課業後,張曦煦依照表姨傳訊符所吩咐的,走在了去張知遠小樓的路上。進階凝氣二層後,雖仍不能施展法術,卻能使用一門叫“風行術”的步法。張曦煦從啟靈堂走出來,運起“風行術”,飛快地穿過“琴音竹”竹林,繞過在各色靈梅樹掩映下的承靈院,來到了丹心閣門口。來到丹心閣門口後,因為禁製的關係,張曦煦不再能繼續使用“風行術”,而是步履輕巧地沿著青岡石鋪就的小徑,輕車熟路地走進了張知遠的小樓—丹心閣二十五號。
走進張知遠習慣用來待客的茶室,卻見裏麵有兩位佳人,一樣的明眸善睞,卻一個猶如鬆柏,一個恰似嬌花。見到張曦煦,最先開口的不是她一貫沉靜的表姨,而是她表姨的摯友張青荷,一個新晉的一品丹師。張青荷像張曦煦招了招手,逗趣道:“小煦兒來了呀,今兒個可算是來著了。我和你表姨去致和師叔的築基小慶,你表姨贏了弈棋,得了件好東西。你快讓你表姨給你瞧瞧。”
張曦煦向來是個好奇的,一聽眼睛一亮,忙道,“小姨,好小姨,快讓我見見世麵吧。”
張知遠雖一貫沉靜,拿自己的小外甥女卻毫無辦法。她寵溺地摸了摸張曦煦的頭,隨後玉手迅速地掐了幾個法訣,一道寒光從她的儲物袋中劃出,定睛一看,一麵鏡子懸浮在茶室的半空中,鏡子放出似水光芒,如同一輪皓月。
(《格物宗??齊物集??法器卷??皎皎如意鏡》皎皎如意鏡,由百年玄冰融月華石煉成,集飛行防禦於一體,能放寒光破除離凡級迷障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