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橋鎮鎮口的喬家詩書傳家,家中經營一家私塾,傳到喬伯已經是第三代了。
但喬家最有名的卻不是他們家的私塾,而且他們家後院的花園。
花橋鎮居民多以種花為生,特別是所產的梅花更是享譽數州之地。花橋鎮擅於種花的人家逾十戶,喬家何以憑一個小小的花園享有盛譽?
原來幽州人受文人水墨畫的影響,好梅且以病梅為美。他們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斜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所以花橋的種梅人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
很多梅花都是種梅人從深山密林裏覓來的,再將其培育成病梅。一些梅花在自然環境中已經肆意生長了好多年,根本經不起這般折騰,很快就沒了生機。一般這些沒了生機的梅花就被各戶當柴燒了,直到喬家遷到此地才改變了這一現象。
喬伯的爺爺是位不得誌的舉人,晚年遷來花橋鎮,辦了一間私塾以求安度晚年。這位老先生生性愛梅,卻不以其病態為美。他聽聞那些沒了生機的梅花隻落得一個被當成柴燒的下場,很是不忍,於是就出錢將它們買下了,小心翼翼地種到自家後院,悉心照顧,希望其能恢複生機並讓其自由生長。
經過三代人的傳承,喬家後院遍布古梅,蔚然成林。雖然花橋鎮的居民不能欣賞喬家梅花恣意生長的姿態,但卻不得不承認喬家梅花開得最好。而且喬家梅花不僅開得最好,花期也最長。現在已經是陽春時節,別家的梅花已經落盡,喬家的各色梅花卻仍在競相爭豔,一派雲蒸霞蔚的景象,好不熱鬧。
鎮上的幾個小混混也是眼饞喬家梅花花期長,就想偷摘一些,去沅陵郡府城賣個稀罕。誰曾想卻落了一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下場。
沈亦然和張知遠到了花橋鎮喬家之後,各自施了一個“神隱術”,悄無聲息地潛進了喬家花園。
縱然沈亦然和張知遠見過了修真界的萬千盛景,他們倆人卻還是不由自主地為這座小花園叫好。身為修士,她們不隻被眼前千萬朵梅花爭妍鬥豔的景色所吸引,更注意到了這座花園裏有一股精純的木係靈氣。
沈亦然和張知遠暗運“撥雲見月”望氣術,很快就找到了這股木係靈氣的源頭。
這股木係靈氣源自花園東側的一株烏羽梅,凡俗之人觀之,並不能發現它的特別之處。但在“撥雲見月”望氣術之下,這株烏羽梅浩瀚如海的氣息顯露無遺。
得益於三年前的天賜帝流漿,這株烏羽梅蛻凡了。一般的禽獸蛻凡,修為隻有凝氣初階。草木雖然難以借帝流漿蛻凡,但其積累雄厚,一旦蛻凡修為就能高明不少。這株烏羽梅氣息浩瀚,已經生長了五百年,是以甫一蛻凡就有築基九府的修為,與卡在還丹門檻的張知遠相距不遠。
夜鷹組裏修為最高的不過築基中階,單論修為就比這株烏羽梅低了一個小境界。再加上草木蛻凡的精怪都長於斂息之術,是以夜鷹組雖然探查了一番,卻沒能查出這株烏羽梅的跟腳。
草木蛻凡,修為到還丹境才能口吐人言,修為到元嬰境才能化形。見自己的斂息術被破,這株烏梅就通過神識傳音和沈亦然以及張知遠解釋起了事情的原委。
這株烏羽梅原本長在一處貧瘠的山崖邊,生長了四百年也隻是一株普通大小的梅花樹。一百年前,花橋鎮的一位花匠將它覓回,試圖把它培育成一株高價的病梅。怎料這株烏羽梅看著年頭很淺,實際已經是四百歲的老古董了,根本經不起這般折騰,很快就沒了生機。還好遇到了來這裏安享晚年的喬老先生,被移植到了喬家花園而幸存了下來。
在喬家花園的這一百年,聽著私塾裏稚子們的頌書聲,日積月累,這株烏羽梅竟然沾染了一絲書卷氣,朦朧中竟生出了一絲靈智,邁出了草木蛻凡最艱難的一步。最終,這株烏羽梅在三年前的天賜帝流漿之際抓住了魚躍龍門的機會,一舉蛻凡。
見這株烏羽梅已是築基九府的修為,怕是不久就要麵臨還丹的考驗,沈亦然提醒道,“三九雷劫,天威赫赫,不知道你是不是需要我們推薦一處靈氣濃鬱的福地,讓你能潛心修行,爭取順利還丹。”
這株烏羽梅卻擲地有聲地回絕了沈亦然的好意,它說,“我能蛻凡,最重要的是因為喬家這一百年的照料與庇護,不然一百年前我就已經化為了一把灰燼。我懂得道理雖然不多,但也聽過投桃報李的說法。喬家庇護了我百年,我也想護喬家百年周全。如果有朝一日我能成功還丹,我還想保花橋一鎮的平安。”
沈亦然和張知遠聽後都感慨良多。張知遠專研丹道,積累了很多關於草木修行方麵的信息,很快就刻錄了一枚記錄相關信息的玉簡交給了這株烏羽梅,希望能助它道途更進一步。
之後,沈亦然和張知遠就駕雲返回了幽州長青閣。在返回的路上,張知遠不禁感慨道,“看來我的道心遠不如這株烏羽梅通達。”
早年修道,張知遠想的都是,“天下之大,唯有登頂才能看盡風景”。她之前從未意識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達則兼濟天下。
那株烏羽梅的一番話對張知遠而言猶如平地驚雷,醍醐灌頂。返回幽州長青閣不久,張知遠就抓住了還丹的那一點靈機。
旋即,張知遠就告假返回了長青派棲霞峰。
五年之後,沈亦然收到喜訊。張知遠還丹成功,被母親正式收為關門弟子,得道號“致遠真人”。
但喬家最有名的卻不是他們家的私塾,而且他們家後院的花園。
花橋鎮居民多以種花為生,特別是所產的梅花更是享譽數州之地。花橋鎮擅於種花的人家逾十戶,喬家何以憑一個小小的花園享有盛譽?
原來幽州人受文人水墨畫的影響,好梅且以病梅為美。他們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斜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所以花橋的種梅人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
很多梅花都是種梅人從深山密林裏覓來的,再將其培育成病梅。一些梅花在自然環境中已經肆意生長了好多年,根本經不起這般折騰,很快就沒了生機。一般這些沒了生機的梅花就被各戶當柴燒了,直到喬家遷到此地才改變了這一現象。
喬伯的爺爺是位不得誌的舉人,晚年遷來花橋鎮,辦了一間私塾以求安度晚年。這位老先生生性愛梅,卻不以其病態為美。他聽聞那些沒了生機的梅花隻落得一個被當成柴燒的下場,很是不忍,於是就出錢將它們買下了,小心翼翼地種到自家後院,悉心照顧,希望其能恢複生機並讓其自由生長。
經過三代人的傳承,喬家後院遍布古梅,蔚然成林。雖然花橋鎮的居民不能欣賞喬家梅花恣意生長的姿態,但卻不得不承認喬家梅花開得最好。而且喬家梅花不僅開得最好,花期也最長。現在已經是陽春時節,別家的梅花已經落盡,喬家的各色梅花卻仍在競相爭豔,一派雲蒸霞蔚的景象,好不熱鬧。
鎮上的幾個小混混也是眼饞喬家梅花花期長,就想偷摘一些,去沅陵郡府城賣個稀罕。誰曾想卻落了一個偷雞不成蝕把米的下場。
沈亦然和張知遠到了花橋鎮喬家之後,各自施了一個“神隱術”,悄無聲息地潛進了喬家花園。
縱然沈亦然和張知遠見過了修真界的萬千盛景,他們倆人卻還是不由自主地為這座小花園叫好。身為修士,她們不隻被眼前千萬朵梅花爭妍鬥豔的景色所吸引,更注意到了這座花園裏有一股精純的木係靈氣。
沈亦然和張知遠暗運“撥雲見月”望氣術,很快就找到了這股木係靈氣的源頭。
這股木係靈氣源自花園東側的一株烏羽梅,凡俗之人觀之,並不能發現它的特別之處。但在“撥雲見月”望氣術之下,這株烏羽梅浩瀚如海的氣息顯露無遺。
得益於三年前的天賜帝流漿,這株烏羽梅蛻凡了。一般的禽獸蛻凡,修為隻有凝氣初階。草木雖然難以借帝流漿蛻凡,但其積累雄厚,一旦蛻凡修為就能高明不少。這株烏羽梅氣息浩瀚,已經生長了五百年,是以甫一蛻凡就有築基九府的修為,與卡在還丹門檻的張知遠相距不遠。
夜鷹組裏修為最高的不過築基中階,單論修為就比這株烏羽梅低了一個小境界。再加上草木蛻凡的精怪都長於斂息之術,是以夜鷹組雖然探查了一番,卻沒能查出這株烏羽梅的跟腳。
草木蛻凡,修為到還丹境才能口吐人言,修為到元嬰境才能化形。見自己的斂息術被破,這株烏梅就通過神識傳音和沈亦然以及張知遠解釋起了事情的原委。
這株烏羽梅原本長在一處貧瘠的山崖邊,生長了四百年也隻是一株普通大小的梅花樹。一百年前,花橋鎮的一位花匠將它覓回,試圖把它培育成一株高價的病梅。怎料這株烏羽梅看著年頭很淺,實際已經是四百歲的老古董了,根本經不起這般折騰,很快就沒了生機。還好遇到了來這裏安享晚年的喬老先生,被移植到了喬家花園而幸存了下來。
在喬家花園的這一百年,聽著私塾裏稚子們的頌書聲,日積月累,這株烏羽梅竟然沾染了一絲書卷氣,朦朧中竟生出了一絲靈智,邁出了草木蛻凡最艱難的一步。最終,這株烏羽梅在三年前的天賜帝流漿之際抓住了魚躍龍門的機會,一舉蛻凡。
見這株烏羽梅已是築基九府的修為,怕是不久就要麵臨還丹的考驗,沈亦然提醒道,“三九雷劫,天威赫赫,不知道你是不是需要我們推薦一處靈氣濃鬱的福地,讓你能潛心修行,爭取順利還丹。”
這株烏羽梅卻擲地有聲地回絕了沈亦然的好意,它說,“我能蛻凡,最重要的是因為喬家這一百年的照料與庇護,不然一百年前我就已經化為了一把灰燼。我懂得道理雖然不多,但也聽過投桃報李的說法。喬家庇護了我百年,我也想護喬家百年周全。如果有朝一日我能成功還丹,我還想保花橋一鎮的平安。”
沈亦然和張知遠聽後都感慨良多。張知遠專研丹道,積累了很多關於草木修行方麵的信息,很快就刻錄了一枚記錄相關信息的玉簡交給了這株烏羽梅,希望能助它道途更進一步。
之後,沈亦然和張知遠就駕雲返回了幽州長青閣。在返回的路上,張知遠不禁感慨道,“看來我的道心遠不如這株烏羽梅通達。”
早年修道,張知遠想的都是,“天下之大,唯有登頂才能看盡風景”。她之前從未意識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達則兼濟天下。
那株烏羽梅的一番話對張知遠而言猶如平地驚雷,醍醐灌頂。返回幽州長青閣不久,張知遠就抓住了還丹的那一點靈機。
旋即,張知遠就告假返回了長青派棲霞峰。
五年之後,沈亦然收到喜訊。張知遠還丹成功,被母親正式收為關門弟子,得道號“致遠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