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範匄擺了擺手,示意子產和中行吳都坐下來。


    範匄要幹什麽?


    “叔向,說說你的看法。”範匄沒有問別人,他問叔向。


    “子產說得有道理,要想讓小國服從我們,首先要我們自己修德。抓了子產,隻不過逼迫鄭國投靠楚國而已,對我們沒有任何好處。”叔向連想都沒想,說了出來。一來事實就是這樣,二來他很佩服子產,從內心裏希望幫助他。


    “嗯,說得有道理。好吧,從前的事情我們一筆帶過了。今後,我們晉國要修德政,鄭國也不能對我們有二心。就這樣了,明天子產去見我國國君,算是今年的聘問。”範匄竟然認同了叔向的看法,大家都有點意外,因為範匄絕不是那種大度的人。


    “多謝元帥。”子產高聲說——這個麵子要給範匄的。說完,子產掃視四周,恰好碰上叔向的眼神,兩人對視一笑。


    範匄的算盤其實打得很清楚,他之所以放過子產,不是因為他慷慨大度善於反思,而是迫於國際形勢:楚國是敵人,齊國暗中也在搞鬼,再加上流亡的欒盈,如果這個時候再逼得鄭國背叛自己,一旦這四股力量聯合,晉國真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而子產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於不卑不亢,據理力爭。


    子產,敢於斥責權傾晉國的範匄,能夠得到叔向的讚賞,他究竟是個什麽人物?


    【子產】


    孟子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展禽品德高尚,不過也隻能獨善其身。從另一個角度說,展禽的年代,還可以獨善其身。可是,當世界越來越混亂,人們越來越貪婪之後,獨善其身就成為一種奢望。這個時候,即便你能夠看到曆史的未來,你也無力改變,所能做的不過是竭力延緩滅亡的到來。


    並非隻有小國才有這樣的困惑,大國同樣。


    有些人,他們無法改變曆史的進程,但是至少他們努力了,不是他們沒有這樣的智慧,而是他們缺乏足以改變曆史的力量。


    展禽去世三十年,這一年是魯成公元年(前590年),鄭國的公子發生了一個兒子,公子發是誰?就是子國,鄭穆公的兒子。子國的兒子取名公孫僑,字子產。


    子產從小的性格很有主見,看問題的角度與眾不同。


    當時的鄭國,正是穆族獨掌大權,子國為卿,和幾個兄弟一起管理鄭國。(見第四部第140章)


    到子產二十四歲那年,鄭國正卿子駟派子國和子耳攻打蔡國,蔡國當然不是對手,結果,鄭軍活捉了蔡國的司馬公子燮,得勝回國。


    國家打了勝仗,搶了不少東西回來,鄭國人民歡欣鼓舞,載歌載舞。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哪個國家也不會嫌財產多。


    所有人都高興,隻有子產一個人很憂愁。


    “僑,大家都高興,怎麽你愁眉苦臉?”子國召開了慶功宴,親朋好友請了一大幫,大家都在溜須拍馬,高高興興,就看見兒子不高興,所以子國當時問他。


    “爹,小國夾在大國之間,應當盡量避免使用武力啊,我們動用武力並且獲得勝利,這不是好事啊。如今我們擊敗了蔡國,楚國一定會來討伐我們,楚國來了,我們能不投降嗎?投降了楚國,晉國人肯定會來啊,到時候我們又隻能投降;然後楚國人再來,然後晉國人再來,然後……”


    “打住打住,你小兔崽子懂個屁。國家大事,自然有國家領導人來考慮,你不要在這裏胡說八道,當心定你個妖言惑眾。”子國大怒,立即製止了子產。


    子產不說話了。


    而子國心裏明白,兒子的話是對的。


    果然,當年冬天,楚國人就打上門來,鄭國隻好投降。第二年,晉國入侵,鄭國再次投降;緊接著,楚國人又來,鄭國又投降。


    占小便宜吃大虧,就是說的鄭國攻打蔡國這回事。


    兩年之後,鄭國發生了西宮事變(見第四部第140章),尉止等五大家族發動政變,在西宮劫殺了正在開會的子駟、子國和子耳。


    政變的消息傳出,子駟的兒子子西(公孫夏)立即率領隨從殺到了西宮,這時候叛亂分子們已經逃入北宮。子西先收殮了父親的屍首,隨後回到家中分發皮甲,準備率領家族力量攻打北宮。可是,晚了。為什麽說晚了?


    原來,在聽說子駟被殺之後,子駟家裏一片恐慌,不知道叛亂分子會不會殺過來。而子西急匆匆出去,家裏就亂成了一鍋粥,誰也不知道子西這趟出去是不是也會被殺。怎麽辦?


    “跑吧,逃命要緊。”有人一聲高呼,大家紛紛響應。


    於是,子駟家裏逃得個七七八八,不僅逃命,還紛紛順手牽羊,把家裏能搬的東西也都搬了個七七八八。


    子西傻眼了。


    再來看看子產是怎樣應對的。


    子產聽說西宮政變,父親被殺,大吃一驚。不過,他並沒有慌亂。


    “關閉大門,把貴重物品藏好,保護好倉庫,全體人員準備堅守,防備進攻。”子產下令,首先做了防守的準備。


    防守準備做好之後,子產整頓戰車,一共十七乘戰車,然後開了家門,率領戰車殺奔西宮,在那裏收殮了父親的屍體,直接進攻北宮。


    這個時候,子蟜率領國人前來助戰,兩下合兵,迅速擊潰叛亂分子,攻占北宮,平定了叛亂。


    叛亂平定了,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


    西宮事變的緣起固然主要因為子駟等人欺人太甚引發尉止等五個家族的報複,但是同時也是權力鬥爭的結果。當時的鄭國六卿都是鄭穆公的後代,六卿之間就是叔侄兩代人,看上去親密無間。子駟、子孔和子國是兄弟,子駟為正卿,為國家執政,而子孔對子駟一向內心不服,因此這次政變,子孔暗中為叛亂分子提供了情報。


    現在子駟子國被殺,子孔成了輩分最高的人,正卿毫無疑問由他來擔任。不過,子孔還不滿足,他把所有大夫都請到了朝廷,起草了一份盟書,盟書上除了規定大家各守其職之外,額外要求大家都要無條件聽從子孔的命令,效忠子孔。這哪裏是盟書,這是效忠誓言。


    沒有人簽這份盟書,大家本來就有些懷疑子孔是叛亂分子的臥底,如今再搞這一套,這簡直已經不是個普通的臥底了,這簡直就像要篡位了。


    群情有些激憤,要不是看在子孔輩分高的分上,大家早就一擁而上把他給砍了。


    子孔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已經在調集家兵,準備來個關門打狗,把自己的侄子們和一幫大夫們都給殺了。


    雙方誰也不肯讓步,形勢十分危急,一觸即發。


    在這個時候,子產挺身而出了。


    子產找到子孔,勸說他把那份盟書燒掉。


    “那怎麽行?我這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啊,大家一反對,我就燒了,以後還怎麽管理國家?”子孔講起大道理來。自古以來,大凡為了私欲的,都會講大道理來給人聽。


    “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安國,危之道也。”子產繼續勸說子孔。他說:眾怒難犯,專製的欲望難以達到,這兩項事情放在一起,大家都很憤怒,而你專製的欲望又沒有邊際,國家就很危險了。你燒掉盟書,大家平靜了,也沒有人來跟你爭權,不是很好嗎?何必要搞得這麽緊張呢?


    子孔想了半天,也覺得得罪人太多不是個辦法,既然這樣,順坡下驢吧。


    於是,子孔焚毀了盟書。大家也給子孔一個麵子,承認他的執政地位。


    兩件事,反映出子產的臨危不亂來。


    【成為國家領導人】


    轉眼間又是九年過去,這時候子產已經是三十九歲,還是一個普通的大夫。其間子孔很欣賞他,幾次要任命他為卿,都被他謝絕了。


    子產知道,鄭國的權力場還要洗牌。當時鄭國的權力場上分為兩派,子孔為首,加上子然的兒子子革和子孔的兒子子良是一派,除此之外,以子展、子西為首的其餘八個兄弟的後人為另一派。而子產比較低調,盡量不參與到鬥爭之中。


    “寧可殺錯人,不能站錯隊。要怕站錯隊,盡量別站隊。”子產暗地裏這樣叮囑自己,從自己開始懂事到現在,鄭國的權力鬥爭就沒有停止過,兄弟之間、叔侄之間,一個個都是六親不認,為了權力和利益,鬥得你死我活。


    終於,又一次洗牌開始了。


    鄭簡公十二年(前554年),子孔趁著晉國攻打齊國的機會,暗中勾結楚國,想要利用楚軍的力量一舉鏟除這一幫侄子們。誰知道陰謀被子展子西發覺,結果楚軍偷襲鄭國沒有成功,反而被西伯利亞寒流凍死過半的軍隊,倉皇回國。子展子西趁機率領鄭國軍民進攻子孔,結果殺死子孔,子革和子良則逃到了楚國。(見第四部第154章)


    鄭國權力重新布局。


    子展擔任正卿,其後是子西,子產被任命為少正,級別為下卿,正式進入卿係列。另外的三個卿分別是子張(公孫黑肱)、遊皈(子明)和良霄(伯友)。六個卿全部是鄭穆公的後人,子展、子西、子產和子張是堂兄弟,遊皈和良霄是他們的堂侄,遊皈是子遊的孫子,良霄是子良的孫子。


    基本上,子展非常強勢,再加上子西、子產和子張都很賢能,鄭國政局非常穩定。


    政治局第一次常委會召開了。


    六卿討論了國內國際形勢,談到國際形勢的時候,自然要說到晉國。


    “各位兄弟,大侄子們。晉國人越來越難伺候,一個比一個腐敗,今後怎麽處理跟晉國的關係,大家談談看法。”子展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


    “我看,咱們也跟齊國一樣,陽奉陰違。”遊皈提出建議。


    “不好,我覺得咱們應該體現出真誠來,主動跟他們的卿溝通。”子張性格比較溫和,傾向於忍氣吞聲。


    “我覺得,幹脆投靠楚國人算了。”良霄最討厭晉國人,巴不得跟他們斷絕關係。


    “子西,你怎麽看?”子展問子西。


    “我想聽聽子產的。”子西這樣回答。


    於是,子展和子西都看著子產。


    “晉國這個國家,國君已經被架空,各大家族把持政權,但是都是為了家族利益,所以,這個國家已經是外強中幹。這個國家掌握在一幫腐敗分子手中,他們隻想占你便宜,所以,跟他們走得太近不是件好事。但是回過頭來,公然與他們作對也不聰明,我們沒有必要做他們的對立麵。所以,對晉國,要保持距離。對於牽涉到我們自己的利益,要據理力爭,不要怕得罪他們,他們就是一幫無賴,我們越是忍讓,他們就越是瞧不起我們。我們強硬,他們反而尊重我們。”子產娓娓道來,子展子西聽得頻頻點頭。


    “兄弟,以後跟晉國打交道的事情就交給你了。”子展很高興,他沒有想到子產這個看上去很溫和很低調的人,竟然也是個很強硬的人。


    【兩個典型】


    所以,當晉國人來指責鄭國,並且要求鄭國國君前往晉國朝見的時候,子展並沒有貿然請鄭簡公前往,而是派子產去了。結果,子產一番措辭強硬的應答讓範匄低頭服軟。


    子產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


    “兄弟,真行。”子展非常高興,他現在知道誰可以接自己的班了。


    子產回到鄭國之後沒有多久,子張去世了。


    子張是子印的兒子,子產的堂兄。


    在去世之前,子張立了兒子印段(伯石)為繼承人,裁減家臣,降低祭祀的規格。然後留下足夠祭祀用的土地,多餘的土地全部退還給國家。


    “吾聞之,生於亂世,貴而能貧,民無求焉,可以後亡。敬共事君,與二三子。生在儆戒,不在富也。”這就是子張給印段的臨終遺言,簡單翻譯:生於亂世,就算地位尊貴也要安於清貧,這樣就沒人打你的主意,就能活得長點。要尊重國君,尊重上級和同僚。生存下去的關鍵在於保持儆戒,而不在於有多少財富。


    子張真是一個清醒的人,所以《左傳》裏的君子給他的評價是:自戒。


    子張九月份去世,十二月份的時候,又死了一個。誰?遊皈。


    如果說子張是自戒的榜樣,那麽遊皈就是不自戒的典型了。


    三年前遊皈的父親公孫蠆去世,因為他在晉國攻打秦國的戰役中表現出色,因此晉平公請求周王室允許使用卿以上才能用的大路車來為他送葬。三年之後,遊皈要去晉國向晉平公表示感謝。


    還沒有走出國境,就遇上了正在迎親的一隊人,遊皈湊上去一看,發現新娘長得如花似玉一般。


    “給我搶了。”遊皈一聲令下,仗著人多勢眾,把新娘給搶了,然後直接送回了自己的封地。


    這下好了,遊皈連晉國也不去了,先回家跟美女洞房去了。


    遊皈沒想到的是,這美女的未婚夫也不是善類,而是鄭國數一數二的武林高手。結果也就爽了兩天,武林高手領著幾個兄弟趁著夜色潛入遊皈家中,哢嚓哢嚓,男的殺了,女的搶走,連夜逃出了鄭國。


    遊皈就這麽死了,死的時候,還光著屁股呢。


    下卿,相當於現在的副總理。副總理在床上被人砍了,而且是光著屁股被人砍了,立即引發轟動。換了現在,就是國家級大案。


    “奶奶的,破案?我還想再砍他兩刀呢。一個國家的卿,是為人民做主的,他倒好,不為人民做主,為人民做愛去了,他這麽胡作非為,死有餘辜。”子展拍桌子大罵遊皈,不僅不破案,還廢了遊皈的兒子遊良,而立了遊皈的弟弟遊吉。


    隨後,子展派人找到殺了遊皈的人,請他回到家鄉,同時警告遊家的人不許報複。


    子展,鄭國人民的好總理。


    【對付晉國人】


    鄭國的政局日漸穩定,幾位卿也都很盡心盡力,百姓的生活都有了改善。可是,晉國所要求的貢賦越來越重,這讓鄭國人感覺到不堪忍受。


    “子產,晉國人貪得無厭,向我們索要的貢賦年年都在增加,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幾年鄭國就破產了。你看,有什麽辦法讓他們減少我們的貢賦?”這一天,子展找來子產商討這件事情。


    “你不說我也正想來找你說說這件事情呢。”子產說。他思索一下,接著說:“其實現在是一個好機會,想想看,晉國剛剛平定欒盈的內亂,齊國公開攻打晉國,其餘國家也都對晉國三心二意。這個時候,如果我國國君前往晉國朝見,晉國人一定會感動,我們趁機提出貢賦的問題,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


    “你說得有道理,不過,主公親自向晉國人提這個要求不大妥當,最好你來提。但是,如果主公去,按著規矩,就應該是子西陪同,而子西沒有你這麽強硬。這樣,你寫一封信,讓子西帶去給晉國人。”子展想得周到,連細節都想到了。


    “不過,如果要更保險一些,最好再向晉國人提個要求。那麽,晉國人為了麵子,也要答應我們的一項要求。”子產又提出一個想法來。


    “兄弟,想到一塊了。當年陳國人跟著楚國侵略我國,所到之處,砍光我們的樹木,還填上我們的水井,可惡至極,我早就想收拾他們。這一次,我們順便提出請晉國出兵幫助我們打陳國。”子展的想法比子產還要具體。


    “晉國人不會出兵的。”


    “那他們就一定要減少我們的貢賦了。”


    “子展兄高明啊。”


    “沒辦法,讓晉國人逼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賈誌剛說春秋之六·聖賢本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賈誌剛說春秋之六·聖賢本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