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等了一刻,殿內忽然傳來漸近的腳步聲。
紅姑連忙回過身,恭謹地行了禮。
一位雙鬢斑白,續著長髯的老者笑著走出,而將滿麵清冷憂色的齊知讓留在了殿內。
紅姑對著那老者輕聲喚道:“丞相。”
盛昌平聞聲微偏了頭,見是紅姑,不覺詫異。
盛玉兒衝撞太後的事,他都聽說了。
如今風聲正緊,她怎的還冒險差貼身婢女過來?莫不是又添亂。
盛昌平看著紅姑,已然有些不悅了,卻還是走到她近旁,環顧四周無人,這才問:“何事?”
“是娘娘,有重要的事,要奴婢告知您。”紅姑說罷,再近一步,朝盛昌平低聲耳語了幾句。
盛昌平平靜地聽完了全部,隻垂下雙眸,輕輕抖了抖袖。
“就這些?”他問。
“是。”紅姑惶急著答。
“好的。回去告訴娘娘,我知道了。”
盛昌平寥寥說罷,回身便走。
“丞相,這事……”紅姑連忙追問。
“不該你問的事,不要問!”盛昌平徐徐說罷,皺著眉走了。
看樣子像是有些惱了。
卻不是為這棘手之事惱,而是為紅姑的冒失而惱。
紅姑一時不明白,隻愣愣地看他走遠了。
……
齊冰伶……
到底是何等人物?
這十八年竟然死裏逃生地活下來了。
盛昌平邊走邊想,越發好奇。
她能活下來不是問題,問題是她來了桃宴。
到桃宴來能做什麽呢?
盛昌平眯著眼想了片刻,很快便有了答案。
簡家的陰陽奇脈,發病不定,可一旦病發,除了修煉朝暮字訣,別無他法。
紫宸山,恰巧是藏寶閣所在,世人皆以為暮字訣藏在此處。
那麽她一定來盜暮字訣的。
由此可推斷,簡如現在怕是已被陰陽奇脈折磨地生不如死。
盛昌平想著漸漸停下了。
侍從冬青自旁跟了過來,“大人,可是有事情要吩咐?”
盛昌平點了點頭,鄭重朝他道:“你現在去請太子調一隊侍衛,一半在外,一半在內,就埋伏在藏寶閣。”
“藏寶閣?”冬青狐疑道,轉而覺得自己問多了,又慌張低下了頭,隻道:“是。”
說罷恭敬地退下。
盛昌平兀自歎了口氣,繼續朝前走了。
過不多時,便來到會仙橋下涼亭內。
盛太後還在為剛剛的事生著氣,見到盛昌平,也全然沒有好臉色。
齊寒月見母親餘怒未消,又瞧了眼盛昌平的一派深沉。
想必是有要事商議。
齊寒月起身,朝二人各行了禮,這便要告辭了。
“長公主留步!”盛昌平於亭前攔下了她。
齊寒月立定凝眸,不知他此舉何意。
“丞相政務繁忙,這般著急來找母後必是為了國事,我就不必聽了罷。”齊寒月道。
“國事?”盛太後瞥了自家哥哥一眼,沒好氣地道:“若丞相是來替皇後求情的,便不必了。”
盛昌平笑笑,“臣並非要為娘娘求情。娘娘位居中宮,更應以身作則遵守綱紀,若有僭越,更應依律處置,以儆效尤,使後宮安寧如一。”
一句話非但沒有求情,倒像急於與盛玉兒撇清關係一般。
盛太後聽罷,也確實不似剛剛那般對盛昌平警惕防備了。
如此投機圓滑之道,不得不叫齊寒月暗稱佩服。
“那丞相今日來此,又是為了何事?陛下就在行宮,丞相可曾先去問過陛下?”盛太後問。
齊寒月聽出她這話是有意提到齊知讓的。
今日“武後之作”一出,盛太後對自己的名聲愈發在意了。即便是在盛昌平麵前,也要有意回避握權幹政之責,因而有意提醒盛昌平凡事先問陛下之意。
“太後放心,臣剛自行宮而來。”盛昌平說著,朝齊寒月友善一笑,“今日來也並非有什麽要事,隻是近來聽到些流言,想說與太後和長公主聽聽。”
齊寒月一下子覺出不對。
若是尋常流言,何必非拉上她來聽。
而近來與她有關的流言,她能想到的也唯有祝子安的斷袖之癖。
難不成那日劉太醫回京,真將此事說了出去?
盛昌平看齊寒月愣在原地,臉色有些不對,不禁問道:“長公主可是不願意?”
齊寒月立刻笑了回來,“並沒有。隻是近來身體抱恙,今日又與母後坐了這麽久,實在是有些乏了,須先告辭了。丞相勿怪。”
說罷便要走。
盛昌平沒有再攔她第二次,隻自背後道:“臣原本念及長公主與簡皇後交情甚好,對長寧公主一事必會關心,這才……”
齊寒月忽然停下了。
盛昌平笑了,“長公主可是又感興趣了?”
含香朝齊寒月臉上望去,一潭死水泛起點點漣漪。
齊寒月回了身,微微笑道:“丞相能聽到什麽流言呢?”
“若是長公主感興趣,不妨坐回亭中,聽臣慢慢與您說。”
盛太後也朝齊寒月看去,似是在等她的反應。
“難道長公主一點都不關心嗎?”盛昌平又問。
齊寒月愣了神。
如果說關心,便會被他指責心係此妖女而不忠朝廷。
如果說不關心,又會讓他說自己早已知道此事,引得齊冰伶身份暴露。
這話委實難接。
麵前的盛昌平仍然一臉好奇地望著她。
齊寒月笑道:“當年簡如母女死於掖庭,屍體是皇後親驗的。二人既已故去,丞相還何必執著於生前之事呢?”
盛昌平朗聲笑了幾聲,又道:“難道長公主就沒想過長寧公主和先後還活著嗎?”
“沒有,”齊寒月堅定道,“此事陛下既已廣詔天下,必不會錯。丞相這樣問,是在懷疑皇後當年派人驗屍有誤,還是懷疑陛下對天下人說了謊呢?”
盛昌平收了笑,立刻恭敬道:“臣不敢。”
齊寒月也朝他回了禮,又道:“既是流言,丞相還是小心為好。勿言不實之語,勿害無辜之人。”
盛昌平垂眸,隻道:“長公主所言極是。是臣思慮不周。”
齊寒月不再多言,回身匆匆走了。
盛昌平望著她的背影,已明白紅姑剛剛所言非虛。
若非齊冰伶真的活著,齊寒月必會直截了當地說“不關心”,而不會一再囑咐自己“勿言不實”。
而實際上,他也確實沒有要將這“不實之言”說與盛太後的意思。
畢竟自己現在沒有證據,貿然指認齊冰伶身份,必然遭到齊寒月後手一擊。
到時再反說他誣陷,空口無憑,又是啞巴虧。
倒不如等著齊冰伶真動了手,再甕中捉鱉。
“丞相可是真的聽到了什麽流言?”盛太後有些緊張地問。
盛昌平回過身,如常笑道:“太後恕罪,剛剛不過是臣試探之舉。”
“試探?”
盛太後仔細一想,倒也猜得出他的意圖。
他無非是擔心齊寒月因十八年前之事,而今仍有謀逆之心。
盛太後想罷,微微皺了眉,“丞相何苦還要試探她呢?哀家看得出她心裏並未放下。可她畢竟是哀家的女兒,便是真的有些反心,隻要不做行動,哀家都不會怪她。往後,不必再試了。”
“太後說的是,臣謹記。”
紅姑連忙回過身,恭謹地行了禮。
一位雙鬢斑白,續著長髯的老者笑著走出,而將滿麵清冷憂色的齊知讓留在了殿內。
紅姑對著那老者輕聲喚道:“丞相。”
盛昌平聞聲微偏了頭,見是紅姑,不覺詫異。
盛玉兒衝撞太後的事,他都聽說了。
如今風聲正緊,她怎的還冒險差貼身婢女過來?莫不是又添亂。
盛昌平看著紅姑,已然有些不悅了,卻還是走到她近旁,環顧四周無人,這才問:“何事?”
“是娘娘,有重要的事,要奴婢告知您。”紅姑說罷,再近一步,朝盛昌平低聲耳語了幾句。
盛昌平平靜地聽完了全部,隻垂下雙眸,輕輕抖了抖袖。
“就這些?”他問。
“是。”紅姑惶急著答。
“好的。回去告訴娘娘,我知道了。”
盛昌平寥寥說罷,回身便走。
“丞相,這事……”紅姑連忙追問。
“不該你問的事,不要問!”盛昌平徐徐說罷,皺著眉走了。
看樣子像是有些惱了。
卻不是為這棘手之事惱,而是為紅姑的冒失而惱。
紅姑一時不明白,隻愣愣地看他走遠了。
……
齊冰伶……
到底是何等人物?
這十八年竟然死裏逃生地活下來了。
盛昌平邊走邊想,越發好奇。
她能活下來不是問題,問題是她來了桃宴。
到桃宴來能做什麽呢?
盛昌平眯著眼想了片刻,很快便有了答案。
簡家的陰陽奇脈,發病不定,可一旦病發,除了修煉朝暮字訣,別無他法。
紫宸山,恰巧是藏寶閣所在,世人皆以為暮字訣藏在此處。
那麽她一定來盜暮字訣的。
由此可推斷,簡如現在怕是已被陰陽奇脈折磨地生不如死。
盛昌平想著漸漸停下了。
侍從冬青自旁跟了過來,“大人,可是有事情要吩咐?”
盛昌平點了點頭,鄭重朝他道:“你現在去請太子調一隊侍衛,一半在外,一半在內,就埋伏在藏寶閣。”
“藏寶閣?”冬青狐疑道,轉而覺得自己問多了,又慌張低下了頭,隻道:“是。”
說罷恭敬地退下。
盛昌平兀自歎了口氣,繼續朝前走了。
過不多時,便來到會仙橋下涼亭內。
盛太後還在為剛剛的事生著氣,見到盛昌平,也全然沒有好臉色。
齊寒月見母親餘怒未消,又瞧了眼盛昌平的一派深沉。
想必是有要事商議。
齊寒月起身,朝二人各行了禮,這便要告辭了。
“長公主留步!”盛昌平於亭前攔下了她。
齊寒月立定凝眸,不知他此舉何意。
“丞相政務繁忙,這般著急來找母後必是為了國事,我就不必聽了罷。”齊寒月道。
“國事?”盛太後瞥了自家哥哥一眼,沒好氣地道:“若丞相是來替皇後求情的,便不必了。”
盛昌平笑笑,“臣並非要為娘娘求情。娘娘位居中宮,更應以身作則遵守綱紀,若有僭越,更應依律處置,以儆效尤,使後宮安寧如一。”
一句話非但沒有求情,倒像急於與盛玉兒撇清關係一般。
盛太後聽罷,也確實不似剛剛那般對盛昌平警惕防備了。
如此投機圓滑之道,不得不叫齊寒月暗稱佩服。
“那丞相今日來此,又是為了何事?陛下就在行宮,丞相可曾先去問過陛下?”盛太後問。
齊寒月聽出她這話是有意提到齊知讓的。
今日“武後之作”一出,盛太後對自己的名聲愈發在意了。即便是在盛昌平麵前,也要有意回避握權幹政之責,因而有意提醒盛昌平凡事先問陛下之意。
“太後放心,臣剛自行宮而來。”盛昌平說著,朝齊寒月友善一笑,“今日來也並非有什麽要事,隻是近來聽到些流言,想說與太後和長公主聽聽。”
齊寒月一下子覺出不對。
若是尋常流言,何必非拉上她來聽。
而近來與她有關的流言,她能想到的也唯有祝子安的斷袖之癖。
難不成那日劉太醫回京,真將此事說了出去?
盛昌平看齊寒月愣在原地,臉色有些不對,不禁問道:“長公主可是不願意?”
齊寒月立刻笑了回來,“並沒有。隻是近來身體抱恙,今日又與母後坐了這麽久,實在是有些乏了,須先告辭了。丞相勿怪。”
說罷便要走。
盛昌平沒有再攔她第二次,隻自背後道:“臣原本念及長公主與簡皇後交情甚好,對長寧公主一事必會關心,這才……”
齊寒月忽然停下了。
盛昌平笑了,“長公主可是又感興趣了?”
含香朝齊寒月臉上望去,一潭死水泛起點點漣漪。
齊寒月回了身,微微笑道:“丞相能聽到什麽流言呢?”
“若是長公主感興趣,不妨坐回亭中,聽臣慢慢與您說。”
盛太後也朝齊寒月看去,似是在等她的反應。
“難道長公主一點都不關心嗎?”盛昌平又問。
齊寒月愣了神。
如果說關心,便會被他指責心係此妖女而不忠朝廷。
如果說不關心,又會讓他說自己早已知道此事,引得齊冰伶身份暴露。
這話委實難接。
麵前的盛昌平仍然一臉好奇地望著她。
齊寒月笑道:“當年簡如母女死於掖庭,屍體是皇後親驗的。二人既已故去,丞相還何必執著於生前之事呢?”
盛昌平朗聲笑了幾聲,又道:“難道長公主就沒想過長寧公主和先後還活著嗎?”
“沒有,”齊寒月堅定道,“此事陛下既已廣詔天下,必不會錯。丞相這樣問,是在懷疑皇後當年派人驗屍有誤,還是懷疑陛下對天下人說了謊呢?”
盛昌平收了笑,立刻恭敬道:“臣不敢。”
齊寒月也朝他回了禮,又道:“既是流言,丞相還是小心為好。勿言不實之語,勿害無辜之人。”
盛昌平垂眸,隻道:“長公主所言極是。是臣思慮不周。”
齊寒月不再多言,回身匆匆走了。
盛昌平望著她的背影,已明白紅姑剛剛所言非虛。
若非齊冰伶真的活著,齊寒月必會直截了當地說“不關心”,而不會一再囑咐自己“勿言不實”。
而實際上,他也確實沒有要將這“不實之言”說與盛太後的意思。
畢竟自己現在沒有證據,貿然指認齊冰伶身份,必然遭到齊寒月後手一擊。
到時再反說他誣陷,空口無憑,又是啞巴虧。
倒不如等著齊冰伶真動了手,再甕中捉鱉。
“丞相可是真的聽到了什麽流言?”盛太後有些緊張地問。
盛昌平回過身,如常笑道:“太後恕罪,剛剛不過是臣試探之舉。”
“試探?”
盛太後仔細一想,倒也猜得出他的意圖。
他無非是擔心齊寒月因十八年前之事,而今仍有謀逆之心。
盛太後想罷,微微皺了眉,“丞相何苦還要試探她呢?哀家看得出她心裏並未放下。可她畢竟是哀家的女兒,便是真的有些反心,隻要不做行動,哀家都不會怪她。往後,不必再試了。”
“太後說的是,臣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