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餘冀州軍組成數十個攻城陣列,舉盾扛梯子朝著渤海城狂奔。


    在他們身後,是由弓弩手所組成的掩護方隊。


    鋪天蓋地的箭雨飛上半空而後落向城頭,給城樓上的守軍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守軍占據地形開始還射後,半空中的箭雨變得更多了。


    弓弦響動的聲音不絕於耳,不斷地有甲士被射中跌落雲梯,摔成了一灘肉泥。


    城頭上的守軍也不時有人中箭,從城頭上掉落一命嗚呼。


    箭雨密集,有的落在地上,有的射在盾牌上,亦或是射在人的身上,接連不斷的慘叫聲瞬間響起。


    攻城梯被架了起來,身披盔甲的先登死士舉著大盾開始攀梯而上。


    先登死士可並非是鞠義的專屬,每個部隊都會有相應負責攻城的先登,而且在這個時間點,鞠義麾下的先登死士並未出現。


    城樓上的守軍死命的朝下砸著滾木礌石,煮沸的金汁也被倒向城下。


    那些登城的甲兵並非被此嚇到,依舊是舉著盾牌,踩著梯子向城頭攀爬。


    城頭上滾木礌石被拋了下來,一眾先登死士和攻城的兵卒更是被巨石砸的血肉橫飛。


    箭矢如同暴雨一般的傾瀉著,始終沒有停歇,宛若死神之鐮一般肆意收割著雙方士兵的性命。


    城頭上萬箭齊發,城牆下攻勢如潮,這便是這場攻堅戰的真實寫照。


    鋪天蓋地的冀州軍將士仿佛蟻群一般,無窮無盡的朝著渤海城湧來,大有一副不破城絕不罷休的架勢。


    朱靈、蔣義渠等將忙前忙後,遊走於城牆各處指揮著士兵作戰。


    一不留神便有雲梯搭在了城牆上,稍不注意便會被冀州軍的先登鑽了空子。


    雖然登上城樓一個或是幾個先登並不能造成太大麻煩,但這對士氣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每當攻城的時候,攻城方的主將一般都會下令給手下的士兵:“先登者,賞千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也正是因為這個千金的獎勵,先登死士們才會把腦袋別在褲帶上玩命。


    打著打著,城樓上的守軍開始放緩朝下扔滾木礌石的速度,弓箭手也放慢了放箭的頻率。


    雖然守城器械暫時夠用,但打了這麽久也是所剩不多,隻能咬咬牙節約點用了!


    雖然朱靈已經派人繼續去拆房子了,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在新的滾木礌石到來之前,這些守軍必須得省著點用!


    更何況就算有充足的滾木礌石和箭矢,守軍也無法以先前的頻率繼續攻擊了。


    守城的士兵已經換過了兩批,但此時的守城士兵仍是感到了一陣筋疲力盡。


    現在投擲滾木礌石的士兵和一眾弓箭手,隻能是憑著本能和心底的那絲執念,才能繼續戰鬥下去。


    他們多想停下休息一會,可他們真的沒法做到。


    別說這些士兵,就連朱靈、蔣義渠等將,都是滿臉血汙、聲音嘶啞的指揮著戰鬥。


    他們倒是沒耗費太多體力,可精神的疲憊,遠比身體的疲憊要嚴重的多。


    晌午時分,這場攻堅戰暫時算是落下了帷幕。


    冀州軍軍陣中響起了鳴金聲,冀州軍將士結起陣型,緩慢的退回了本陣。


    城牆之下,暗紅色的鮮血與屍體交織成一副慘烈的畫卷。


    死者與傷者混在一起,痛苦的呻吟仍在不時響起,無數屍體與將死的重傷之人被遺棄在了城下。


    一天的鏖戰下來,雙方將士早已經沒有了恐懼和悲憫,身體和頭腦裏隻剩下了疲憊和麻木。


    身上盔甲血跡斑駁的朱靈立在城頭,把目光投向了撤走的冀州軍,隨即緩緩歎了口氣。


    這仗,可不好打啊!


    粗略的估計了一番城下的屍體,朱靈預計的戰損比大概在三比一。


    可就是這個戰損比,也不是渤海城中的袁軍能夠接受的!


    要知道雙方的兵力,可是六比一!


    五千對三萬,三比一的戰損比又能怎麽樣?


    在這麽打下去,冀州軍隻需兩次大規模的進攻便能破了渤海城!


    朱靈、張南、蔣奇、蔣義渠四將商議著該如何行事,畢竟靠固守肯定是無法守住渤海城的。


    在這四人裏麵,除了朱靈稍微有點能耐之外,餘下的幾人都可以歸到醬油黨的範疇,所以這幾人隱以朱靈為首。


    張南生卒年不詳,相關事跡也少的可憐,十足的醬油黨一個。


    蔣奇和蔣義渠這倆人倒是有點意思,很多版本都說蔣奇字義渠,即二人為同一人。


    單從演義來看,這兩人顯然不是同一人。


    蔣奇在救援烏巢的時候被張遼斬殺:“遣蔣奇領兵一萬,往救烏巢。正遇蔣奇軍馬。奇軍問之,稱是烏巢敗軍奔回,奇遂不疑,驅馬徑過。張遼、許褚忽至,大喝:‘蔣奇休走!’奇措手不及,被張遼斬於馬下,盡殺蔣奇之兵。”;


    而蔣義渠是駐守黎陽的守將:“袁紹幅巾單衣,引八百餘騎,奔至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紹以前事訴與義渠。義渠乃招諭離散之眾,眾聞紹在,又皆蟻聚。”


    蔣奇已死在官渡之戰,按演義來看,蔣奇和蔣義渠顯然是袁紹麾下兩員大將,並非是同一人。


    真實的情況如何無人得知,就算是呂布也沒法得知這個世界到底是演義裏的世界還是真實的曆史世界。


    但根據種種情況推斷,演義世界的可能大一些,但又不與演義世界完全相同。


    至於朱靈,這位可以算是這四人裏麵日後混得最好、活得最久的了。


    朱靈,字文博,冀州清河國人。


    起初朱靈是袁紹麾下大將,在曹操進攻陶謙的時候,袁紹曾派遣朱靈等人領軍援助曹操。


    朱靈見到曹操後,頗有些“一見鍾情”的感覺,直接認定曹操是袁紹拍馬莫及的明主,便背叛了袁紹,帶著他所統領的冀州士卒留改投到曹操帳下。


    在投效曹老板之後,朱靈跟隨曹老板南征北戰,參與擊袁術、征馬超等諸多戰役,屢立戰功。


    但盡管朱靈戰功累累,卻一直不被曹老板信任,一直飽受曹老板的猜忌和提防。


    這是為什麽呢?按理說一個降將做到這份上不易了吧?


    其實這也不怪曹老板,朱靈先前所作的一件事,讓曹老板壓根就無法信任他。


    在朱靈擔任袁紹部將之時,季雍以鄃城背叛袁紹而投降公孫瓚,公孫瓚派遣兵將到鄃城助季雍守城。


    袁紹命朱靈帶兵前去攻打,但朱靈的家人都在城中,公孫瓚便將朱靈的母親、弟弟綁在城上,以此來誘降朱靈。


    朱靈望城哭泣了一番,而後上演一出大義滅親的戲碼。


    朱靈率兵力戰攻陷鄃城,生擒季雍,然而朱靈一家都被殺害。


    曹老板是何等人物?那是有時連自己兒子都不信的梟雄,朱靈做出了這樣的事情來,外加他直接背棄舊主降曹,這一切都讓曹老板沒法信任他。


    《三國誌·於禁傳》所載:“太祖常恨朱靈,欲奪其營。以禁有威重,遣禁將數十騎,齎令書,徑詣靈營奪其軍,靈及其部眾莫敢動。”


    此舉是曹操為了幫助曹丕解決日後的威脅做出的選擇,派別人去曹老板怕震不住朱靈,所以他直接便把心腹大將於禁給派了出去。


    自此朱靈失去了兵權,曹老板再也沒有給過他統領軍隊的機會。


    就這樣,這位曹魏名將鬱鬱寡歡,最終老死家中。


    朱靈的所作所為,其實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隻可惜他挑錯了主子,要不然換個主公投效,否賊他的下場未必會如此淒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九原虓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山淺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山淺陌並收藏三國之九原虓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