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末將去追趕敵將!”王輔臣拱手道。


    “去吧!”李靖頷首道。


    “將軍,捉活的還是死的?”王輔臣興奮的舔了舔嘴唇。


    “活人並沒有什麽用處,不是麽?”李靖低聲道。


    “末將領命!”王輔臣一抖韁繩,提著豹尾槍直追陶侃。


    “漢臣,你也去殺敵吧!本將留在此處調度兵馬即可。”李靖吩咐道。


    “末將還是待在將軍的身邊吧!有嚴兄和王兄在,這幾個敵將逃不掉的!”狄青笑著搖搖頭。


    李靖略一尋思,便明白了狄青的用意所在,狄青這是怕兵荒馬亂的,有敵軍傷到自己啊!


    於是李靖便沒拒絕,而是衝著狄青笑了笑,狄青亦是對李靖報之一笑。


    望著即將到手的下邳城,李靖心中也是感慨萬千。


    在丹陽憋屈了好幾年,終於可以換個地方了!


    若不是呂布和李靖之間經常有書信往來,李靖都以為呂布把他給忘了!


    但李靖也明白他“暗子”的身份,他很清楚這個身份一般人做不來,能夠讓他充當暗子,可以說呂布對他是百分百信任的。


    所以李靖並沒有太多的怨言,即便是他的理政能力不怎麽樣,這點事情也能想得通。


    從唐高祖到唐太宗時期,李靖南平蕭冼、輔公祏,北滅東突厥和吐穀渾,百戰百勝,未嚐一敗,被後世公認為“大唐第一軍事家”、“大唐軍神”。


    李靖與唐高祖李淵間有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在李淵起兵之初,倆人的關係可謂是勢同水火,李淵一度想把李靖除之而後快。


    要不是慧眼識英的李二出言相勸,哪裏還會有後來的大唐軍神?


    李靖並不是什麽小戶人家出身,怎麽著也得算個二代,他的舅舅便是北周驃騎大將軍韓雄之子、開隋九老中的韓擒虎。


    李靖的祖父李崇義曾任北周殷州刺史,封永康縣公;父李詮官至趙郡太守、封臨汾襄公。


    韓擒虎曾經這樣評價李靖:“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隋末,李靖任馬邑郡丞,主要負責監視煬帝瞧不上眼的太原留守李淵。


    時值李淵準備起事,李靖發現蛛絲馬跡後立即要將此事告知煬帝。


    但既然李淵準備起事,就一定會做好萬全準備,李靖想要光明正大離開肯定是行不通的。


    為了給煬帝報信,李靖可謂是煞費苦心。


    李靖扮作囚徒脫離了李淵的監視,而後便前往江都欲麵見煬帝。


    但由於中原已經大亂,李靖隻得從關中繞行前往江都。


    在李靖到達關中不久以後,關中也陷入了大亂,這樣一來,前往江都的道路便被封閉了,李靖隻得暫時待在長安。


    可能李靖也沒想到,李家這爺倆的推進速度實在是有點快,隻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便攻下了長安。


    長安城被攻下,躲在城中的李靖自然無處可逃,讓李淵的手下給摁了個結結實實。


    李淵自然也知道李靖心裏的小九九,所以李淵連解釋都沒讓李靖解釋,直接就下令將李靖斬首。


    臨刑前,李靖高呼道:“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斬壯士乎?!”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大致的翻譯如下:


    本來你舉兵起義,便是為了免除天下的暴亂,但是你卻因為你的私人恩怨而想殺掉我,這是不是有些前後矛盾呢?


    李淵聽後雖是有些意動,但卻不好朝令夕改,隻得裝作“不為所動”的樣子繼續下令行刑。


    李世民卻是很欣賞李靖,於是趁他老子猶豫之時為李靖求情,李淵有了台階下,自然也不會過多為難李靖,便做了個順水人情將李靖交由李世民處置。


    於是乎,李靖便加入了李世民的幕府,開啟了他輝煌的軍旅生涯。


    【簡單普及一下李靖當初差點被砍的原因,這也是老蒼沒給李靖高政治的原因所在。】


    ……


    書歸正文,陶侃、曹豹和陳圭父子在親兵的護衛下逃竄,幾乎已經達到了慌不擇路的程度。


    陶侃一行人在前麵跑,嚴成方拎著一對八棱紫金錘在後麵追,你逃我趕好不熱鬧!


    逃著逃著,陳圭低聲對陳登耳語了幾句,隨即父子二人便放慢了馬速,逐漸脫離了大部隊。


    追著追著,嚴成方突然瞥見了一對落單的父子,見其作文人打扮,嚴成方連停都沒停,直接躍馬衝了過去。


    本想開口說話的陳圭頓時愣住了,這怎麽跟預料當中的劇本不一樣?這人什麽情況?


    但陳圭的疑惑並未持續多久,因為嚴成方縱馬駛過不久,一眾丹陽兵便衝了上來,將陳圭父子圍了個水泄不通。


    “吾父子二人願降。”陳圭開口道。


    “願降?綁了帶下去,交給府君處置。”為首的校尉擺手說到。


    這校尉話音落下,七八個丹陽兵立即衝上前來,將陳圭父子綁了個結結實實。


    為了防止這爺倆說話,士兵們將綁腿布塞進了他倆口中。


    嘿!這酸爽!


    一心逃命的陶侃的哪裏顧得上不知去向的陳圭父子,他自己現在都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別說他沒發現陳圭父子了,就算發現了,陶侃也不會攔著他倆。


    願意哪去就哪去,隻要別耽誤他逃命就行!


    逃著逃著,曹豹眼珠一轉,偷偷的帶著部下與陶侃分道揚鑣。


    結果就是,沒等陶侃逃到下邳北門,其身後跟著的人不知不覺已經少了近一半。


    不隻陳圭父子和曹豹等人率部溜走,許多士兵也有著自己心中的小九九,離開陶侃無疑要比跟著他安全的多。


    但陶侃的逃命之旅並不是很順利,未等他趕至北門,便有斥候前來稟報:“主公,北門緊閉,門前盡是敵軍。”


    “什麽?咱們看守北門的人呢?”陶侃目眥欲裂道。


    “不知去向。”斥候苦澀的搖搖頭。


    “走,咱們去西門!”陶侃下令道。


    此時下邳城中的喊殺聲隨處可聞,李靖帶來的兵馬在城中到處尋找陶侃手下的將士。


    找到之後若是願降,那便收繳其兵刃將其統一看管;


    若是執意負隅頑抗,那便會落得個亂刃分屍的下場。


    陶侃剛調轉馬頭,嚴成方便催趕大宛馬殺了過來。


    下邳城雖然不小,但陶侃的戰馬不過是尋常坐騎,哪裏比得上嚴成方的寶馬神駒?


    嚴成方三下兩下便殺散了護在陶侃身前的丹陽兵,而後舉錘直取陶侃。


    陶侃麵如死灰,可能這便是傳說中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九原虓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山淺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山淺陌並收藏三國之九原虓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