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真田幸村的族譜上記載,真田一族起源於秦朝,其先祖乃是秦朝時的方士徐市。


    徐市受了秦王嬴政的派遣,出海前往蓬萊尋仙,以求得長生不老之術。


    領命後,徐市便帶著數百童男童女,以及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等一應物件離開了大漢,乘船出海。


    但徐市並未如願以償的抵達蓬萊,他的船隊在海上遭遇了風暴。


    或許是天意使然,風暴過後,徐市便被吹到了倭島這片土地上。


    徐市完全不知這是何地,苦苦探尋無果,想返回更是難於登天,無奈的徐市隻好在此地紮根。


    此處氣候溫暖、風光明媚、百姓友善,徐市適應了一段時間後便喜歡上了這裏。


    於是徐市便帶著隨從和一眾童男童女開辟了一個村落,在這裏定居了下來。


    而真田一族,便是徐市的直係後代,原本也以徐姓命名,但後來由於倭島戰亂,徐氏一族隻得改徐姓為真田,以此掩人耳目,躲避戰亂。


    到了真田幸村的這一代,徐氏已經傳承了十餘代,漢倭通婚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


    但即便是漢倭通婚,真田幸村的體內,也的的確確的流淌著漢人的血脈!


    戚繼光喃喃道:“世上竟有如此匪夷所思之事,當真是讓吾大開眼界!”


    甘寧亦是說到:“原來早在秦朝之時,造船與航海技術便已經如此的發達了!”


    真田幸村笑道:“二位將軍,風魔君的祖先便是先祖帶來的那批童男童女中的一位,他的祖先本姓李,後亦因躲避戰亂改姓為蒼井,至於風魔這個姓,便得從風魔之裏說起了。”


    接著真田幸村為戚繼光二人普及了一番風魔之裏組織的相關知識,戚繼光聽後這才明白了為何風魔小太郎連改兩姓。


    甘寧笑道:“先前我還疑惑為何你如此的熱衷投降,原來是有這層關係在裏麵。”


    真田幸村正色道:“先祖有訓,我等雖然改姓,但永生不得忘記漢人的身份,一旦有機會便要認祖歸宗。若是同族有難,必要不顧一切的出手相助,哪怕舍了性命也在所不辭!”


    頓了頓,真田幸村接著說到:“但投降一事,卻並非全是因為在下的血脈,以邪馬台國士兵的戰鬥力,完全不足以抵擋將軍的兵鋒,若是開戰,狗奴國必會被屠的血流成河,漢軍弟兄亦會有不小的死傷,此事完全可以避免,故此在下才勸說女王投降,用漢語中一句話來說,就是化幹、幹……”


    說到這,真田幸村突然詞窮了,因為化幹的後麵是什麽他實在是想不起來了。


    “化幹戈為玉帛!”戚繼光笑道。


    “對對!就是這個!”真田幸村靦腆一笑。


    戚繼光拍了拍真田幸村的肩膀,很是欣慰的說到:“待倭島的事了了,你倆便隨著本將返回故土,幫你倆的先祖完成遺願!”


    真田幸村二人自然是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下來,他倆對於先祖描繪的那如同仙境一般的故土,早已是心馳神往。


    且說呂布後來知道了真田幸村和風魔小太郎二人的身世來曆,也是感到十分驚奇。


    呂布萬萬沒想到,秦始皇遣徐福去蓬萊尋仙以求長生不老之事竟然是真實存在的!


    他本以為這隻是個神話傳說,壓根就不曾想過徐福竟然真的踏足了倭島,而且是在公元前二百年這個時間點!


    其實徐福的事跡,在《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和“淮南衡山列傳”俱有記載。


    《三國誌》中也對徐福東渡之事有所記載,但這些記載無從考證。


    但得知了真田一族的事情後,酷不便知道了徐福在機緣巧合下來到了倭島的經過。


    為何說是機緣巧合?


    因為以當時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出海倒是可以勉強做到,但想要抵達倭島簡直就是難於登天。


    若不是遭遇了風暴,恐怕徐福是沒法抵達倭島了。


    本來呂布還對真田幸村和風魔小太郎二人的倭人身份有些抵觸,但現在他倆的身子裏流淌著漢人的血脈,亦是可以算作炎黃後裔,呂布自然願意接受他倆的效力。


    這係統的植入還真是有趣,真田幸村和風魔小太郎居然成了徐福的後裔,這真是有丶東西!


    書歸正文,寒暄過後,戚繼光等人為真田幸村的祖先上了香,隨即便返回了王城。


    在閑聊的過程中,織田信長死於誰手的謎團也被風魔小太郎揭開,服部半藏這個凶手露出了水麵。


    ……


    在得知織田信長身死、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後,卑彌弓呼趕緊召龜田齋前來議事。


    王宮之中,卑彌弓呼和龜田齋二人坐在茶桌前,桌上的茶紋絲未動的放置了許久,已是毫無溫度。


    他倆實在是沒什麽心思喝茶,織田信長三萬大軍一仗讓漢軍打的全軍覆沒,現在狗奴國一共就剩了一萬人馬,都火燒眉毛了哪還有閑工夫喝茶?


    據探子回報,漢軍共有三萬人,但卑彌弓呼不信漢軍同等兵力就能打的織田信長全軍覆沒,卑彌弓呼估計,漢軍至少得來了五萬出頭。


    卑彌弓呼和龜田齋二人沉寂許久,卑彌弓呼突然歎了口氣:“龜田君,眼下如何是好?”


    龜田齋亦是歎了口氣:“大王,兵力和士氣上,我軍都處於劣勢,這仗實在是不好打。”


    卑彌弓呼想了想說到:“若是投降,漢軍能否會給本王一條活路?”


    龜田齋聽後說到:“此事猶未可知,但大王完全可以做兩手準備,您可以一邊與遣使與漢軍交談,同時布置兵馬做好迎敵準備。如此一來,無論漢軍是否接受大王的投降,大王您也不至於淪落到無路可退的地步。”


    卑彌弓呼聽後喜道:“如此甚好!就按你說的辦!”


    龜田齋聽後一臉虔誠的跪地說到:“龜田一族世受王恩,今日狗奴國遭此大難,臣唯有以死相報大王的恩情。請大王放心,無論漢軍是否接受您的投降,臣都會一直護衛在您的身邊,誰若是想傷害您,那便得踏著臣的屍體過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九原虓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蒼山淺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蒼山淺陌並收藏三國之九原虓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