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氏蒼白的臉色閃過一絲猙獰,手握緊成拳,咬著銀牙,自己千辛萬苦地吃藥備孕,都沒有懷上,可若言竟在短短的時間內,一舉懷上,還是在她的眼皮子底下,這不是打她的臉麽!
看來不光是沈朝野這個賤人礙她們的道,還有若言這個賤婢在暗搓搓地覬覦著她的位置。
沈朝歌瞧著許氏的眼中的陰鷙,暗道不好,若是她沒猜錯的話,母親應是容不下這個孩子!
可如今的形勢,父親將若氏這胎看的極重,這不是動手的最佳時機。
“母親,若氏這胎或許可以幫到我們,為了將來,它必須留著。”沈朝歌將手放在許氏的手背上,眼神堅定。
許氏疑惑,她實在想不出若氏這一胎,能幫到她們什麽。
見許氏不解,沈朝歌耐著性子解釋道:“府裏這麽多姨娘,卻沒有一個肚子裏出過男孩兒,外界早就對沈府和母親您議論紛紛,既然若氏有孕,我們便順手推舟,讓她生下來。”
“若為女孩兒,不用我們動手,向來好吃好喝的供著她的父親,他準第一個不答應;再者,若是生下兒子,也不必懼怕,到時母親向父親表明收若氏之子為嫡子,為了這唯一的男丁的前途,父親不肯不會答應。”
沈朝歌這番細細的解說下,許氏這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的意思是,等她生下孩子,就去母留子?”許氏的語氣有些激昂。
沈朝歌點點頭,神情嫣然中透著一絲寒氣,“自古帝王家誰沒有件難啟於齒的事,年邁的皇帝讓其幼子登基,為恐其母把持朝政,而在幼主登基前將其賜死的事比比皆是。可沈府比不得帝皇之家,咱們沒有這個顧慮,隻需要借這個孩子穩住母親的主母之位便可,若氏的去留,全憑母親處置。”
說完,唇角一勾,眼神中盡是嘲諷,“這若氏還沉浸在父親給予的寵愛中,哪裏懂得她這一切不過都是靠著肚子裏的種,還真以為父親對她死心塌地的呢。母親信不信,若你向父親提出去母留子的提議,父親必定不會袒護那賤婢,因為他需要一個嫡係男丁來繼承家業。”
說到這裏,沈朝歌的眼裏盡是荒涼,雖然她看的真切,可心中難免失落,在父親心裏,隻有前途和兒子,才是他真正不會拋棄的。
有了沈朝歌這些話,許氏心裏壓著的大石總算是一輕,腦海裏突然想起之前外麵的兩個婆子討論起楚國使者的接風宴。
“對了,朝歌,那宮宴的事兒你可準備好了?這次你可要跟南湘王提提,讓他重新向陛下請旨,這求娶對象可得點名道姓是你才行!”
許氏想著自己女兒能在宴會上大放異彩,心情都好了起來。雖然自己是看不到那等精彩的場麵了,可她仍舊是希望能借宴會,替朝歌正名南湘王妃的事。
這樣,自己在沈嚴鑄這邊,也算有了底氣。
沈朝歌此次聽提到南湘王,眼裏沒了以往向往羞澀,而是無盡的漠然與晦暗。
“南湘王?嗬,自從您出事,平日裏巴結我的好友皆避之不及,就連他……他也未曾來找過女兒,哪怕有一字一句的安慰,都沒有。”
自從母親的事傳遍大靖後,除了閨中密友白琴和方玉珠來探望她過外,其餘往日裏諂媚討好她的人,都沒了聲息,指不定在背後嘲笑她呢。
許氏聞言,神情歉疚,嚅囁道:“是母親……母親牽連了你,若不是母親著了沈朝野的道,你也不至於與南湘王之間有了嫌隙……”
心中愈發的憋屈,若是因自己的緣故,影響到了女兒的上好姻緣,自己該如何是好?
沈朝歌卻毫不在意得搖了搖頭,眉目間沒了往日的溫淺柔媚,倒是有了曆經大事起落的沉澱穩重之感。
見其清眸流盼得看著許氏,“母親,這些閑雜事女兒心中有數。現下要緊的是您好好的,外麵的事您別擔心,女兒會替你解決。”
許氏滿臉感動,同時也為自己女兒驕傲,這才是她許芙的女兒,拿得起放得下,不依附男子。南湘王若是不好好珍惜,定讓他後悔莫及。
但也出聲勸解著沈朝歌,“好,你也別過於灰心,母親聽說今日遠洲鬧洪水,陛下命南湘王為先鋒,他許是在忙這些吧,你應該相信你們彼此的情誼,等他空下來,定會找你的。”
沈朝歌沉默了一會兒,淺淺得應了一聲,便不再言語。
沈府,倚竹軒內。
須要正在向沈朝野稟告著事,沈朝野聽聞後僅是翻了一頁話本子,神情淺淺,眼神始終在本子上。
“她去就去了,她若是不去,才是可疑。”
須要點頭,至於許氏母女之間能聊些什麽,她們心中也大抵有個數,無非是窩在一起搞壞事就對了。
“奴婢會繼續暗中盯著,小姐隻管做手上的事便可。”
沈朝野微微一笑,揚了揚聲,“你去跟蘿蔓說一聲,沈嚴鑄送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放好,將來或許能排上用場。另外從庫中取出類似我娘親風格的服飾,今日宮宴,我要穿這套。”
須要驚訝的瞪大眼睛,詢問道:“為何小姐想要穿嫣兒夫人的服飾?”
小姐不想穿沈嚴鑄送來的服飾,她能理解,換做是她,她都恨不得將她們燒了才行。隻有等到需要她了,就百般討好的嘴臉,真讓她覺得惡心。
可為何這次的宮宴,小姐竟想模仿嫣兒夫人,明明小姐自己的審美也是極佳的。
沈朝野轉過頭,言笑晏晏得盯著須要,嘴邊逸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你什麽時候跟蘿蔓一般八卦了?”
須要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撓了撓後腦勺。
沈朝野隱晦著笑,眼裏閃爍著莫名的光芒,在一陣淺若的歎息後,緩緩開口。
“這次宮宴,我勢在必得。”
饒是須要,都不太清楚沈朝野究竟是在說宴會上出彩之事,還是為了遠洲鬧洪水之事,能夠順利說服嘉靖帝,而順利隨行之事。
------題外話------
去母留子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分資料。
在古代社會中有一個非常殘忍的規則,那就是為了避免皇太後的身份幹政,所以便在立了太子之後再賜死他的生母,這樣就可以使得政治上的純淨,這一個事情最開始就是在漢武帝身上開始此先河的,但拓跋氏才是源頭。
當時在北魏時期,其實君位的傳承是十分的頻繁,並且也非常的混亂的。
而且在當時也因為部落之間的勢力以及強大,所以會導致儲君的選擇往往都與此有關,且在當時對於後宮的權力並沒有太大的製約,於是在她們的兒子當上了儲君之後,在未來她們有可能就會有把握朝政的風險,比如在道武帝登基的時候,就是因為他的母後以及他的舅舅各種幹預,所以在這個時候使得他們的帝國軌跡發生了變化。
之後等到道武帝開始意識到不對的時候,他才開始動用手段,統一了北方之後,再用各種計策逼死了自己的母親,立了太子,將劉皇後賜死,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製度了。我們也將它稱之為子貴母死,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後宮幹政的事情再度發生,而之後漢武帝立了太子之後卻殺掉皇太後一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根源是在拓跋,而漢武帝僅僅是一個代表。
看來不光是沈朝野這個賤人礙她們的道,還有若言這個賤婢在暗搓搓地覬覦著她的位置。
沈朝歌瞧著許氏的眼中的陰鷙,暗道不好,若是她沒猜錯的話,母親應是容不下這個孩子!
可如今的形勢,父親將若氏這胎看的極重,這不是動手的最佳時機。
“母親,若氏這胎或許可以幫到我們,為了將來,它必須留著。”沈朝歌將手放在許氏的手背上,眼神堅定。
許氏疑惑,她實在想不出若氏這一胎,能幫到她們什麽。
見許氏不解,沈朝歌耐著性子解釋道:“府裏這麽多姨娘,卻沒有一個肚子裏出過男孩兒,外界早就對沈府和母親您議論紛紛,既然若氏有孕,我們便順手推舟,讓她生下來。”
“若為女孩兒,不用我們動手,向來好吃好喝的供著她的父親,他準第一個不答應;再者,若是生下兒子,也不必懼怕,到時母親向父親表明收若氏之子為嫡子,為了這唯一的男丁的前途,父親不肯不會答應。”
沈朝歌這番細細的解說下,許氏這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你的意思是,等她生下孩子,就去母留子?”許氏的語氣有些激昂。
沈朝歌點點頭,神情嫣然中透著一絲寒氣,“自古帝王家誰沒有件難啟於齒的事,年邁的皇帝讓其幼子登基,為恐其母把持朝政,而在幼主登基前將其賜死的事比比皆是。可沈府比不得帝皇之家,咱們沒有這個顧慮,隻需要借這個孩子穩住母親的主母之位便可,若氏的去留,全憑母親處置。”
說完,唇角一勾,眼神中盡是嘲諷,“這若氏還沉浸在父親給予的寵愛中,哪裏懂得她這一切不過都是靠著肚子裏的種,還真以為父親對她死心塌地的呢。母親信不信,若你向父親提出去母留子的提議,父親必定不會袒護那賤婢,因為他需要一個嫡係男丁來繼承家業。”
說到這裏,沈朝歌的眼裏盡是荒涼,雖然她看的真切,可心中難免失落,在父親心裏,隻有前途和兒子,才是他真正不會拋棄的。
有了沈朝歌這些話,許氏心裏壓著的大石總算是一輕,腦海裏突然想起之前外麵的兩個婆子討論起楚國使者的接風宴。
“對了,朝歌,那宮宴的事兒你可準備好了?這次你可要跟南湘王提提,讓他重新向陛下請旨,這求娶對象可得點名道姓是你才行!”
許氏想著自己女兒能在宴會上大放異彩,心情都好了起來。雖然自己是看不到那等精彩的場麵了,可她仍舊是希望能借宴會,替朝歌正名南湘王妃的事。
這樣,自己在沈嚴鑄這邊,也算有了底氣。
沈朝歌此次聽提到南湘王,眼裏沒了以往向往羞澀,而是無盡的漠然與晦暗。
“南湘王?嗬,自從您出事,平日裏巴結我的好友皆避之不及,就連他……他也未曾來找過女兒,哪怕有一字一句的安慰,都沒有。”
自從母親的事傳遍大靖後,除了閨中密友白琴和方玉珠來探望她過外,其餘往日裏諂媚討好她的人,都沒了聲息,指不定在背後嘲笑她呢。
許氏聞言,神情歉疚,嚅囁道:“是母親……母親牽連了你,若不是母親著了沈朝野的道,你也不至於與南湘王之間有了嫌隙……”
心中愈發的憋屈,若是因自己的緣故,影響到了女兒的上好姻緣,自己該如何是好?
沈朝歌卻毫不在意得搖了搖頭,眉目間沒了往日的溫淺柔媚,倒是有了曆經大事起落的沉澱穩重之感。
見其清眸流盼得看著許氏,“母親,這些閑雜事女兒心中有數。現下要緊的是您好好的,外麵的事您別擔心,女兒會替你解決。”
許氏滿臉感動,同時也為自己女兒驕傲,這才是她許芙的女兒,拿得起放得下,不依附男子。南湘王若是不好好珍惜,定讓他後悔莫及。
但也出聲勸解著沈朝歌,“好,你也別過於灰心,母親聽說今日遠洲鬧洪水,陛下命南湘王為先鋒,他許是在忙這些吧,你應該相信你們彼此的情誼,等他空下來,定會找你的。”
沈朝歌沉默了一會兒,淺淺得應了一聲,便不再言語。
沈府,倚竹軒內。
須要正在向沈朝野稟告著事,沈朝野聽聞後僅是翻了一頁話本子,神情淺淺,眼神始終在本子上。
“她去就去了,她若是不去,才是可疑。”
須要點頭,至於許氏母女之間能聊些什麽,她們心中也大抵有個數,無非是窩在一起搞壞事就對了。
“奴婢會繼續暗中盯著,小姐隻管做手上的事便可。”
沈朝野微微一笑,揚了揚聲,“你去跟蘿蔓說一聲,沈嚴鑄送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的放好,將來或許能排上用場。另外從庫中取出類似我娘親風格的服飾,今日宮宴,我要穿這套。”
須要驚訝的瞪大眼睛,詢問道:“為何小姐想要穿嫣兒夫人的服飾?”
小姐不想穿沈嚴鑄送來的服飾,她能理解,換做是她,她都恨不得將她們燒了才行。隻有等到需要她了,就百般討好的嘴臉,真讓她覺得惡心。
可為何這次的宮宴,小姐竟想模仿嫣兒夫人,明明小姐自己的審美也是極佳的。
沈朝野轉過頭,言笑晏晏得盯著須要,嘴邊逸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你什麽時候跟蘿蔓一般八卦了?”
須要不好意思的低下頭,撓了撓後腦勺。
沈朝野隱晦著笑,眼裏閃爍著莫名的光芒,在一陣淺若的歎息後,緩緩開口。
“這次宮宴,我勢在必得。”
饒是須要,都不太清楚沈朝野究竟是在說宴會上出彩之事,還是為了遠洲鬧洪水之事,能夠順利說服嘉靖帝,而順利隨行之事。
------題外話------
去母留子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給大家分享一下一部分資料。
在古代社會中有一個非常殘忍的規則,那就是為了避免皇太後的身份幹政,所以便在立了太子之後再賜死他的生母,這樣就可以使得政治上的純淨,這一個事情最開始就是在漢武帝身上開始此先河的,但拓跋氏才是源頭。
當時在北魏時期,其實君位的傳承是十分的頻繁,並且也非常的混亂的。
而且在當時也因為部落之間的勢力以及強大,所以會導致儲君的選擇往往都與此有關,且在當時對於後宮的權力並沒有太大的製約,於是在她們的兒子當上了儲君之後,在未來她們有可能就會有把握朝政的風險,比如在道武帝登基的時候,就是因為他的母後以及他的舅舅各種幹預,所以在這個時候使得他們的帝國軌跡發生了變化。
之後等到道武帝開始意識到不對的時候,他才開始動用手段,統一了北方之後,再用各種計策逼死了自己的母親,立了太子,將劉皇後賜死,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性的製度了。我們也將它稱之為子貴母死,這樣的目的也是為了後宮幹政的事情再度發生,而之後漢武帝立了太子之後卻殺掉皇太後一樣,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根源是在拓跋,而漢武帝僅僅是一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