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24日,農曆五月初九。
黃笛來到李村已有兩個月零兩天。她一共隻跟家裏打了兩次電話,但每次都隻能短短的聊上幾分鍾。為了不讓家裏爸媽擔心,也是報喜不報憂。
趁著周末沒課,她決定給家裏寫封書信,把這兩個月在李村的所見所聞都一一寫出來跟父母分享。
李村的屠宰場開業了,算是走出第一步。楊德全每天開心的守在屠宰場,他突然覺得自己變得更加重要了起來。
李秋寒這一次回來在村裏一共收購了2000隻鴨子,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李村的麻鴨也即將陸續出籠,被做成烤鴨送入到別人的胃中。
早上黃笛去上課的時候,特意把寫好的書信交給李秋寒,委托他幫忙寄回去。
李秋寒每次回村貌似都比較忙,兩人的交談較少,也就在家裏能稍稍聊一會。
但是每次聊天都很愉快,高玉梅也可得兩人有所發展,從來都不打擾,也不準孩子們去打擾。
李秋寒拿著黃笛的書信,好奇的看了一下上麵的地址:廂省橘洲市橘洲區人民路88號,黃崇偉親啟。
果然真是城裏來的,而且還是大城市來的。
三天後。
黃崇偉家。
黃媽周玉春今天下午收到了郵局送來的信,看上麵的地址先是有點陌生。周玉春不記得家裏在那邊還有什麽親戚,後來又仔細回想一下,才記起女兒不就是在那邊支教嗎?
心中又驚又喜,忍不住想立刻撕開信封的衝動,但想到孩子她爸還沒回來,於是硬生生的止住。
周玉春在家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隻想丈夫黃崇偉快些回來。終於,隨著一陣開門聲,周玉春知道,是丈夫回來了。於是趕緊去開門,然後高興的說道:“老黃,咱閨女來信了,等著你回來一起看呢。”
黃崇偉匆匆地把手裏的黑色公文包放好,也來不及換鞋了,直接就去客廳沙發上坐下。
“快,打開看看。”黃崇偉催促道。
周玉春很快的撕開信封,取出裏麵的信紙,然後打開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隻見上麵寫著:
“爸、媽,安好。女兒很想念你們,我一切都好,請你們放心。
前兩次電話上的短暫相訴,縱使有千言萬語也來不及說出口,後麵排著很長的隊,我不能自私的占據太多時間。
這裏確實很貧窮落後,從下火車後我就開始感觸很深,沒有高樓大廈,有的隻是青山綠水。
記得第一次打電話給你們說過,我支教這裏是一棟全新的小學,並沒有大山裏的破敗。全新的學校,快樂的學生,幸福的同事。
這裏和我想象中出入很大,最開始我以為是給了我特殊待遇,隻是後來我明白,附近幾個村子的學生都來這裏上學了,我也就去不了原先計劃的那裏。
這裏是叫李村,村裏麵給我安排在梅姨家住,梅姨是個很善良和氣的人,對我特別好。
我剛來的時候她家就修了新房子,五室一廳的戶型,很寬敞。家裏也用上了電視,洗衣機。這是村裏對我的特殊待遇。
後來我去村裏學生家做家訪,大都家庭都是住著破舊的木屋,全家人擁擠的住在一起。很多人家舍不得用電,還是在點著煤油燈。
村裏的很多人還穿著草鞋,學校的很多學生也是麵黃肌瘦,穿不上新衣裳。
但是現在,李村正在慢慢改變著,村裏有兩家修上了全新的房子,感覺就像小別墅一樣。後來我明白這些都是源於李村一個很奇怪的少年......
爸,媽,我想留在這兒,再多留一會,我要看著這裏的奇跡發生。”
黃崇偉和周玉春兩人看完女兒的來信,沉默不言。
周玉春打破沉默,說道:“老黃,你說咱女兒會不會瘦了?能不能習慣那裏的飲食啊?”
黃崇偉歎道:“唉,當初這孩子鐵了心要去,勸都勸不住。你說這不是...”
“老黃,要不我去看看咱閨女吧?”
“算了吧,馬上要暑假了,孩子肯定會回來的。唉!”
周玉春又道:“老黃,你有沒有覺得信裏是不是很多奇怪之處?咱爸可是在山區裏待過很多年的,可沒聽他說起過那邊村裏現在能有這條件的?”
黃崇偉倒沒覺得什麽,隻是對信中的奇怪少年感到好奇,不知道女兒為什麽會特意提到這個人。
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他可是知道自家女兒的,這麽多年來就沒什麽人能被她這樣稱讚過。大城市裏多少年輕俊傑都沒看見眼裏,卻對一個鄉下小夥子另眼相看,這其中的意味實在是耐人尋味。
“等閨女回來我們好好問問吧!”黃崇偉道。
於是兩人心事重重的吃飯去了。
。。。。。。
李秋寒回到縣城,找李明財商量一下李靜在哪裏上初中的問題。
現在杜娟帶著孩子,繼續住到她家去肯定不合適。二叔李明福也不是會照顧人的,這段時候杜娟不在家裏,他一個人在鎮上,從沒家裏開過火。
顯然讓李靜繼續寄讀在李明福家就不合適了。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李靜來縣裏上中學,但以她的成績想進縣中學隻能夠勉強,還得提前去學校問問才行。
“爸,小靜馬上就該上初中了嘞,您想過讓她來縣裏上學嗎?”李秋寒說道。
“來城裏做啥?去鎮上,你以前不就是在鎮裏上的學嘛,有你二叔照顧著,我們都放心。”李明財道。
“可是,爸,現在二嬸都還在城裏嘞,鎮上就二叔一個人,不方便。”
“你二嬸又不是不回去了。”
“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小靜來城裏念書,有我們兩個照顧著,不是更好嗎?再說小靜也是很懂事的。”
“可是...”
“哎呀,爸,你想想,現在二叔家有兩個小的要照顧著,哪裏還有精力再照顧一個人。”
最後李明財長歎一聲,道:“按你說的做吧!”
李明財回屋去了,李秋寒坐在客廳慢慢回想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
1995年9月到1996年7月,將近一年的時間。從最開始家裏吃不上肉,穿不上新衣,到現在住上了新房子,家裏生意前景也還不錯,每個月收入也很可觀。
再到村裏修上了新學校,有了第一家集體企業,還有家家戶戶開始養殖。李秋寒想,要不了幾年,村裏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更是跟黃笛的關係有了很大的進展,隻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彼此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他想,也許兩人的結局值得期待。
卷二終。
黃笛來到李村已有兩個月零兩天。她一共隻跟家裏打了兩次電話,但每次都隻能短短的聊上幾分鍾。為了不讓家裏爸媽擔心,也是報喜不報憂。
趁著周末沒課,她決定給家裏寫封書信,把這兩個月在李村的所見所聞都一一寫出來跟父母分享。
李村的屠宰場開業了,算是走出第一步。楊德全每天開心的守在屠宰場,他突然覺得自己變得更加重要了起來。
李秋寒這一次回來在村裏一共收購了2000隻鴨子,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李村的麻鴨也即將陸續出籠,被做成烤鴨送入到別人的胃中。
早上黃笛去上課的時候,特意把寫好的書信交給李秋寒,委托他幫忙寄回去。
李秋寒每次回村貌似都比較忙,兩人的交談較少,也就在家裏能稍稍聊一會。
但是每次聊天都很愉快,高玉梅也可得兩人有所發展,從來都不打擾,也不準孩子們去打擾。
李秋寒拿著黃笛的書信,好奇的看了一下上麵的地址:廂省橘洲市橘洲區人民路88號,黃崇偉親啟。
果然真是城裏來的,而且還是大城市來的。
三天後。
黃崇偉家。
黃媽周玉春今天下午收到了郵局送來的信,看上麵的地址先是有點陌生。周玉春不記得家裏在那邊還有什麽親戚,後來又仔細回想一下,才記起女兒不就是在那邊支教嗎?
心中又驚又喜,忍不住想立刻撕開信封的衝動,但想到孩子她爸還沒回來,於是硬生生的止住。
周玉春在家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隻想丈夫黃崇偉快些回來。終於,隨著一陣開門聲,周玉春知道,是丈夫回來了。於是趕緊去開門,然後高興的說道:“老黃,咱閨女來信了,等著你回來一起看呢。”
黃崇偉匆匆地把手裏的黑色公文包放好,也來不及換鞋了,直接就去客廳沙發上坐下。
“快,打開看看。”黃崇偉催促道。
周玉春很快的撕開信封,取出裏麵的信紙,然後打開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隻見上麵寫著:
“爸、媽,安好。女兒很想念你們,我一切都好,請你們放心。
前兩次電話上的短暫相訴,縱使有千言萬語也來不及說出口,後麵排著很長的隊,我不能自私的占據太多時間。
這裏確實很貧窮落後,從下火車後我就開始感觸很深,沒有高樓大廈,有的隻是青山綠水。
記得第一次打電話給你們說過,我支教這裏是一棟全新的小學,並沒有大山裏的破敗。全新的學校,快樂的學生,幸福的同事。
這裏和我想象中出入很大,最開始我以為是給了我特殊待遇,隻是後來我明白,附近幾個村子的學生都來這裏上學了,我也就去不了原先計劃的那裏。
這裏是叫李村,村裏麵給我安排在梅姨家住,梅姨是個很善良和氣的人,對我特別好。
我剛來的時候她家就修了新房子,五室一廳的戶型,很寬敞。家裏也用上了電視,洗衣機。這是村裏對我的特殊待遇。
後來我去村裏學生家做家訪,大都家庭都是住著破舊的木屋,全家人擁擠的住在一起。很多人家舍不得用電,還是在點著煤油燈。
村裏的很多人還穿著草鞋,學校的很多學生也是麵黃肌瘦,穿不上新衣裳。
但是現在,李村正在慢慢改變著,村裏有兩家修上了全新的房子,感覺就像小別墅一樣。後來我明白這些都是源於李村一個很奇怪的少年......
爸,媽,我想留在這兒,再多留一會,我要看著這裏的奇跡發生。”
黃崇偉和周玉春兩人看完女兒的來信,沉默不言。
周玉春打破沉默,說道:“老黃,你說咱女兒會不會瘦了?能不能習慣那裏的飲食啊?”
黃崇偉歎道:“唉,當初這孩子鐵了心要去,勸都勸不住。你說這不是...”
“老黃,要不我去看看咱閨女吧?”
“算了吧,馬上要暑假了,孩子肯定會回來的。唉!”
周玉春又道:“老黃,你有沒有覺得信裏是不是很多奇怪之處?咱爸可是在山區裏待過很多年的,可沒聽他說起過那邊村裏現在能有這條件的?”
黃崇偉倒沒覺得什麽,隻是對信中的奇怪少年感到好奇,不知道女兒為什麽會特意提到這個人。
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他可是知道自家女兒的,這麽多年來就沒什麽人能被她這樣稱讚過。大城市裏多少年輕俊傑都沒看見眼裏,卻對一個鄉下小夥子另眼相看,這其中的意味實在是耐人尋味。
“等閨女回來我們好好問問吧!”黃崇偉道。
於是兩人心事重重的吃飯去了。
。。。。。。
李秋寒回到縣城,找李明財商量一下李靜在哪裏上初中的問題。
現在杜娟帶著孩子,繼續住到她家去肯定不合適。二叔李明福也不是會照顧人的,這段時候杜娟不在家裏,他一個人在鎮上,從沒家裏開過火。
顯然讓李靜繼續寄讀在李明福家就不合適了。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李靜來縣裏上中學,但以她的成績想進縣中學隻能夠勉強,還得提前去學校問問才行。
“爸,小靜馬上就該上初中了嘞,您想過讓她來縣裏上學嗎?”李秋寒說道。
“來城裏做啥?去鎮上,你以前不就是在鎮裏上的學嘛,有你二叔照顧著,我們都放心。”李明財道。
“可是,爸,現在二嬸都還在城裏嘞,鎮上就二叔一個人,不方便。”
“你二嬸又不是不回去了。”
“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小靜來城裏念書,有我們兩個照顧著,不是更好嗎?再說小靜也是很懂事的。”
“可是...”
“哎呀,爸,你想想,現在二叔家有兩個小的要照顧著,哪裏還有精力再照顧一個人。”
最後李明財長歎一聲,道:“按你說的做吧!”
李明財回屋去了,李秋寒坐在客廳慢慢回想這段時間的點點滴滴。
1995年9月到1996年7月,將近一年的時間。從最開始家裏吃不上肉,穿不上新衣,到現在住上了新房子,家裏生意前景也還不錯,每個月收入也很可觀。
再到村裏修上了新學校,有了第一家集體企業,還有家家戶戶開始養殖。李秋寒想,要不了幾年,村裏就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在更是跟黃笛的關係有了很大的進展,隻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彼此的了解也會越來越深。他想,也許兩人的結局值得期待。
卷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