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地方七品芝麻官打工,給一個女人吆喝,遠離京城zz中心,這些被選上的工部官員心裏的不爽可想而知。


    船,在青山門附近的碼頭停下。


    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任寧挑著眼,打量這碼頭。


    碼頭已被修繕過,而用來修繕碼頭的材料他知道。之前他曾去江東門參觀,見過這種名為水泥的東西,也知這玩意攪拌了河沙可快速鋪路,建牆,是十分好用的建築材料。


    左弗也不知從哪弄來這神奇的東西,而她似乎也特別偏愛使用這東西,走到哪路就修到哪,還喊出了“想要富,先修路”的口號。


    對阿堵之物的渴望如此赤l,也是他們不願來常州的原因。


    他們雖是工部官員,可都是讀聖人書長大的。喜歡金錢的人必是道德敗壞,令人不齒的。


    隻是這回是曾櫻出麵,他們也不敢不來罷了。


    眼睛微微一掃,便將碼頭的狀況都看在了眼裏。


    令任寧有點意外的是,碼頭附近很繁榮,遠不像同僚說得那般,左弗惡意打壓鄉紳,商賈,所有買賣都自己做,搞得民怨沸騰。


    在這裏,他分明看到了許多商號的大掌櫃親自帶著人在卸貨裝貨,更有許多小商販挑著吃食水果在這兒販賣,碼頭上一片繁榮熱鬧景象。


    想起他們來時,運河內船隻往來不停,進了這內運河更是行動如龜爬,心裏便是起了疑問。


    左弗當真將整個常州商市把持了嗎?看這碼頭,顯然並不是這樣。


    碼頭上,背上印有城市協管四字的青壯們揮舞著自己手裏紅綠旗子,指揮著一艘艘入港船舶停靠。


    碼頭被分流出兩條路線,一條顯是做商用,所有到碼卸貨的船隻都聚在西麵;而客船則聚在東麵。


    這些城市協管頭上戴著一種帽簷頗大的草帽,衣服式樣就跟江東門那些軍戶一樣,隻是顏色不同,他們穿得是天藍色的短打。


    而這些人脖子還掛著個哨子,那哨子跟他們見過的哨子不同,閃亮亮的,吹起來聲音特別洪亮。


    再仔細看看,這些人揮舞旗幟似也有章法,並不是隨便亂揮。紅旗停,綠旗前行。隨著旗幟方向的轉動,停靠碼頭的船隻都十分有序地靠岸,進出。


    很快,就輪到他們的船了。


    他們坐得是官船,幾條大船靠岸顯得頗為紮眼。待靠了岸,上了碼頭,便有一個看起來像是管事的人過來。


    此人身量頗高,穿著藍色短打,與其他協管不同的是,此人衣領處係了跟藍色的帶子(領帶),也不知是幹啥用的。


    這人見了他們,便是拱手作揖,“可是南京來的貴人們?”


    任寧點頭,“我等是工部的,奉曾大人命,前來常州協助武進縣知縣。”


    “知縣老爺早就收到信了。隻是這兩日夏收,老父母大人無暇脫身,故命我等在此等候,讓大人們到了,便去新城新建的驛站。”


    頓了下又道:“大人已在千秋坊新開的惠樂居備下了接風宴,她會在開席前趕回來的。”


    任寧點頭,倒也不計較這些。


    夏收是大事,他就是有天大的臉,也不可能讓一方主官在這個時候來迎他。


    且左弗已將一切事都囑托好,也見用心了。


    這樣想想,心裏的抵觸也略少了一些。


    這人不似傳說中那般跋扈,倒還知情趣。


    “諸位貴人請隨小的來,老父母已安排了車,送你們去驛站。對了,小的叫宗盛,字福茂,給諸貴人請禮了。”


    任寧愣了下,道:“你讀過書?”


    宗盛撓了撓自己的腦袋,道:“以前也不認的,小的以前就是這碼頭的力巴。可自打左大人來了後,在城裏開了識字班,小的下了工便也去學認字。因著認字快,便被舉薦給大人,經過考核後,便當了這青山門碼頭城管的主事。”


    “城管?就是城市協管的簡稱?”


    任寧有點懵。


    開識字班,連力巴都收?


    “你都認字了,還通過了考核怎麽還來讓你幹這苦活?”


    任寧有些不解地道:“你能通過考核,應是認得不少字了吧?如此也不算粗人了。”


    “哪裏能跟相公爺們比哦?認識了千把字,能看報。對了,大人,你知道我們常州日報嗎?這是專門給我們百姓看的。縣太爺說,隻要能讀報,就能給官府幹活了。”


    宗盛說著便從自己身上的挎包裏拿出一份報紙,“這是今天的報紙。這報紙三天出一份,諸貴人若想了解常州民情,可看這報紙。”


    任寧接過報紙,一股油墨香味飄入鼻中。再看手中的紙,有些驚訝地道:“這是什麽紙?怎如此挺括?”


    “這小人也不知。”


    說話間已到了車隊邊上,一看這車,任寧又傻眼了。


    “這車……怎麽四個輪子?”


    “這是我們大人設計的車,然後通過競標,將車交給了幾個商戶打造,官府控兩成股,算是技術投資。”


    任寧的眼成了蚊香眼。


    怎麽一堆新鮮詞?以前從未聽過。


    撇去這些新鮮詞不談,就看這馬車。


    四輪車怎麽走?能轉向?


    就在他納悶的時候,工部營繕清吏司的主事常昆,常伯玉已彎下腰,查看這四輪車。


    “妙,妙!”


    他忍不住驚呼,“長樂兄(任寧字),你快來看呀!真是妙啊!前車架上置兩輪,另兩輪置另一車架上,前後車架用一根軸相連,這想法妙啊!這等於是將兩個兩輪車連一起,如此,就能轉向了!”


    常昆激動了起來,“這問題困擾我等上千年,想不到竟是如此簡單!這左雲舒擅工事,果是名不虛傳啊!”


    幾個工部的官員一聽這話,紛紛彎腰來看這馬車的構建。


    雖說是進士出生,可既然被撥到了工部,大多還是懂技術的。


    四輪車,明朝不是沒有。隻是那車轉向很困難,需要用蠻力。除非運送重物,不然是很少用到的。


    中國地貌多變,與以平原地形為主的歐洲相比,中國的地勢顯然要崎嶇得多。在山丘地帶,還是二輪車更有優勢。


    更重要的,在鬆散之地,四輪車前輪壓過以後,後輪就容易陷落在前輪的車轍上,使得穩當性還不如二輪馬車,所以久而久之,四輪車轉向問道就沒人去研究了。


    不過左弗在修建了道路後,覺得這四輪車還是有必要的。不但坐著更舒適,且承重量也大些,而常州的地勢也適合用這種車。所以幾下一合計,便將四輪馬車的圖紙畫下來,然後通過競標的方式,將這車放給商戶們去做了。


    這些商戶通過結盟,將資產結合,拿下了四輪車的製造權後,便按照左弗的指使,去往鄉下,在新閘一帶開了工廠。


    廠房建造的材料都是跟左弗購買的。他們無需付出金錢,隻要給家具藥材來支付這些建築材料費。對於這些商戶來說,這種活動板房很神奇,建造速度快,隻需幾日便能投入使用,而藥材家具這些東西他們是很容易搜集到的。


    這些商戶集合在一起,資本較雄厚,在與地方官府簽訂了相關的合同,以及采購了左弗提供的各類工具後,工廠很快就運轉了起來。


    才短短幾月,他們就完成了武進縣縣衙的訂單:兩百輛四輪車。


    這些四輪車做工精美,一輛車可以坐四個大人,一匹騾子拉著就能走,車體都做成統一的模樣,在車上還寫上了“出租”二字。


    沒錯,這就是古代版的出租車。左弗訂購了這些四輪馬車,然而再將馬車出租出去,除了可以收取部分租金外,還能為鄉民提供就業機會。


    現在,停在任寧常昆等人麵前的,就是這些出租車。


    一望無際的車隊帶給任寧等人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馬車的轉向設計更是讓他們驚歎不已!


    盛名之下無虛士,能造出那等可怕火器的左雲舒果是可怕啊!


    上了馬車,又有了新發現。


    車上的座位竟異常軟和。任寧用手按了按,感覺不像簡單的棉花填充物,似更有彈性一些。


    而且不止座位軟和,座位的靠背也被包了起來,靠在上麵,一樣軟和。再摸了摸,感覺填充物和坐墊是一樣的,有彈性,靠著十分舒服。


    “宗管事,這坐墊似異常柔和,還有彈性,這裏麵用了什麽?”


    “聽說是裝了海綿,可海綿是什麽,小的也不清楚。”


    說話間,馬車已啟動了,竟是感覺不到什麽顛簸,這讓任寧更驚異了。


    就算這裏用了水泥路,可坐車馬顛簸是免不了的,這車怎一點顛簸感都沒有?


    似是看出了他的疑惑,宗盛笑著道:“聽說老父母大人發明了一種叫作彈簧的東西,裝在這車上可減顛簸,這些城裏出租四輪車都裝了彈簧,所以行駛起來特別穩當,坐得也舒服。現在已有不少富貴人家跟四通車行廠訂購了。”


    “廠?”


    “是。縣太爺說,小規模生產的叫作坊,大規模的產生的叫廠。小作坊生產成本高,大廠生產成本能降低,所以鼓勵大家開廠。”


    “這是何道理?”


    常昆一臉懵,“不都是作坊嗎?”


    “這個小的也不清楚,隻知報紙上說,開廠的,大人會提供各類方便的工具,而且采取流水線生產模式,一人負責一個部件,最後組裝,不但省時省力,還能節省成本,說這法子秦時就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淘寶混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柳愛豆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柳愛豆包並收藏帶著淘寶混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