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幾個月時間,終於把渡口城給牢牢圍困起來。
陳浩雲得意的微笑。
雖然這樣花費了好多好多的人力物力和錢糧。
用這些人力物力和錢糧做本錢,說不得可以攻陷渡口城呢。
換做其他領主,絕對不樂意做這麽做的。
因為這種行為,隻是把渡口城給圍死了,並沒有滅掉渡口家,對掌控渡口家領地肯定不適合的。
而且其他領主也絕對不會浪費這麽多的人力物力錢糧,一想到要消耗這麽多,直接就肉疼得要掉淚啊。
這種隻有付出沒有收獲的事,誰幹?!
換做其他領主,早他喵的就把渡口家洗劫一空回家,這場渡口家和織田家的戰事,最多一個月時間就會結束。
哪兒會像現在這樣,三四個月都還沒結束,甚至看樣子要一直持續下去的樣子。
周邊勢力在陳浩雲開始修建圍牆的時候就已經目瞪口呆。
等圍牆修了一半時,就已經破口大罵。
特別是那些對渡口家有野心的武家,更是咒罵陳浩雲這個織田家的家督了。
道理很簡單,渡口家這麽被困死,根本做不出什麽事情來,甚至想要派人求援都可能做不到。
沒有得到求援信的周邊勢力,根本就沒辦法摻和。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織田家這麽把渡口家給圍死,戰爭持續,那就是說其他人根本沒法打織田家和渡口家的主意。
原本一些想著等織田家渡口家戰事結束,就找借口攻打渡口家的人,所有的計謀都落空。
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青田鄉和河濱鄉開打,那就可以趁機把渡口家解救出來,把織田家滅掉。
但現在就要進入冬季了,誰他喵的願意為此發兵搞事?
沒錯,陳浩雲修建這圍牆,不但經曆了秋收,還即將進入冬季,可謂是把這個農耕時代的作戰時間都給浪費在這上麵了。
秋收,陳浩雲織田領那邊也就收了幾百石,留守的人員早早就把這事搞定。
現在他一天的消耗都差不多上百石糧食,所以對織田家的收獲有些不在意。
反而渡口家這邊的收獲,陳浩雲這邊是賺爽了。
渡口家的城池被圍,土地就等於暫時被陳浩雲掌控,那麽秋收收割渡口領的農田,是理所當然的。
一些世仇武家,甚至會在秋收的時候互相放火燒稻田呢。
秋收的時候去搶割敵對方的稻田,簡直就不算事。
所以渡口家的周邊勢力,就隻能如此眼睜睜的看著織田家組織人手把渡口家的農田都給秋收了。
不想引發豪族聯盟對戰和鄉侯對戰的他們,隻能就這麽幹看著織田家收獲渡口家的農田。
渡口城的渡口家,更是哀嚎涕零咒罵織田家,看著自家農田的稻穗被收割,那跟割他們肉沒啥區別。
不是沒派出兵力來試探,但都被兜頭兜腦打回去了。
畢竟離家的農兵,那戰鬥力真的是虛弱得可憐。
畢竟農兵敢戰死戰,理由都是為了護衛農田,現在農田被別人收割了,他們隻能幹看著,士氣能高才怪。
這不是奇怪的是,無數的曆史都有過。
雙方大軍打得酣暢的時候,因為秋收時節到了,雙方領主卻認為正是決勝負的時候,強迫著農兵作戰。
在領主想來,農田是自己的,又不缺農兵糧食,不趁著這好機會打敗對方,回去秋收?想什麽呢?
可惜,領主忘了,這農田雖然是領主的,但收獲是和農夫分的,起碼三成四成的糧食是農夫的。
你領主沒保證事後把這些該給農夫的糧食給予農夫,那農夫自然不樂意了。
而且按照領主的性子,農夫沒有參與收割的糧食,領主很可能就不給了。
所以雙方原本嚴謹的大軍,直接一朝崩潰,雙方的農夫都不管不顧的直接跑回故鄉收割糧食。
而且不單單農兵如此,那些擁有知行的家臣和豪族,全都是一溜煙的跑回去。
留在領主身邊的隻有那些知行少和單純領取俸祿的家臣和仆從存在。
這種事無一例外發生之後,這個世界的勢力,就很自然的習慣在春耕後出兵,秋收前收兵的作戰習慣。
陳浩雲之所以能夠在秋收時繼續戰鬥,是因為現在全領民都是他養著,為他做事的領民就保證了吃喝不缺。
更重要的是,他就在家門口作戰,農夫們抬眼張望一下,就能看到領內的田地,所以一點擔心的心情都沒。
還有一個,那就是織田家可以秋收的農田,也就是之前陳浩雲的知行,不到四百石的水田旱田。
可不是開墾過後的五千畝水田哦,這水田都得等到春耕時期才能下種呢。
區區四百石農田的收成,隻要有腦子的人就能看出來,這點糧食根本不夠當前織田家全體吃上幾天。
而且別忘了,之前陳浩雲上任領主,可是給每家每戶都賜予了錢糧,而這賜予的錢糧,又因為後麵陳浩雲大肆工程,把全領的人都給招攬做工,每天包吃給日薪。
人人都有存款存糧的,摸著兜裏的銅錢,想著家裏的糧食,所有織田家的人都超級淡定,反正埋頭跟著自家領主幹就是了,其他不用考慮這麽多。
渡口家的農夫?
他們被織田家擄掠了啊,換一個領主早就把他們發賣了,渡口家的農田還能和他們有什麽關係?
而且他們現在吃的飽喝得足,每天還有銅錢拿,早就樂不思蜀,哪兒還在意渡口家農田的事?
至於秋收時,陳浩雲讓大半青壯全部男女老幼去收割農田,他們也是興高采烈的去幹活的。
因為陳浩雲出麵給了保證,保證不會發賣他們,保證他們的家庭關係得到延續,保證他們成為自己織田家的領民,保證織田家會照顧保護自己的領民。
有了陳浩雲這個織田家家督親自做出保證,渡口家的農夫,自然心頭大定,之前包吃和給日薪就已經讓他們傾向於織田家,現在陳浩雲親自開口,他們都把自己當做織田家領民了。
既然前途無憂,安全得到保證,每天包吃還有銅錢拿,那幹活自然麻利。
所以城牆才會這麽快的修建起來,渡口家的農田也才會這麽快被收割一空。
渡口家的農夫們,在被陳浩雲承認為織田家的領民後,甚至都下意識的把自己世代耕種的農田,當成是織田家的農田了。
甚至都在臆想著,要不要和織田家重新簽訂佃農契約,又或者就是現在這樣每天幹活,每天吃飽又有銅錢拿的雇工?
不過有點腦子都知道,大家最後還是會回歸佃農身份,畢竟這些工程又不是天天有的。
於是渡口家的農夫,為織田家把渡口家的農田都給收割,糧食都存在原來各村的糧倉中。
程序和以往沒有什麽改變,但統計糧食的武士是織田家的,糧食的所屬權也變成織田家的,包括他們這些被擄的農夫也全都變成織田家的。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除了渡口城還聳立著,渡口家還在哀嚎著,這片十萬畝土地的渡口領,其實已經和渡口家沒關係了。
圍城完成,都不需要陳浩雲死盯著,隻需要派駐部隊輪守就是了。
所以陳浩雲進行一番犒賞後,在圍牆上留下一百備兵和三百仆從,製定輪流守護製度後,下令軍隊解散。
織田領的原領民,歡天喜地的拿著犒賞準備回家,不過在準備把武備上交的時候,卻驚喜的發現,他們身上這些武備,被他們英明神武大方的領主分配給他們。
這個分配不是賜予,他們要是死亡,那武備就得上交,但隻要還能動,這武備就是他們使用。
先不說這些武備價值多少錢,單單這人人擁有武備,就足以讓織田家的武力充沛到極點。
以後將沒有浪人野盜敢在織田領放肆,因為織田領人人具備武器盔甲。
一家五六個甲兵,一個村幾百個甲兵,別管這些甲兵有沒有訓練,是不是老弱婦孺吧,就說這麽多甲兵出現,正規軍看了都得冒冷汗。
周邊勢力知道織田家的這一情況,全都破口大罵。
而且還是羨慕妒忌恨的破口大罵。
這種全領民裝備武備的狀況,好處絕對是大大的。
首先,領地徹底固若金湯。
沒人願意去攻打一個全民具備武備的領地。
畢竟攻打領地的最終目的就是占領這塊土地,統治土地上的民眾,為自家發展發揮作用。
但一塊領地上全民盔甲武器具備,先不說打不打得過,你就算打贏了,你怎麽統治這塊領地?
你個新統治者,肯定不可能讓原來領民繼續保持擁有盔甲武器的,收繳?下麵的領民不樂意,直接反了。
不收繳?隻要織田家還有人在,隻要一個吆喝,立馬就能組建軍隊開打。
所以這塊領地根本就不值得去攻占。付出和收獲完全不能成正比,甚至可能占了這個領地後,才是出血口,持續不停的出血,最終滅亡。
要說把這塊領地的領民全給殺光?絕了後患?
先不說能不能殺光,也不說這樣幹會不會被其他人敵視,以後想要征討其他地方,絕對寸步難行。
就說一片無人的領地,占領來幹嘛?
所以陳浩雲這招,就讓他的這塊織田家領地立於不敗之地。
盜賊不會去,其他領主不會打主意,可想而知以後這塊領地會發展得如何的繁華。
這隻是最大的好處。
還有其他好處呢,比如征召農兵,這全領的人都有全套的盔甲武器,一聲令下就能組建甲兵,然後帶上幹糧就能出戰。
這可比單單動員就需要一個月的其他武家,動作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
還有,領民擁有全套的盔甲和武器,不要說他們會把這些東西藏好不拿來用,這是個時刻處於戰爭狀態的世界,領民擁有武器盔甲,絕對會時不時就穿戴起來進行訓練的。
如果織田領主還趁著農閑進行全領大操練,那就更加的恐怖了。
這等於是擁有一支隨時可以出動,有訓練度有組織度有披甲率的部隊啊!
這以後怎麽玩?不就是想打誰打誰嗎?
雖然這樣全民披甲,自然有危害,就是統治會非常困難,人人擁有利器,那真是一個不爽就可能披甲作戰,讓本來是雞毛蒜皮打架鬥毆這樣的小事,變成武鬥。
甚至要是領主後麵想要收回武備都做不到,而且後續的領主要是不得人心,說不得會被下克上給滅了。
但想來大家都是感恩的,他們就算滅了現任家督,也絕對會讓織田家的人繼續當領主。
反正陳浩雲這招搞出來,織田領就是織田家世代核心領土了,外人在這沒法崛起的。
周邊領主們羨慕妒忌恨,恨不得直接把織田家給占為己有。
這種核心領其實很好弄,照著陳浩雲的方案去做就行了。
但可惜,武家們沒有這麽財大氣粗啊,就算有這麽財大氣粗,也不願意被領民裝備盔甲武器啊。
有這樣的盔甲武器,還不如幹脆組建直屬備兵更好?
也就是陳浩雲這種錢多地盤小人少的新領主能幹出這事來。
大軍解散,戰事算是結束,雖然還和渡口家處於戰鬥狀態,但渡口家不是出不來嘛,渡口領沒有敵人,所以也算是戰鬥結束了。
陳浩雲的13名武士,滿臉恭敬的領取了賞賜,雖然賞賜非常豐厚,錢糧、武備、布匹、擺件這些寶物等等都有。
但卻沒有知行的賞賜。
13名武士家臣也不敢奢想知行的賞賜,因為他們誰都清楚這次戰鬥自己的功勳根本就不配賞賜知行,甚至連當前這些豐厚的賞賜都不配擁有這麽多。
因為他們在這次的戰鬥中根本就沒幹嘛,留守的留守,雖然有維護後勤通暢的功勞,但這功勞太小。
作戰的隻是殺了些浪人盜賊而已,然後就是押送渡口領的佃農,指揮他們勞作。
這些功勞根本不值得知行賞賜。
所以13名織田家的武士,一個個暗地裏唉聲歎氣,咒罵渡口家怎麽如此沒用。
怎麽不大軍全出,大家好好打個野戰,讓自己砍下幾顆武士的腦袋,甚至讓自己攻入渡口城,這樣才有資格領取知行賞賜啊!
現在渡口城被困死,看看圍城的牢固度,再看看渡口城的那些弱雞農兵,恐怕他們就得被這麽困死。
唉,這渡口家戰役,就這麽結束了,想要獲得可以賞賜知行的功勳,隻能等下一次了。
陳浩雲得意的微笑。
雖然這樣花費了好多好多的人力物力和錢糧。
用這些人力物力和錢糧做本錢,說不得可以攻陷渡口城呢。
換做其他領主,絕對不樂意做這麽做的。
因為這種行為,隻是把渡口城給圍死了,並沒有滅掉渡口家,對掌控渡口家領地肯定不適合的。
而且其他領主也絕對不會浪費這麽多的人力物力錢糧,一想到要消耗這麽多,直接就肉疼得要掉淚啊。
這種隻有付出沒有收獲的事,誰幹?!
換做其他領主,早他喵的就把渡口家洗劫一空回家,這場渡口家和織田家的戰事,最多一個月時間就會結束。
哪兒會像現在這樣,三四個月都還沒結束,甚至看樣子要一直持續下去的樣子。
周邊勢力在陳浩雲開始修建圍牆的時候就已經目瞪口呆。
等圍牆修了一半時,就已經破口大罵。
特別是那些對渡口家有野心的武家,更是咒罵陳浩雲這個織田家的家督了。
道理很簡單,渡口家這麽被困死,根本做不出什麽事情來,甚至想要派人求援都可能做不到。
沒有得到求援信的周邊勢力,根本就沒辦法摻和。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織田家這麽把渡口家給圍死,戰爭持續,那就是說其他人根本沒法打織田家和渡口家的主意。
原本一些想著等織田家渡口家戰事結束,就找借口攻打渡口家的人,所有的計謀都落空。
不是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青田鄉和河濱鄉開打,那就可以趁機把渡口家解救出來,把織田家滅掉。
但現在就要進入冬季了,誰他喵的願意為此發兵搞事?
沒錯,陳浩雲修建這圍牆,不但經曆了秋收,還即將進入冬季,可謂是把這個農耕時代的作戰時間都給浪費在這上麵了。
秋收,陳浩雲織田領那邊也就收了幾百石,留守的人員早早就把這事搞定。
現在他一天的消耗都差不多上百石糧食,所以對織田家的收獲有些不在意。
反而渡口家這邊的收獲,陳浩雲這邊是賺爽了。
渡口家的城池被圍,土地就等於暫時被陳浩雲掌控,那麽秋收收割渡口領的農田,是理所當然的。
一些世仇武家,甚至會在秋收的時候互相放火燒稻田呢。
秋收的時候去搶割敵對方的稻田,簡直就不算事。
所以渡口家的周邊勢力,就隻能如此眼睜睜的看著織田家組織人手把渡口家的農田都給秋收了。
不想引發豪族聯盟對戰和鄉侯對戰的他們,隻能就這麽幹看著織田家收獲渡口家的農田。
渡口城的渡口家,更是哀嚎涕零咒罵織田家,看著自家農田的稻穗被收割,那跟割他們肉沒啥區別。
不是沒派出兵力來試探,但都被兜頭兜腦打回去了。
畢竟離家的農兵,那戰鬥力真的是虛弱得可憐。
畢竟農兵敢戰死戰,理由都是為了護衛農田,現在農田被別人收割了,他們隻能幹看著,士氣能高才怪。
這不是奇怪的是,無數的曆史都有過。
雙方大軍打得酣暢的時候,因為秋收時節到了,雙方領主卻認為正是決勝負的時候,強迫著農兵作戰。
在領主想來,農田是自己的,又不缺農兵糧食,不趁著這好機會打敗對方,回去秋收?想什麽呢?
可惜,領主忘了,這農田雖然是領主的,但收獲是和農夫分的,起碼三成四成的糧食是農夫的。
你領主沒保證事後把這些該給農夫的糧食給予農夫,那農夫自然不樂意了。
而且按照領主的性子,農夫沒有參與收割的糧食,領主很可能就不給了。
所以雙方原本嚴謹的大軍,直接一朝崩潰,雙方的農夫都不管不顧的直接跑回故鄉收割糧食。
而且不單單農兵如此,那些擁有知行的家臣和豪族,全都是一溜煙的跑回去。
留在領主身邊的隻有那些知行少和單純領取俸祿的家臣和仆從存在。
這種事無一例外發生之後,這個世界的勢力,就很自然的習慣在春耕後出兵,秋收前收兵的作戰習慣。
陳浩雲之所以能夠在秋收時繼續戰鬥,是因為現在全領民都是他養著,為他做事的領民就保證了吃喝不缺。
更重要的是,他就在家門口作戰,農夫們抬眼張望一下,就能看到領內的田地,所以一點擔心的心情都沒。
還有一個,那就是織田家可以秋收的農田,也就是之前陳浩雲的知行,不到四百石的水田旱田。
可不是開墾過後的五千畝水田哦,這水田都得等到春耕時期才能下種呢。
區區四百石農田的收成,隻要有腦子的人就能看出來,這點糧食根本不夠當前織田家全體吃上幾天。
而且別忘了,之前陳浩雲上任領主,可是給每家每戶都賜予了錢糧,而這賜予的錢糧,又因為後麵陳浩雲大肆工程,把全領的人都給招攬做工,每天包吃給日薪。
人人都有存款存糧的,摸著兜裏的銅錢,想著家裏的糧食,所有織田家的人都超級淡定,反正埋頭跟著自家領主幹就是了,其他不用考慮這麽多。
渡口家的農夫?
他們被織田家擄掠了啊,換一個領主早就把他們發賣了,渡口家的農田還能和他們有什麽關係?
而且他們現在吃的飽喝得足,每天還有銅錢拿,早就樂不思蜀,哪兒還在意渡口家農田的事?
至於秋收時,陳浩雲讓大半青壯全部男女老幼去收割農田,他們也是興高采烈的去幹活的。
因為陳浩雲出麵給了保證,保證不會發賣他們,保證他們的家庭關係得到延續,保證他們成為自己織田家的領民,保證織田家會照顧保護自己的領民。
有了陳浩雲這個織田家家督親自做出保證,渡口家的農夫,自然心頭大定,之前包吃和給日薪就已經讓他們傾向於織田家,現在陳浩雲親自開口,他們都把自己當做織田家領民了。
既然前途無憂,安全得到保證,每天包吃還有銅錢拿,那幹活自然麻利。
所以城牆才會這麽快的修建起來,渡口家的農田也才會這麽快被收割一空。
渡口家的農夫們,在被陳浩雲承認為織田家的領民後,甚至都下意識的把自己世代耕種的農田,當成是織田家的農田了。
甚至都在臆想著,要不要和織田家重新簽訂佃農契約,又或者就是現在這樣每天幹活,每天吃飽又有銅錢拿的雇工?
不過有點腦子都知道,大家最後還是會回歸佃農身份,畢竟這些工程又不是天天有的。
於是渡口家的農夫,為織田家把渡口家的農田都給收割,糧食都存在原來各村的糧倉中。
程序和以往沒有什麽改變,但統計糧食的武士是織田家的,糧食的所屬權也變成織田家的,包括他們這些被擄的農夫也全都變成織田家的。
可以說,到了這個時候,除了渡口城還聳立著,渡口家還在哀嚎著,這片十萬畝土地的渡口領,其實已經和渡口家沒關係了。
圍城完成,都不需要陳浩雲死盯著,隻需要派駐部隊輪守就是了。
所以陳浩雲進行一番犒賞後,在圍牆上留下一百備兵和三百仆從,製定輪流守護製度後,下令軍隊解散。
織田領的原領民,歡天喜地的拿著犒賞準備回家,不過在準備把武備上交的時候,卻驚喜的發現,他們身上這些武備,被他們英明神武大方的領主分配給他們。
這個分配不是賜予,他們要是死亡,那武備就得上交,但隻要還能動,這武備就是他們使用。
先不說這些武備價值多少錢,單單這人人擁有武備,就足以讓織田家的武力充沛到極點。
以後將沒有浪人野盜敢在織田領放肆,因為織田領人人具備武器盔甲。
一家五六個甲兵,一個村幾百個甲兵,別管這些甲兵有沒有訓練,是不是老弱婦孺吧,就說這麽多甲兵出現,正規軍看了都得冒冷汗。
周邊勢力知道織田家的這一情況,全都破口大罵。
而且還是羨慕妒忌恨的破口大罵。
這種全領民裝備武備的狀況,好處絕對是大大的。
首先,領地徹底固若金湯。
沒人願意去攻打一個全民具備武備的領地。
畢竟攻打領地的最終目的就是占領這塊土地,統治土地上的民眾,為自家發展發揮作用。
但一塊領地上全民盔甲武器具備,先不說打不打得過,你就算打贏了,你怎麽統治這塊領地?
你個新統治者,肯定不可能讓原來領民繼續保持擁有盔甲武器的,收繳?下麵的領民不樂意,直接反了。
不收繳?隻要織田家還有人在,隻要一個吆喝,立馬就能組建軍隊開打。
所以這塊領地根本就不值得去攻占。付出和收獲完全不能成正比,甚至可能占了這個領地後,才是出血口,持續不停的出血,最終滅亡。
要說把這塊領地的領民全給殺光?絕了後患?
先不說能不能殺光,也不說這樣幹會不會被其他人敵視,以後想要征討其他地方,絕對寸步難行。
就說一片無人的領地,占領來幹嘛?
所以陳浩雲這招,就讓他的這塊織田家領地立於不敗之地。
盜賊不會去,其他領主不會打主意,可想而知以後這塊領地會發展得如何的繁華。
這隻是最大的好處。
還有其他好處呢,比如征召農兵,這全領的人都有全套的盔甲武器,一聲令下就能組建甲兵,然後帶上幹糧就能出戰。
這可比單單動員就需要一個月的其他武家,動作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
還有,領民擁有全套的盔甲和武器,不要說他們會把這些東西藏好不拿來用,這是個時刻處於戰爭狀態的世界,領民擁有武器盔甲,絕對會時不時就穿戴起來進行訓練的。
如果織田領主還趁著農閑進行全領大操練,那就更加的恐怖了。
這等於是擁有一支隨時可以出動,有訓練度有組織度有披甲率的部隊啊!
這以後怎麽玩?不就是想打誰打誰嗎?
雖然這樣全民披甲,自然有危害,就是統治會非常困難,人人擁有利器,那真是一個不爽就可能披甲作戰,讓本來是雞毛蒜皮打架鬥毆這樣的小事,變成武鬥。
甚至要是領主後麵想要收回武備都做不到,而且後續的領主要是不得人心,說不得會被下克上給滅了。
但想來大家都是感恩的,他們就算滅了現任家督,也絕對會讓織田家的人繼續當領主。
反正陳浩雲這招搞出來,織田領就是織田家世代核心領土了,外人在這沒法崛起的。
周邊領主們羨慕妒忌恨,恨不得直接把織田家給占為己有。
這種核心領其實很好弄,照著陳浩雲的方案去做就行了。
但可惜,武家們沒有這麽財大氣粗啊,就算有這麽財大氣粗,也不願意被領民裝備盔甲武器啊。
有這樣的盔甲武器,還不如幹脆組建直屬備兵更好?
也就是陳浩雲這種錢多地盤小人少的新領主能幹出這事來。
大軍解散,戰事算是結束,雖然還和渡口家處於戰鬥狀態,但渡口家不是出不來嘛,渡口領沒有敵人,所以也算是戰鬥結束了。
陳浩雲的13名武士,滿臉恭敬的領取了賞賜,雖然賞賜非常豐厚,錢糧、武備、布匹、擺件這些寶物等等都有。
但卻沒有知行的賞賜。
13名武士家臣也不敢奢想知行的賞賜,因為他們誰都清楚這次戰鬥自己的功勳根本就不配賞賜知行,甚至連當前這些豐厚的賞賜都不配擁有這麽多。
因為他們在這次的戰鬥中根本就沒幹嘛,留守的留守,雖然有維護後勤通暢的功勞,但這功勞太小。
作戰的隻是殺了些浪人盜賊而已,然後就是押送渡口領的佃農,指揮他們勞作。
這些功勞根本不值得知行賞賜。
所以13名織田家的武士,一個個暗地裏唉聲歎氣,咒罵渡口家怎麽如此沒用。
怎麽不大軍全出,大家好好打個野戰,讓自己砍下幾顆武士的腦袋,甚至讓自己攻入渡口城,這樣才有資格領取知行賞賜啊!
現在渡口城被困死,看看圍城的牢固度,再看看渡口城的那些弱雞農兵,恐怕他們就得被這麽困死。
唉,這渡口家戰役,就這麽結束了,想要獲得可以賞賜知行的功勳,隻能等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