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滅魏之策(1)
據說秦始皇是個女兒控來著 作者:白露未曦yz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悄然而至的是沉悶。
李賢先還算規矩地拱手作禮。外表仍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樣。
為人臣子,他沒有資格置喙王室之間的事。
但現在,終南山上,魏咎沒有帶護衛。
許梔拉了把魏咎,令他連退一步。
“李賢。”
他步步緊逼,目光寒冷,攥上了劍柄,挪開視線,緊盯魏咎,又突然轉頭朝許梔道:“公主就是這樣答應臣,在鹹陽小心行事?”
魏咎見狀,簡短敘述大概。
但凡魏咎開口得再慢一點,李賢好像真的要動手。
她走上階,慍怒道:“我正與公子言說如何告知你詳情之原委。監察這是幹什麽?”
嚓地一聲,秦劍複入鞘,他頷首,“臣失禮。萬望公主恕罪。”
許梔又道:“監察還不同公子賠禮道歉?”
魏咎知道李賢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魏國甚為忌憚的秦臣除了王翦就是李斯。
他不想讓嬴荷華因他與李賢這樣的朝臣生出嫌隙。
幾乎與李賢同時開口。
“誤會一場。”
“臣請公子恕罪。”
微風掀起袍袖。
李賢瞳孔微沉,“臣有要事與公主相談。”
“有何好說?我難道沒有與監察說清楚?”
“臣回鹹陽,當與公主商議臣官居何處?”李賢走近一步,仿若沒有第三人在場,他語調自然,言辭卻處處見機,“臣自然是害怕公主,棄臣如敝履,拋之無情。”
兩人說話皆露鋒芒。
魏咎以禮回避,“我先去探路。”說著,他自行先上了山。
一方臨棧的圓頂。不知名的長尾鳥雀兩三隻結伴,在樹枝上俯飛,掠過山間,數片落葉紛飛,雜亂生長的野蘋果樹冒了些花骨朵。
開了半數的花,白色帶紅暈,點綴於半山腰的蔥翠之景。
“我給你寫了信說明雲衣宮之事。為何明知故問,還專程在終南山等著與魏咎當麵言說?”
李賢目視前方的遠處的山脈上未散的雪。
他的眸光深沉,“難道不是公主想要臣這樣做?”
許梔回過身,並未直接回答。
“監察何出此言。”
“公主要魏咎誤以為臣與公主所言隻在婚約一事。魏咎在秦多日,他必然知曉昌平君向來與我父親不同立場。我因此事與公主生嫌隙,那麽公主所想,在魏咎看來,更是欲圖聯魏以抗楚之心。公主在大王麵前,維護於他,那麽魏咎回魏,會對公主之邀上心以信。”
魏國之滅,在史書上並無詳細的記載。李賢之前所知曉參與的前後事宜,成為指引許梔著手魏國的方向。
或許得益於尉繚三番四次地讓嬴高來芷蘭宮。她本是跟著旁聽,短短半月,學不到什麽,但她本就對走向熟悉,隻消提點一二,許梔很快就可以將晦暗潛移默化的,如影隨形,青出於藍。
就像現在,這些聰明絕頂之人,看破她心中所想,她也不憂。
“景謙。”許梔不懼與李賢對視,“知我所想,你做得很好。”
李賢低下頭注視著她的眼睛,笑道:“自上次分別,方是月餘而已,我在南鄭郡不曾聽聞朝中有變,觀昌平君罷相,又見公主以魏咎設局,才知公主進步良多。”
“怎麽,監察覺得我以前很蠢?”
“非也,聰慧過人,但實在仁善。你往往以自己做餌,不曾利用過旁人。”
“利用。”許梔笑道,“計較得失的時候,利用就是不可原諒之事,但若無求結果,如魏咎那般,明知無救還要去送死,結果之求,他當是不在意。”
她說這話,實際上是從張良那裏得來的感慨。
張良不求結果。
而許梔,重新活一次,從來要追一個結果。
“不求結果?難道公主欲要往大梁?”他說這話的時候,隻覺春寒還深,冬日並未過去。
李賢蹙眉道:“大梁艱苦非常,絕不同於新鄭邯鄲,你不能去。”
他深吸一口氣,說出這種話的時候,他心在滴血。“張良在魏,有陳平在側,你應寬心。”
許梔道:“此番我身在外,當試謀臣之能。早前,魏王假雖隻以大梁城為固,你我估計大梁之事可速成,但忽視困國之搏。魏咎來秦示好,數月之戰乃是艱險,不可求速。”
“大王以張良為先,王賁為將。公主以陳平輔之,魏咎製之。魏廷可以寬容,無恙而歸。”
許梔看著他,還是想要一問,“依據你掌握的情報來看,魏國可有聯楚的嫌疑?”
李賢道:“魏使魏咎還在秦,魏國不會舍近求遠去求楚。楚國新王羋猶對朝政不甚關注,一切以令尹為權,權臣當道,楚國世族龐雜,不會放棄奢華安逸,輕易與秦生戰。”
奢華安逸。
許梔想到昌平君的府邸,又想起考古下方的信陽楚國大墓中精美的陪葬品。
“燕國名存實亡,不足為懼。但若齊楚以盟救魏,何解?”
“現今楚國欲得三晉之利,自懷王始,貪婪無厭已是頑疾。齊國與秦修好,商賈輜重之利益往來甚多,齊國無意與戰自身。”
“如此看來。滅魏燕之際,當與楚友好,不可因事生怨。”
李賢點頭。
許梔心中沉重,走出幾步,望向遠處的山,轉移話題道:“據說浸泡三個月,可使夯土所製的城牆倒塌。王賁此法傷及大梁城民者眾,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那便要看張良之行可否全勝而歸。”
李賢凝視站在他身前的人,她近在咫尺,卻又已經遠在天邊。
他知曉張良出使,贏得了什麽樣的機會。
他既希望張良回不來,又希望他能回來。
回來,大秦得魏,不傷城池黎民,不會給魏國百姓埋下恨怨。
可張良真的回到秦國,儒家之能臣,會比王綰的存在更加棘手。再者,這一抹絕色的煙霞便再無可能照見於他。
微風拂麵,黑長秀發隨風,像是春日柳條,輕輕而揚。
李賢想要抓住,卻隻敢抬手,眷戀著這縷發絲掠過他的指尖的觸覺。
許梔的聲音從前方落到他耳中。
“說來感慨,昔年魏文侯重用李悝,魏國人才完備。然吳起奔楚,商鞅、張儀、範雎奔秦,孫臏往齊。韓國有申不害、韓非,趙國多良將。三晉至此地步,人事變化無常。”
她的發絲從他指尖溜走,就好像從來都沒有留下來過。
他舉目而視,“青山不換,芳草如斯。可謂荀子之道。”
許梔回過頭,她看到那身烏黑袍服之下還是壓襟流水紋,許梔看到楚國的紋飾,她對自己的前路倒是無從可知了。
不過,待李賢走近,許梔這才發現他的發冠與前一個月不同。
“你何時加的冠,為何我不知?廷尉竟也沒有告訴我,你為何不回鹹陽操持此事?”
許梔一連串的問題。
李賢不知從何處回答起。
“生之所遇,無所歡欣,重來一次,隻覺折磨。”
許梔看到一旁的蘋果樹,粉白色的花朵覆滿枝頭,她折下一枝,遞在他麵前。
“無所贈,聊以此心慰藉於君。”
她揚起臉,朝他笑了笑,“重獲新生,怎是折磨?”
李賢先還算規矩地拱手作禮。外表仍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樣。
為人臣子,他沒有資格置喙王室之間的事。
但現在,終南山上,魏咎沒有帶護衛。
許梔拉了把魏咎,令他連退一步。
“李賢。”
他步步緊逼,目光寒冷,攥上了劍柄,挪開視線,緊盯魏咎,又突然轉頭朝許梔道:“公主就是這樣答應臣,在鹹陽小心行事?”
魏咎見狀,簡短敘述大概。
但凡魏咎開口得再慢一點,李賢好像真的要動手。
她走上階,慍怒道:“我正與公子言說如何告知你詳情之原委。監察這是幹什麽?”
嚓地一聲,秦劍複入鞘,他頷首,“臣失禮。萬望公主恕罪。”
許梔又道:“監察還不同公子賠禮道歉?”
魏咎知道李賢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魏國甚為忌憚的秦臣除了王翦就是李斯。
他不想讓嬴荷華因他與李賢這樣的朝臣生出嫌隙。
幾乎與李賢同時開口。
“誤會一場。”
“臣請公子恕罪。”
微風掀起袍袖。
李賢瞳孔微沉,“臣有要事與公主相談。”
“有何好說?我難道沒有與監察說清楚?”
“臣回鹹陽,當與公主商議臣官居何處?”李賢走近一步,仿若沒有第三人在場,他語調自然,言辭卻處處見機,“臣自然是害怕公主,棄臣如敝履,拋之無情。”
兩人說話皆露鋒芒。
魏咎以禮回避,“我先去探路。”說著,他自行先上了山。
一方臨棧的圓頂。不知名的長尾鳥雀兩三隻結伴,在樹枝上俯飛,掠過山間,數片落葉紛飛,雜亂生長的野蘋果樹冒了些花骨朵。
開了半數的花,白色帶紅暈,點綴於半山腰的蔥翠之景。
“我給你寫了信說明雲衣宮之事。為何明知故問,還專程在終南山等著與魏咎當麵言說?”
李賢目視前方的遠處的山脈上未散的雪。
他的眸光深沉,“難道不是公主想要臣這樣做?”
許梔回過身,並未直接回答。
“監察何出此言。”
“公主要魏咎誤以為臣與公主所言隻在婚約一事。魏咎在秦多日,他必然知曉昌平君向來與我父親不同立場。我因此事與公主生嫌隙,那麽公主所想,在魏咎看來,更是欲圖聯魏以抗楚之心。公主在大王麵前,維護於他,那麽魏咎回魏,會對公主之邀上心以信。”
魏國之滅,在史書上並無詳細的記載。李賢之前所知曉參與的前後事宜,成為指引許梔著手魏國的方向。
或許得益於尉繚三番四次地讓嬴高來芷蘭宮。她本是跟著旁聽,短短半月,學不到什麽,但她本就對走向熟悉,隻消提點一二,許梔很快就可以將晦暗潛移默化的,如影隨形,青出於藍。
就像現在,這些聰明絕頂之人,看破她心中所想,她也不憂。
“景謙。”許梔不懼與李賢對視,“知我所想,你做得很好。”
李賢低下頭注視著她的眼睛,笑道:“自上次分別,方是月餘而已,我在南鄭郡不曾聽聞朝中有變,觀昌平君罷相,又見公主以魏咎設局,才知公主進步良多。”
“怎麽,監察覺得我以前很蠢?”
“非也,聰慧過人,但實在仁善。你往往以自己做餌,不曾利用過旁人。”
“利用。”許梔笑道,“計較得失的時候,利用就是不可原諒之事,但若無求結果,如魏咎那般,明知無救還要去送死,結果之求,他當是不在意。”
她說這話,實際上是從張良那裏得來的感慨。
張良不求結果。
而許梔,重新活一次,從來要追一個結果。
“不求結果?難道公主欲要往大梁?”他說這話的時候,隻覺春寒還深,冬日並未過去。
李賢蹙眉道:“大梁艱苦非常,絕不同於新鄭邯鄲,你不能去。”
他深吸一口氣,說出這種話的時候,他心在滴血。“張良在魏,有陳平在側,你應寬心。”
許梔道:“此番我身在外,當試謀臣之能。早前,魏王假雖隻以大梁城為固,你我估計大梁之事可速成,但忽視困國之搏。魏咎來秦示好,數月之戰乃是艱險,不可求速。”
“大王以張良為先,王賁為將。公主以陳平輔之,魏咎製之。魏廷可以寬容,無恙而歸。”
許梔看著他,還是想要一問,“依據你掌握的情報來看,魏國可有聯楚的嫌疑?”
李賢道:“魏使魏咎還在秦,魏國不會舍近求遠去求楚。楚國新王羋猶對朝政不甚關注,一切以令尹為權,權臣當道,楚國世族龐雜,不會放棄奢華安逸,輕易與秦生戰。”
奢華安逸。
許梔想到昌平君的府邸,又想起考古下方的信陽楚國大墓中精美的陪葬品。
“燕國名存實亡,不足為懼。但若齊楚以盟救魏,何解?”
“現今楚國欲得三晉之利,自懷王始,貪婪無厭已是頑疾。齊國與秦修好,商賈輜重之利益往來甚多,齊國無意與戰自身。”
“如此看來。滅魏燕之際,當與楚友好,不可因事生怨。”
李賢點頭。
許梔心中沉重,走出幾步,望向遠處的山,轉移話題道:“據說浸泡三個月,可使夯土所製的城牆倒塌。王賁此法傷及大梁城民者眾,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那便要看張良之行可否全勝而歸。”
李賢凝視站在他身前的人,她近在咫尺,卻又已經遠在天邊。
他知曉張良出使,贏得了什麽樣的機會。
他既希望張良回不來,又希望他能回來。
回來,大秦得魏,不傷城池黎民,不會給魏國百姓埋下恨怨。
可張良真的回到秦國,儒家之能臣,會比王綰的存在更加棘手。再者,這一抹絕色的煙霞便再無可能照見於他。
微風拂麵,黑長秀發隨風,像是春日柳條,輕輕而揚。
李賢想要抓住,卻隻敢抬手,眷戀著這縷發絲掠過他的指尖的觸覺。
許梔的聲音從前方落到他耳中。
“說來感慨,昔年魏文侯重用李悝,魏國人才完備。然吳起奔楚,商鞅、張儀、範雎奔秦,孫臏往齊。韓國有申不害、韓非,趙國多良將。三晉至此地步,人事變化無常。”
她的發絲從他指尖溜走,就好像從來都沒有留下來過。
他舉目而視,“青山不換,芳草如斯。可謂荀子之道。”
許梔回過頭,她看到那身烏黑袍服之下還是壓襟流水紋,許梔看到楚國的紋飾,她對自己的前路倒是無從可知了。
不過,待李賢走近,許梔這才發現他的發冠與前一個月不同。
“你何時加的冠,為何我不知?廷尉竟也沒有告訴我,你為何不回鹹陽操持此事?”
許梔一連串的問題。
李賢不知從何處回答起。
“生之所遇,無所歡欣,重來一次,隻覺折磨。”
許梔看到一旁的蘋果樹,粉白色的花朵覆滿枝頭,她折下一枝,遞在他麵前。
“無所贈,聊以此心慰藉於君。”
她揚起臉,朝他笑了笑,“重獲新生,怎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