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忙活半個時辰後,總算把暫時落腳的地方搭好了。
徐嬌顏進帳篷裏試了試,又黑又悶,不透氣,也不透風,有那麽一點保暖效果。
“東西都放在這裏,有柴有碳還有鍋,不管怎麽樣總能喝點熱水。”顧族長歎了一口氣,他們也隻能做到這個程度。
“族長,這已經夠了,哪個村子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一個消瘦的青年哽咽地說。
有了這些東西,哪怕外麵冷一些苦一些,人也能撐下去了。
“是啊,族長,族裏的恩情咱記住了,咱用一輩子報答。”一個麵色蠟黃的青年高喊。
“族裏哪有這麽大本事,多虧了徐家的東西。”顧族長臉上露出愧色,“這次的事,是徐家提出來的,徐家出人出力又出東西,咱們一村人湊的也沒有他家多。”
眾人聞言,紛紛低頭拜謝。
“徐家的大恩大德,我等銘記於心,沒齒難忘。”顧清河一臉感動。
“不用如此,我們能幫的也有限,終究要靠你們自己。”徐屠戶悶悶開口。
徐嬌顏一行人回到家時,已經天黑了。
徐夫人把人迎進門,給他們一人灌了一碗薑湯。
“當家的,事情辦的怎麽樣?”
“辦好了,東西都放那裏,不過,過兩天還是要再去一次才行,送點柴火。”
“那裏條件怎麽樣?”
聽完徐夫人的問話,徐屠戶沉默一下開口,“他們是去服徭役的,條件能好到哪去。”
“唉,造孽啊!”
歎息了一聲,眾人陷入沉默。
接下來的日子,隔兩天幾人就去送一車柴,看著服役的這些人越來越瘦,徐嬌顏每次去都會送點肉骨頭,這些人就這樣撐過去一個月。
等到徭役結束,那些服役的人回到家時,陡然升起一股劫後餘生的感覺。
換好衣服,洗漱一番,這群人在顧清河的帶領下,挨家挨戶地登門道謝。
他們知道,這次能夠一人不少地活下來,是這些鄉親們給的恩情。
聽到敲門聲,徐嬌顏開門,就看到烏拉拉一群人。
“清河,清泉,你們都回來了?”徐嬌顏高興地問。
“師姐,我們全都回來了,一個人都不少。”顧清河眼角濕潤。
此時的他比一個月前瘦了一圈,臉頰,耳朵、手背都是凍瘡。
“回來就好,快進來。”看了看後麵的眾人,“你們也快進來,別再外麵凍著。”
“嬌嬌,我們就不進去了,”人群中一個憨厚地聲音響起,“今天大家夥就想來道謝,不用進去,在大門口就好。”
“福子,看你說的這話,哪有到了家還不進門的。”徐嬌顏笑著把幾人迎了過去。
一個月的時間,徐嬌顏跟他們已經很熟悉,她知道這些人心裏自卑,總覺得不好意思進徐家門。
“師姐,我們還要回家吃飯,”顧清河麵露難色,“大夥的謝意表達完就行,不進去了。”
“也行,那你們先回去吃飯吧,我會跟家裏說你們來的事情。”
見狀,顧清河招呼一下後麵的族人,“先這樣說著,我們不叨擾了。”
一行人走後,徐嬌顏在飯桌上把事情跟徐夫人說了一遍。
“這是好事,人總算完整地回來了。”徐夫人一臉唏噓,“前兩天聽說隔壁薑莊這次徭役死了三個人,凍傷了好幾個,有兩個小夥這輩子都要絕嗣了。”
“這麽嚴重?”徐嬌顏還沒有聽到這個消息,“半個月前雪就停了,怎麽還會這麽嚴重。”
“你呀,一直呆在福窩裏不知道人間艱苦。”徐夫人搖搖頭,“化雪更冷,咱們村這些後生,沒有這些東西,你看能有多少人活蹦亂跳地回來。”
“娘,朝廷也太過分了,冰天雪地地讓人修路,土都凍成了冰疙瘩,他們是腦袋有坑嗎?”
“誰知道呢?”
朝廷的人知道。
一座威嚴莊重的宮殿,一個身穿黃袍的白淨少年坐在金燦燦的椅子上,看著手中的密奏大發雷霆。
趙柯想到奏書上的內容,服徭役的人死傷達到三成,就怒火中燒。
對著一旁端莊美麗的宮裝女子朗聲抱怨,“皇姐,看到沒,這次服役的百姓,死傷達到三成,這群屍位素餐的大臣,孤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善待百姓,全當成了放屁。”
“皇弟,”宮裝女子放下手中的蓮紋茶盞,無奈解釋,“朝廷大臣多是貪生怕死之輩,修路意在開戰,他們不做點什麽才不正常。”
“皇姐,這群人真是越來越過分,孤知道寒冬臘月讓百姓修路難為人,即使財政吃緊,也咬牙下撥了三十萬兩白銀用於他們取暖,本以為沒什麽大事,不曾想出現這個結果。不是密衛上述,我都不敢想象死傷這麽重,為了一己之私殘害百姓,這些該死的奸佞,就是欺孤年幼。”
看趙柯氣的眼睛都紅了,宮裝女子柔聲寬慰,“別跟他們一般見識,這天下終究是你的,等過兩年及冠完全把持朝政,再一個個收拾他們。”
“這群老不死的,孤早晚教會他們怎麽做人。”趙柯咬牙切齒地說。
“放心,會有這麽一天的,這次傷亡的百姓,我會讓人好好安撫,不會寒了他們的心。”宮裝女子心中歎息,再多的安撫也換不回消失的人命。
趙柯點頭,隨即一臉陰沉地開口,“這段日子就沒遇到一件好事,北邊韃子來犯,西南吐渾蠢蠢欲動,北方雪災又頻頻發生,孤這江山,越來越動蕩不安了。”
宮裝女子笑著搖頭,“皇弟這句話就說錯了,還真有一件好事。”
“哦?什麽事?”趙柯滿臉不解。
“你記得前段時間子瑜的奏折不?”
“記得,說有個叫火炕的東西,非常實用,是禦寒的神器。”趙柯搖搖頭,“孤不相信有這樣的神器,不然朝廷也不用每年拿這麽多銀子賑災了。”
“是真的。”宮裝女子認真地說,“我讓工匠試了好幾次,確定它真的有用,又在封邑推廣,得到百姓一致稱讚,之前每年冬天都要為花費萬兩用於封地賑災,用過火炕後,到目前為止,隻用了一千兩。”
徐嬌顏進帳篷裏試了試,又黑又悶,不透氣,也不透風,有那麽一點保暖效果。
“東西都放在這裏,有柴有碳還有鍋,不管怎麽樣總能喝點熱水。”顧族長歎了一口氣,他們也隻能做到這個程度。
“族長,這已經夠了,哪個村子也沒有比這更好的。”一個消瘦的青年哽咽地說。
有了這些東西,哪怕外麵冷一些苦一些,人也能撐下去了。
“是啊,族長,族裏的恩情咱記住了,咱用一輩子報答。”一個麵色蠟黃的青年高喊。
“族裏哪有這麽大本事,多虧了徐家的東西。”顧族長臉上露出愧色,“這次的事,是徐家提出來的,徐家出人出力又出東西,咱們一村人湊的也沒有他家多。”
眾人聞言,紛紛低頭拜謝。
“徐家的大恩大德,我等銘記於心,沒齒難忘。”顧清河一臉感動。
“不用如此,我們能幫的也有限,終究要靠你們自己。”徐屠戶悶悶開口。
徐嬌顏一行人回到家時,已經天黑了。
徐夫人把人迎進門,給他們一人灌了一碗薑湯。
“當家的,事情辦的怎麽樣?”
“辦好了,東西都放那裏,不過,過兩天還是要再去一次才行,送點柴火。”
“那裏條件怎麽樣?”
聽完徐夫人的問話,徐屠戶沉默一下開口,“他們是去服徭役的,條件能好到哪去。”
“唉,造孽啊!”
歎息了一聲,眾人陷入沉默。
接下來的日子,隔兩天幾人就去送一車柴,看著服役的這些人越來越瘦,徐嬌顏每次去都會送點肉骨頭,這些人就這樣撐過去一個月。
等到徭役結束,那些服役的人回到家時,陡然升起一股劫後餘生的感覺。
換好衣服,洗漱一番,這群人在顧清河的帶領下,挨家挨戶地登門道謝。
他們知道,這次能夠一人不少地活下來,是這些鄉親們給的恩情。
聽到敲門聲,徐嬌顏開門,就看到烏拉拉一群人。
“清河,清泉,你們都回來了?”徐嬌顏高興地問。
“師姐,我們全都回來了,一個人都不少。”顧清河眼角濕潤。
此時的他比一個月前瘦了一圈,臉頰,耳朵、手背都是凍瘡。
“回來就好,快進來。”看了看後麵的眾人,“你們也快進來,別再外麵凍著。”
“嬌嬌,我們就不進去了,”人群中一個憨厚地聲音響起,“今天大家夥就想來道謝,不用進去,在大門口就好。”
“福子,看你說的這話,哪有到了家還不進門的。”徐嬌顏笑著把幾人迎了過去。
一個月的時間,徐嬌顏跟他們已經很熟悉,她知道這些人心裏自卑,總覺得不好意思進徐家門。
“師姐,我們還要回家吃飯,”顧清河麵露難色,“大夥的謝意表達完就行,不進去了。”
“也行,那你們先回去吃飯吧,我會跟家裏說你們來的事情。”
見狀,顧清河招呼一下後麵的族人,“先這樣說著,我們不叨擾了。”
一行人走後,徐嬌顏在飯桌上把事情跟徐夫人說了一遍。
“這是好事,人總算完整地回來了。”徐夫人一臉唏噓,“前兩天聽說隔壁薑莊這次徭役死了三個人,凍傷了好幾個,有兩個小夥這輩子都要絕嗣了。”
“這麽嚴重?”徐嬌顏還沒有聽到這個消息,“半個月前雪就停了,怎麽還會這麽嚴重。”
“你呀,一直呆在福窩裏不知道人間艱苦。”徐夫人搖搖頭,“化雪更冷,咱們村這些後生,沒有這些東西,你看能有多少人活蹦亂跳地回來。”
“娘,朝廷也太過分了,冰天雪地地讓人修路,土都凍成了冰疙瘩,他們是腦袋有坑嗎?”
“誰知道呢?”
朝廷的人知道。
一座威嚴莊重的宮殿,一個身穿黃袍的白淨少年坐在金燦燦的椅子上,看著手中的密奏大發雷霆。
趙柯想到奏書上的內容,服徭役的人死傷達到三成,就怒火中燒。
對著一旁端莊美麗的宮裝女子朗聲抱怨,“皇姐,看到沒,這次服役的百姓,死傷達到三成,這群屍位素餐的大臣,孤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們善待百姓,全當成了放屁。”
“皇弟,”宮裝女子放下手中的蓮紋茶盞,無奈解釋,“朝廷大臣多是貪生怕死之輩,修路意在開戰,他們不做點什麽才不正常。”
“皇姐,這群人真是越來越過分,孤知道寒冬臘月讓百姓修路難為人,即使財政吃緊,也咬牙下撥了三十萬兩白銀用於他們取暖,本以為沒什麽大事,不曾想出現這個結果。不是密衛上述,我都不敢想象死傷這麽重,為了一己之私殘害百姓,這些該死的奸佞,就是欺孤年幼。”
看趙柯氣的眼睛都紅了,宮裝女子柔聲寬慰,“別跟他們一般見識,這天下終究是你的,等過兩年及冠完全把持朝政,再一個個收拾他們。”
“這群老不死的,孤早晚教會他們怎麽做人。”趙柯咬牙切齒地說。
“放心,會有這麽一天的,這次傷亡的百姓,我會讓人好好安撫,不會寒了他們的心。”宮裝女子心中歎息,再多的安撫也換不回消失的人命。
趙柯點頭,隨即一臉陰沉地開口,“這段日子就沒遇到一件好事,北邊韃子來犯,西南吐渾蠢蠢欲動,北方雪災又頻頻發生,孤這江山,越來越動蕩不安了。”
宮裝女子笑著搖頭,“皇弟這句話就說錯了,還真有一件好事。”
“哦?什麽事?”趙柯滿臉不解。
“你記得前段時間子瑜的奏折不?”
“記得,說有個叫火炕的東西,非常實用,是禦寒的神器。”趙柯搖搖頭,“孤不相信有這樣的神器,不然朝廷也不用每年拿這麽多銀子賑災了。”
“是真的。”宮裝女子認真地說,“我讓工匠試了好幾次,確定它真的有用,又在封邑推廣,得到百姓一致稱讚,之前每年冬天都要為花費萬兩用於封地賑災,用過火炕後,到目前為止,隻用了一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