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戰役推演
抗戰:你一民兵,囤貨夠打二戰? 作者:半夏8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廖峰沒有那麽強的本事,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廖峰好似自嘲地說道,但隨後又立馬不由自主轉了個語調:“這得感謝日本鬼子。”
“如果不是鬼子對我們燒殺搶掠,誰不想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好好過自己日子?那是沒辦法!”
“李團長也招過兵,你應該能感覺到,就現在,如果給你一個營的裝備,那你便能快速擴一個營的兵力。如果,給你八個營,那你就能擴八個營。為什麽?”
上輩子的時候廖峰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村子,本來過得好好的,幾乎算得上與世隔絕。後來有人傳言這村子留過八路,日軍問訊過去搜查。哪裏能搜得出什麽東西呢?可那又如何?槍杆子不在手裏,指望侵略者講什麽信義道德?於是展開了屠殺。
自此之後,提前逃出去的所有丁壯,全部上山幹了八路。
或許,這個故事沒有源頭,甚至可能是編的。但它放在這個年代,偏偏遍地是源頭,絕無可能是編的。
大家都沒有說話,原因太簡單了。
“無非家仇國恨而已。現在,我們八路軍在根據地已經有了群眾基礎。在老百姓那有了威信,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現在敵人正在醞釀囚籠政策,我們知道,可老百姓也不是瞎子。他們在內心深處會不會想,敵人來時,我們八路軍會怎麽反應?他們會不會希望看到我們去打小鬼子一梭子?”
“會的。”廖峰長籲一口氣說道,隨後再度轉為堅毅:“會的,一定會的。甚至為了看到這個畫麵,他們會為之傾盡所有。”
“旅長,縱觀五千年曆史,自古以來百姓站誰,誰就會贏。今天中國老百姓站我們。這就是我信心的根本來源。”
“其次,戰爭形勢也逼迫著我們不得不打這一次,因為一旦敵人形成囚籠,那麽我們根據地的空間勢必被壓縮。多年來敵後抗日的成果也會受到影響。從戰爭需求上來看,我們也需要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
“從敵我態勢來看,雖然我軍和鬼子還未發生明顯戰力上的逆轉。但是顯然,隨著我們和鬼子多年的交手,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而敵人卻一日不如一日。旅長,不知你有沒有留意鬼子的貨幣,製作的材質雖然還說的過去,但已經遠不如剛侵略我們的時候。”
“眼下,單拿華北戰場來說:恰好是敵人從正麵戰場準備轉向到敵後戰場的這個空檔。所以,我覺得,作戰條件並非不成熟。”
旅長也在暗暗思索,他了解的信息遠比在場的其他人多。他已經感覺到敵人背後醞釀的力量了。據可靠情報,背後調集這個力量正是鬼子的最高指揮官——崗村寧次。
如果單從短期、微觀角度來看,確實,敵人的力量是出現了一個空檔。
但是,也就是從短期和微觀來看。
從宏觀上說,並未發生根本逆轉。
沒錯,華夏五千年曆史表明,誰更能代表人民的力量,誰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那是站在曆史的洪流上,從具體的曆史事件上看可不是這樣。
如果,僅僅是這些抽象的理論,沒有實際的物質層麵的力量;如果隻是所謂的一個空檔,沒有真正在軍事角度上的戰機;那是說服不了自己的。
旅長雖然也想打上一仗,可是作為合格的將領他知道,打仗不是隻靠這些理論、推測的。
當然,此時此刻他也知道,在內心深處他已經有了傾向,會將這些想法上報總部。
但是,他同樣希望,廖峰可以有更多的東西說服自己。
“人民的力量。”旅長好似自言自語,又好像在順著廖峰的話茬在說:“那你也應該知道,既然人們群眾相信我們,我們更應該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應該慎之又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且不說你這個計劃很多都建立在對方指揮官的想法上,就算真的順利發展,後續的圍點打援也不是現在能簡單推理出來的。”
廖峰當即就想再勸,畢竟自己這個計劃可不是什麽簡單的推測,這是自己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開天眼原版照抄出來的。
如果真的大膽的實施計劃的話,那麽幾乎板上釘釘的會取得最大戰果。
但是,旅長卻突然擺擺手,示意自己主意已定。
“廖峰,既然你這個計劃是從地圖上自己推演出來的。那我們不如進行一次真正的戰役推演吧。”旅長毫無波動狀似機器一般地說道。
“戰役推演?”
廖峰有些發愣。
“沒錯,咱們現在暫且認為你的推演全部都對,戰術執行也特別得當,沒有出現什麽意外。山本特種小隊真的被你堵到了平安縣。而蓧塚義男也真的為了自己的心腹愛將全力支援。”
此時的旅長好像和平日裏判若兩人,語氣之中沒有絲毫的波動。好像自己上輩子去參加演習任務時,自己的某位參謀,不斷地在戰前推演各種意外。
“你應該知道,戰場上什麽意外都有,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贏不了,或者取得重大戰果的話,那我是無法說服上級諸位首長去拿總部冒險的。”
此時此刻,廖峰好像明白了些什麽。
李雲龍、趙剛等人也是心有所感。
“廖峰,此時此刻,我便是蓧塚義男,我剛剛接到電話,山本一木現已被圍在平安縣城,我決定傾盡全力營救被困的山本特戰隊。”
“我奉命殲滅你的虞師。”
此時此刻,廖峰腦海裏閃過一個前世看過的一部抗日電視劇。
那時,身為下屬的主角擔任日軍防守,最終獲得了模擬的勝利。
眼下,居然和前世這部電視劇裏演的一模一樣。
提出戰事走向的下屬最終會贏得勝利,隻是這一次,下屬代表的不再是日軍,而是我軍!
“好!”
廖峰這一次完全沒有了之前麵對上級的萎縮,而是直接斬釘截鐵地答道,好似勝券已經在握。
“如果不是鬼子對我們燒殺搶掠,誰不想在家老婆孩子熱炕頭好好過自己日子?那是沒辦法!”
“李團長也招過兵,你應該能感覺到,就現在,如果給你一個營的裝備,那你便能快速擴一個營的兵力。如果,給你八個營,那你就能擴八個營。為什麽?”
上輩子的時候廖峰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村子,本來過得好好的,幾乎算得上與世隔絕。後來有人傳言這村子留過八路,日軍問訊過去搜查。哪裏能搜得出什麽東西呢?可那又如何?槍杆子不在手裏,指望侵略者講什麽信義道德?於是展開了屠殺。
自此之後,提前逃出去的所有丁壯,全部上山幹了八路。
或許,這個故事沒有源頭,甚至可能是編的。但它放在這個年代,偏偏遍地是源頭,絕無可能是編的。
大家都沒有說話,原因太簡單了。
“無非家仇國恨而已。現在,我們八路軍在根據地已經有了群眾基礎。在老百姓那有了威信,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現在敵人正在醞釀囚籠政策,我們知道,可老百姓也不是瞎子。他們在內心深處會不會想,敵人來時,我們八路軍會怎麽反應?他們會不會希望看到我們去打小鬼子一梭子?”
“會的。”廖峰長籲一口氣說道,隨後再度轉為堅毅:“會的,一定會的。甚至為了看到這個畫麵,他們會為之傾盡所有。”
“旅長,縱觀五千年曆史,自古以來百姓站誰,誰就會贏。今天中國老百姓站我們。這就是我信心的根本來源。”
“其次,戰爭形勢也逼迫著我們不得不打這一次,因為一旦敵人形成囚籠,那麽我們根據地的空間勢必被壓縮。多年來敵後抗日的成果也會受到影響。從戰爭需求上來看,我們也需要削弱敵人的有生力量。”
“從敵我態勢來看,雖然我軍和鬼子還未發生明顯戰力上的逆轉。但是顯然,隨著我們和鬼子多年的交手,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而敵人卻一日不如一日。旅長,不知你有沒有留意鬼子的貨幣,製作的材質雖然還說的過去,但已經遠不如剛侵略我們的時候。”
“眼下,單拿華北戰場來說:恰好是敵人從正麵戰場準備轉向到敵後戰場的這個空檔。所以,我覺得,作戰條件並非不成熟。”
旅長也在暗暗思索,他了解的信息遠比在場的其他人多。他已經感覺到敵人背後醞釀的力量了。據可靠情報,背後調集這個力量正是鬼子的最高指揮官——崗村寧次。
如果單從短期、微觀角度來看,確實,敵人的力量是出現了一個空檔。
但是,也就是從短期和微觀來看。
從宏觀上說,並未發生根本逆轉。
沒錯,華夏五千年曆史表明,誰更能代表人民的力量,誰會獲得最終的勝利。但是,那是站在曆史的洪流上,從具體的曆史事件上看可不是這樣。
如果,僅僅是這些抽象的理論,沒有實際的物質層麵的力量;如果隻是所謂的一個空檔,沒有真正在軍事角度上的戰機;那是說服不了自己的。
旅長雖然也想打上一仗,可是作為合格的將領他知道,打仗不是隻靠這些理論、推測的。
當然,此時此刻他也知道,在內心深處他已經有了傾向,會將這些想法上報總部。
但是,他同樣希望,廖峰可以有更多的東西說服自己。
“人民的力量。”旅長好似自言自語,又好像在順著廖峰的話茬在說:“那你也應該知道,既然人們群眾相信我們,我們更應該不辜負他們的希望,應該慎之又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且不說你這個計劃很多都建立在對方指揮官的想法上,就算真的順利發展,後續的圍點打援也不是現在能簡單推理出來的。”
廖峰當即就想再勸,畢竟自己這個計劃可不是什麽簡單的推測,這是自己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開天眼原版照抄出來的。
如果真的大膽的實施計劃的話,那麽幾乎板上釘釘的會取得最大戰果。
但是,旅長卻突然擺擺手,示意自己主意已定。
“廖峰,既然你這個計劃是從地圖上自己推演出來的。那我們不如進行一次真正的戰役推演吧。”旅長毫無波動狀似機器一般地說道。
“戰役推演?”
廖峰有些發愣。
“沒錯,咱們現在暫且認為你的推演全部都對,戰術執行也特別得當,沒有出現什麽意外。山本特種小隊真的被你堵到了平安縣。而蓧塚義男也真的為了自己的心腹愛將全力支援。”
此時的旅長好像和平日裏判若兩人,語氣之中沒有絲毫的波動。好像自己上輩子去參加演習任務時,自己的某位參謀,不斷地在戰前推演各種意外。
“你應該知道,戰場上什麽意外都有,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贏不了,或者取得重大戰果的話,那我是無法說服上級諸位首長去拿總部冒險的。”
此時此刻,廖峰好像明白了些什麽。
李雲龍、趙剛等人也是心有所感。
“廖峰,此時此刻,我便是蓧塚義男,我剛剛接到電話,山本一木現已被圍在平安縣城,我決定傾盡全力營救被困的山本特戰隊。”
“我奉命殲滅你的虞師。”
此時此刻,廖峰腦海裏閃過一個前世看過的一部抗日電視劇。
那時,身為下屬的主角擔任日軍防守,最終獲得了模擬的勝利。
眼下,居然和前世這部電視劇裏演的一模一樣。
提出戰事走向的下屬最終會贏得勝利,隻是這一次,下屬代表的不再是日軍,而是我軍!
“好!”
廖峰這一次完全沒有了之前麵對上級的萎縮,而是直接斬釘截鐵地答道,好似勝券已經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