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今晚要去參加竄貨場,自然不能就這麽大咧咧的離開,就是裝也得在這玉器閣裏轉轉不是。


    不管人家店主在不在,既然人家肯帶你玩,這點麵子還是要給的。


    葉輝回到店裏開始打量四周的布局。


    因為一開始就被“玉山”吸引了目光,根本就沒怎麽關心店裏的布局。


    後來同樣是因為“玉山”的原因,都懶得看了。


    隻是看過這店裏的擺設,葉輝微微一愣。


    “這家店的老板有點扯啊,你tm不是叫玉器閣嘛,這博古架上擺放的瓷器、硯台啥的是幾個意思?”葉輝心裏忍不住嘀咕道。


    葉輝隻是在心裏嘀咕,晏如意就不怎麽客氣了,直言不諱道:“輝哥,這老板挺逗啊……”


    隻是晏如意說了個半拉話就被葉輝瞪了一眼,剩下的話沒說出口。


    其實葉輝也納悶來,你這店取名玉器閣,不就是告訴顧客店裏隻出售玉器嗎?


    難道這店主打算與時俱進,就跟現在的藥店一樣,把衛生紙和洗頭膏啥的也都當“藥”賣?


    當然,心裏怎麽想不打緊,不能跟晏如意一樣在人家店裏直接議論這個,這也是葉輝阻止晏如意說下去的原因。


    可能是晏如意的話起到了效果,夥計上前一步解釋說:“我們店裏以前是隻賣玉器的,但是這‘天下第一城’並沒有一開始預想的那樣繁榮,也就是過年的時候舉辦廟會人多點,平常隻是一些遊客到這裏,種類單一比較吃虧。”


    雖然說夥計說的有理有據,但是這鬼話也就騙騙外行人還行。


    古玩這一行,表裏不一便是大忌。


    你要是不想單賣玉器,直接換個店名就是了,你這樣整給人一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感覺。


    這接二連三的事情,讓葉輝對今晚的竄貨場感覺也是了了……


    葉輝隨意逛了逛就帶著晏如意離開了。


    並不是店裏沒有什麽好物件,而是價格上談不攏。


    這並不像夥計說的那樣生意不好薄利多銷,反而比市場價貴那麽一成左右。


    本來葉輝琢磨著以行價摟點貨為明年開店做準備,沒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


    可能一開始這夥計隻是奉承他倆而已,並沒有真正的把他們兩個年輕人當作行裏人看待,隻是當作兩個有錢的公子哥,多少有點見識而已。


    出師不利,兩人也失去了逛店鋪的興趣,感覺還是不如逛地攤來的舒爽。


    葉輝想到今天還剩下幾個地攤沒逛,索性帶著晏如意又回到地攤那邊。


    來到地攤這邊,人來人往的,心中的陰霾一掃而空。


    因為隻有很少的幾個地攤,葉輝逛起來顯得格外珍惜,一個地攤不全都看一遍都不走的。


    “嗨,老弟,到我這裏看看!”


    和葉輝打招呼的是可能是後來的一個攤主,他的攤位並沒有跟其他的攤位一樣群聚在一起,而是在所有攤位的後麵。


    這是一個穿著不俗的攤主,麵容也不像其他攤主一樣長年累月的擺攤曬的黢黑。


    反而像是一個坐辦公室的白領,臉蛋白淨,戴著一頂遮陽帽,倒是給人一種親近的感覺。


    因為他是在後麵,葉輝又不能橫跨前麵的攤位,所以葉輝轉了一圈來到攤主的攤位上。


    “老弟,我看你像是在找什麽物件的樣子,你說說找什麽物件,我這裏貨全。”


    葉輝掃了攤主的攤位一眼,果然跟他說的一樣,雖然他的攤位在後麵,但是占的地方是真不小,足足有別人三個攤位的麵積。


    物品倒也齊全,從大到半人高的長頸八棱大花瓶到小到一分的小鋼鏰都有。


    葉輝找什麽,當然是找漏兒啦!可是卻不能這樣說。


    “我不懂,就是隨便看看,老板你這貨品挺齊全啊!”葉輝回答說。


    “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這裏開店的,這不趕上廟會嘛!過來湊個熱鬧。”攤主一臉自得的回答說。


    聽攤主話裏的意思,還挺傲嬌,一副高人一等的樣子。


    當然,攤主傲嬌不傲嬌跟葉輝沒什麽關係,葉輝也不回話,就蹲在攤位前麵研究起來。


    吸引葉輝目光的是攤主身邊的一尊佛像。


    沒辦法,習慣使然,葉輝也擺過地攤,知道好東西都放在自己身邊的道理。


    攤主也是個精明人,還不等葉輝開口,自己先開口說:“老弟這眼光沒得說,一眼就看中了我這壓堂的物件。”


    攤主說話的功夫,就把這佛像拿起來雙手遞到了葉輝的身邊。


    葉輝並沒有伸手去接,隻是指著攤位上一塊空閑的地方說:“放這就行。”


    葉輝總感覺這攤主是在試探自己,md不說你還是個店主,你就是個擺攤的也應該知道貨不易手的道理。


    攤主聽了葉輝的話,沒有任何不適的表情,雙手抱著佛像放到了葉輝指定的地方。


    “老狐狸!”葉輝心裏暗罵道。


    按理說,被人點破了應該說點什麽,要麽告罪一聲,要麽誇獎買主幾句。


    這攤主就好像沒事人一樣,放下佛像就在那不說話了。


    葉輝並沒有上手,就那麽蹲在旁邊看著這尊佛像。


    這應該是一尊鎏金宗喀巴佛像,在藏傳佛教的曆史長河中,誕生了無以數計的高僧大德。


    在眾多的高僧大德中,最為突出的有三位:第一位是蓮花生大師,他是公元8世紀時來自印度的一位密教大師,他幫助當時的藏王赤鬆德讚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寺廟——桑耶寺,使佛教得以紮根雪域高原。


    第二位是阿底峽大師,他也是一位來自印度的佛教大師,公元11世紀初來到西藏,他著書立說,幫助西藏佛教實現了教理的係統化和修行的規範化。


    而最後一位就是宗喀巴大師,他是一位西藏本土誕生的大師,他是藏族人民的無上光榮,也是藏族人民的最大福祉,因為他的功德不僅體現在佛教聞思修和講辯著的卓越修為上。


    而更為重要的是他於西藏佛教深處危難之際,大膽推行鼎故革新、正本清源的宗教改革,扭轉了當時佛教陷入的頹勢,開創了一條影響至今西藏佛教發展的光明大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古玩行大掌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lopo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lopo並收藏古玩行大掌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