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應該輕鬆一些了吧?”有一天李培捷突然找我。
臨近小學期,所有的課程設計和期末考試都基本上塵埃落定,突然就閑了下來。
“是啊,總算熬過去了。”許久沒有跟他說話,反倒有點大哥哥般的親切,同鄉總歸還是有歸屬感的。
“我昨天也剛剛考完最後一科,可以放鬆一下了。”
“你們大三的應該更慘吧?”他比我大一屆。
“對,我上一年的這個時候也像你一樣,覺得自己被逼到了極限,但上了大三才發現,這才剛剛開始了。”
我有點被嚇到,但習慣性地還是會質疑一下:“這麽誇張嗎?”
“我這學期單單是基本課程就有八門,考試從四月到六月,基本上都排滿了。”他不是那種誇誇其談的人,說話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
“八門——我連上各種實驗也就這個數——”我不是一個喜歡預知恐懼的人,隻想要盡快結束這個話題,“那你小學期不需要在這呆了吧?選修的學分應該都修夠了吧?”
“你打算什麽時候回?”他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但我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意圖。
“我肯定得最後才走,要刷好幾科的分呢。”我特意把回家時間說得很確鑿,不給他留餘地。
“不是說不能刷分了嗎?”他也經常留意學校關於留學方麵的政策和規定,時不時就會給我發。
“刷分”是很多高校默認給有意向留學的學生的“綠色通道”,意思就是:對於一些已經通過的科目,可以通過第二年的重修和考試來刷新分數,在教務係統的成績單裏,新的、更高的分數會直接覆蓋舊的,這樣就能達到提高gpa的目的。
“目前還可以,我已經報上名了,但下一年就不知道了。”
“這樣的。”
“你早點回家唄,機票還便宜呢!”我裝作若無其事的語氣。
“嗯,我這幾天看看。”
隻要不涉及到感情的問題,我很滿意也很樂意跟他維持這樣的相處方式——正常好朋友之間的互相關心,正常老鄉之間的互相扶持。
“女神,你報的這是個什麽選修課啊?”班群裏發了一個小學期選修課的統計表,大黃剛打開來看。
“我看看——英漢互譯,哈哈是個什麽鬼?”湊熱鬧總少不了琳琳的一份。
“什麽什麽鬼嘛!”我裝作高傲的樣子,“這叫提高文學素養,你們這些凡人不懂不懂。”說完還用手撥了一下劉海。
“這是你們要求報的嗎,還是有什麽加分啊?”日常遊離於我們對話之外的佳兒轉過身來,一臉愁容地問。
“不是,就是女神自己想報的。”琳琳嫌棄地擺了擺手,示意她不要著急。
“其實我也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麽,看著有趣就報上了。”
上一年我就知道,小學期的生活不僅炎熱難耐,還很枯燥。如果自己可以確保最後的考試分數,刷分的科目並不需要每天去上課,也不存在考勤要求,所以每年都會有中途就放棄回家的人。要想支撐到最後,總歸是要找點自己感興趣的樂子才行。
《英漢互譯》是我在教務處提供的表格裏,唯一找到的跟語言或者文字沾邊的課程。要知道,在一個純正血統的工科大學中,對此感興趣的人並不多。
小學期終於在w城的第一股熱浪到達之後拉開了序幕。
周一到周四的白天,我和尹予嵐約好一起去上刷分的數學類課程。說是約好,但通常都隻是我一個人準時到達課室,占上兩個人的座位,然後在離上課還有兩分鍾的時候,收到她的微信消息:
“我又睡過了!給我拍一下筆記唄,謝謝啦!”然後悄悄地將占座地水杯收回來,若無其事地專心上課。
周三的晚上需要上交《英漢互譯》的作業並拿到上周的成績,老師會對上周的文章作詳細的講解,其中包括了許多英語中的俗語、外國人慣用的自嘲以及一些非母語者很難領會的冷笑話,這都是日常的英語課涉及不到的。
任課老師留給我們足夠的自由度,除周三晚外,其餘的時間不需要到課室。她也不會在群裏連番催促,自己做好每周的任務,按時提交即可,頗有國外大學課程的味道。
這樣的生活規律而又自在,最重要的是有興趣作為驅動力。我想象中的大學原本該是這樣。
“因為沒有了時間和數量的壓迫感,你能真正地享受學習的過程。不過,一旦這變成了一場產能的競賽,興趣照樣會淪為目標的奴隸,你就再也不會這樣認為了。”我跟韋健豪談起近況,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
“你說話總是這麽沒勁!潑冷水!”我的理性並不否認他說的話,但心裏卻產生了一股莫名的難受。
說白一點,就是當任何一項知識變成任務,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學會並且取得一定的成績,興趣就會索然無味。並不是說我所學的電學、力學、光學這些東西有多討厭,隻是因為它們是強製性的。人天生就會對被強製的東西產生逆反心理。
“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他的語氣很平靜。
“我同意,但我還是不願意從你口中聽到這樣的話。”
“為什麽我就不能說了?”他誤解了我的意思。
“不是你不能說,是不喜歡你說這些。”我有點無理取鬧。
“說這些有什麽問題,不就是一個話題的正常討論嗎?”我越說他越糊塗。
“我不想跟你討論不行嗎?”我隻想盡快結束這個話題,但越說越繞。
“行,你願意跟誰討論是你的自由,我無權幹涉。”
跟韋健豪還是同學的時候,我幾乎沒有看到過他有強烈的情緒或者表情,永遠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但跟我在一起之後,他好幾次被我的任性氣得冒煙,往日冷靜的形象全無,我卻在一旁偷笑。
“不是啊……我都說了不是不想跟你說話……”我被他磨怕了,隻能一五一十地說,“我不希望我們的對話形式是討論,我隻是沒有辦法把你當成一個正常朋友來討論某個話題。”
這話一出我就知道不妙,但已經沒有辦法收回。
左上角顯示“對方正在輸入”的狀態,過了一會又變回了靜態的備注。我不敢退出對話框,一直盯著屏幕。好幾次閃爍之後,最底下終於彈出了一條新消息:
“不知道你什麽意思。”
“沒有其他意思,不要亂想,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我快速地回了一句話,但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一點時間”已經拖拉得夠長了。
“好的。”
“我給你看我寫的推文吧!”我給他發了好幾個鏈接,試圖轉移話題。
“看了第一篇,寫得挺好的,很有你的風格。”他的心情似乎好了些,“剩下的我晚點再看。”他總是那麽嚴謹。
“哈哈哈,我是什麽風格?”
“高三那些作文的風格,我還記得嘿嘿。”他這個語氣詞把我嚇了一跳,但心裏懸著的大石總算放下了。
“傷春悲秋是吧?”我總是喜歡這樣自嘲。
“有點,也可以說是以小見大吧,看讀的人怎麽想了。”他頭頭是道地分析了起來,“你能發掘到別人看不到的點,產生的感受也更加細膩。”
這句話就像一道閃電,重重地擊了一下我的腦袋。
“你幾乎了解我的全部。”我在對話框敲下這句話,立馬又刪除,絕對不能再說出這樣的話了。“不要在這裝文學家行不行?”我又補上幾個表情包,加重玩笑的語氣。
我無意掀起你的傷疤,因為這同樣等於掀起我的。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都能痊愈,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臨近小學期,所有的課程設計和期末考試都基本上塵埃落定,突然就閑了下來。
“是啊,總算熬過去了。”許久沒有跟他說話,反倒有點大哥哥般的親切,同鄉總歸還是有歸屬感的。
“我昨天也剛剛考完最後一科,可以放鬆一下了。”
“你們大三的應該更慘吧?”他比我大一屆。
“對,我上一年的這個時候也像你一樣,覺得自己被逼到了極限,但上了大三才發現,這才剛剛開始了。”
我有點被嚇到,但習慣性地還是會質疑一下:“這麽誇張嗎?”
“我這學期單單是基本課程就有八門,考試從四月到六月,基本上都排滿了。”他不是那種誇誇其談的人,說話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
“八門——我連上各種實驗也就這個數——”我不是一個喜歡預知恐懼的人,隻想要盡快結束這個話題,“那你小學期不需要在這呆了吧?選修的學分應該都修夠了吧?”
“你打算什麽時候回?”他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但我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意圖。
“我肯定得最後才走,要刷好幾科的分呢。”我特意把回家時間說得很確鑿,不給他留餘地。
“不是說不能刷分了嗎?”他也經常留意學校關於留學方麵的政策和規定,時不時就會給我發。
“刷分”是很多高校默認給有意向留學的學生的“綠色通道”,意思就是:對於一些已經通過的科目,可以通過第二年的重修和考試來刷新分數,在教務係統的成績單裏,新的、更高的分數會直接覆蓋舊的,這樣就能達到提高gpa的目的。
“目前還可以,我已經報上名了,但下一年就不知道了。”
“這樣的。”
“你早點回家唄,機票還便宜呢!”我裝作若無其事的語氣。
“嗯,我這幾天看看。”
隻要不涉及到感情的問題,我很滿意也很樂意跟他維持這樣的相處方式——正常好朋友之間的互相關心,正常老鄉之間的互相扶持。
“女神,你報的這是個什麽選修課啊?”班群裏發了一個小學期選修課的統計表,大黃剛打開來看。
“我看看——英漢互譯,哈哈是個什麽鬼?”湊熱鬧總少不了琳琳的一份。
“什麽什麽鬼嘛!”我裝作高傲的樣子,“這叫提高文學素養,你們這些凡人不懂不懂。”說完還用手撥了一下劉海。
“這是你們要求報的嗎,還是有什麽加分啊?”日常遊離於我們對話之外的佳兒轉過身來,一臉愁容地問。
“不是,就是女神自己想報的。”琳琳嫌棄地擺了擺手,示意她不要著急。
“其實我也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麽,看著有趣就報上了。”
上一年我就知道,小學期的生活不僅炎熱難耐,還很枯燥。如果自己可以確保最後的考試分數,刷分的科目並不需要每天去上課,也不存在考勤要求,所以每年都會有中途就放棄回家的人。要想支撐到最後,總歸是要找點自己感興趣的樂子才行。
《英漢互譯》是我在教務處提供的表格裏,唯一找到的跟語言或者文字沾邊的課程。要知道,在一個純正血統的工科大學中,對此感興趣的人並不多。
小學期終於在w城的第一股熱浪到達之後拉開了序幕。
周一到周四的白天,我和尹予嵐約好一起去上刷分的數學類課程。說是約好,但通常都隻是我一個人準時到達課室,占上兩個人的座位,然後在離上課還有兩分鍾的時候,收到她的微信消息:
“我又睡過了!給我拍一下筆記唄,謝謝啦!”然後悄悄地將占座地水杯收回來,若無其事地專心上課。
周三的晚上需要上交《英漢互譯》的作業並拿到上周的成績,老師會對上周的文章作詳細的講解,其中包括了許多英語中的俗語、外國人慣用的自嘲以及一些非母語者很難領會的冷笑話,這都是日常的英語課涉及不到的。
任課老師留給我們足夠的自由度,除周三晚外,其餘的時間不需要到課室。她也不會在群裏連番催促,自己做好每周的任務,按時提交即可,頗有國外大學課程的味道。
這樣的生活規律而又自在,最重要的是有興趣作為驅動力。我想象中的大學原本該是這樣。
“因為沒有了時間和數量的壓迫感,你能真正地享受學習的過程。不過,一旦這變成了一場產能的競賽,興趣照樣會淪為目標的奴隸,你就再也不會這樣認為了。”我跟韋健豪談起近況,得到的卻是這樣的回答。
“你說話總是這麽沒勁!潑冷水!”我的理性並不否認他說的話,但心裏卻產生了一股莫名的難受。
說白一點,就是當任何一項知識變成任務,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學會並且取得一定的成績,興趣就會索然無味。並不是說我所學的電學、力學、光學這些東西有多討厭,隻是因為它們是強製性的。人天生就會對被強製的東西產生逆反心理。
“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他的語氣很平靜。
“我同意,但我還是不願意從你口中聽到這樣的話。”
“為什麽我就不能說了?”他誤解了我的意思。
“不是你不能說,是不喜歡你說這些。”我有點無理取鬧。
“說這些有什麽問題,不就是一個話題的正常討論嗎?”我越說他越糊塗。
“我不想跟你討論不行嗎?”我隻想盡快結束這個話題,但越說越繞。
“行,你願意跟誰討論是你的自由,我無權幹涉。”
跟韋健豪還是同學的時候,我幾乎沒有看到過他有強烈的情緒或者表情,永遠是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但跟我在一起之後,他好幾次被我的任性氣得冒煙,往日冷靜的形象全無,我卻在一旁偷笑。
“不是啊……我都說了不是不想跟你說話……”我被他磨怕了,隻能一五一十地說,“我不希望我們的對話形式是討論,我隻是沒有辦法把你當成一個正常朋友來討論某個話題。”
這話一出我就知道不妙,但已經沒有辦法收回。
左上角顯示“對方正在輸入”的狀態,過了一會又變回了靜態的備注。我不敢退出對話框,一直盯著屏幕。好幾次閃爍之後,最底下終於彈出了一條新消息:
“不知道你什麽意思。”
“沒有其他意思,不要亂想,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我快速地回了一句話,但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這“一點時間”已經拖拉得夠長了。
“好的。”
“我給你看我寫的推文吧!”我給他發了好幾個鏈接,試圖轉移話題。
“看了第一篇,寫得挺好的,很有你的風格。”他的心情似乎好了些,“剩下的我晚點再看。”他總是那麽嚴謹。
“哈哈哈,我是什麽風格?”
“高三那些作文的風格,我還記得嘿嘿。”他這個語氣詞把我嚇了一跳,但心裏懸著的大石總算放下了。
“傷春悲秋是吧?”我總是喜歡這樣自嘲。
“有點,也可以說是以小見大吧,看讀的人怎麽想了。”他頭頭是道地分析了起來,“你能發掘到別人看不到的點,產生的感受也更加細膩。”
這句話就像一道閃電,重重地擊了一下我的腦袋。
“你幾乎了解我的全部。”我在對話框敲下這句話,立馬又刪除,絕對不能再說出這樣的話了。“不要在這裝文學家行不行?”我又補上幾個表情包,加重玩笑的語氣。
我無意掀起你的傷疤,因為這同樣等於掀起我的。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都能痊愈,總是需要一點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