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王妃和白氏身後,看著兩道身姿高大身著戎裝的身影,滿心向往的睜大了眼睛,卻忽然被用力扯到了懷裏,抱著他的那個人“哈哈”一聲大笑,然後像是在問又像是在自言自語,“這小子就是我兒子吧?可以可以,就是長得太白嫩了,身子也軟……”
說著用動手動腳的,像是要翻遍他全身,顧明彥被他一身臭味熏得皺起了眉,他似乎聽到旁邊的王妃和鎮北王都笑了,隻有一道聲音突兀而顫抖,“世子,彥兒還小,您……”
他順著所有人的目光看去,看到白氏滿眼的憂慮與恐懼,他雖然小,卻對抱著他的這個人身體明顯的一僵印象十分的深刻。
接著又發生了什麽,好像就不是很清楚了,因為被白氏養著他也打小就十分敏感,察覺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之間並不尋常的氣氛。
父親回來呆了大半年,父子二人相處的時候父親往往更像一個小孩,逗趣他玩弄他惹哭他,然後又笑嘻嘻的哄他。
一旦母親出現又是另一種景象,夫妻二人恭敬如賓,當時的顧明彥這麽也想不清為什麽這麽幼稚的父親怎麽白氏一出現就變得那麽僵硬起來。
後來父親又走了,他很傷心,旁邊的母親牽著他的手撰的緊緊的,他看過去覺得比他還傷心。
此後父親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回來,每一次回來都要帶一些北邊的小玩意兒,每一次回來都要嫌棄他長得白嫩,每一次回來都要想方設法的讓他跟著他晨練。
隻是每一次母親一臉憂慮的出現,父親就會畏畏縮縮的停止正在對他做的事情。
年年如是,顧明彥越是長大越看不清母親和父親,他刻意去查,卻什麽也查不到,不是沒有人告訴他,而是沒有人能說清楚到底是為什麽。
後來還是王妃告訴他的,隻說了母親是如何和父親結親的,卻也沒有解釋清楚兩人為什麽會這樣。白氏娘家是鎮北王麾下最為得力軍師,那軍師也出身高門,白氏是他的女兒,年幼時病弱,被養在京城,生得一副溫婉嫻柔的性子,是典範的大家閨秀。後來那軍師戰場上受了傷,臨終前把白氏托付給了鎮北王,鎮北王為讓軍師安心就提議讓世子娶她為妻,軍師還未應下就去了,鎮北王自然不會食言,一回京城就去找皇帝請了旨意賜婚。白家原本就隻軍師父女兩人,白氏在京能安然養病也不過是仰仗鎮北王府,白家新喪,白氏又年幼,隻能讓王妃幫忙操持了一切,等事情結束,白氏三年喪期一過,鎮北王父子就從北境回來匆匆大婚。那時北境的形勢似乎還有些凶險,大婚不過一月父子二人又匆匆走了。
而後再回來兩人之間的氣氛就變了,也不知道是從誰開始的,一個一個相敬如賓,王妃之間都看不清,再一次離開之後就發現有了他,然而鎮北王父子再次回來卻是八年之後了。
顧明彥想不通,每每看著陷入憂愁的母親他就覺得一定是父親做了什麽事,可是他又控製不住自己喜歡父親。
顧明彥大概自己也沒有發現,自己就是在這種父母奇怪的相處模式當中日漸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好友何雲楊笑他故作老成,他卻什麽話都不願說。
十二歲鎮北王提出要帶他去北境,顧連昭又喜又愁,喜的是可以跟兒子一直一起玩了,愁的是白氏知道了一定又要傷心了。
顧明彥第一次見自己的父親母親像一對夫妻是從這裏開始的。鎮北王也知道白氏會傷心,卻還是宣布了這個消息,白氏當場忍住了淚,離開後卻在房裏哭了,他在房外聽著正猶豫要不要去安慰,卻聽到了自己父親安慰的聲音,“你不要哭了……你放心,我會好生看著他不讓他受傷的。你別傷心……”
父親比他更早的到了,笨拙的安慰讓十二歲的顧明彥覺得父親應該是喜歡母親的。他似懂非懂,覺得夫妻之間應該坦誠一點,母親那麽軟和的性子隻要懂得父親的心意兩個人就應該不會這個樣子的。
後來跟著父親去了戰場,越來越靠近父親,他才問過,父親插科打諢的難得正經的歎了口氣,呢喃道“哪有這麽簡單……”
顧明彥刁難,不簡單就休了她兩個人各過個各的。
顧連昭呼了一掌過來被他躲掉,臭小子瞎說什麽?那可是你娘。
顧明彥問道,我娘又如何?
顧連昭喝了口裝在海碗裏的烈酒,回道,嫁給我就是我的人,休了是什麽道理?
於是在顧連昭潛移默化的行徑下顧明彥將他的護短學了個十成十。
於是後來回京,在街上看到程艦南駕著馬身後跟著馬車,那車夫十分的巧合正是前幾天他借住的那一戶莊子裏的人,後來還跟著到了京城,雖然當時信了他說巧合把他放走了,可到底有些不放心。
他留了心,去問了程艦南,程艦南解釋得清清楚楚,原來馬車上的是程家的大小姐,莊子上養了多年的病,這一次才被接回來。隻是程艦南醉酒又多提了一句,當初顧連昭去靈州的時候還跟他大哥還戲言要做親家,就這一句話,顧明彥上了心。
他想,這是他的人,他得護著。
於是上元他躲進了她的車裏,讓人卸了景王私衛的胳膊,又送了散瘀的藥和防身的匕首,完美奉行顧連昭教給他的準則。
越是如此越覺得程嘉餘也不簡單,至少在程艦南的話裏,程嘉餘琴棋書畫都有所得,看似溫婉小心思卻很多。在他早就看來也是,大舉回京的時候她一大清早的出現在正弘街,一問程艦南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忌。
顧明彥覺得往後成親大概也不會太無聊吧。
等回京安頓好,他才有時間去問,沒成想顧連昭摸了摸頭,想了很久才說,那是兩人醉酒的戲言。
顧明彥又習得一個真理,醉酒誤人。
顧連昭看著他安慰道,“你放心爹不會這麽草率的,你的婚姻大事非要你娘過眼才行,到時候一定給你找一個如花似玉傾國傾城的……”
顧明彥沒理他又說了什麽,腦海裏是程嘉餘那天早上在正弘街的驚鴻一瞥,他想了想,是自己上了心,早早就把她當自己的人,於是隻淡淡回到,“就她好了……”
奈何顧連昭並沒有聽到,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想著自己能給兒子找個讓白氏滿意的兒媳婦,兩人間的關係也能緩和一些……
好在顧連昭誤打誤撞,和程嘉餘的婚事終究還是定了下來。
說著用動手動腳的,像是要翻遍他全身,顧明彥被他一身臭味熏得皺起了眉,他似乎聽到旁邊的王妃和鎮北王都笑了,隻有一道聲音突兀而顫抖,“世子,彥兒還小,您……”
他順著所有人的目光看去,看到白氏滿眼的憂慮與恐懼,他雖然小,卻對抱著他的這個人身體明顯的一僵印象十分的深刻。
接著又發生了什麽,好像就不是很清楚了,因為被白氏養著他也打小就十分敏感,察覺出自己的父親和母親之間並不尋常的氣氛。
父親回來呆了大半年,父子二人相處的時候父親往往更像一個小孩,逗趣他玩弄他惹哭他,然後又笑嘻嘻的哄他。
一旦母親出現又是另一種景象,夫妻二人恭敬如賓,當時的顧明彥這麽也想不清為什麽這麽幼稚的父親怎麽白氏一出現就變得那麽僵硬起來。
後來父親又走了,他很傷心,旁邊的母親牽著他的手撰的緊緊的,他看過去覺得比他還傷心。
此後父親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回來,每一次回來都要帶一些北邊的小玩意兒,每一次回來都要嫌棄他長得白嫩,每一次回來都要想方設法的讓他跟著他晨練。
隻是每一次母親一臉憂慮的出現,父親就會畏畏縮縮的停止正在對他做的事情。
年年如是,顧明彥越是長大越看不清母親和父親,他刻意去查,卻什麽也查不到,不是沒有人告訴他,而是沒有人能說清楚到底是為什麽。
後來還是王妃告訴他的,隻說了母親是如何和父親結親的,卻也沒有解釋清楚兩人為什麽會這樣。白氏娘家是鎮北王麾下最為得力軍師,那軍師也出身高門,白氏是他的女兒,年幼時病弱,被養在京城,生得一副溫婉嫻柔的性子,是典範的大家閨秀。後來那軍師戰場上受了傷,臨終前把白氏托付給了鎮北王,鎮北王為讓軍師安心就提議讓世子娶她為妻,軍師還未應下就去了,鎮北王自然不會食言,一回京城就去找皇帝請了旨意賜婚。白家原本就隻軍師父女兩人,白氏在京能安然養病也不過是仰仗鎮北王府,白家新喪,白氏又年幼,隻能讓王妃幫忙操持了一切,等事情結束,白氏三年喪期一過,鎮北王父子就從北境回來匆匆大婚。那時北境的形勢似乎還有些凶險,大婚不過一月父子二人又匆匆走了。
而後再回來兩人之間的氣氛就變了,也不知道是從誰開始的,一個一個相敬如賓,王妃之間都看不清,再一次離開之後就發現有了他,然而鎮北王父子再次回來卻是八年之後了。
顧明彥想不通,每每看著陷入憂愁的母親他就覺得一定是父親做了什麽事,可是他又控製不住自己喜歡父親。
顧明彥大概自己也沒有發現,自己就是在這種父母奇怪的相處模式當中日漸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好友何雲楊笑他故作老成,他卻什麽話都不願說。
十二歲鎮北王提出要帶他去北境,顧連昭又喜又愁,喜的是可以跟兒子一直一起玩了,愁的是白氏知道了一定又要傷心了。
顧明彥第一次見自己的父親母親像一對夫妻是從這裏開始的。鎮北王也知道白氏會傷心,卻還是宣布了這個消息,白氏當場忍住了淚,離開後卻在房裏哭了,他在房外聽著正猶豫要不要去安慰,卻聽到了自己父親安慰的聲音,“你不要哭了……你放心,我會好生看著他不讓他受傷的。你別傷心……”
父親比他更早的到了,笨拙的安慰讓十二歲的顧明彥覺得父親應該是喜歡母親的。他似懂非懂,覺得夫妻之間應該坦誠一點,母親那麽軟和的性子隻要懂得父親的心意兩個人就應該不會這個樣子的。
後來跟著父親去了戰場,越來越靠近父親,他才問過,父親插科打諢的難得正經的歎了口氣,呢喃道“哪有這麽簡單……”
顧明彥刁難,不簡單就休了她兩個人各過個各的。
顧連昭呼了一掌過來被他躲掉,臭小子瞎說什麽?那可是你娘。
顧明彥問道,我娘又如何?
顧連昭喝了口裝在海碗裏的烈酒,回道,嫁給我就是我的人,休了是什麽道理?
於是在顧連昭潛移默化的行徑下顧明彥將他的護短學了個十成十。
於是後來回京,在街上看到程艦南駕著馬身後跟著馬車,那車夫十分的巧合正是前幾天他借住的那一戶莊子裏的人,後來還跟著到了京城,雖然當時信了他說巧合把他放走了,可到底有些不放心。
他留了心,去問了程艦南,程艦南解釋得清清楚楚,原來馬車上的是程家的大小姐,莊子上養了多年的病,這一次才被接回來。隻是程艦南醉酒又多提了一句,當初顧連昭去靈州的時候還跟他大哥還戲言要做親家,就這一句話,顧明彥上了心。
他想,這是他的人,他得護著。
於是上元他躲進了她的車裏,讓人卸了景王私衛的胳膊,又送了散瘀的藥和防身的匕首,完美奉行顧連昭教給他的準則。
越是如此越覺得程嘉餘也不簡單,至少在程艦南的話裏,程嘉餘琴棋書畫都有所得,看似溫婉小心思卻很多。在他早就看來也是,大舉回京的時候她一大清早的出現在正弘街,一問程艦南才知道原來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忌。
顧明彥覺得往後成親大概也不會太無聊吧。
等回京安頓好,他才有時間去問,沒成想顧連昭摸了摸頭,想了很久才說,那是兩人醉酒的戲言。
顧明彥又習得一個真理,醉酒誤人。
顧連昭看著他安慰道,“你放心爹不會這麽草率的,你的婚姻大事非要你娘過眼才行,到時候一定給你找一個如花似玉傾國傾城的……”
顧明彥沒理他又說了什麽,腦海裏是程嘉餘那天早上在正弘街的驚鴻一瞥,他想了想,是自己上了心,早早就把她當自己的人,於是隻淡淡回到,“就她好了……”
奈何顧連昭並沒有聽到,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想著自己能給兒子找個讓白氏滿意的兒媳婦,兩人間的關係也能緩和一些……
好在顧連昭誤打誤撞,和程嘉餘的婚事終究還是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