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二十年前的先太子謀逆案發生時,不說京城,整個大齊都被震驚到了。


    大齊有明君,德佑帝是個頗有賢名的君王,雖然在動蕩中登上皇位,卻將大齊天下打理的十分有條理,政治清明,邊境雖不安穩,卻有鎮北王坐鎮,百姓安居樂業,堪稱盛世。


    而比起德佑帝,大齊的儲君更得文人們喜愛。


    先太子朱柏,皇後所出,是德佑帝的嫡長子,這樣名正言順的身份,十分自然的就被封為儲君。


    朱柏也不負所望,三歲認字,六歲就熟讀經書,八歲便能出口成章,德佑帝看著自己這個如此出色的嫡長子,更是疼愛有加,親自請當時的大儒莫升卿到宮中,以一個父親的身份請求莫升卿當朱柏的老師。


    莫氏一族,是大齊第一書香世家,一直是天下讀書人的典範,其中又以莫升卿為最出色的讀書人,雖然莫升卿沒有入朝為官,但聲名遠播,凡是他的弟子,參加科舉都是名列前茅,也因此,許多讀書人為他慕名。


    莫升卿雖然也有傲骨,卻在見過朱柏之後一口應下了,從此被德佑帝任為太子太傅,成為朱柏的老師。


    此後的許多年,天下讀書人都能聽到莫升卿對太子的讚譽不斷,雖然這個太子一向養在深宮中,不被熟識,卻因為莫升卿被天下人認可。


    後來太子也入了朝,被德佑帝帶在身邊處理國事,與朝臣們接觸多了,太子的賢明就逐漸被人熟知了。當時的太子風頭不可謂不盛,朝臣稱讚,文人向往,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出色儲君了。


    德佑帝麵對這樣的局麵自然很是高興,他不是昏君,即便是自己的兒子賢名勝己,他也是樂見的,有一個出色的儲君,就意味著國基穩定。


    這樣父子和睦、君臣和諧、天下太平的日子維持了好些年,一直到突然有人上書太子圖謀不軌。在當時的情景下,這樣的言論自然是會被人嗤笑,隻當做是個暗中嫉恨太子的小人罷了。德佑帝對此也並不理會,那人上書的證論為太子曾經駁回許多朝臣們的建議,雖然看似是為了百姓好,但實則是在挑戰皇家的權威,挑戰皇家權威,就是在質疑皇帝,竟敢質疑皇帝,那無疑就是在謀逆。


    德佑帝聽了都不由得想笑,不做理會。


    可後來事態發展就變得很不一樣,民間不斷有關於朱柏的負麵消息,又文人說曾與太子論道,太子不僅傲慢,更是華而不實,他的賢名都是假的。也有人說太子的言論大膽,甚至批評起自己的父親當朝的皇帝。


    彼時太子的確已經經常在宮外走動,和讀書人們一起論道也是常事。所以有這樣的民間傳言也不算離譜。而宮中也很警覺,第一時間就聯想到是有人先陷害太子,宮中的人都是從小看著他長大的,太子是什麽樣的人品,還需要宮外的人來告訴他們嗎?德佑帝第一時間派人去調查了此事,卻毫無進展,那些傳出太子負麵消息的文人們如何旁敲側擊都一口咬定自己說的是真話。


    事情還沒查清楚,就有人把太子意圖謀逆的證據呈了上去。


    德佑帝這個時候自然還是相信太子的,他甚至在想會是誰在處心積慮的陷害太子,然而沒有等到查出什麽來,就又有人出麵,直指太子意圖謀逆。


    與前幾次不同的是,這個人的身份極為特殊,也正是因為這個人,才讓先太子謀逆一案定棺蓋論。


    要說與先太子走的最近的人,除了太子太傅莫升卿之外,就隻有自小與他一起讀書長大的伴讀了。而德佑帝為先太子選的伴讀,是皇後的母家何家的小公子,何孝文。


    德佑帝登基之前還未娶正妃,等到登基之後,才娶了如今的皇後何氏,當時剛剛登基的德佑帝朝政不穩,選了當時在朝中影響力高,又不是自己兩個兄長陣營的何家。何家也算的確忠心,在何氏被封為皇後之後助力了德佑帝許多才讓德佑帝穩定了政局。因此德佑帝對何家十分的信任,才會選擇當時何家的小公子做太子伴讀,既是抬舉,也是示寵。


    而這個上書先太子意圖謀反之人,正是何孝文。


    何孝文的身份比之前麵實在算得上是小打小鬧,當時何孝文的父親尚在人世,聽到這話就第一個站出來怒罵何孝文不要汙蔑太子。可何孝文卻沒有理會,在德佑帝滲人的目光中陳述了先太子私底下是如何詆毀德佑帝,說德佑帝弑殺兄長,登基後若不是靠著何家,是不可能將皇位坐穩的,又暗示先太子曾與德佑帝死去的兩個兄弟的舊部私下有來往,一直說到自己發現了一些書信,正是先太子謀逆的證據,呈上給了德佑帝。


    德佑帝當時是何種心情已經不知道了,程嘉餘隻記得程艦延說,後來京城傳來許多大人被牽連的消息,有些是與太子謀逆案有關,有些卻是因為為太子說話而被牽連。


    先太子被一杯毒藥處死,何家倒是沒有被牽連,連著何孝文都沒有被牽連。何孝文至今都在何家好好活著,成親生子,好不美滿。隻是從此何家在朝堂上變得很低調,皇後也深居簡出,雖然沒有搬離長春宮,卻與冷宮無異。


    原本程嘉餘對於先太子謀逆一案並不熟悉,先太子一案離著她實在太遙遠,如果不是後來去了皇宮,對著皇後和何家有些好奇,她也不會注意到這些。


    而程嘉餘一想起這一出是當年還不到二十的景王所為,都不免感到冷汗淋漓。


    景王實在是狠辣,將人心玩弄在掌心。


    以先太子一開始的地位和影響,想要撼動都十分困難,而他想做的,卻是將先太子拉下神壇,直接跌入泥濘。


    於是他先讓人不斷的傳出太子意圖謀逆的消息,即便明知是假的,聽得多了,難免就會被影響,而等到這些風言風語深入人心了,時機就到了,找一個人出來,給予致命一擊。


    而這個人必須是先太子的親近之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也果然,景王達到了他的目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嘉餘九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是九成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是九成焉並收藏嘉餘九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