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位沈大人時當壯年,從不尋花問柳,家中甚至連個妾室都沒有,於房事上也算勤勤懇懇,總也顆粒無收。
遍尋神仙,神仙也隻道是“子女緣分未至。”
今日這緣分便到了,一到還是雙份,龍鳳胎,一男一女,兒女雙全,沈大人人生便也就齊全了,百姓們也為沈大人高興,紛紛彈冠相慶。
此時宮中傳來一聲啼哭,天合皇帝的最寵的淑妃娘娘誕下龍子,舉國同慶。
天合陛下秉承從前“沈家便宜要占盡”的遺風,一道聖旨下來,與首輔大人的千金訂了娃娃親。
時間一晃便過去了十七年,“馬上潘安”逐漸老去,兩顆明珠也長大成了人,一喚殷殷,一喚文韜。
當初的欣喜早已經過了,如今兩個孩子長大了,倒是細皮嫩肉、花容月貌,頗有沈大人風範。可花容月貌的那是沈文韜,成日的流連花街柳巷、勾欄瓦舍。
沈殷殷也不知像誰,差強人意了許多,這都十七了也才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高,且天生腦子不夠用,學了這麽多年,別說女誡了,連本三字經都背得坎坷。
沈大人一門心思用在朝廷上,對家裏的事不大上心,累的便是玉和長公主。一邊看著趕著朝露出去,披著晚霞回來的丈夫,一邊看著不成器的孩兒,人到中年越發不稱心,眼淚落了一升又一升。
那一日又趁著沈大人下朝,借著這為數不多的時間裏,跟在他耳邊絮叨,“殷殷學女紅,又氣走了一個老師,寫的字比狗刨還難看。文韜,唉,尚書何大人,說文韜帶著他十四歲的兒子上瓦舍,拉著他兒子來我們家鬧了好大一場呢。”
沈大人被念叨得頭疼,從成堆奏折中抬起頭來,隻道“兒女們的事情,自有兒女們的緣法,殷殷遲早是要嫁給天家的,待成了親便是旁人家的禍水,累不及咱們。至於文韜,你若真想管,便收了他的錢財,放他出去,任他怎麽胡為,沒有咱們在後麵對他撐腰,他自然會收斂。”
長公主一聽,好生絕情的話,她又如何狠得下心?“兩個孩子才十七歲,殷殷這個樣子,你不怕她嫁了人,被別人欺負了去?還有文韜,他離了咱們還不得餓死?”
沈大人堆積一天的公務沒有進展,心頭一煩便道,“那該怎麽辦?要不是你慣的,他們也不至於今天這般不出息。”
玉和長公主火也被勾了起來,“我慣的?這兩個孩子你管過沒有?成天不是在外打仗,便是在朝堂上,哪怕回來了也沒把這兒當個家,從今往後,我不管這倆孩子了,你管。”手中的美人團扇一丟,便卸了職。
“你這不是胡鬧嗎?我哪來的空閑?”沈大人兜頭挨了一個團扇,香風撲鼻。
“旁的事情你都有時間,別人家的吃喝拉撒你都管得著,偏偏自己孩子不管。我也不知道我造了什麽孽,外人說我命好,狀元郎,當朝首輔,日子過得還不如隨便一家農婦。”說著說著便哭了起來。
玉和長公主嫁給沈大人也二十多年了,雖說是舉案齊眉,卻到底差強人意,再加上兩個孩子不順意,新愁舊怨一上來,那便沒了止盡。
沈大人對夫妻相處之道不甚精通,一見了她哭,便沒了法子,隻得滿口應承道“好,好,我管,我管,我明日告休一天,管這兩個孩子。”
沈大人一生鞠躬盡瘁,難得有這麽一天告休的時候,原想著好好睡上一覺,便去將那兩孩子抓來好好訓斥一番,也算給夫人交了差。
可當日的覺還沒睡明白,便聽到前院一陣喧鬧之聲。
沈大人打開門一瞧,卻見兩個下人從自己麵前過,一見了他,嚇得驚慌失措,連聲“老爺”都喊得囫圇。
“怎麽回事?”
他雖對府中事務不大打理,但威嚴還在,這樣略有些著惱地一問,兩個小丫頭便跪了下去,“啟。。。啟稟老爺,奴。。。奴婢們實在是攔不住。”
沈大人見其中一個頗為眼熟,虛眼略想了一會兒,“你好像是小姐房中的丫鬟吧,叫,叫。。。”
“稟老爺,奴婢紅珠,十二年前還是老爺將奴婢撿回來的呢。”那小姑娘倒是激靈,答得脆生生的。
“哦。”沈大人略微有了映像,“前頭什麽事啊?這麽亂?”
兩個下人相互對視一眼,頗有些為難的樣子。
待沈大人趕到前院的時候,便見了自己兒子在沈府門口,白衣廣袖、玉冠束發,端的是風流無兩,與他老子算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隻是他麵前一個女子,沈大人瞧著便有些鄙夷,釵環琳琅,衣不蔽體,隔著老遠便聞到了一鼻子脂粉味兒,拉著沈文韜的手,一口一個“沈郎。”一看便是勾欄出來的。
沈文韜急著脫身,卻怎麽甩也甩不開,嘴上道“玉娘,你先回去,我答應了要與你贖身,便會去贖你的,你且耐心等等。”
那女子又道“可你既然說了要贖,為何又要騙我?若不是我尋到這個地方來,都還不知道原來你便是首輔家的公子,沈郎,你既說要迎我過門,我都找來了,就讓我進去見見伯父吧,也不枉我跑這一趟。”
“那什麽,你伯父上朝去了,要不你現在這附近的客棧住上一宿,我明日再過去找你。”沈文韜將那玉娘推攘著便往外走。
“你好狠的心,我這般趕路而來,諾大的沈府,你便讓我住客棧,從前那些話都是假的了。”那玉娘牽著沈文韜雪白的錦袖便往眼角抹眼淚,染上一片花花紅紅的顏色。
沈大人實在看不下去了,這還是在自家門口呢,來來往往這麽多人,實在是老臉丟不起,沉了聲音問“韜兒,可是來客了?”
沈文韜虎軀一震,頂上的頭冠都跟著抖了三下,僵硬地轉過身,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表情,“爹。。。”
玉娘往沈文韜身後一躲,又偷偷瞧了兩眼來人,“這位便是。。。”
“老夫便是你方才說想要見的‘伯父’。”
沈文韜覺得自己一定是流年不利,他爹一年到頭從未見過休假,縱使節日裏,也是考核各處官員,偏偏這一天,他爹請假了。
這姑娘名喚“素玉”,人可是長得一點不素,是秦淮一帶有名的歌姬,他前幾日遊曆的時候,恰經秦淮,見了這歌姬一眼,便是骨頭都酥了,更絕的是,那歌喉,那叫昆山玉碎,叫這沈大公子倒在十裏畫舫,聽著吳儂軟語,拍著腿感歎人生一句,“誰不會把那紅塵虛名,換了這兩盞淺斟低唱?”。
從此便沉迷於此,撒出去了不知多少銀子,一連兩個月都沒回家,他娘派了人三催四請,才隻能狠心別了美人,回家看看自己老娘。離別時那叫一個執手相看淚眼,那叫一個肝腸寸斷,便許下了“我一定會接你去京城”,“我會給你贖身,娶你過門”等許多誓言。
可一回了家,當真見了自己老娘,又被京城的溫香軟玉絆住了腳,哪裏還記得秦淮河畔的那個苦情歌女?後來,也是那邊托人送了書信來,他才想起這樣一段過往來,封了大筆銀子,訴了身不由己的苦楚,本以為就打發了,不曾想對方竟找上了京城。
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常年在秦樓楚館混跡,知道不怕貪錢逐利的,但這等有點清高還死纏爛打的最是可怕。想了一籮筐的主意,終究沒有攔住這玉娘,挑著今天這個日子,竟然尋上門來。
此刻在“訓誡堂”的沈文韜隻有一個感想——天該亡他。
“韜兒,說說吧,怎麽回事?”此刻沈曠高居堂上,麵色鐵青,一隻手搭在扶手上,他夫人讓他管,那他便好好管管。
“爹,爹。。。那什麽。。。”
“你要是不說,我便讓她說。”沈大人瞟了一眼沈文韜身邊的玉娘,意思很明顯,“你現在還有分辨的機會,待會兒可就不好說了。”
“爹,玉娘呢,其實也算是。。。算是清白人家,賣藝不賣身的。。。”
“爹。”此時門口串出來一個三寸高小蘿卜,眼睛咕嚕嚕往堂中瞧,沈殷殷從紅珠口中得了信,趕著來了訓誡堂來瞧瞧自己哥哥。
“糟了。”沈文韜一見這小祖宗來了,一拍腦門便已經預測到了今日在劫難逃。他倒不是和沈殷殷不對付,但這位比自己小不了半刻鍾的妹妹,實在有些不上道。
“殷殷,你怎麽來了?快回去,你和你大哥正談事呢。”沈大人雖然不太管事,但對自己這女兒還是算疼愛的,但見她這模樣,瘦瘦小小的,紮兩個小髻,便就是一個小孩兒的模樣,也還是心疼的。
“對啊,男人的事情,你個女孩子來裹什麽亂?今日功課做完了嗎?還不快回去。”沈文韜跟著起哄。
“我已經把今日的女誡都抄完了,我想是不是那次秦淮歌女的事情敗露,有些不放心,想來看看。”沈殷殷說得十分認真。
遍尋神仙,神仙也隻道是“子女緣分未至。”
今日這緣分便到了,一到還是雙份,龍鳳胎,一男一女,兒女雙全,沈大人人生便也就齊全了,百姓們也為沈大人高興,紛紛彈冠相慶。
此時宮中傳來一聲啼哭,天合皇帝的最寵的淑妃娘娘誕下龍子,舉國同慶。
天合陛下秉承從前“沈家便宜要占盡”的遺風,一道聖旨下來,與首輔大人的千金訂了娃娃親。
時間一晃便過去了十七年,“馬上潘安”逐漸老去,兩顆明珠也長大成了人,一喚殷殷,一喚文韜。
當初的欣喜早已經過了,如今兩個孩子長大了,倒是細皮嫩肉、花容月貌,頗有沈大人風範。可花容月貌的那是沈文韜,成日的流連花街柳巷、勾欄瓦舍。
沈殷殷也不知像誰,差強人意了許多,這都十七了也才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高,且天生腦子不夠用,學了這麽多年,別說女誡了,連本三字經都背得坎坷。
沈大人一門心思用在朝廷上,對家裏的事不大上心,累的便是玉和長公主。一邊看著趕著朝露出去,披著晚霞回來的丈夫,一邊看著不成器的孩兒,人到中年越發不稱心,眼淚落了一升又一升。
那一日又趁著沈大人下朝,借著這為數不多的時間裏,跟在他耳邊絮叨,“殷殷學女紅,又氣走了一個老師,寫的字比狗刨還難看。文韜,唉,尚書何大人,說文韜帶著他十四歲的兒子上瓦舍,拉著他兒子來我們家鬧了好大一場呢。”
沈大人被念叨得頭疼,從成堆奏折中抬起頭來,隻道“兒女們的事情,自有兒女們的緣法,殷殷遲早是要嫁給天家的,待成了親便是旁人家的禍水,累不及咱們。至於文韜,你若真想管,便收了他的錢財,放他出去,任他怎麽胡為,沒有咱們在後麵對他撐腰,他自然會收斂。”
長公主一聽,好生絕情的話,她又如何狠得下心?“兩個孩子才十七歲,殷殷這個樣子,你不怕她嫁了人,被別人欺負了去?還有文韜,他離了咱們還不得餓死?”
沈大人堆積一天的公務沒有進展,心頭一煩便道,“那該怎麽辦?要不是你慣的,他們也不至於今天這般不出息。”
玉和長公主火也被勾了起來,“我慣的?這兩個孩子你管過沒有?成天不是在外打仗,便是在朝堂上,哪怕回來了也沒把這兒當個家,從今往後,我不管這倆孩子了,你管。”手中的美人團扇一丟,便卸了職。
“你這不是胡鬧嗎?我哪來的空閑?”沈大人兜頭挨了一個團扇,香風撲鼻。
“旁的事情你都有時間,別人家的吃喝拉撒你都管得著,偏偏自己孩子不管。我也不知道我造了什麽孽,外人說我命好,狀元郎,當朝首輔,日子過得還不如隨便一家農婦。”說著說著便哭了起來。
玉和長公主嫁給沈大人也二十多年了,雖說是舉案齊眉,卻到底差強人意,再加上兩個孩子不順意,新愁舊怨一上來,那便沒了止盡。
沈大人對夫妻相處之道不甚精通,一見了她哭,便沒了法子,隻得滿口應承道“好,好,我管,我管,我明日告休一天,管這兩個孩子。”
沈大人一生鞠躬盡瘁,難得有這麽一天告休的時候,原想著好好睡上一覺,便去將那兩孩子抓來好好訓斥一番,也算給夫人交了差。
可當日的覺還沒睡明白,便聽到前院一陣喧鬧之聲。
沈大人打開門一瞧,卻見兩個下人從自己麵前過,一見了他,嚇得驚慌失措,連聲“老爺”都喊得囫圇。
“怎麽回事?”
他雖對府中事務不大打理,但威嚴還在,這樣略有些著惱地一問,兩個小丫頭便跪了下去,“啟。。。啟稟老爺,奴。。。奴婢們實在是攔不住。”
沈大人見其中一個頗為眼熟,虛眼略想了一會兒,“你好像是小姐房中的丫鬟吧,叫,叫。。。”
“稟老爺,奴婢紅珠,十二年前還是老爺將奴婢撿回來的呢。”那小姑娘倒是激靈,答得脆生生的。
“哦。”沈大人略微有了映像,“前頭什麽事啊?這麽亂?”
兩個下人相互對視一眼,頗有些為難的樣子。
待沈大人趕到前院的時候,便見了自己兒子在沈府門口,白衣廣袖、玉冠束發,端的是風流無兩,與他老子算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隻是他麵前一個女子,沈大人瞧著便有些鄙夷,釵環琳琅,衣不蔽體,隔著老遠便聞到了一鼻子脂粉味兒,拉著沈文韜的手,一口一個“沈郎。”一看便是勾欄出來的。
沈文韜急著脫身,卻怎麽甩也甩不開,嘴上道“玉娘,你先回去,我答應了要與你贖身,便會去贖你的,你且耐心等等。”
那女子又道“可你既然說了要贖,為何又要騙我?若不是我尋到這個地方來,都還不知道原來你便是首輔家的公子,沈郎,你既說要迎我過門,我都找來了,就讓我進去見見伯父吧,也不枉我跑這一趟。”
“那什麽,你伯父上朝去了,要不你現在這附近的客棧住上一宿,我明日再過去找你。”沈文韜將那玉娘推攘著便往外走。
“你好狠的心,我這般趕路而來,諾大的沈府,你便讓我住客棧,從前那些話都是假的了。”那玉娘牽著沈文韜雪白的錦袖便往眼角抹眼淚,染上一片花花紅紅的顏色。
沈大人實在看不下去了,這還是在自家門口呢,來來往往這麽多人,實在是老臉丟不起,沉了聲音問“韜兒,可是來客了?”
沈文韜虎軀一震,頂上的頭冠都跟著抖了三下,僵硬地轉過身,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表情,“爹。。。”
玉娘往沈文韜身後一躲,又偷偷瞧了兩眼來人,“這位便是。。。”
“老夫便是你方才說想要見的‘伯父’。”
沈文韜覺得自己一定是流年不利,他爹一年到頭從未見過休假,縱使節日裏,也是考核各處官員,偏偏這一天,他爹請假了。
這姑娘名喚“素玉”,人可是長得一點不素,是秦淮一帶有名的歌姬,他前幾日遊曆的時候,恰經秦淮,見了這歌姬一眼,便是骨頭都酥了,更絕的是,那歌喉,那叫昆山玉碎,叫這沈大公子倒在十裏畫舫,聽著吳儂軟語,拍著腿感歎人生一句,“誰不會把那紅塵虛名,換了這兩盞淺斟低唱?”。
從此便沉迷於此,撒出去了不知多少銀子,一連兩個月都沒回家,他娘派了人三催四請,才隻能狠心別了美人,回家看看自己老娘。離別時那叫一個執手相看淚眼,那叫一個肝腸寸斷,便許下了“我一定會接你去京城”,“我會給你贖身,娶你過門”等許多誓言。
可一回了家,當真見了自己老娘,又被京城的溫香軟玉絆住了腳,哪裏還記得秦淮河畔的那個苦情歌女?後來,也是那邊托人送了書信來,他才想起這樣一段過往來,封了大筆銀子,訴了身不由己的苦楚,本以為就打發了,不曾想對方竟找上了京城。
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他常年在秦樓楚館混跡,知道不怕貪錢逐利的,但這等有點清高還死纏爛打的最是可怕。想了一籮筐的主意,終究沒有攔住這玉娘,挑著今天這個日子,竟然尋上門來。
此刻在“訓誡堂”的沈文韜隻有一個感想——天該亡他。
“韜兒,說說吧,怎麽回事?”此刻沈曠高居堂上,麵色鐵青,一隻手搭在扶手上,他夫人讓他管,那他便好好管管。
“爹,爹。。。那什麽。。。”
“你要是不說,我便讓她說。”沈大人瞟了一眼沈文韜身邊的玉娘,意思很明顯,“你現在還有分辨的機會,待會兒可就不好說了。”
“爹,玉娘呢,其實也算是。。。算是清白人家,賣藝不賣身的。。。”
“爹。”此時門口串出來一個三寸高小蘿卜,眼睛咕嚕嚕往堂中瞧,沈殷殷從紅珠口中得了信,趕著來了訓誡堂來瞧瞧自己哥哥。
“糟了。”沈文韜一見這小祖宗來了,一拍腦門便已經預測到了今日在劫難逃。他倒不是和沈殷殷不對付,但這位比自己小不了半刻鍾的妹妹,實在有些不上道。
“殷殷,你怎麽來了?快回去,你和你大哥正談事呢。”沈大人雖然不太管事,但對自己這女兒還是算疼愛的,但見她這模樣,瘦瘦小小的,紮兩個小髻,便就是一個小孩兒的模樣,也還是心疼的。
“對啊,男人的事情,你個女孩子來裹什麽亂?今日功課做完了嗎?還不快回去。”沈文韜跟著起哄。
“我已經把今日的女誡都抄完了,我想是不是那次秦淮歌女的事情敗露,有些不放心,想來看看。”沈殷殷說得十分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