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哥,那他們可交代了,為何會來找咱們?”蘇雪煙急忙問道。


    這個問題,蘇雪煙十分的關心。


    昨天晚上,思前想後,想了老半天,都想不明白,石盤山為何要找上她們?


    要說圖財吧,這天下有錢的人多了去了。


    那些人,寧願得罪地主老財,也不可能會專門來找官宦子弟的。


    這可是也一個馬蜂窩,一旦山賊動了官宦子弟。原本官府不想動,都沒有辦法了。


    就算是山賊背後有著關係,有朝廷背景,也絕對不敢捅這個馬蜂窩的。


    可惜的是,蘇文慶搖搖頭,說道:“這個並不知道,據說是石盤山三個寨主吩咐下來的。但具體是因為什麽,他們也隻是跑腿的,並不知道詳細。”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石盤山又不是什麽小打小鬧的,幾個山賊組成的綠林組織。這可是一個雄踞石盤山多年不倒的大組織。


    可以說,就連周圍的官府,都是視而不見的。


    這樣的組織,若說一次買賣,鬧的眾所周知,連下麵跑腿的,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將來龍去脈都探查的清清楚楚。估計也不可能!


    沒有結果,是預想中的情況。蘇雪煙也不失望,昨天晚上,其實她們最大的希望,還是想要知道這三人的來曆,以及他們來此的目的。


    如今看來,這三人,確實是石盤山來的,而且目標也正是自己等人。


    雖然不知道具體的原因,但那隻是對於事情真相的一個了解。


    對於事情的發展,其實並沒有什麽幫助。


    蘇雪煙點點頭,將擔心收起,對蘇文慶說道:“那行,二哥哥,你們先去收拾一下。我這邊,會做一些幹糧,隻不過接下來,我們怎麽辦?還是走陸路,直接回去?還是說,咱們去縣衙求救?”


    若是普通人,去縣衙求救,大概率是沒有結果的。


    衙門本身也沒有那麽多人,能夠管理一個縣城,都有些捉襟見肘。


    更不要說,還有吃空餉的。


    這就更加的造成了人員的缺少,能夠管理一個縣城,都已經十分吃力了。


    若是普通人去,大概率是被趕出來。


    誰會信你空口白牙的說話?


    就算是把這三人架去,最後,沒準人家還把這人給放了。


    就算是不放,大概率的也不會派人去石盤山。


    去那邊幹什麽?找死麽?


    石盤山屹立這麽多年,難道都是吃幹飯的?


    縣衙為了穩妥,為了不出事,也不會出手。


    但蘇文慶等人又不一樣了,蘇文慶等人都是官宦子弟,官官相護,不從官場上看,私底下,大家都是一個陣營的。不看僧麵看佛麵,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青山不改,綠水長流,誰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事情要麻煩其他官員?


    更不要說,蘇文慶等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


    這就是科場的後輩,求上門去,總要有些表示。


    而這裏麵,最為重要的是,江逸塵!


    這還是一個勳爵後裔,日後可是要繼承爵位的。


    這樣的人,地位崇高,一般縣城的縣老爺,都不敢怠慢了。


    江逸塵就是去府城,知府大人也會以禮相待的。


    這是一種地位,一種投資。


    蘇文慶點頭,他也有些擔心,不過這話不好說:“我們若是繞路,算了,等會你弄好了,來大哥哥的房間。算了,等會我們收拾好,都過來你這邊,咱們再商議一下。”


    蘇文慶離開,蘇雪煙就趕緊開始製作幹糧了。


    她想了想,沒有做什麽大餅。


    戰國以前,交通落後,飲食業很不發達,人們出門旅行,經常能碰到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的時候,即使腰纏萬貫,也沒地兒買吃的,沒辦法,出門時,得帶上幹糧。這幹糧,就在“簞”,就是一種用竹子或柳條編的小圓筐裏裝著。


    那時候,沒有燒餅,沒有饅頭,更不可能有速凍水餃和速食米線,最耐貯存、最適合攜帶、也最常見的幹糧,就是“糗”。


    糗是什麽呢?


    有人說,是炒麵。


    但這是錯誤的!糗是炒熟之後,加水搗製、揉搓成形、最後再晾幹的鍋巴。這鍋巴,當時不光能用小麥麵加工,還可以用大米、大豆、小米、小豆以及用其他糧食來加工。加工的方法大同小異,都是先擱鍋裏炒熟,再擱石臼裏搗碎,再加水和勻,再揉搓成塊,最後再鋪開曬幹。單看形狀,它有點兒像現代社會超市裏賣的、女生愛吃的、真空包裝的鍋巴,但現在的鍋巴是油炸的,加工方法跟糗不一樣。


    至少從西周開始,一直到戰國後期,老百姓出門走遠路,身上一般都會挎一個“簞”,簞裏裝的,一般都是糗。


    走路走餓了,打開簞的蓋子,掏出一把糗來,蹲在路邊捧著吃。光吃糗,味道還是偏寡,最好再來點兒菜,不過菜不方便攜帶,即使在袍子底下揣棵大白菜,路上也不方便炒來吃,於是退而求其次,蘸鹵汁吃,這鹵汁用醋調製,裏麵有鹽有醬有薑絲,吃幹糧時澆上幾勺,能代替菜肴。


    這樣一來,先民旅行的典型形象就呼之欲出:或乘馬車,或靠步行,風塵仆仆趕路,肩上挎著一個小圓筐,筐裏裝著鍋巴;背後背著一個小瓦壺,壺裏裝著鹵汁兒。


    有錢人出門,也帶幹糧。


    不過他們帶的幹糧不光有糗,一般還有脯。


    脯,就是臘肉,不過跟現在超市裏賣的臘肉不太一樣。其加工方法,是在鮮肉上擦薑抹鹽,然後擱石臼裏使勁搗,搗得稀爛,再擱鍋裏蒸,蒸熟之後,再抹薑抹鹽,然後掛起來晾幹。


    換而言之,脯是熟的,拆開包裝就能吃。旅行的時候,脯裝在哪裏呢?


    古代人是不裝的,用桑皮或者荷葉包起來,再用繩子束緊,出門時,揣到懷裏,或者放到車上,或者跟行李一塊兒打包。


    這幹糧,夏天吃起來還可以。但是到了冬天,那就有些難以忍受了。必須要燒熱水,將幹糧泡在水裏,見幹糧化開,再來服用。


    蘇雪煙想著,也沒有幾天。她就做些餅幹吧,也能充饑,也好攜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周之庶女妖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元肘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元肘子並收藏大周之庶女妖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