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將軍。”那軍醫話音剛落,劉韐的身後便響起了嶽飛虛弱的聲音來。
“請贖嶽飛不能全禮了。”卻是沒想到,這嶽飛竟然醒得那麽快。
“嶽飛,你且先莫要起身。”發覺嶽飛醒了,劉韐忙又將他給摁了回去,他現在這個情況不多歇會可不行:“你的事,我已是聽王貴三人說過了,對令尊的事,我深感歉意。”
“你是個孝子,此次班師回朝後短期內該暫無戰事,你便不必與我們一道回京了,回湯陰去,為你父親守孝去吧。”
“謝劉將軍大恩,嶽飛,萬死莫報。”嶽飛想要起身拜謝,但仍是被劉韐壓著不讓他起來。
“別說什麽死不死的了,養好了病,趕緊回家守孝去,等你三年孝期過了,再回來跟著我殺遼人也不遲。”
平定軍休整完畢之日,嶽飛的傷病也好了些,劉韐便給他準了假,身為他義兄弟的王貴、慕容亮、許翔三人也跟著他回湯陰去了,嶽飛現在身體有恙,有他三人跟著路上倒也有個照應。
一行四人日夜兼程回到了嶽飛的湯陰老家,嶽飛的父親嶽和在湯陰也算是個小財主,此時靈堂已然搭建好了,嶽飛之母姚氏,妻劉氏,子嶽雲都等著他歸來呢。
那一日,嶽飛跪倒在嶽和的靈前,痛哭流涕,“孩兒不孝”之類的話不知說過了多少句,幾乎又要哭昏了過去,餘下三個兄弟也一一來拜過嶽和,既已結為兄弟,那嶽飛之父也便是他們的父親,這跪拜之禮是少不得的。
隨後,嶽家人便將嶽和給下了葬,就築在當年下葬之處旁邊,嶽飛曾在此結草為廬為周侗守孝三年,沒想到這才過了幾月便又要來守三年的孝,這一次,卻是為他的父親而守。
王貴家便在湯陰,將嶽和下葬之後也便回家住去了,可慕容亮與許翔不願就此離去,也不願意住在嶽家府上,非要穿著麻衣在這草廬中一起與嶽飛一同守孝。
這漫漫守孝之期,該當如何度過?自然便是習武以度之。
三人之中,獨以許翔未曾學過武功,除卻那不知真假的鐵布衫。
慕容亮所學盡是家傳之武學,雖然現許翔已是其義兄但仍是不便傳授之,於是嶽飛心生一計,將許翔領到了周侗的墳前扣了幾個響頭,隨後幫著師傅收下了這個師弟來。
季老六臨終時,嶽飛答應了要替季老六照顧許翔,眼下他得在家中守孝,慕容亮也未必能一直跟在許翔的身邊,還是傳他一招半式來防身的好。
往後的一段日子裏,嶽飛一麵練功,一麵將少林翻子拳和脫胎自周侗棍又融入了自己領悟的槍法傳授與許翔,還順便將袈裟伏魔功的第一層心法傳給了他。
不覺,三月已過,在三個月裏慕容亮倒是沒有尋找嶽飛單挑,眼下這嶽飛正在守孝,照理是不能與人打鬥的,慕容亮是個識得禮數的人自然也便沒有去找嶽飛的麻煩了。
在嶽飛的悉心教導下,許翔這兩門的進步是卓有成效的,雖還算不得是小成但動作勉強也做得對了,或許還需要實戰的磨礪才能融會貫通吧。
但內功一途,許翔似乎並不是太過的有天賦,原因無他:他並不識字,嶽飛傳給他的心法口訣他一句都未曾記下,這內功修煉之道又豈能用三言兩語給他解釋得通,外功招式上許翔若是遇上什麽不明白之處自己還可演示於他,但這內功的修煉又該如何演示?即便真能演示出來這許翔便當真看得懂麽?
轉眼已到了金秋九月,這三個多月來,三兄弟倒是練功練得不亦樂乎,這外麵的世界可是出了不少的大事。
原來,宋師自白溝潰敗而回之後不逾一月,那耶律淳便憂懼而死,幽州人心離散,宋朝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時機,便再次調集了十餘萬大軍準備北伐。
此次,仍是以太師童貫與丞相蔡京之子蔡攸為主副帥,仍是以西北軍精銳為主力,以兩河之兵佐之,劉韐的平定軍亦在征調之列,但西北軍的都統製卻又換了個人,此人也是西北軍宿將,名為劉延慶。
原來,上次白溝之敗損失慘重,童貫自知難辭其咎,便想了個法子,將過錯都栽贓到了西北軍都統製種師道的頭上。
自太祖皇帝開朝以來,武人不可盡信的想法便隨著這天子之名一代代傳了下來,到了這一代也不外如是。
太師童貫與丞相蔡京交好,因此便幫著他在皇上的麵前進了些讒言,再者,其子蔡攸上一次北伐幽州的時候也是他手下的副帥,童貫下了這樣荒唐的帥令,這要追查起來其子也難辭其咎,搞不好這火還會燒到自己的身上了,於是也由不得蔡京不幫了。
當朝皇帝精於書畫之術,尤擅畫花鳥,還自創了“瘦金體”,可謂是才華橫溢,隻可惜,在治國一途上他似乎並沒有在書畫上那樣高超的天賦,甚至可說是不及其千萬分之一,後人評之“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而趙佶最為器重的官員,便是當朝丞相蔡京,趙佶不喜理朝政,這朝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務便幾乎都由蔡京一人給承包了去,於是在幽州之戰一事上,趙佶也是蔡京說什麽便信什麽了。
上次的白溝之戰,戰責由戰將承擔,種師道以下,各受懲罰,此戰之敗,非戰之罪,是主帥無能也,可最後責任卻要由在前線拚死殺敵的將士來承擔,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這一次的北伐,在今年的八月出師,大約是在一旬之前,耶律淳之死讓幽州人心惶惶,蕭幹、耶律大石等率部回了幽州的燕京城去商議後事,無暇在南界駐防,於是宋朝北伐大軍在劉延慶的率領下通暢無阻地通過了白溝。
易州守將高鳳、涿州守將郭藥師見勢不妙,主動出城迎降,宋軍主力不費吹灰之力而下二城,還招到了近萬的降卒。
蕭幹見勢不妙急率軍來拒,劉延慶以易州、涿州降卒為前鋒迎戰,受挫,遂壁壘不出,與蕭幹對峙起來。
劉韐所率的平定軍在其側旁駐紮,與其互呈掎角之勢相互呼應,見戰局不妙,劉韐想起了正在湯陰為父守孝的嶽飛與陪同前往的慕容亮、許翔、王貴三人,此時大戰在即,平定軍中尚缺幾元虎將,若能招得慕容亮與王貴回來必將成為一大助力。
於是,劉韐便派了一名傳令兵輕騎而來,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湯陰,尋到了王貴,現在又在王貴的帶領下找到了嶽飛為父守孝的草廬。
“請贖嶽飛不能全禮了。”卻是沒想到,這嶽飛竟然醒得那麽快。
“嶽飛,你且先莫要起身。”發覺嶽飛醒了,劉韐忙又將他給摁了回去,他現在這個情況不多歇會可不行:“你的事,我已是聽王貴三人說過了,對令尊的事,我深感歉意。”
“你是個孝子,此次班師回朝後短期內該暫無戰事,你便不必與我們一道回京了,回湯陰去,為你父親守孝去吧。”
“謝劉將軍大恩,嶽飛,萬死莫報。”嶽飛想要起身拜謝,但仍是被劉韐壓著不讓他起來。
“別說什麽死不死的了,養好了病,趕緊回家守孝去,等你三年孝期過了,再回來跟著我殺遼人也不遲。”
平定軍休整完畢之日,嶽飛的傷病也好了些,劉韐便給他準了假,身為他義兄弟的王貴、慕容亮、許翔三人也跟著他回湯陰去了,嶽飛現在身體有恙,有他三人跟著路上倒也有個照應。
一行四人日夜兼程回到了嶽飛的湯陰老家,嶽飛的父親嶽和在湯陰也算是個小財主,此時靈堂已然搭建好了,嶽飛之母姚氏,妻劉氏,子嶽雲都等著他歸來呢。
那一日,嶽飛跪倒在嶽和的靈前,痛哭流涕,“孩兒不孝”之類的話不知說過了多少句,幾乎又要哭昏了過去,餘下三個兄弟也一一來拜過嶽和,既已結為兄弟,那嶽飛之父也便是他們的父親,這跪拜之禮是少不得的。
隨後,嶽家人便將嶽和給下了葬,就築在當年下葬之處旁邊,嶽飛曾在此結草為廬為周侗守孝三年,沒想到這才過了幾月便又要來守三年的孝,這一次,卻是為他的父親而守。
王貴家便在湯陰,將嶽和下葬之後也便回家住去了,可慕容亮與許翔不願就此離去,也不願意住在嶽家府上,非要穿著麻衣在這草廬中一起與嶽飛一同守孝。
這漫漫守孝之期,該當如何度過?自然便是習武以度之。
三人之中,獨以許翔未曾學過武功,除卻那不知真假的鐵布衫。
慕容亮所學盡是家傳之武學,雖然現許翔已是其義兄但仍是不便傳授之,於是嶽飛心生一計,將許翔領到了周侗的墳前扣了幾個響頭,隨後幫著師傅收下了這個師弟來。
季老六臨終時,嶽飛答應了要替季老六照顧許翔,眼下他得在家中守孝,慕容亮也未必能一直跟在許翔的身邊,還是傳他一招半式來防身的好。
往後的一段日子裏,嶽飛一麵練功,一麵將少林翻子拳和脫胎自周侗棍又融入了自己領悟的槍法傳授與許翔,還順便將袈裟伏魔功的第一層心法傳給了他。
不覺,三月已過,在三個月裏慕容亮倒是沒有尋找嶽飛單挑,眼下這嶽飛正在守孝,照理是不能與人打鬥的,慕容亮是個識得禮數的人自然也便沒有去找嶽飛的麻煩了。
在嶽飛的悉心教導下,許翔這兩門的進步是卓有成效的,雖還算不得是小成但動作勉強也做得對了,或許還需要實戰的磨礪才能融會貫通吧。
但內功一途,許翔似乎並不是太過的有天賦,原因無他:他並不識字,嶽飛傳給他的心法口訣他一句都未曾記下,這內功修煉之道又豈能用三言兩語給他解釋得通,外功招式上許翔若是遇上什麽不明白之處自己還可演示於他,但這內功的修煉又該如何演示?即便真能演示出來這許翔便當真看得懂麽?
轉眼已到了金秋九月,這三個多月來,三兄弟倒是練功練得不亦樂乎,這外麵的世界可是出了不少的大事。
原來,宋師自白溝潰敗而回之後不逾一月,那耶律淳便憂懼而死,幽州人心離散,宋朝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時機,便再次調集了十餘萬大軍準備北伐。
此次,仍是以太師童貫與丞相蔡京之子蔡攸為主副帥,仍是以西北軍精銳為主力,以兩河之兵佐之,劉韐的平定軍亦在征調之列,但西北軍的都統製卻又換了個人,此人也是西北軍宿將,名為劉延慶。
原來,上次白溝之敗損失慘重,童貫自知難辭其咎,便想了個法子,將過錯都栽贓到了西北軍都統製種師道的頭上。
自太祖皇帝開朝以來,武人不可盡信的想法便隨著這天子之名一代代傳了下來,到了這一代也不外如是。
太師童貫與丞相蔡京交好,因此便幫著他在皇上的麵前進了些讒言,再者,其子蔡攸上一次北伐幽州的時候也是他手下的副帥,童貫下了這樣荒唐的帥令,這要追查起來其子也難辭其咎,搞不好這火還會燒到自己的身上了,於是也由不得蔡京不幫了。
當朝皇帝精於書畫之術,尤擅畫花鳥,還自創了“瘦金體”,可謂是才華橫溢,隻可惜,在治國一途上他似乎並沒有在書畫上那樣高超的天賦,甚至可說是不及其千萬分之一,後人評之“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而趙佶最為器重的官員,便是當朝丞相蔡京,趙佶不喜理朝政,這朝廷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務便幾乎都由蔡京一人給承包了去,於是在幽州之戰一事上,趙佶也是蔡京說什麽便信什麽了。
上次的白溝之戰,戰責由戰將承擔,種師道以下,各受懲罰,此戰之敗,非戰之罪,是主帥無能也,可最後責任卻要由在前線拚死殺敵的將士來承擔,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這一次的北伐,在今年的八月出師,大約是在一旬之前,耶律淳之死讓幽州人心惶惶,蕭幹、耶律大石等率部回了幽州的燕京城去商議後事,無暇在南界駐防,於是宋朝北伐大軍在劉延慶的率領下通暢無阻地通過了白溝。
易州守將高鳳、涿州守將郭藥師見勢不妙,主動出城迎降,宋軍主力不費吹灰之力而下二城,還招到了近萬的降卒。
蕭幹見勢不妙急率軍來拒,劉延慶以易州、涿州降卒為前鋒迎戰,受挫,遂壁壘不出,與蕭幹對峙起來。
劉韐所率的平定軍在其側旁駐紮,與其互呈掎角之勢相互呼應,見戰局不妙,劉韐想起了正在湯陰為父守孝的嶽飛與陪同前往的慕容亮、許翔、王貴三人,此時大戰在即,平定軍中尚缺幾元虎將,若能招得慕容亮與王貴回來必將成為一大助力。
於是,劉韐便派了一名傳令兵輕騎而來,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湯陰,尋到了王貴,現在又在王貴的帶領下找到了嶽飛為父守孝的草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