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冬至,京都的雪就紛紛揚揚地撒下來了。
突如其來的婚事,似乎未能對我有何影響。
我仍是每日悶在暖閣裏看書,作畫,閑來無事時亦會讓容淺教我幾套繡麵針法。
父親曾叫我去中堂敘過幾次話,多半講得是我那未來夫君如何英勇,如何體貼。母親也絮絮叨叨地同我講了好些話,大多我也記不得了。
反正婚姻之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挑選的,自是頂好的,我本無異議。
可一恍然一怔忪間,總有那清曜身影浮過眼前,我知道,此生,我與子孤,注定隻是驚鴻之緣,我不該惦念。
卻又忍不住幻想,他會突然出現,然後溫聲安慰我說,“令詞,別怕,有我在。”
我本名江令詞,小字棠珧,父母兄長,皆喚我小字,唯獨子孤,他隻喚我本名,他說,令詞雅涵,更襯你。
但終歸,隻是幻想……
仲冬初二,大雪,宜嫁娶,是個好日子。
聽聞今日,趙家要來攜禮下聘了。
容淺酉時便逐我起身洗漱上妝,雖隻是上書納禮,但到底須循個禮數,討個吉祥。
我被容淺顛騰得連早膳都尚未填飽,就拉得去中堂“隔屏望夫”了。
可未曾想,夫還未見到,竟先招來了宮中的傳旨公公。
隔著嵌琺琅屏風望向中庭處,隻見父親母親雙雙跪地,麵色清冷得可怕。而那傳旨公公我識得,我行及笄禮時,他奉旨來送過禮。
而今日,似乎傳的並不是好事。
那公公著著一身暗褐色的太監服,發冠置得一絲不苟,手執拂塵,平展金帛,一本正經地宣讀著聖意,渾厚蒼粗的聲音在肅冷的庭堂裏顯得擲地有聲。
晁圖既采,蕃國是親。公主嫁鄞國太子,良家聘氈裘之長,欽若前誌,抑有舊章。酌丞相之女江氏令詞,柔懿為德,幽閑在性,蘭儀載美,蕙問增芳,宜正湯沐之封,式崇下嫁之禮,特封為瞻慶公主,擇良辰吉時,和親鄞國,永結交邦之誼……
和親鄞國,永結交邦之誼……
我腦子裏突然哐啷一聲,身子踉蹌,碰倒了麵前那副上好的香樟木鏤空嵌琺琅屏風,容淺尚未攙住我,隨著屏風,一齊摔倒。
我好似什麽也看不到,神思昏沉,如同墜入迷霧之中。
而傳旨公公的話,依舊在我耳邊翁響著,每一句,每一字,都仿若是一錘千重,砸在心頭,疼得刻骨,痛到心扉。
頓時,四遭冷寂得可怕。
一向端莊淑慎的母親,此時哭的淒厲又無奈,她急忙上前擁住我,我恍然回神,心口像是溺水般窒息,身子已然顫抖得厲害。
我不記得當時是如何回到我的小築的,隻記得那時的父親好像一下子蒼老了十歲,無一往日的豐儀偉岸之態。
他的麵容慘白無色,滿目悲辛,雙手顫顫巍巍地接下了聖旨,闔府上下齊齊跪謝聖恩。
晨起昏落,之後的待婚之日顯得漫長煎熬。
我這才後知,為何父親會這般急促潦草地就敲定了我的婚事,原來君上早有意願將我送鄞和親。
父親為此,倒也是煞費苦心。巽侯張氏一族功勳蓋國,執有一國虎符,若先尋了趙氏做親,任君上如何,亦不敢動張氏邊沾的人。
而當日哥哥所說的趙家是唯一能護得住我的,竟是這番意思,原來,他們早已將計謀得甚是妥全。
但是,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怎麽爭,終究爭不過天命世道。
聽聞後來,母親捱著刺骨的冰雪,在宣政殿門口跪了一天一夜,求君上念在兄妹之誼上,罷了我的和親旨。
且不說旨意已昭告天下,覆水難收,單是我生於世家望族,自小享受了常人未曾享過的錦衣玉食,更無力推卸其維持交邦之責。
自晁開國以來,因土地貧脊,人稀地薄,國力甚弱。為鞏固國土,提防他國侵略,不得不依附於人力鼎盛,資源富足繁榮的鄞國,如此以來,納年供,聯姻便成為晁國曆代君主與鄞國建立良好關係的樞紐。
當今君上統共有九子一女,所以對於老來得的小女玉帛公主捧成掌上明珠。和親一事本應落在玉帛公主身上,可寵女如命的君上自然不肯將愛女送去外邦,當做政治交易。
如此一來,聯姻的重責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朝中一幫權臣望族身上。
可君上竟然在一眾閨秀巧妝當中選中我做為聯姻公主,是我萬萬未能理解的。
論相貌,我在京都名媛當中根本排不上名號,論才情書畫,我亦是反響平平。妥實不是個聯姻的好人選。
但終歸,還是該我這麽一個才情相貌皆是遜色的丞相千金,即將遠赴那昌榮鼎盛的鄞國和親。
我嗤鼻冷笑,世人皆是撞得頭破血流,亦要奔向所謂的紙亂金迷,而我本以為足夠淡薄清寡,不爭不擾,而命運,卻一次又一次得將我推向紅塵雲端。
何其可笑……
突如其來的婚事,似乎未能對我有何影響。
我仍是每日悶在暖閣裏看書,作畫,閑來無事時亦會讓容淺教我幾套繡麵針法。
父親曾叫我去中堂敘過幾次話,多半講得是我那未來夫君如何英勇,如何體貼。母親也絮絮叨叨地同我講了好些話,大多我也記不得了。
反正婚姻之事,向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們挑選的,自是頂好的,我本無異議。
可一恍然一怔忪間,總有那清曜身影浮過眼前,我知道,此生,我與子孤,注定隻是驚鴻之緣,我不該惦念。
卻又忍不住幻想,他會突然出現,然後溫聲安慰我說,“令詞,別怕,有我在。”
我本名江令詞,小字棠珧,父母兄長,皆喚我小字,唯獨子孤,他隻喚我本名,他說,令詞雅涵,更襯你。
但終歸,隻是幻想……
仲冬初二,大雪,宜嫁娶,是個好日子。
聽聞今日,趙家要來攜禮下聘了。
容淺酉時便逐我起身洗漱上妝,雖隻是上書納禮,但到底須循個禮數,討個吉祥。
我被容淺顛騰得連早膳都尚未填飽,就拉得去中堂“隔屏望夫”了。
可未曾想,夫還未見到,竟先招來了宮中的傳旨公公。
隔著嵌琺琅屏風望向中庭處,隻見父親母親雙雙跪地,麵色清冷得可怕。而那傳旨公公我識得,我行及笄禮時,他奉旨來送過禮。
而今日,似乎傳的並不是好事。
那公公著著一身暗褐色的太監服,發冠置得一絲不苟,手執拂塵,平展金帛,一本正經地宣讀著聖意,渾厚蒼粗的聲音在肅冷的庭堂裏顯得擲地有聲。
晁圖既采,蕃國是親。公主嫁鄞國太子,良家聘氈裘之長,欽若前誌,抑有舊章。酌丞相之女江氏令詞,柔懿為德,幽閑在性,蘭儀載美,蕙問增芳,宜正湯沐之封,式崇下嫁之禮,特封為瞻慶公主,擇良辰吉時,和親鄞國,永結交邦之誼……
和親鄞國,永結交邦之誼……
我腦子裏突然哐啷一聲,身子踉蹌,碰倒了麵前那副上好的香樟木鏤空嵌琺琅屏風,容淺尚未攙住我,隨著屏風,一齊摔倒。
我好似什麽也看不到,神思昏沉,如同墜入迷霧之中。
而傳旨公公的話,依舊在我耳邊翁響著,每一句,每一字,都仿若是一錘千重,砸在心頭,疼得刻骨,痛到心扉。
頓時,四遭冷寂得可怕。
一向端莊淑慎的母親,此時哭的淒厲又無奈,她急忙上前擁住我,我恍然回神,心口像是溺水般窒息,身子已然顫抖得厲害。
我不記得當時是如何回到我的小築的,隻記得那時的父親好像一下子蒼老了十歲,無一往日的豐儀偉岸之態。
他的麵容慘白無色,滿目悲辛,雙手顫顫巍巍地接下了聖旨,闔府上下齊齊跪謝聖恩。
晨起昏落,之後的待婚之日顯得漫長煎熬。
我這才後知,為何父親會這般急促潦草地就敲定了我的婚事,原來君上早有意願將我送鄞和親。
父親為此,倒也是煞費苦心。巽侯張氏一族功勳蓋國,執有一國虎符,若先尋了趙氏做親,任君上如何,亦不敢動張氏邊沾的人。
而當日哥哥所說的趙家是唯一能護得住我的,竟是這番意思,原來,他們早已將計謀得甚是妥全。
但是,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怎麽爭,終究爭不過天命世道。
聽聞後來,母親捱著刺骨的冰雪,在宣政殿門口跪了一天一夜,求君上念在兄妹之誼上,罷了我的和親旨。
且不說旨意已昭告天下,覆水難收,單是我生於世家望族,自小享受了常人未曾享過的錦衣玉食,更無力推卸其維持交邦之責。
自晁開國以來,因土地貧脊,人稀地薄,國力甚弱。為鞏固國土,提防他國侵略,不得不依附於人力鼎盛,資源富足繁榮的鄞國,如此以來,納年供,聯姻便成為晁國曆代君主與鄞國建立良好關係的樞紐。
當今君上統共有九子一女,所以對於老來得的小女玉帛公主捧成掌上明珠。和親一事本應落在玉帛公主身上,可寵女如命的君上自然不肯將愛女送去外邦,當做政治交易。
如此一來,聯姻的重責自然而然地就落到了朝中一幫權臣望族身上。
可君上竟然在一眾閨秀巧妝當中選中我做為聯姻公主,是我萬萬未能理解的。
論相貌,我在京都名媛當中根本排不上名號,論才情書畫,我亦是反響平平。妥實不是個聯姻的好人選。
但終歸,還是該我這麽一個才情相貌皆是遜色的丞相千金,即將遠赴那昌榮鼎盛的鄞國和親。
我嗤鼻冷笑,世人皆是撞得頭破血流,亦要奔向所謂的紙亂金迷,而我本以為足夠淡薄清寡,不爭不擾,而命運,卻一次又一次得將我推向紅塵雲端。
何其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