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走遍蘇杭,不如溫黃。


    兩句民諺,前一句全國皆知,後一句知道的人不多。


    溫黃,是江浙省東部沿海地區的溫黃平原,溫是溫林縣,黃是黃延縣。溫黃平原綿沿兩縣,河汊密布,嶼渚眾多,自古就是天州地區的魚米之鄉,素有“溫黃熟,天州足”的美譽。


    溫黃平原的北部,位於溫林縣境內,它的最北端,就是溫林縣城東區衡豐鄉。


    金雲飛的家,就在衡豐鄉金家村金家自然村。


    這一年,是家庭聯產承包製在溫林縣落實的第四個年代。


    對二十二歲的高中畢業生金雲飛來說,正麵臨著人生的重大轉折。


    七月流火,驕陽高懸,農民幹活,汗如雨下。


    經過半個月的辛勤勞作,家裏的十點三畝早稻已豐收入倉,晚稻也已插播到田。


    這是夏收夏種,不能耽誤,所以又叫搶收搶種,簡稱雙搶。


    夏收夏種的最後一個環節,是去鄉糧站交納公糧和農業稅,需交多少公糧,需納多少農業稅,書麵通知早已發到了各家各戶。


    金家在金家村及四鄰八鄉,最出名的是窮,窮的原因是人多,上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還有以金雲飛為老大的八個兄弟姐妹。


    當初分田承包時,金家村每人零點四八畝水田,金家分到了五點七六畝水田。後來村裏有兩戶人家外出打工,把承包田轉包給金家,金家這才有了十點五六畝水田,還因此成了全村的種糧大戶。種的全是稻穀,承包合同上寫得明白,隻能種糧,不能種其他任何作物。


    淩晨,天蒙蒙亮,金雲飛起床,先叫醒二弟和三弟,再去隔壁叫醒大妹和二妹。


    今天是農曆六月十九,衡豐街逢四逢九集市,大妹和二妹要去街上賣鞋。


    金家除了種田,還有兩項經濟活動,養豬和做布鞋,也是家裏的主要收入。


    金家村人除了種田,還各有自己的副業,農閑時節,除了木匠石匠泥互匠,補鞋的做豆腐的編蓑衣的彈棉花的,搖船送貨載客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不濟的,也能跟著工程隊出去打工。


    而金家另辟蹊徑,爺爺擅長養豬,兩隻母豬生的豬崽,都是自家養著,養大了才賣,或殺了賣,或直接賣給鄉食品站。父親是種田能手,還當過村裏的農技員,有事沒事,喜歡往田頭跑,要不是全家反對,他還想再承包十幾畝別人家的水稻田。


    爺爺奶奶還做得一手好布鞋,在十裏八鄉都有小名氣,母親也是心靈手巧,大妹初中綴學後,也跟著學做布鞋,三代人加在一起,現在每天能做十雙布鞋,賣鞋帶來的利潤,是全家的日常收入。


    弟弟妹妹們陸續起床,嘀嘀咕咕,小聲埋怨大哥的打擾。


    金雲飛不吭聲,隻顧幹活,將一袋稻穀從家裏扛出來,再送到自家的木船上。


    金家位於村西,後門推開不遠處就是河,在四麵環水的金家村,這也算是得天獨厚。


    木船是金家除了三間小瓦房外,唯一拿得出手的財產,是當初生產隊折分時,父親借了八十元咬牙買下的。


    一百斤一袋的稻穀,金雲飛不敢扔,怕砸破這條比他年齡還大的舊木船。


    從家門到河邊,約三十米之遙,金雲飛一口氣搬了十袋,早已是滿頭大汗。


    十七歲的二弟和十五歲的三弟也開始加入,可他們沒有金雲飛的力氣大,隻能二人合力抬一袋稻穀,還累得吭哧吭哧的。


    忙了一個多鍾頭,終於把五十袋稻穀運到船上。


    木船長約十米,寬兩米不到,分前艙中艙後艙,稻穀都堆在中艙。


    大妹和三妹也沒閑著,五十雙布鞋裝在兩個籮筐裏,擱在稻穀堆上,怕籮筐掉入河裏,大妹和二妹就坐在稻穀堆上,一隻手緊把著籮筐。


    窮人孩子早當家,自從三年前開始當家做主,像這種交公糧和賣鞋的活,都是金雲飛出麵,不用再累著父親母親。


    天還黑乎乎的,金雲飛自己搖船,站在踏板上,雙手把槳,雙腳前後分立,身體幾乎不動,靠著雙臂的力量推槳。


    五千斤稻穀,再加五個人的重量,木船吃水很深,隻能慢速前進。


    八裏水路,將近一個半小時,東方的天空泛起魚肚白的時候,金家木船才慢慢的靠上了衡豐街的河埠碼頭。


    三弟拉著纜繩跳上岸,拽住木船,金雲飛將船槳交給二弟,自己拿著扁擔,挑著兩個籮筐的布鞋上岸。


    大妹和二妹也上岸後,三弟拿著纜繩回到船上,木船緩緩離岸,二弟把槳,搖著木船朝幾百米外的糧站駛去。


    糧站要天亮後才會開門,金雲飛衝著二弟大聲吩咐,讓他別忘了排隊。


    衡豐街是衡豐鄉的經濟中心,卻隻有一條街,長超過八百米,寬不過四米,始於河邊,止於河邊,有著幾百年的曆史。


    天雖沒有大亮,街上卻已有人流,兩邊已有不少攤販。


    賣布鞋卻不在這裏,金雲飛挑著一對籮筐,大妹二妹跟著,拐進一條弄堂,走了幾分鍾,來到一個寬大的操場上。


    金雲飛熟悉這裏,這是衡豐中學的操場,他在這裏讀了兩年初中。集市當市場,農忙曬穀場,平時才是操場。


    約定俗成,日用品手工品都在操場上交易,外地趕來的商販,也大多在這裏擺攤。操場上擺攤不收費,要是在街上擺,人家住戶是要收錢的。


    兄妹三人找了塊空地,金雲飛放下擔子,拿下蓋在籮筐上的空麻袋。一條攤在前麵,上麵擱放待售的布鞋。另一條攤在後麵,兄妹三人盤腿而坐。


    金雲飛找的這個攤位,後麵正好有根水泥柱,金雲飛坐下,就靠著水泥柱打起盹來。


    賣鞋主要由大妹負責,她拿出一張紙板,是從紙箱上剪下來的,上麵寫著“金家布鞋”四個大字。


    天已漸漸放亮,操場上熱鬧起來,幾百個小攤,幾千個趕集人,操場變成了大市場。


    金家布鞋小有名氣,攤位前擠了七八個人,一邊看鞋,一邊問價。


    金雲飛正在迷糊,二妹悄悄的俯身過來,湊在他的身邊耳語的一句。


    大哥,有小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鞋鄉之小鎮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嶺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嶺人並收藏鞋鄉之小鎮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