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飛公司正常經營,照常生產,銷售依然火爆,根本沒受什麽影響。
市鞋業協會的整頓令不起作用,不是行政執法部門,雲飛公司又不是市鞋業協會成員,整頓令就是廢紙一張。
唯一的作用就是羞辱。
但大部分同行和絕大多數的客戶,都不相信雲飛公司的鞋有質量問題,這就好比老母豬上樹,隻是聽說,沒有見過。
鞋業協會裏也不是沒人替金雲飛說話,於克非就是。於克非是市鞋業協會的副會長,號召力巨大,他就聚集了幾十家規模企業,聯名幫金雲飛伸冤。
鞋業協會的成員也不全是做鞋的,還有原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和加工輔助企業及不少經銷商,他們也紛紛為金雲飛說話。
有關部門也是不好意思,要說雲飛公司的鞋質量有問題,那就是全行業的鞋都有質量問題。憑幾個同行的舉報,一點證據都沒,就罰人家的錢,實在是說不過去。
最難為情的是,金雲飛萬分配合,沒有一句怨言,掏錢不皺眉頭,簡直就是打了他左臉,他還乖乖的把右臉伸過來讓你再打。
於是,有關部門於心不忍,不再對雲飛公司出手,還向那些生事的企業吹風,點到為止,見好就收。
可惜,金雲飛不是乖乖仔,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該乖時乖,不該乖時一點都不乖的主。
金雲飛的“文章”,做在牛皮的身上。
要說九十年代中期,大眾化市場上最火的鞋,非牛皮鞋莫屬。
相對於其他類,牛皮鞋既經濟又耐用,花色品種也多,深得廣大消費者喜愛。
而對製鞋企業來說,做牛皮鞋的利潤高於其他鞋類,大家趨之若鶩。
牛皮鞋一般都是手工製做,但不少生產注塑鞋的企業,也是紛紛做出改變,轉向牛皮鞋的生產。
像金雲飛的鄰居於克非,原來隻做注塑鞋,現在辟出兩個車間,專門用於手工牛皮鞋的生產。
另兩個鄰居李騰雲和譚炎燈,本來就生產手工鞋,現在更是集中精力生產手工牛皮鞋。
大家一哄而上,銷路倒不成問題,無非是大家所得的利潤大小不同。
問題是牛皮供應不上,牛就那麽多,牛皮卻沒那麽多,做牛皮鞋不可能直接使用成品牛皮,隻能使用那些大廠剩下的邊角料,也就是碎牛皮。
碎牛皮也是供不應求,想當初,金雲飛最早做牛皮鞋時,碎牛皮毎斤不過二三元,現在已漲到毎斤七八元,還不一定能買得到。
那些神通廣大的牛皮供應商,早把生意做到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等養牛大國,現在市場上的牛皮和碎牛皮,來自國外的已超過五分之三。
這還不夠,需要技術來支持牛皮鞋的生產。
設備供應商開發出了牛皮分切機,能把牛皮分切成兩層或三層,這就大大提高了牛皮的供應量。
但是,把一層牛皮切分為三層,這牛皮鞋的質量就大大下降,牛皮鞋的使用壽命,竟不如泡沫鞋的使用壽命長。
雲飛公司不存在這個問題,金雲飛有福建朋友的幫忙,有固定的貨源,他的牛皮原料基本上沒有短缺過。
與別的鞋企不同,金雲飛也搞分切牛皮,他有兩台進口的分切機,價值六十六萬元,專門用於牛皮的分切。但金雲飛堅持一條低線,隻搞一分為二,決不把一層牛皮分切成三層使用。
即使有福建那邊的幾個供應商支持,金雲飛也深感牛皮原料的不足,倉庫裏存貨足,金雲飛就安心,倉庫裏的存貨降到一百萬元以下,金雲飛就得想方設法出門或打電話找貨。
溫林縣的鞋市場設在衡豐鎮,牛皮原料市場卻在澤穀鎮,就在澤穀鎮的長途汽車站附近。
金雲飛偶爾也到牛皮原料市場轉轉,有好料或便宜料,他會當場出錢吃下。
這天上午,於克非打電話告訴金雲飛,牛皮原料市場來了個新供應商,昨天剛剛進駐,就連夜運來了五十多噸牛皮。
據說今天還要運來幾百噸的牛皮,於克非邀請金雲飛去看看,質量符合價格可以的話,二人聯手吃貨。
金雲飛答應,但慢慢吞吞,不慌不忙,也不開自己的車,而是坐於克非的車去牛皮原料市場。
到了牛皮原料市場,隻見一家新設的店鋪前,已經擠站著幾十號人,都是來準備買牛皮的鞋企老板。
店鋪門前擺著不少牛皮樣品,供客戶看貨驗貨。
金雲飛不湊這個熱鬧,他讓於克非也不忙下車,而是把車停在幾十米開外。
製鞋業有句行話,其他麵料論長短,唯有牛皮要噸買。
噸買就是論重量買賣,後來,又發展成毎次成交量不低於一噸,現在,更發展為全賣全買。
全賣全買,就是供應商提出要求,某批貨一次性出售,客戶要一次性全部買下,實力不夠的客戶,可以聯手其他客戶,客戶數不限,但隻能一人出價。
現在還引入競價製度,就像國有土地的拍賣,誰出價高,全部原料就歸誰拿下。
店鋪門前人越來越多,於克非廠裏存料不多,忍不住又要下車,想找人抱個團加個塞,準備買幾十噸回去。
金雲飛又把於克非摁住,笑道:“老於,好飯不怕晚,你著什麽急啊。”
於克非苦笑道:“又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倉庫裏隻夠半個月的量。不像你,上星期一下子吃進了五百萬元的貨。”
“你一個月內用量不足,我可以供應你,也不賺你一分錢。”
“這可是你說的哦。”
“正事大事,我從不開玩笑。”
這下於克非放心了,金雲飛日產兩萬三千雙以上,他的手工牛皮鞋產量才日產三四千雙,金雲飛滴滴水就夠他用的。
二人正耐心看熱鬧時,鄰居譚炎燈開著車來了。
譚炎燈與於克非可沒糾葛,認出於克非的車,便把自己的車開過來,看到金雲飛在於克非的車上,譚炎燈更是興高彩烈。
“雲飛,老於,我加個塞,你倆吃大頭,我吃小頭。”
“沒問題。”金雲飛道:“小譚,你去看看,聽說是個新戶,問問是什麽路數。”
譚炎燈應聲而去。
過了十幾分鍾,譚炎燈回來了,手裏還拿著幾片牛皮,鑽進於克非的車裏。
市鞋業協會的整頓令不起作用,不是行政執法部門,雲飛公司又不是市鞋業協會成員,整頓令就是廢紙一張。
唯一的作用就是羞辱。
但大部分同行和絕大多數的客戶,都不相信雲飛公司的鞋有質量問題,這就好比老母豬上樹,隻是聽說,沒有見過。
鞋業協會裏也不是沒人替金雲飛說話,於克非就是。於克非是市鞋業協會的副會長,號召力巨大,他就聚集了幾十家規模企業,聯名幫金雲飛伸冤。
鞋業協會的成員也不全是做鞋的,還有原料供應商、設備供應商和加工輔助企業及不少經銷商,他們也紛紛為金雲飛說話。
有關部門也是不好意思,要說雲飛公司的鞋質量有問題,那就是全行業的鞋都有質量問題。憑幾個同行的舉報,一點證據都沒,就罰人家的錢,實在是說不過去。
最難為情的是,金雲飛萬分配合,沒有一句怨言,掏錢不皺眉頭,簡直就是打了他左臉,他還乖乖的把右臉伸過來讓你再打。
於是,有關部門於心不忍,不再對雲飛公司出手,還向那些生事的企業吹風,點到為止,見好就收。
可惜,金雲飛不是乖乖仔,他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該乖時乖,不該乖時一點都不乖的主。
金雲飛的“文章”,做在牛皮的身上。
要說九十年代中期,大眾化市場上最火的鞋,非牛皮鞋莫屬。
相對於其他類,牛皮鞋既經濟又耐用,花色品種也多,深得廣大消費者喜愛。
而對製鞋企業來說,做牛皮鞋的利潤高於其他鞋類,大家趨之若鶩。
牛皮鞋一般都是手工製做,但不少生產注塑鞋的企業,也是紛紛做出改變,轉向牛皮鞋的生產。
像金雲飛的鄰居於克非,原來隻做注塑鞋,現在辟出兩個車間,專門用於手工牛皮鞋的生產。
另兩個鄰居李騰雲和譚炎燈,本來就生產手工鞋,現在更是集中精力生產手工牛皮鞋。
大家一哄而上,銷路倒不成問題,無非是大家所得的利潤大小不同。
問題是牛皮供應不上,牛就那麽多,牛皮卻沒那麽多,做牛皮鞋不可能直接使用成品牛皮,隻能使用那些大廠剩下的邊角料,也就是碎牛皮。
碎牛皮也是供不應求,想當初,金雲飛最早做牛皮鞋時,碎牛皮毎斤不過二三元,現在已漲到毎斤七八元,還不一定能買得到。
那些神通廣大的牛皮供應商,早把生意做到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等養牛大國,現在市場上的牛皮和碎牛皮,來自國外的已超過五分之三。
這還不夠,需要技術來支持牛皮鞋的生產。
設備供應商開發出了牛皮分切機,能把牛皮分切成兩層或三層,這就大大提高了牛皮的供應量。
但是,把一層牛皮切分為三層,這牛皮鞋的質量就大大下降,牛皮鞋的使用壽命,竟不如泡沫鞋的使用壽命長。
雲飛公司不存在這個問題,金雲飛有福建朋友的幫忙,有固定的貨源,他的牛皮原料基本上沒有短缺過。
與別的鞋企不同,金雲飛也搞分切牛皮,他有兩台進口的分切機,價值六十六萬元,專門用於牛皮的分切。但金雲飛堅持一條低線,隻搞一分為二,決不把一層牛皮分切成三層使用。
即使有福建那邊的幾個供應商支持,金雲飛也深感牛皮原料的不足,倉庫裏存貨足,金雲飛就安心,倉庫裏的存貨降到一百萬元以下,金雲飛就得想方設法出門或打電話找貨。
溫林縣的鞋市場設在衡豐鎮,牛皮原料市場卻在澤穀鎮,就在澤穀鎮的長途汽車站附近。
金雲飛偶爾也到牛皮原料市場轉轉,有好料或便宜料,他會當場出錢吃下。
這天上午,於克非打電話告訴金雲飛,牛皮原料市場來了個新供應商,昨天剛剛進駐,就連夜運來了五十多噸牛皮。
據說今天還要運來幾百噸的牛皮,於克非邀請金雲飛去看看,質量符合價格可以的話,二人聯手吃貨。
金雲飛答應,但慢慢吞吞,不慌不忙,也不開自己的車,而是坐於克非的車去牛皮原料市場。
到了牛皮原料市場,隻見一家新設的店鋪前,已經擠站著幾十號人,都是來準備買牛皮的鞋企老板。
店鋪門前擺著不少牛皮樣品,供客戶看貨驗貨。
金雲飛不湊這個熱鬧,他讓於克非也不忙下車,而是把車停在幾十米開外。
製鞋業有句行話,其他麵料論長短,唯有牛皮要噸買。
噸買就是論重量買賣,後來,又發展成毎次成交量不低於一噸,現在,更發展為全賣全買。
全賣全買,就是供應商提出要求,某批貨一次性出售,客戶要一次性全部買下,實力不夠的客戶,可以聯手其他客戶,客戶數不限,但隻能一人出價。
現在還引入競價製度,就像國有土地的拍賣,誰出價高,全部原料就歸誰拿下。
店鋪門前人越來越多,於克非廠裏存料不多,忍不住又要下車,想找人抱個團加個塞,準備買幾十噸回去。
金雲飛又把於克非摁住,笑道:“老於,好飯不怕晚,你著什麽急啊。”
於克非苦笑道:“又站著說話不腰疼,我倉庫裏隻夠半個月的量。不像你,上星期一下子吃進了五百萬元的貨。”
“你一個月內用量不足,我可以供應你,也不賺你一分錢。”
“這可是你說的哦。”
“正事大事,我從不開玩笑。”
這下於克非放心了,金雲飛日產兩萬三千雙以上,他的手工牛皮鞋產量才日產三四千雙,金雲飛滴滴水就夠他用的。
二人正耐心看熱鬧時,鄰居譚炎燈開著車來了。
譚炎燈與於克非可沒糾葛,認出於克非的車,便把自己的車開過來,看到金雲飛在於克非的車上,譚炎燈更是興高彩烈。
“雲飛,老於,我加個塞,你倆吃大頭,我吃小頭。”
“沒問題。”金雲飛道:“小譚,你去看看,聽說是個新戶,問問是什麽路數。”
譚炎燈應聲而去。
過了十幾分鍾,譚炎燈回來了,手裏還拿著幾片牛皮,鑽進於克非的車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