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李帶過來了,等下你給安排一下抱過去吧,就當送給各家了,也帶不走。到時候按一個人一天二十給大夥結賬。
吃的話,菜你也給記個賬,走的時候多少錢你幫我給分分。”
“菜錢得給,住不用。”
“給吧,都不容易,也算是點收入,麻煩人家好幾天呢。豬都殺啦?”
“殺了一頭,正收拾呢,兩頭吃得完哪?”
“請堡裏大家都來吃一頓也差不多了。”
大爺擺擺手:“住你要給錢也就給了,吃就算了,沒有這麽辦事的。要是願意呢,這些孩子你管幾天,大人算了,菜我給你張羅,完了把菜錢一算就妥了。”
張彥明點點頭,這事兒聽大爺的沒錯,也就不再爭辯。
“老革一家在那邊挺好啊?”
“還行,現在包子鋪弄起來了,生意不錯,在張羅開分店呢。要我說大爺,你和我大娘也過去就完了,家裏人都出去了你還在這守什麽?”
“再說吧,在這待了幾輩子了,哪能說走就走。老三老四是要出去掙錢,你爸媽跟著你,我這邊不愁吃不愁穿的,也不用種大地,在哪不一樣?
現在,你哥給弄的車回來,想去市裏也方便,四十來分鍾的事兒,家裏啥也不缺,還要什麽?我和你大娘還沒老到不能動呢。”
“車開上啦?感覺怎麽樣?”
“嘿嘿,”大爺摸著胡子笑了幾聲,指了指穀場:“在那停著呢,改了個車庫。當年哪,我可是隊裏第一個拖拉機手,這小車還沒個拖拉機大呢。”
“慢慢開別著急,這東西確實比拖拉機好控製,沒事帶著我大娘去市裏轉轉,別總在家待著。”
“習慣了,待了大半輩子了,不像你們小年輕的,一個一個猴急,待不住。在哪不是吃口飯睡個覺?有什麽區別?人哪,沒病沒災的,踏踏實實就好,也就是一輩子的事兒。”
大爺給說好的借住的人家都來了人,領著人回去認門,順便把行李抱過去。機器設備不用管,就放在車上,沒人會動。
農村的孩子皮實淘氣,但聽話,說了不許做的事情就不用耽心。那是真揍。
把從市裏買過來的酸菜交給一群大娘大嬸去鼓搗殺豬菜,這邊張彥明和黃可跟著大爺去邊上大田裏轉了轉,找適合拍攝的場地。
邊上攝製組的人已經扛起了機器,把鬧鬧騰騰的曬穀場拍下來,包括殺豬菜的製作過程。那邊大搖臂上下左右的記錄整個村莊。
堡子裏大部分人都跑過來看熱鬧,像過大節了一樣。
七八月份大田還沒收,莊稼沒成熟,又過了鋤草抓草的時候,基本上不用伺弄,正是難得的輕閑時間,也就是伺弄伺弄自家的菜地。
黃瓜西紅杮辣椒茄子豇豆土豆芸豆小白菜生菜,各種果蔬掛滿了田間地頭等待著收獲。
農村人吃菜都是現用現摘,沒到冷下來罷園不會一股腦摘太多,尤其是留種的,必須等到降霜。
“大田看來不行,沒到收的時候,這會兒也沒活,要不就拍菜園吧?摘菜,洗菜,不是說可能洗種了嗎?孩子們能不能做?”
“聽我大爺說土豆還沒挖完,這個可以,挖土豆也算是比較辛苦的,還有地瓜,地瓜幾月收?”
“你問我?地瓜是啥?”
“地瓜……你是不是傻?地瓜就是地瓜,它還能是土豆?”
“請注意你的言辭,地瓜,紅薯,白薯,山藥蛋,這都是不同的東西。”
“小樣,這是關外,地瓜就是紅薯,沒有別的含義。山藥蛋是什麽?”
黃可哈哈笑起來:“土豆。哈哈。”
“真的?哪裏的方言?”
“三晉那邊比較普遍。其實北方不少地方也這麽叫。這東西最開始叫薯蕷,古代不是講究避諱嘛,唐代宗的時候改叫薯藥。
後來宋代,宋英宗叫曙,薯藥就成了山藥,這個蛋兒是民間因為形狀加上去的。學到了吧?來把學費交一下。”
張彥明斜了黃可一眼:“德行。不過這個我還真是不知道。嗯,學著了。晚上吃飯我給你扒蒜。”
“拉倒吧,人家都是扒蒜小妹兒,你一個大老爺們……也,我可不用。”
兩個人笑起來。
黃可四處打量了一下,說:“摘菜其實也是不錯的拍攝點,很多城裏的孩子都不知道菜是怎麽摘回來的,可以布置成一些小任務。
還有,可以讓堡裏的孩子也參與進來,讓幾組孩子找小幫手,挖土豆比賽,感覺行不?讓看電視的人了解一下農村山裏的娃的生活。”
“可以給他們一些鏡頭,不作假,就實拍。”張彥明點了點頭。
關外的大田很大,一根壟有幾公裏長的,一眼看不到邊,這個時候基本都是青青的一片青紗帳,隨著山風唰啦啦的響著,形成一道道綠浪。
從山頂往下到河邊,大豆,土豆,高梁,玉米,一層一層的漫下來。
山上的鬆林在斜陽下黑森森的,顯得神秘莽蒼,不時的鳥鳴聲隨著風飄過來,空氣中彌散著一股子田園山林特有的氣息。
“可不可以進林子?采蘑菇?有吧?野果什麽的。”
“不行。”張彥明搖了搖頭:“這邊林子都是天然的,野生狀態,蛇很多,安全上沒有辦法保障。到是可以拍點本地人進山的鏡頭。”
“為什麽隻有這片山有林子,那邊林子就少,那邊都禿了。”黃可手搭涼棚往四下裏看。
“砍光了。當時是把附近山裏的人家集中過來的,那時候地不多,都是林子,後來,因為野獸太多,就派了部隊過來打。
那邊崖子上,原來住著老虎。我小時候見過大雕,狼和野豬原來經常進堡裏來,現在都沒有了。現在麅子獾子都難得見到一次了。”
“老虎?老虎住哪兒?它們怎麽打窩?”
“挖洞。不過老虎挖洞的能力比較弱,一般是搶,或者利用原來自然形成的地勢稍微改造一下,不淋雨就ok。
隻要食物充足,它們就能在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如果食物不足就會離開,那東西領地範圍太大了,一晚上能跑八九十公裏。”
“那山能上去嗎?”
“能,上去幹什麽?什麽也沒有,就一個洞,周邊堡子都叫它老虎洞,我小時候放羊就在那下麵坡上。現在老虎都絕了。”
“你還放過羊?”
“啊,我小時候就在這裏長大的,放羊,放牛,種地摘菜都幹過。那時候小孩兒都要幫家裏幹活,哪像現在的孩子,十幾二十了還是飯來張口。
所以我才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下自然,來體驗一下農村孩子的生活,有點記憶,省著長大了長成……,我不喜歡的那種孩子。”
吃的話,菜你也給記個賬,走的時候多少錢你幫我給分分。”
“菜錢得給,住不用。”
“給吧,都不容易,也算是點收入,麻煩人家好幾天呢。豬都殺啦?”
“殺了一頭,正收拾呢,兩頭吃得完哪?”
“請堡裏大家都來吃一頓也差不多了。”
大爺擺擺手:“住你要給錢也就給了,吃就算了,沒有這麽辦事的。要是願意呢,這些孩子你管幾天,大人算了,菜我給你張羅,完了把菜錢一算就妥了。”
張彥明點點頭,這事兒聽大爺的沒錯,也就不再爭辯。
“老革一家在那邊挺好啊?”
“還行,現在包子鋪弄起來了,生意不錯,在張羅開分店呢。要我說大爺,你和我大娘也過去就完了,家裏人都出去了你還在這守什麽?”
“再說吧,在這待了幾輩子了,哪能說走就走。老三老四是要出去掙錢,你爸媽跟著你,我這邊不愁吃不愁穿的,也不用種大地,在哪不一樣?
現在,你哥給弄的車回來,想去市裏也方便,四十來分鍾的事兒,家裏啥也不缺,還要什麽?我和你大娘還沒老到不能動呢。”
“車開上啦?感覺怎麽樣?”
“嘿嘿,”大爺摸著胡子笑了幾聲,指了指穀場:“在那停著呢,改了個車庫。當年哪,我可是隊裏第一個拖拉機手,這小車還沒個拖拉機大呢。”
“慢慢開別著急,這東西確實比拖拉機好控製,沒事帶著我大娘去市裏轉轉,別總在家待著。”
“習慣了,待了大半輩子了,不像你們小年輕的,一個一個猴急,待不住。在哪不是吃口飯睡個覺?有什麽區別?人哪,沒病沒災的,踏踏實實就好,也就是一輩子的事兒。”
大爺給說好的借住的人家都來了人,領著人回去認門,順便把行李抱過去。機器設備不用管,就放在車上,沒人會動。
農村的孩子皮實淘氣,但聽話,說了不許做的事情就不用耽心。那是真揍。
把從市裏買過來的酸菜交給一群大娘大嬸去鼓搗殺豬菜,這邊張彥明和黃可跟著大爺去邊上大田裏轉了轉,找適合拍攝的場地。
邊上攝製組的人已經扛起了機器,把鬧鬧騰騰的曬穀場拍下來,包括殺豬菜的製作過程。那邊大搖臂上下左右的記錄整個村莊。
堡子裏大部分人都跑過來看熱鬧,像過大節了一樣。
七八月份大田還沒收,莊稼沒成熟,又過了鋤草抓草的時候,基本上不用伺弄,正是難得的輕閑時間,也就是伺弄伺弄自家的菜地。
黃瓜西紅杮辣椒茄子豇豆土豆芸豆小白菜生菜,各種果蔬掛滿了田間地頭等待著收獲。
農村人吃菜都是現用現摘,沒到冷下來罷園不會一股腦摘太多,尤其是留種的,必須等到降霜。
“大田看來不行,沒到收的時候,這會兒也沒活,要不就拍菜園吧?摘菜,洗菜,不是說可能洗種了嗎?孩子們能不能做?”
“聽我大爺說土豆還沒挖完,這個可以,挖土豆也算是比較辛苦的,還有地瓜,地瓜幾月收?”
“你問我?地瓜是啥?”
“地瓜……你是不是傻?地瓜就是地瓜,它還能是土豆?”
“請注意你的言辭,地瓜,紅薯,白薯,山藥蛋,這都是不同的東西。”
“小樣,這是關外,地瓜就是紅薯,沒有別的含義。山藥蛋是什麽?”
黃可哈哈笑起來:“土豆。哈哈。”
“真的?哪裏的方言?”
“三晉那邊比較普遍。其實北方不少地方也這麽叫。這東西最開始叫薯蕷,古代不是講究避諱嘛,唐代宗的時候改叫薯藥。
後來宋代,宋英宗叫曙,薯藥就成了山藥,這個蛋兒是民間因為形狀加上去的。學到了吧?來把學費交一下。”
張彥明斜了黃可一眼:“德行。不過這個我還真是不知道。嗯,學著了。晚上吃飯我給你扒蒜。”
“拉倒吧,人家都是扒蒜小妹兒,你一個大老爺們……也,我可不用。”
兩個人笑起來。
黃可四處打量了一下,說:“摘菜其實也是不錯的拍攝點,很多城裏的孩子都不知道菜是怎麽摘回來的,可以布置成一些小任務。
還有,可以讓堡裏的孩子也參與進來,讓幾組孩子找小幫手,挖土豆比賽,感覺行不?讓看電視的人了解一下農村山裏的娃的生活。”
“可以給他們一些鏡頭,不作假,就實拍。”張彥明點了點頭。
關外的大田很大,一根壟有幾公裏長的,一眼看不到邊,這個時候基本都是青青的一片青紗帳,隨著山風唰啦啦的響著,形成一道道綠浪。
從山頂往下到河邊,大豆,土豆,高梁,玉米,一層一層的漫下來。
山上的鬆林在斜陽下黑森森的,顯得神秘莽蒼,不時的鳥鳴聲隨著風飄過來,空氣中彌散著一股子田園山林特有的氣息。
“可不可以進林子?采蘑菇?有吧?野果什麽的。”
“不行。”張彥明搖了搖頭:“這邊林子都是天然的,野生狀態,蛇很多,安全上沒有辦法保障。到是可以拍點本地人進山的鏡頭。”
“為什麽隻有這片山有林子,那邊林子就少,那邊都禿了。”黃可手搭涼棚往四下裏看。
“砍光了。當時是把附近山裏的人家集中過來的,那時候地不多,都是林子,後來,因為野獸太多,就派了部隊過來打。
那邊崖子上,原來住著老虎。我小時候見過大雕,狼和野豬原來經常進堡裏來,現在都沒有了。現在麅子獾子都難得見到一次了。”
“老虎?老虎住哪兒?它們怎麽打窩?”
“挖洞。不過老虎挖洞的能力比較弱,一般是搶,或者利用原來自然形成的地勢稍微改造一下,不淋雨就ok。
隻要食物充足,它們就能在一個地方生活一段時間,如果食物不足就會離開,那東西領地範圍太大了,一晚上能跑八九十公裏。”
“那山能上去嗎?”
“能,上去幹什麽?什麽也沒有,就一個洞,周邊堡子都叫它老虎洞,我小時候放羊就在那下麵坡上。現在老虎都絕了。”
“你還放過羊?”
“啊,我小時候就在這裏長大的,放羊,放牛,種地摘菜都幹過。那時候小孩兒都要幫家裏幹活,哪像現在的孩子,十幾二十了還是飯來張口。
所以我才想讓孩子多接觸一下自然,來體驗一下農村孩子的生活,有點記憶,省著長大了長成……,我不喜歡的那種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