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就是衰敗的開始,改造完成就是永遠的消失,這種事在國內屢見不鮮,你追我趕。


    這其實就是資本的逐利現像,我們的一些人成為了幫凶,因為他能從中拿到利益,還有表麵上的成績。


    另一個方麵就是追取短利。


    一看這個地方火了,開始搞統一管理,各種規章條例,各種收費開始上馬,租金不斷提升,然後崩盤,火爆不在。


    可是並不會有人來為此承擔責任,反正該拿的該賺的都到手了,也不影響誰的仕途,沒有人在意商戶和老百姓的感想如何。


    楓城投了大筆的錢在全國範圍內搞商業步行街區,買下了很多老舊街區進行修複升級,就是想保留一塊供人回憶的地方。


    我們不會拆分銷售謀利,也不會急於實現多少盈利,我們的經營是長期的,我希望它可以持續五十年,一百年。


    這覺得這才是商業發展的方向,而不是不顧人群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潛力的去追求高大上。


    一座充滿了豪華建築高消費,一味片麵追求幹淨整潔的城市,是沒有人情味的,隻會讓人想逃離。”


    張彥明看著車外,回憶起了很多。在地方和地產商的雙重壓榨下,人們壓抑的掙紮著活著,那些口吐白沫的專家們滔滔不絕……


    “您對地產這一塊怎麽看?”


    “地產哪?……首先是合理補償的保障。


    賺錢的商業行為不應該建立在欺榨的前提下,所以,地方和地產商應該首先有滿足補償的能力,足額繳納補償金後獲得項目實施資格。


    要對地價,房價有所限製,限製的條件就是老百姓的持續消費能力,不管是住宅還是商業地產都應該以這一點為前提條件。


    再就是真實有效的監督監理,打破環環相勾的內幕關係。


    你應該知道,楓城和楓城相關的地產公司是不搞什麽公攤還有預銷售的,這是一種堅持吧,我覺得地產就應該是這樣的,而不是畫餅式的騙局。


    消費者是永遠的弱勢方,誰來保障他們的權力和利益?我們到底應該把自己擺在什麽位置上才最合適?


    現在經常會看到什麽打造宜居城市的口號。宜居宜居,買不起住不起還怎麽宜居?”


    副組長露出苦笑,不過也很佩服。這些話還真不是誰都敢說,而且能說的這麽理直氣壯的。


    楓城係是絕對的當下國內最在的地產公司,沒有之一,但也是與行業最格格不入的地產商,也沒有之一。


    這在每個省都不是秘密,有人喜歡有人厭惡,但誰也沒有辦法,隻好視而不見。好在楓城係都是默默的做自己,不跳脫也不搞風搞雨。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特立獨行的,起碼你弱小的時候不行,要行同流合汙去適就規則,要麽被規則碾壓得粉身碎骨。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抵抗一切的決心和鬥誌,因為沒有任何人能獨立於社會,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牽絆和責任。


    尤其是,當主導的意誌來自於裁判的時候。


    很多事情其實並沒有那麽神密,甚至可以說清清楚楚,隻是沒有人在意。


    當利益趨使一切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麽血淋淋的醜惡不堪。


    在大局者眼裏,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在弱小者身上,這個微不足道往往就是晴天霹靂。


    “楓城以後會比舉的涉入住宅地產嗎?”


    “也許會,也許不會,誰知道以後的事情呢?”張彥明搖了搖頭:“我會把一些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盡量的做好。”


    汽車把副組長一行送到省府,然後返回酒店。


    張彥明衝了個澡換了身衣服,坐在窗前的沙發上發呆。他忽然有些迷茫。


    中午隨意在酒店餐廳對付了一口,他又沒有午睡的習慣,回到房間繼續發呆,處理一些文件。


    兩點過,張永光的電話打進來,江寧的校區校址確定了,省裏按重點項目給撥了十二平方公裏土地,保證三條公交線路。


    楓林這邊承諾地塊內將會打造最少兩個麵積不低於十五公頃的城市公園,兩個以上的科研單位,兩個開放式商業商務街區以及一個小型科技園區。


    省裏還希望楓城能夠打造一定占比的優秀住宅項目,但這個並沒有寫到合同上麵,這個要看具體規劃,首先肯定是要保障學校及相關設施的用地。


    當然,這個住宅項目也不一定要占用這個地塊,可以在周邊申請。


    甚至省裏還給了科技園區擴增用地的承諾。


    反正那意思就是,十二平方公裏給你了,但是你們沒有必要就考慮這十二平方公裏,可以膽子大一點,比如直接往二十公裏整。


    現在每個省都在盯著楓城的城市副中心項目,也期待這樣的項目。主要是楓城不搞資本運作,太省心了,投資都是實打實的落地。


    “三條公交線是不是少了點?”張彥明看了看地圖,找到張永光說的具體位置。


    “小島和我一起來了,他說需要打造區域內部交通體係,向外的三條公交線隻要車輛密度達到需求夠用。


    其實原來市裏考慮的是兩條線,是我們爭取的。”


    “內部交通肯定是要搞的,這和外部交通線路有什麽關係?”張彥明看著地圖用手勾了勾,感覺三條公交線確實是少了,這個影響可不小。


    “其實也不止這本條公交,不過要等,市裏也得出了合作的請求。”


    張彥明挑了挑眉毛:“地鐵?”


    “哎,對。這邊的地鐵項目前年就批複了,規劃了六條線,還有三條支線三條地上軌道。


    去年已經開工,不過進度不太如人意,主要是資金問題,施工的難度到不是很大。


    對了,他們找的谘詢公司是小島康夫的前任職公司,小島持有那家公司的一些股份,所以比較了解情況。”


    “咱們這是,被盯上了?”張彥明抓了抓腦袋。


    地鐵是重資產項目,需要實打實的資金沉下去,回款和盈利周期遲緩而漫長,屬於戰略性投資,一般資本碰都不敢碰。


    “其實我感覺也沒什麽不好的,咱們又不缺那點錢,一隻羊是放,一群羊還不是放?”


    做為跟著張彥明時間最長的助理,幫張彥明做過大大小小幾乎所有的事情張永光,可以說非常了解自己老板的心理了。


    這種別人躲尤不及的重資產項目,對自家老板來說隻是一個值不值的問題,而答案肯定是值。


    如果楓城能和國內主要城市的地鐵項目捆在一起,哪怕張彥明失去現在所有的身份,那也是金剛不壞的,沒有人能動得了,也沒有人敢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境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寧溪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寧溪南並收藏夢境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