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舍存留,一飲一啄。凡事都是相依而生,正如那天火焚盡蒼鬆翠柏,留下黑炭殘灰化為養分孕育生機。這是天機,也是因果命理。’
這些玄而拗口的句子,葉念安搞不懂,釋比也說不明白。七年前那場洪水也不能逃出這個天地至理。
洪水攜著摧枯拉朽之勢,毀滅了橫穀寨的一切,雖然帶走了曆代先人積蓄起來的繁華與生機,卻也留下了一些肥沃的田地和流沙泉。
村口在洪水多年的浸潤下,水草豐美。村裏牛倌常常用力揮起鞭梢,才能驅趕黃牛釘在此地戀戀不舍的腳步。洪水過後水草消失,可水中泥沙滯留形成了一塊圓形沙地。過了沒有幾日,自沙地中央又冒出一眼泉水,水浮地麵約三尺有餘,泉水湧動間熱氣蒸騰,並伴有一股刺鼻臭味。
有好奇村民取水澆灌莊稼,可不出三日,沾過泉水的莊稼都莖葉黑黃、根爛枯萎。這稀罕事瞬間傳遍村寨,釋比觀瞧了一番,心下也就有了計較,推測這水應是溝通了地肺,於是他對村民講述了一番。看到村民們迷惑不解的模樣,釋比暗歎一聲道:“此乃九天旱水,觸之則幹血脈,枯筋骨。”
自此泉水因出自流沙之地,也就叫開了‘流沙泉’。
這一日,兔臥中天,夜色深垂。
一個精壯身影借著月色,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著流沙泉走去。行至近處卻是一個少年,肩上挑著一副扁擔,扁擔兩頭吊著水桶。行至泉水邊,少年卸下水桶,一邊側倒水桶從中舀水,一邊皺著眉頭嘀咕。
“爺爺會不會又蒙騙我,這都三年了,山中枯木總共隻有九棵,八棵都被這旱水朽斷了,如今這最後一棵又沒一點動靜。若這一棵再不生芽可怎麽辦?”少年越想越是煩悶,索性一屁股坐在流沙地上,仰麵望著月亮。
這個皺著眉頭,一臉鬱悶的少年正是葉念安。三年來日日三更都會到流沙泉汲水澆樹,從未中斷。月光下,水桶一圈圈變大,身影一點點變長,同被澆灌進這棵枯木的還有這三年時光。雖然修習大道之日遙遙無期,但澆水三年確確實實把身子練得健碩無比。那個羅胖子被自己教訓過幾回後,就再也不敢欺負他。想到這些,除麵上的幾分洋洋得意,心中是越發敬重起釋比。抬眼看了一下東山山巔,腳步加快了幾分。
【東山·山巔】
釋比忙活了兩個更天,看著眼前枯樹上的幾片嫩芽,甚為滿意。他終究是等不及了,此時的釋比已如風中殘燭,攀上東山頂都要花上他大半個時辰。無奈,隻得想出采幾片嫩葉移枝接杆的法子,混過了那小子再說。
三年來,小念安不分陰晴,每日必至,從未間斷。釋比知道他沒有看錯人,這個孩子一定能幫他完成大業。
片刻,身後腳步聲傳來。葉念安毫不費力地挑著旱水走到枯樹前,釋比收起麵色,萬年不變的背著雙手,語氣深沉說道:“念安,自今日起,你就不用再澆水了。當年說好的,枯木逢春時,正是我授你絕學之時!”
“真的麽,爺爺?”葉念安一臉驚詫,昨日間他還仔仔細細檢查過枯樹的每一根枝節,別說吐出嫩葉了,反倒是有幾分快朽斷的征兆,沒想到......
“嗯?為師何曾誆騙於你?你上前來,自己看一看。”釋比佯裝怒色。
念安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近前,果真有幾株新綠嫩葉,在月光下泛著光澤。
突然間,葉念安像是吸入了綠葉的氧氣,整個身子都輕盈起來。開心地竟有些呆滯,愣愣的看著眼前的嫩葉良久,才反應過來說:“總算他娘的沒有白挑三年水!”
少年的情緒總是如這夏日驟雨,濕了地皮、打了芭蕉,便消失不見。來得快,去得也快!
釋比遠遠望見一會兒對著枯樹猛踢枝幹、一會兒抱著枯樹眼淚鼻涕、嘴裏嘀咕咒罵的念安,沒有如往常嗬斥他亂了方寸,不堪大用。反是微微一笑,想著他終究還是個孩子!
發泄完的葉念安悻悻然跑到釋比麵前,初是耷著腦袋,近前猛地抬起頭,眉眼間滿是堅毅:“師父!”
三年間,葉念安無數次脫口而出的”師父”,都被釋比一一拒絕。一直以來,他都稱呼其“爺爺。”今天,釋比總算點了點頭。
“你如今筋骨強健,毅力執堅,可受我‘三叩穀’絕學,可知‘三叩穀’這名字由來?”
葉念安思索了一陣,沒想到結果,便搖了搖頭。
“當年祖師爺出身‘一品堂’,雖已自立門戶,卻心念舊門。三口為品,便取之諧音三叩穀‘三口穀’,此為其一。其二,你已經完成拜師考驗,老夫也告之於你,你且跪下來。”
葉念安一臉認真地跪在地上。
“大道有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世間諸像無論爾虞我詐、市井雞犬,還是前生後世皆在三數衍生之列。而我門所學之術,問卜陰陽、趨吉化凶、全仗三叩之法。這是三叩穀來由之二。”
“師門之名,重愈高堂賜名姓,不可輕言妄議,要時時心中敬拜,你可明白?”
“師父,三叩之法徒兒還不明白!”葉念安又問道。
釋比鬆開背在身後的雙手,擺了擺。“此事不急,在授你法門之前,門規有三先說於你聽。遵守自然大道可期,如不能從,則你我師徒情分未至,從今之後再無瓜葛。”釋比看了一眼葉念安。
“師父,您說,徒兒自會認真思量。”
“好!門規一,終生不得弑師叛門。違者禍起宗室,家破人亡。門規二,完成師傅遺誌。門規三,不到死境不得卜算自己。違者……”講到第三條門規,釋比頓了一頓。“違者,卦畢人亡。切記!切記!!!”
釋比言語沉重,講完門規雙眼直直盯著葉念安,麵上雖是沉入秋水,內心早已潮波湧動。說到底,葉念安不過剛滿十歲,門規三條涉及生死,此時若心生他念,之前諸事終將竹籃打水。
“不知師傅遺誌是?”葉念安輕輕索問釋比。
“為師來自西夏,全族上下均被奸黨屠殺。老夫要你有生之年,覆滅西夏。”釋比講到此處,枯骨瘦臉抽搐扭動,發散出一股怨氣,籠罩了葉念安。
西夏是什麽,葉念安不清楚,但他覺得如果能讓師傅消消氣也沒什麽。隻是這個沒什麽會徒增多少亡魂於他來講不是很重要,葉念安沒出過橫穀寨,從村尾東山到村頭寨口就是他的整個人生。“師父,徒兒定謹記門規,有生之年完成師父遺誌。”如此沉重的話語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口中飄至釋比耳朵,一抹不忍徑直而過。
“自今日起,你便是‘三叩穀’第七代弟子,穀內排‘鳶字輩’。這裏兩卷典籍,係‘三叩穀’祖師窮其一生所學編著,學成之日,入朝堂可封王拜相,進疆場縱橫捭闔。你當認真修習。”
說罷,釋比從懷中取出早已備好的典籍,遞給葉念安。淡黃布麵,一指厚薄,頂上一本麵書小篆《三叩術》,下一本書《三叩略》。
葉念安雙手接過,隨手翻了幾頁,急忙瞪起烏亮的眸子望向釋比。
“師父,徒兒不識字呀!”
這些玄而拗口的句子,葉念安搞不懂,釋比也說不明白。七年前那場洪水也不能逃出這個天地至理。
洪水攜著摧枯拉朽之勢,毀滅了橫穀寨的一切,雖然帶走了曆代先人積蓄起來的繁華與生機,卻也留下了一些肥沃的田地和流沙泉。
村口在洪水多年的浸潤下,水草豐美。村裏牛倌常常用力揮起鞭梢,才能驅趕黃牛釘在此地戀戀不舍的腳步。洪水過後水草消失,可水中泥沙滯留形成了一塊圓形沙地。過了沒有幾日,自沙地中央又冒出一眼泉水,水浮地麵約三尺有餘,泉水湧動間熱氣蒸騰,並伴有一股刺鼻臭味。
有好奇村民取水澆灌莊稼,可不出三日,沾過泉水的莊稼都莖葉黑黃、根爛枯萎。這稀罕事瞬間傳遍村寨,釋比觀瞧了一番,心下也就有了計較,推測這水應是溝通了地肺,於是他對村民講述了一番。看到村民們迷惑不解的模樣,釋比暗歎一聲道:“此乃九天旱水,觸之則幹血脈,枯筋骨。”
自此泉水因出自流沙之地,也就叫開了‘流沙泉’。
這一日,兔臥中天,夜色深垂。
一個精壯身影借著月色,深一腳淺一腳地向著流沙泉走去。行至近處卻是一個少年,肩上挑著一副扁擔,扁擔兩頭吊著水桶。行至泉水邊,少年卸下水桶,一邊側倒水桶從中舀水,一邊皺著眉頭嘀咕。
“爺爺會不會又蒙騙我,這都三年了,山中枯木總共隻有九棵,八棵都被這旱水朽斷了,如今這最後一棵又沒一點動靜。若這一棵再不生芽可怎麽辦?”少年越想越是煩悶,索性一屁股坐在流沙地上,仰麵望著月亮。
這個皺著眉頭,一臉鬱悶的少年正是葉念安。三年來日日三更都會到流沙泉汲水澆樹,從未中斷。月光下,水桶一圈圈變大,身影一點點變長,同被澆灌進這棵枯木的還有這三年時光。雖然修習大道之日遙遙無期,但澆水三年確確實實把身子練得健碩無比。那個羅胖子被自己教訓過幾回後,就再也不敢欺負他。想到這些,除麵上的幾分洋洋得意,心中是越發敬重起釋比。抬眼看了一下東山山巔,腳步加快了幾分。
【東山·山巔】
釋比忙活了兩個更天,看著眼前枯樹上的幾片嫩芽,甚為滿意。他終究是等不及了,此時的釋比已如風中殘燭,攀上東山頂都要花上他大半個時辰。無奈,隻得想出采幾片嫩葉移枝接杆的法子,混過了那小子再說。
三年來,小念安不分陰晴,每日必至,從未間斷。釋比知道他沒有看錯人,這個孩子一定能幫他完成大業。
片刻,身後腳步聲傳來。葉念安毫不費力地挑著旱水走到枯樹前,釋比收起麵色,萬年不變的背著雙手,語氣深沉說道:“念安,自今日起,你就不用再澆水了。當年說好的,枯木逢春時,正是我授你絕學之時!”
“真的麽,爺爺?”葉念安一臉驚詫,昨日間他還仔仔細細檢查過枯樹的每一根枝節,別說吐出嫩葉了,反倒是有幾分快朽斷的征兆,沒想到......
“嗯?為師何曾誆騙於你?你上前來,自己看一看。”釋比佯裝怒色。
念安三步並作兩步跑到近前,果真有幾株新綠嫩葉,在月光下泛著光澤。
突然間,葉念安像是吸入了綠葉的氧氣,整個身子都輕盈起來。開心地竟有些呆滯,愣愣的看著眼前的嫩葉良久,才反應過來說:“總算他娘的沒有白挑三年水!”
少年的情緒總是如這夏日驟雨,濕了地皮、打了芭蕉,便消失不見。來得快,去得也快!
釋比遠遠望見一會兒對著枯樹猛踢枝幹、一會兒抱著枯樹眼淚鼻涕、嘴裏嘀咕咒罵的念安,沒有如往常嗬斥他亂了方寸,不堪大用。反是微微一笑,想著他終究還是個孩子!
發泄完的葉念安悻悻然跑到釋比麵前,初是耷著腦袋,近前猛地抬起頭,眉眼間滿是堅毅:“師父!”
三年間,葉念安無數次脫口而出的”師父”,都被釋比一一拒絕。一直以來,他都稱呼其“爺爺。”今天,釋比總算點了點頭。
“你如今筋骨強健,毅力執堅,可受我‘三叩穀’絕學,可知‘三叩穀’這名字由來?”
葉念安思索了一陣,沒想到結果,便搖了搖頭。
“當年祖師爺出身‘一品堂’,雖已自立門戶,卻心念舊門。三口為品,便取之諧音三叩穀‘三口穀’,此為其一。其二,你已經完成拜師考驗,老夫也告之於你,你且跪下來。”
葉念安一臉認真地跪在地上。
“大道有一,一生二,三生萬物。世間諸像無論爾虞我詐、市井雞犬,還是前生後世皆在三數衍生之列。而我門所學之術,問卜陰陽、趨吉化凶、全仗三叩之法。這是三叩穀來由之二。”
“師門之名,重愈高堂賜名姓,不可輕言妄議,要時時心中敬拜,你可明白?”
“師父,三叩之法徒兒還不明白!”葉念安又問道。
釋比鬆開背在身後的雙手,擺了擺。“此事不急,在授你法門之前,門規有三先說於你聽。遵守自然大道可期,如不能從,則你我師徒情分未至,從今之後再無瓜葛。”釋比看了一眼葉念安。
“師父,您說,徒兒自會認真思量。”
“好!門規一,終生不得弑師叛門。違者禍起宗室,家破人亡。門規二,完成師傅遺誌。門規三,不到死境不得卜算自己。違者……”講到第三條門規,釋比頓了一頓。“違者,卦畢人亡。切記!切記!!!”
釋比言語沉重,講完門規雙眼直直盯著葉念安,麵上雖是沉入秋水,內心早已潮波湧動。說到底,葉念安不過剛滿十歲,門規三條涉及生死,此時若心生他念,之前諸事終將竹籃打水。
“不知師傅遺誌是?”葉念安輕輕索問釋比。
“為師來自西夏,全族上下均被奸黨屠殺。老夫要你有生之年,覆滅西夏。”釋比講到此處,枯骨瘦臉抽搐扭動,發散出一股怨氣,籠罩了葉念安。
西夏是什麽,葉念安不清楚,但他覺得如果能讓師傅消消氣也沒什麽。隻是這個沒什麽會徒增多少亡魂於他來講不是很重要,葉念安沒出過橫穀寨,從村尾東山到村頭寨口就是他的整個人生。“師父,徒兒定謹記門規,有生之年完成師父遺誌。”如此沉重的話語從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口中飄至釋比耳朵,一抹不忍徑直而過。
“自今日起,你便是‘三叩穀’第七代弟子,穀內排‘鳶字輩’。這裏兩卷典籍,係‘三叩穀’祖師窮其一生所學編著,學成之日,入朝堂可封王拜相,進疆場縱橫捭闔。你當認真修習。”
說罷,釋比從懷中取出早已備好的典籍,遞給葉念安。淡黃布麵,一指厚薄,頂上一本麵書小篆《三叩術》,下一本書《三叩略》。
葉念安雙手接過,隨手翻了幾頁,急忙瞪起烏亮的眸子望向釋比。
“師父,徒兒不識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