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匪窩的剿滅,麵兒上看隻是一場純粹的暴虐殺戮,可實際躲藏在這神秘麵紗背後的,確是一副有意製造出來的欲惑人眼、迷亂眾人的假相。
縱然宮燕初聞葉念安此言時,全身不寒而栗。
從青州正南城門進至內外兩城是往日百姓最常走的簡便路線,隻需沿著這條也是唯一一條筆直的石板路走到底,便能通往城中各處。
當然,這也是最快通往蘇家車馬行的捷徑。
可三門封閉後,倘若要繞至西門,除了路途遠、耗時久這兩個弊端外,最主要的,還是漕運主線的影響和改變。
蘇廣山是經商多年,老奸巨滑的生意人,無往不利的本質定會驅使他調換成另一條最近最快最直接的路線進城。
此人能爽氣應承繞走西城門,除卻奸商本質外,更大的原由也是因為城外西北的山林頂上住著他的‘八拜之交’,為他常年護佑包圍起的一張無憂保護網,這是蘇廣山進出青州無所畏懼的最大依仗。
然而,正是連續幾日回城糧車的順遂如意,令其盡顯青州首富氣派,得意之處形於顏表的同時,更廣受了青州百姓的褒讚。
孰知,蘇廣山以為進城免去的一係列繁瑣手續,是知府衙門對他城中地位的一絲顧忌,以及寇知府對他獨挑大梁的特殊照拂。
怎會料到,這一切都是葉念安早早就埋設下的圈套,靜靜等待著他自己爬進去的‘甕中捉鱉’。
葉念安封閉三門此法,恰是抓住了蘇廣山這種自以為然,明知山有虎,還貿然前行的僥幸心理。隻要蘇廣山起了這樣的心思,就已助了葉念安一臂之力。
————————————————
有時候,太有難度的事情過於順暢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宮燕召集州軍布署計策時,隻說了一句話:“一要快,二要隱秘。”
如此才能瞞住蘇廣山遍布全城的耳目,把剩下各路州縣顛簸至此的米糧一舉吞沒。
他將龍興寺的五百州軍分為了三股:
初六和蘇廣山玩的是‘一刀切’。此小股州軍乃詔安新人徐石率隊,提前埋伏於蘇家糧車必經的三角地——大名府。這個空曠四野的特殊盆地離青州城十數裏遠,因處宋遼交界時有動亂,運糧車隊如遭劫掠也屬家常便事,不敢反抗,也不會往歪了去想。
徐石這人麵相凶悍,又熟稔地形,隻需直接截了其中一兩輛,即可火速駕車離開。這個讓葉念安目睹了一千餘死囚,瞬間命斷黃泉的大名府地,就該是這樣無形粗暴。
初六天黑前,當蘇家的漕運馬車駛近西城門時,葉念安在城牆樓櫓上清楚望見了馬車上無精打彩、耷拉長臉的車夫,眼波一轉,立即漾起燦爛無比的笑容。
片刻,蘇廣山黑沉著老臉,嚴厲地訓斥聲,斷斷續續飄然而至。
憑白無故被強掠去了一輛漕運糧車,蘇廣山的心裏是不痛快的。在他眼裏,搶掉的不是粟米小麥,而是一貫貫沉甸甸的鐵錢以及三倍空間的巨額盈利……
大名府官道雖說荒蠻且無人煙,可是……這群劫匪像是長了千裏眼、順風耳,踩點這般精確無誤,來去一陣風,快得連幾根眉毛都沒看清。
蘇廣山捋了捋戳在圓潤下頜處的三羊須,突然停了下來。
————————————————
初七酉時,蘇廣山在自家府宅閣樓上已站了整整兩個時辰。
開春暮時,雖不如嚴寒三九時的蝕骨涼氣,可經閣樓高處拂過的春風也會鑽了空子,縷縷侵入衣衫縫隙,讓整個身子不自禁地顫動抖瑟。
兩個時辰內,蘇廣山不敢挪動半分,怕錯過石板道盡頭閃出搖晃翻卷的幡號。隻是,天色漸暗,送走了落日又迎來星辰,依舊沒有等到一星半點。
今日淮南路的幾車漕糧,申時就應當抵達城中了!莫不是又……
蘇廣山心中閃過一絲擔憂,胸前隱隱發起悶來。新年伊始,人畜祥和,幾日都順利無波。昨日雖是在大名府遭遇掠劫,可終究是自己挺而走險所至,怨不得他人。
可今日明明改了路線,加之道口有‘龍興寺’護糧,應當不會再出什麽岔子才是!念及此,蘇廣山重重歎了口氣,轉身走進書房。
對他來說,運糧雖隻是微不足道的民生小事。可說到深處,這不僅是自己與官府之間的一場對弈,更是他這輩子所有身家性命的輸贏一搏。
————————————————
初七,第二股州軍人數偏多,需分為四陣,由白都丞領隊。每百人一陣,每陣相隔八百米,西城門腳沿途雖多為山林峭壁,七扭八歪,卻對州軍藏匿甚為有利。每陣州軍加配獨輪車五十輛潛伏待命,首陣分為兩列,糧車一出現就以尋常百姓樣貌哄亂而上,餘下之人迅速包抄搬移糧食,獨輪車兩側的釘木大箱裝滿即撤,然後快速將載滿米糧的獨輪車推至下一陣點等候的州軍。
以此,往複。移送至近西城門半裏處,再由宮大哥統率的一百名青州官府衙役,正大光明地推進西城門。
此時,與劫糧盲區已相隔數餘裏,即便是被對方追上了,這時推車進門的人已全是官府公差,誰又敢阻攔?退了一萬步講,蘇廣山即便有膽子懷疑,也不敢公然攔了官府的車頭。更何況,推進城的一百輛獨輪車也隻是一百輛獨輪車而已。
戌時,宮燕帶領一百名衙役推著獨輪車率先進了西城門。蘇廣山等得焦急,已無法安坐在閣樓書房裏的高椅上,匆匆走到西城門處等候。隻是,迎來宮燕一隊衙役時,心底莫大失望。
蘇廣山將視線再次眺向遠方,本來寒意瑟瑟的夜晚,卻被車輪與石子路麵摩擦發出的咕嚕聲響,擾得心煩意躁。
正想收起步子回城,眼梢處似瞥見相隔獨輪車尾數十米處,似有一麵熟悉的鎏金布幡悻悻晃蕩。
蘇廣山立馬起了精神,加緊幾步上前再一探,除了插著的幾麵布幡,馬車上竟空無一物。蘇廣山被眼前所見驚得定在了原地,腳下如灌了鉛一般挪不動半步。
領頭車夫此時也看見了自家主人,連忙跳下車來,‘撲通’一聲,滿臉委屈地跪在了蘇廣山麵前。
縱然宮燕初聞葉念安此言時,全身不寒而栗。
從青州正南城門進至內外兩城是往日百姓最常走的簡便路線,隻需沿著這條也是唯一一條筆直的石板路走到底,便能通往城中各處。
當然,這也是最快通往蘇家車馬行的捷徑。
可三門封閉後,倘若要繞至西門,除了路途遠、耗時久這兩個弊端外,最主要的,還是漕運主線的影響和改變。
蘇廣山是經商多年,老奸巨滑的生意人,無往不利的本質定會驅使他調換成另一條最近最快最直接的路線進城。
此人能爽氣應承繞走西城門,除卻奸商本質外,更大的原由也是因為城外西北的山林頂上住著他的‘八拜之交’,為他常年護佑包圍起的一張無憂保護網,這是蘇廣山進出青州無所畏懼的最大依仗。
然而,正是連續幾日回城糧車的順遂如意,令其盡顯青州首富氣派,得意之處形於顏表的同時,更廣受了青州百姓的褒讚。
孰知,蘇廣山以為進城免去的一係列繁瑣手續,是知府衙門對他城中地位的一絲顧忌,以及寇知府對他獨挑大梁的特殊照拂。
怎會料到,這一切都是葉念安早早就埋設下的圈套,靜靜等待著他自己爬進去的‘甕中捉鱉’。
葉念安封閉三門此法,恰是抓住了蘇廣山這種自以為然,明知山有虎,還貿然前行的僥幸心理。隻要蘇廣山起了這樣的心思,就已助了葉念安一臂之力。
————————————————
有時候,太有難度的事情過於順暢了,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宮燕召集州軍布署計策時,隻說了一句話:“一要快,二要隱秘。”
如此才能瞞住蘇廣山遍布全城的耳目,把剩下各路州縣顛簸至此的米糧一舉吞沒。
他將龍興寺的五百州軍分為了三股:
初六和蘇廣山玩的是‘一刀切’。此小股州軍乃詔安新人徐石率隊,提前埋伏於蘇家糧車必經的三角地——大名府。這個空曠四野的特殊盆地離青州城十數裏遠,因處宋遼交界時有動亂,運糧車隊如遭劫掠也屬家常便事,不敢反抗,也不會往歪了去想。
徐石這人麵相凶悍,又熟稔地形,隻需直接截了其中一兩輛,即可火速駕車離開。這個讓葉念安目睹了一千餘死囚,瞬間命斷黃泉的大名府地,就該是這樣無形粗暴。
初六天黑前,當蘇家的漕運馬車駛近西城門時,葉念安在城牆樓櫓上清楚望見了馬車上無精打彩、耷拉長臉的車夫,眼波一轉,立即漾起燦爛無比的笑容。
片刻,蘇廣山黑沉著老臉,嚴厲地訓斥聲,斷斷續續飄然而至。
憑白無故被強掠去了一輛漕運糧車,蘇廣山的心裏是不痛快的。在他眼裏,搶掉的不是粟米小麥,而是一貫貫沉甸甸的鐵錢以及三倍空間的巨額盈利……
大名府官道雖說荒蠻且無人煙,可是……這群劫匪像是長了千裏眼、順風耳,踩點這般精確無誤,來去一陣風,快得連幾根眉毛都沒看清。
蘇廣山捋了捋戳在圓潤下頜處的三羊須,突然停了下來。
————————————————
初七酉時,蘇廣山在自家府宅閣樓上已站了整整兩個時辰。
開春暮時,雖不如嚴寒三九時的蝕骨涼氣,可經閣樓高處拂過的春風也會鑽了空子,縷縷侵入衣衫縫隙,讓整個身子不自禁地顫動抖瑟。
兩個時辰內,蘇廣山不敢挪動半分,怕錯過石板道盡頭閃出搖晃翻卷的幡號。隻是,天色漸暗,送走了落日又迎來星辰,依舊沒有等到一星半點。
今日淮南路的幾車漕糧,申時就應當抵達城中了!莫不是又……
蘇廣山心中閃過一絲擔憂,胸前隱隱發起悶來。新年伊始,人畜祥和,幾日都順利無波。昨日雖是在大名府遭遇掠劫,可終究是自己挺而走險所至,怨不得他人。
可今日明明改了路線,加之道口有‘龍興寺’護糧,應當不會再出什麽岔子才是!念及此,蘇廣山重重歎了口氣,轉身走進書房。
對他來說,運糧雖隻是微不足道的民生小事。可說到深處,這不僅是自己與官府之間的一場對弈,更是他這輩子所有身家性命的輸贏一搏。
————————————————
初七,第二股州軍人數偏多,需分為四陣,由白都丞領隊。每百人一陣,每陣相隔八百米,西城門腳沿途雖多為山林峭壁,七扭八歪,卻對州軍藏匿甚為有利。每陣州軍加配獨輪車五十輛潛伏待命,首陣分為兩列,糧車一出現就以尋常百姓樣貌哄亂而上,餘下之人迅速包抄搬移糧食,獨輪車兩側的釘木大箱裝滿即撤,然後快速將載滿米糧的獨輪車推至下一陣點等候的州軍。
以此,往複。移送至近西城門半裏處,再由宮大哥統率的一百名青州官府衙役,正大光明地推進西城門。
此時,與劫糧盲區已相隔數餘裏,即便是被對方追上了,這時推車進門的人已全是官府公差,誰又敢阻攔?退了一萬步講,蘇廣山即便有膽子懷疑,也不敢公然攔了官府的車頭。更何況,推進城的一百輛獨輪車也隻是一百輛獨輪車而已。
戌時,宮燕帶領一百名衙役推著獨輪車率先進了西城門。蘇廣山等得焦急,已無法安坐在閣樓書房裏的高椅上,匆匆走到西城門處等候。隻是,迎來宮燕一隊衙役時,心底莫大失望。
蘇廣山將視線再次眺向遠方,本來寒意瑟瑟的夜晚,卻被車輪與石子路麵摩擦發出的咕嚕聲響,擾得心煩意躁。
正想收起步子回城,眼梢處似瞥見相隔獨輪車尾數十米處,似有一麵熟悉的鎏金布幡悻悻晃蕩。
蘇廣山立馬起了精神,加緊幾步上前再一探,除了插著的幾麵布幡,馬車上竟空無一物。蘇廣山被眼前所見驚得定在了原地,腳下如灌了鉛一般挪不動半步。
領頭車夫此時也看見了自家主人,連忙跳下車來,‘撲通’一聲,滿臉委屈地跪在了蘇廣山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