孑然一身的蘇廣山心如止水。他經曆了破財滅門這般人生起落,很多世事顯然要比大多數人看得透徹,也更容易放下常人無法釋懷的心結恩仇。
連日來,宮燕眼中的寇隼,自籌糧解約蘇廣山遁入空門後,脾性似與之前判若兩人。
他時常會隔三差五地提起前知州程路均,又總是一個人喃喃自語,抱著宗卷將自己關在書房,一呆就是老半天。
宮燕不知道那日府尊在蘇府閣樓與員外密談了些什麽,但正是那日過後,府尊便與葉先生撇清了關係。葉先生也從府衙搬回了囚徒河工的住處。
青州城仿若一夜間又恢複了年前一片忙碌祥和之景。
對青州百姓而言,破堤封河、饑荒糧災似乎隻是一個夢境、一個傳說,甚至是一個謠言。然而,不同的是,寇知府日漸變得沉悶寡語,眉頭常鎖。
他尋葉念安,是希望葉念安能解開府尊的眉結,也隻有他能。
而寇隼呢?
從屏風裏取出的四本賬目又勾起了因忙於籌糧而一時淡忘的夏末之梗。自己從汴梁城來,深諳朝堂上的醜惡凶險。
鹽鐵司作為三司一支,雖然隻主掌錢國鹽茶礦冶、河渠兵器之事,卻是大宋中央財賦的主要來源。
他實難想象,蘇廣山能從口中輕而易舉地說出鹽鐵司使趙環,如此二品高官的姓名。
那麽,幕後捏著整條利益鏈的主使之人,距離大宋政府權力核心又有多近?
寇隼越想越覺得事情不是表麵看起來這麽簡單。一個小小的青州城,一件補堤籌糧簡單事,卻被蘇廣山和葉念安二人的這場博弈擊起了三層巨浪。
他隱約感覺到了風雨欲來時的籠罩著的種種不安,也嗅到了彌漫在空氣中隻結束了上半場殺戮的血腥氣味。
至於身邊的人,他不想如蘇廣樣一樣,失去了才呼喊痛苦。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朝廷當中也沒有風平浪靜。
————————————————
匆匆回到福寧殿的太宗陛下,緊鎖著眉頭半躺於雲榻上,右手指腹在跳痛不止的腦殼雙穴繞圈輕揉。隻是,絲毫未見起色。
適才熬過的早朝,群臣又聯合起來上疏請早立太子。皇儲空缺這等敏感之事已在朝堂上多次公議,言辭激烈,竟全然不顧朕的臉麵,犯顏直諫。
哼!朕的好臣子們,分明是想用繩索將朕禁錮起來,逼迫著交出垂拱殿上的那把龍椅!
朕雖已年過花甲,可還沒老到昏聵無知、不辯奸良的地步。
今日能束帶捧笏站在這朝堂上公議立儲的人,皆是亂世風波惡浪中的弄潮者,也是在這場風浪浮沉間未被吞噬的幸存者。
看你們中間走出一個又一個單薄的言官前後諫言,朕清楚,你們這群人後邊已聚集織就了根深蒂固的脈網,將這深宮後院罩得緊緊實實。高牆內廷、朝堂軍中乃至州府縣衙,四下都布滿了你們這**佞黨羽的眼線耳目,監視著朕的一舉一動。
“哼!試探嗎?還是防範?”
太宗黝黑臉麵上的怒氣越聚越冷,氣急甩下手臂,衣袖拂過之處,案上一應什物掃落於地,發出‘叮呤哐鐺’的破碎聲響。
如今大宋府庫空虛,邊患四起,積貧積弱之態跟朕頻發的舊疾一樣,已是全朝上下有目共睹的事實。
可朕身邊左右近臣皆為兩府、兩製這些翰林院的學生,以及知製誥等無用之人,根本連個能說句體己話的人都沒有。
‘呼~’一旦政權在握,便可伺機發動兵變……這般頻繁的背脊發涼、股間跳痛的煩躁日子,何時能是個頭?
心煩意亂間,太宗微閉起雙眼,沉默不語。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哥哥,這等公務繁忙還抽身前來,母後這裏有我守著便是!”我脆於母後床榻前,對著前來之人說道。
“無礙!匡義,辛苦你了!朕閱完折子還無睡意就過來看看,也好多陪陪母後。”
宮闈深處,母後病重,哥哥一片孝心,處理完政務不顧疲累,深夜趕至母後宮中。我與他二人侍奉病榻左右,皆胸喉哽咽。
燭下,母後竟回光返照。
彌留之際拉過哥哥與我的雙手交疊在一起,氣息遊弱地對哥哥說道:“你能得天下皆因後周柴氏以幼為君,群心不附。倘若周室有長君,怎會有你今天?你倆皆為我兒,待你百歲後,應傳位於弟弟匡義,四海之廣,能主長君,才是社稷之福。”
言罷,又命哥哥召來當時朝堂宰相趙普,於母後病榻前立下誓書,我們母子三人親眼看著趙普執筆執約誓書。
『杜太後——命普於榻前執約誓書,普於紙尾書雲‘臣普書’。』
那個漫長而又令人心悸的深夜,我懷揣著激動又矛盾的心情,領著哥哥的旨意,開啟了長達十六年之長的開封府尹生涯,也從此迎來了生命中新的‘朝霞’。
一路如履薄冰,直致開寶九年夏末,登坐上垂拱殿內的那把龍椅。盡管世人對朕的繼任頗有猜忌疑惑,可為完成哥哥平生夙願,朕還是多次親征北伐以命相抵。
太平興國四年,朕禦駕親征平定北漢之後,又親率大軍圍攻幽州半月餘。
因士卒疲頓、糧草不濟,被遼軍圍攻,朕腹背受敵身中兩箭。其大腿一箭傷勢嚴重,一時滾下山林與軍中失了聯係。
未料及,就在朕逃落養傷期間,朝中群臣又趁勢上疏欲立哥哥的子嗣為儲君。虧得提早收到風聲,朕及時班師回朝才平息了此事。
可當年的不了了之,並不代表事已被淡忘。身側亦有大臣道破‘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的道理。
內部無狀的內患才是朕最可怕的腹心之憂,實讓朕心生觸動。
‘兵變而登帝位。’這是朕出任殿前都虞候,多次隨軍出行,在哥哥那裏學到的。
哥哥是一介武夫,崛起於亂世之中,輕取天下得益於手握兵權。
他一直說,手握重兵之人定不滿足於位居人臣。
哥哥就是很早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拉攏誌同道合的將領,結成了一張廣泛牢固的關係網打下了深固基礎。
在後周****初時,因計劃周密實施得當,在未見狼煙四起、未濺喋血伏屍的形勢下,便悄無聲息地完成了改朝換代。
一個深思熟慮的長歎後,太宗終於緩緩睜開雙眼,起身走到窗邊,舉目望天,凝眸處薄雲散然。
忽明忽暗,若隱若現間,股上跳痛幽幽傳來,遠近皆自嘲。
“或許,朕與你的這口氣都應該消了!”兀自嘟噥著。
「傳朕口諭——
還未入深秋,天氣卻甚是寒涼。朕前嫌殿內陰沉,走出去轉了轉。
見幾隻小貓在爭搶食物,甚為有趣。卿這幾日回來陪朕一起看看。」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禦,遙聞而相思。’
寇隼就是這個遠在他方卻經常被太宗想起掛念的人,是其主張心意與天子不謀而合的人,也是太宗一心期盼著早日回到朝堂與之商訣大事的人。
連日來,宮燕眼中的寇隼,自籌糧解約蘇廣山遁入空門後,脾性似與之前判若兩人。
他時常會隔三差五地提起前知州程路均,又總是一個人喃喃自語,抱著宗卷將自己關在書房,一呆就是老半天。
宮燕不知道那日府尊在蘇府閣樓與員外密談了些什麽,但正是那日過後,府尊便與葉先生撇清了關係。葉先生也從府衙搬回了囚徒河工的住處。
青州城仿若一夜間又恢複了年前一片忙碌祥和之景。
對青州百姓而言,破堤封河、饑荒糧災似乎隻是一個夢境、一個傳說,甚至是一個謠言。然而,不同的是,寇知府日漸變得沉悶寡語,眉頭常鎖。
他尋葉念安,是希望葉念安能解開府尊的眉結,也隻有他能。
而寇隼呢?
從屏風裏取出的四本賬目又勾起了因忙於籌糧而一時淡忘的夏末之梗。自己從汴梁城來,深諳朝堂上的醜惡凶險。
鹽鐵司作為三司一支,雖然隻主掌錢國鹽茶礦冶、河渠兵器之事,卻是大宋中央財賦的主要來源。
他實難想象,蘇廣山能從口中輕而易舉地說出鹽鐵司使趙環,如此二品高官的姓名。
那麽,幕後捏著整條利益鏈的主使之人,距離大宋政府權力核心又有多近?
寇隼越想越覺得事情不是表麵看起來這麽簡單。一個小小的青州城,一件補堤籌糧簡單事,卻被蘇廣山和葉念安二人的這場博弈擊起了三層巨浪。
他隱約感覺到了風雨欲來時的籠罩著的種種不安,也嗅到了彌漫在空氣中隻結束了上半場殺戮的血腥氣味。
至於身邊的人,他不想如蘇廣樣一樣,失去了才呼喊痛苦。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朝廷當中也沒有風平浪靜。
————————————————
匆匆回到福寧殿的太宗陛下,緊鎖著眉頭半躺於雲榻上,右手指腹在跳痛不止的腦殼雙穴繞圈輕揉。隻是,絲毫未見起色。
適才熬過的早朝,群臣又聯合起來上疏請早立太子。皇儲空缺這等敏感之事已在朝堂上多次公議,言辭激烈,竟全然不顧朕的臉麵,犯顏直諫。
哼!朕的好臣子們,分明是想用繩索將朕禁錮起來,逼迫著交出垂拱殿上的那把龍椅!
朕雖已年過花甲,可還沒老到昏聵無知、不辯奸良的地步。
今日能束帶捧笏站在這朝堂上公議立儲的人,皆是亂世風波惡浪中的弄潮者,也是在這場風浪浮沉間未被吞噬的幸存者。
看你們中間走出一個又一個單薄的言官前後諫言,朕清楚,你們這群人後邊已聚集織就了根深蒂固的脈網,將這深宮後院罩得緊緊實實。高牆內廷、朝堂軍中乃至州府縣衙,四下都布滿了你們這**佞黨羽的眼線耳目,監視著朕的一舉一動。
“哼!試探嗎?還是防範?”
太宗黝黑臉麵上的怒氣越聚越冷,氣急甩下手臂,衣袖拂過之處,案上一應什物掃落於地,發出‘叮呤哐鐺’的破碎聲響。
如今大宋府庫空虛,邊患四起,積貧積弱之態跟朕頻發的舊疾一樣,已是全朝上下有目共睹的事實。
可朕身邊左右近臣皆為兩府、兩製這些翰林院的學生,以及知製誥等無用之人,根本連個能說句體己話的人都沒有。
‘呼~’一旦政權在握,便可伺機發動兵變……這般頻繁的背脊發涼、股間跳痛的煩躁日子,何時能是個頭?
心煩意亂間,太宗微閉起雙眼,沉默不語。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
“哥哥,這等公務繁忙還抽身前來,母後這裏有我守著便是!”我脆於母後床榻前,對著前來之人說道。
“無礙!匡義,辛苦你了!朕閱完折子還無睡意就過來看看,也好多陪陪母後。”
宮闈深處,母後病重,哥哥一片孝心,處理完政務不顧疲累,深夜趕至母後宮中。我與他二人侍奉病榻左右,皆胸喉哽咽。
燭下,母後竟回光返照。
彌留之際拉過哥哥與我的雙手交疊在一起,氣息遊弱地對哥哥說道:“你能得天下皆因後周柴氏以幼為君,群心不附。倘若周室有長君,怎會有你今天?你倆皆為我兒,待你百歲後,應傳位於弟弟匡義,四海之廣,能主長君,才是社稷之福。”
言罷,又命哥哥召來當時朝堂宰相趙普,於母後病榻前立下誓書,我們母子三人親眼看著趙普執筆執約誓書。
『杜太後——命普於榻前執約誓書,普於紙尾書雲‘臣普書’。』
那個漫長而又令人心悸的深夜,我懷揣著激動又矛盾的心情,領著哥哥的旨意,開啟了長達十六年之長的開封府尹生涯,也從此迎來了生命中新的‘朝霞’。
一路如履薄冰,直致開寶九年夏末,登坐上垂拱殿內的那把龍椅。盡管世人對朕的繼任頗有猜忌疑惑,可為完成哥哥平生夙願,朕還是多次親征北伐以命相抵。
太平興國四年,朕禦駕親征平定北漢之後,又親率大軍圍攻幽州半月餘。
因士卒疲頓、糧草不濟,被遼軍圍攻,朕腹背受敵身中兩箭。其大腿一箭傷勢嚴重,一時滾下山林與軍中失了聯係。
未料及,就在朕逃落養傷期間,朝中群臣又趁勢上疏欲立哥哥的子嗣為儲君。虧得提早收到風聲,朕及時班師回朝才平息了此事。
可當年的不了了之,並不代表事已被淡忘。身側亦有大臣道破‘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的道理。
內部無狀的內患才是朕最可怕的腹心之憂,實讓朕心生觸動。
‘兵變而登帝位。’這是朕出任殿前都虞候,多次隨軍出行,在哥哥那裏學到的。
哥哥是一介武夫,崛起於亂世之中,輕取天下得益於手握兵權。
他一直說,手握重兵之人定不滿足於位居人臣。
哥哥就是很早在軍中培植自己的勢力,拉攏誌同道合的將領,結成了一張廣泛牢固的關係網打下了深固基礎。
在後周****初時,因計劃周密實施得當,在未見狼煙四起、未濺喋血伏屍的形勢下,便悄無聲息地完成了改朝換代。
一個深思熟慮的長歎後,太宗終於緩緩睜開雙眼,起身走到窗邊,舉目望天,凝眸處薄雲散然。
忽明忽暗,若隱若現間,股上跳痛幽幽傳來,遠近皆自嘲。
“或許,朕與你的這口氣都應該消了!”兀自嘟噥著。
「傳朕口諭——
還未入深秋,天氣卻甚是寒涼。朕前嫌殿內陰沉,走出去轉了轉。
見幾隻小貓在爭搶食物,甚為有趣。卿這幾日回來陪朕一起看看。」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禦,遙聞而相思。’
寇隼就是這個遠在他方卻經常被太宗想起掛念的人,是其主張心意與天子不謀而合的人,也是太宗一心期盼著早日回到朝堂與之商訣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