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不過是一起尋常的勸飯事件,竟勾得一貫處變不驚的蘇女士也好奇起來。一個勁拉著我問小女孩媽媽問過的話。
“媽,你真想知道啊?”
蘇女士看我得意洋洋的樣子,有些氣急。不過也隻是埋怨了句:
“怎麽,連爸爸媽媽都不能說啊?”
順帶看了一眼明顯不想摻和這件事的老高一眼。下一刻,‘狗腿子’老高就忙不迭地給我使眼色,那意思解讀出來就是‘少俠,見好就收,小心誤傷友軍!’
我不能說自己小時候也曾背著他們偷吃辣條,隻好將髒水又潑到高邑那小菜雞頭上。
“喲,我閨女行啊,能洞察人心了!”
聽到這話,我一點也不激動。因為這是老高變相誇自己的慣常句式。
“看來我也小看你了。”
胡辣湯是有魔力嗎?還是蘇女士中邪了?這話對她而言已經是至高評價了!
“媽,我鬥膽跟您確認下。剛剛的話是誇獎的意思?”
我一把抱住她胳膊不撒手,一邊搖著胳膊一邊問道。蘇女士一把捋下我諂媚的雙手,抖了抖全身雞皮疙瘩。以一種熟悉的沉默肯定了我的問題。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陽城博物館,這是我一大早詢問了店主小姐姐之後得到的建議。當然,對這個建議本身,我是萬分讚同的。
老高自然是無可無不可的,不讚同的隻有蘇女士。反對理由直白又簡單。
“出門玩哪有人第一站就去博物館的,盯著一堆文物看能看出什麽花來?”
“媽,就拿這把劍來說,你覺得給你第一印象是什麽?”
我指著宣傳冊上的一張圖片問她。圖片裏是一柄青銅劍,金燦燦的光澤被流逝的歲月無情帶走,隻留下滿身青綠銅鏽。一指粗細、手臂長短的外形,讓這柄劍壓根找不出其它亮點。
蘇女士瞥眼往圖上看,片刻後順勢往下瞅。不過圖片下方的文字介紹被我的手遮了個嚴嚴實實,她一個字也沒看到。
不過一貫優雅的蘇女士也不氣惱,隻無所謂道:
“就是一柄古劍啊。”
我轉轉眼珠,字斟句酌地問:
“媽,這可不是一柄普通的劍,如果我說ta是‘越王勾踐劍’呢?”
蘇女士雖然不做學問,但作為一名忠實的“追劇黨”自然知道勾踐是誰。聽我這麽說,眼中的淡然瞬間褪去,熠熠閃動著光華。
我鬆開手,對著親媽吐舌,補充道:
“當然,這柄劍不是越王勾踐劍。”
被戲耍一番的蘇女士舉手就要來打。我熟練躲了過去,隻好見好就收連連告饒:
“母親,別打!我這不是想讓這趟旅行更充實嗎?而且博物館裏有專門負責講解的老師,我們上午去,下午就可以在城裏逛起來啦!我可以給您和老爸拍美美的照片啊~~”
不知道是剛才提到的哪個詞誘惑到了我眼前這位“中年美少女”,她不僅立刻同意了先去博物館的安排,還火速上樓收拾背包去了。
蘇女士下樓的時候背上多了一個精致的小黑包,脖子上掛著一條上次老高出差給她帶回來的印滿了民族紋飾的長絲巾。
隔遠看,那絲巾就像是在一塊被打翻了的調色盤裏蘸的色,沒有比‘五彩斑斕’更適合用來形容ta的詞了。
我發誓,這一刻我忍不住想用我所有學到的溢美之詞去讚頌陽城博物館。不論是‘她’恢弘的大門,還是飛天風格的穹頂壁畫,都能將遊客瞬間帶回到那段古老神秘的曆史中去。
進門不到五分鍾,蘇女士就在大堂一頓狂拍起來。畢竟一會進入展廳後,就不能這麽肆無忌憚地拍照了。
作為古時邊防重鎮,陽城博物館中的展品以明清時期生活軍事、器物為主,間或有一兩件來自古絲綢之路的舶來品,比如“琉璃酒杯”、“黃金麵具”等等。
這些展評同時也代表了當時頂級手工藝水平的工藝品,幾百年後依然美得讓人驚歎。
負責講解清代文物展品的是一位老者,是當地大學的曆史老師,空閑的時候就以誌願者的身份為遊客介紹展廳裏的一件件文化瑰寶。
這位老師講課的風格跟我高一時的曆史老師如出一轍,屬於隨性而為、腦中自帶教材的那種。
比如接受馬鞍的時候就不按照資料卡上的介紹說這馬鞍的原主人是誰,反而從材質入手,一點點說到當時的手工業建造水平,冶金產量等。
進而一路能說到故宮“舞備館”裏幾代清朝皇帝的禦用馬鞍是怎樣一步步演變的。所以幾乎整個戰備展館裏的遊客都在圍著他遊覽,蘇女士、老高和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老師在一副“戰備守衛圖”前停下了腳步,一反剛剛的滔滔不絕,睿智眼神對著我們一掃,徐徐問道:
“各位知道古代城門前麵的這種或圓或方的圍牆叫什麽嗎?”
話音一落,一群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一臉茫然模樣。我一看身邊的軍事迷老高那一臉成竹在胸的模樣就知道這問題難不倒他。不過雖然他沒教過我,我卻也知道那圍牆的作用。
就在我盯著老高看的同時,他也側臉看看我,眼神微微閃動,其中鼓勵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我知道。”
我心中如擂鼓,像個小學生一樣舉手示意。老者看我的眼神透著幾分驚訝,對我輕輕點頭,示意我來作答。
“這叫甕城,主要起保護城門的作用。上麵可以埋伏弓箭手,如果敵人攻入甕城,四麵伏擊之下,就是甕中捉鱉了。”
我當然知道這防禦工事的由來,畢竟徐安的那位偶像許淮溫將軍當時就是趁著夜色令人悄悄打開甕城門,將那群金兵放進來結果將自己手下的將士甕中給捉了鱉。
老者聽我這麽一說,竟哈哈大笑起來,臉上的皺紋綻開了花一般。眼中的驚訝也變成了讚許,毫不吝嗇地誇獎我:
“這位小同學很厲害啊!很多大人都不知道什麽是甕城呢。說得不錯,這就是甕中捉鱉這個成語的由來。”
鮮少被長輩誇獎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並不坦然地接受著周圍一眾人豔羨的目光……
一上午的時間,收獲頗豐。蘇女士激動得宛如“真少女”一般,嚷嚷著一定要到剛剛老師提到的明長城遺址去轉轉。
從博物館出來,不到十分鍾車程就到陽城最大的步行街了。蘇女士大手一揮,中飯準備嚐嚐在當地久負盛名的涮羊肉。因為羊肉滋補,最適合這種滴水成冰的天氣食用。
“媽,你真想知道啊?”
蘇女士看我得意洋洋的樣子,有些氣急。不過也隻是埋怨了句:
“怎麽,連爸爸媽媽都不能說啊?”
順帶看了一眼明顯不想摻和這件事的老高一眼。下一刻,‘狗腿子’老高就忙不迭地給我使眼色,那意思解讀出來就是‘少俠,見好就收,小心誤傷友軍!’
我不能說自己小時候也曾背著他們偷吃辣條,隻好將髒水又潑到高邑那小菜雞頭上。
“喲,我閨女行啊,能洞察人心了!”
聽到這話,我一點也不激動。因為這是老高變相誇自己的慣常句式。
“看來我也小看你了。”
胡辣湯是有魔力嗎?還是蘇女士中邪了?這話對她而言已經是至高評價了!
“媽,我鬥膽跟您確認下。剛剛的話是誇獎的意思?”
我一把抱住她胳膊不撒手,一邊搖著胳膊一邊問道。蘇女士一把捋下我諂媚的雙手,抖了抖全身雞皮疙瘩。以一種熟悉的沉默肯定了我的問題。
今天我們的目的地是陽城博物館,這是我一大早詢問了店主小姐姐之後得到的建議。當然,對這個建議本身,我是萬分讚同的。
老高自然是無可無不可的,不讚同的隻有蘇女士。反對理由直白又簡單。
“出門玩哪有人第一站就去博物館的,盯著一堆文物看能看出什麽花來?”
“媽,就拿這把劍來說,你覺得給你第一印象是什麽?”
我指著宣傳冊上的一張圖片問她。圖片裏是一柄青銅劍,金燦燦的光澤被流逝的歲月無情帶走,隻留下滿身青綠銅鏽。一指粗細、手臂長短的外形,讓這柄劍壓根找不出其它亮點。
蘇女士瞥眼往圖上看,片刻後順勢往下瞅。不過圖片下方的文字介紹被我的手遮了個嚴嚴實實,她一個字也沒看到。
不過一貫優雅的蘇女士也不氣惱,隻無所謂道:
“就是一柄古劍啊。”
我轉轉眼珠,字斟句酌地問:
“媽,這可不是一柄普通的劍,如果我說ta是‘越王勾踐劍’呢?”
蘇女士雖然不做學問,但作為一名忠實的“追劇黨”自然知道勾踐是誰。聽我這麽說,眼中的淡然瞬間褪去,熠熠閃動著光華。
我鬆開手,對著親媽吐舌,補充道:
“當然,這柄劍不是越王勾踐劍。”
被戲耍一番的蘇女士舉手就要來打。我熟練躲了過去,隻好見好就收連連告饒:
“母親,別打!我這不是想讓這趟旅行更充實嗎?而且博物館裏有專門負責講解的老師,我們上午去,下午就可以在城裏逛起來啦!我可以給您和老爸拍美美的照片啊~~”
不知道是剛才提到的哪個詞誘惑到了我眼前這位“中年美少女”,她不僅立刻同意了先去博物館的安排,還火速上樓收拾背包去了。
蘇女士下樓的時候背上多了一個精致的小黑包,脖子上掛著一條上次老高出差給她帶回來的印滿了民族紋飾的長絲巾。
隔遠看,那絲巾就像是在一塊被打翻了的調色盤裏蘸的色,沒有比‘五彩斑斕’更適合用來形容ta的詞了。
我發誓,這一刻我忍不住想用我所有學到的溢美之詞去讚頌陽城博物館。不論是‘她’恢弘的大門,還是飛天風格的穹頂壁畫,都能將遊客瞬間帶回到那段古老神秘的曆史中去。
進門不到五分鍾,蘇女士就在大堂一頓狂拍起來。畢竟一會進入展廳後,就不能這麽肆無忌憚地拍照了。
作為古時邊防重鎮,陽城博物館中的展品以明清時期生活軍事、器物為主,間或有一兩件來自古絲綢之路的舶來品,比如“琉璃酒杯”、“黃金麵具”等等。
這些展評同時也代表了當時頂級手工藝水平的工藝品,幾百年後依然美得讓人驚歎。
負責講解清代文物展品的是一位老者,是當地大學的曆史老師,空閑的時候就以誌願者的身份為遊客介紹展廳裏的一件件文化瑰寶。
這位老師講課的風格跟我高一時的曆史老師如出一轍,屬於隨性而為、腦中自帶教材的那種。
比如接受馬鞍的時候就不按照資料卡上的介紹說這馬鞍的原主人是誰,反而從材質入手,一點點說到當時的手工業建造水平,冶金產量等。
進而一路能說到故宮“舞備館”裏幾代清朝皇帝的禦用馬鞍是怎樣一步步演變的。所以幾乎整個戰備展館裏的遊客都在圍著他遊覽,蘇女士、老高和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老師在一副“戰備守衛圖”前停下了腳步,一反剛剛的滔滔不絕,睿智眼神對著我們一掃,徐徐問道:
“各位知道古代城門前麵的這種或圓或方的圍牆叫什麽嗎?”
話音一落,一群人你看我我看你皆是一臉茫然模樣。我一看身邊的軍事迷老高那一臉成竹在胸的模樣就知道這問題難不倒他。不過雖然他沒教過我,我卻也知道那圍牆的作用。
就在我盯著老高看的同時,他也側臉看看我,眼神微微閃動,其中鼓勵的意思再明顯不過。
“我知道。”
我心中如擂鼓,像個小學生一樣舉手示意。老者看我的眼神透著幾分驚訝,對我輕輕點頭,示意我來作答。
“這叫甕城,主要起保護城門的作用。上麵可以埋伏弓箭手,如果敵人攻入甕城,四麵伏擊之下,就是甕中捉鱉了。”
我當然知道這防禦工事的由來,畢竟徐安的那位偶像許淮溫將軍當時就是趁著夜色令人悄悄打開甕城門,將那群金兵放進來結果將自己手下的將士甕中給捉了鱉。
老者聽我這麽一說,竟哈哈大笑起來,臉上的皺紋綻開了花一般。眼中的驚訝也變成了讚許,毫不吝嗇地誇獎我:
“這位小同學很厲害啊!很多大人都不知道什麽是甕城呢。說得不錯,這就是甕中捉鱉這個成語的由來。”
鮮少被長輩誇獎的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並不坦然地接受著周圍一眾人豔羨的目光……
一上午的時間,收獲頗豐。蘇女士激動得宛如“真少女”一般,嚷嚷著一定要到剛剛老師提到的明長城遺址去轉轉。
從博物館出來,不到十分鍾車程就到陽城最大的步行街了。蘇女士大手一揮,中飯準備嚐嚐在當地久負盛名的涮羊肉。因為羊肉滋補,最適合這種滴水成冰的天氣食用。